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为例,通过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提出在事前、事中、事后所应需采取的措施,以此来探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高校所面临的内外部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增多,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可忽视。
突发事件是指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而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高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它主要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涝灾害等,以及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如食物中毒、SARS、甲流等,还主要包括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治安类突发事件,如打架斗殴等;政治类突发事件,如游行集会等;心理健康类突发事件,如抑郁病症爆发、自杀等;另外还有针对高校管理及学术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如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及学术不端现象等。此外,还有国内学者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将高校突发事件划分为非源发性突发事件和源发性突发事件[2]。总之,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特点,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运行制度,还危及到大学生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2007年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内33人死亡,17人受伤,这起美国历史上最惨痛的校园枪击案中,校方因反应迟缓而遭到遇难者家属和各界媒体的质疑。在7点15分第一声枪响后,弗州理工和警方并未在第一时间将发生在西安布勒·约翰斯通宿舍楼的枪击案通报全校,第一次通报于当日上午9时26分利用电子邮件发出,当时距第一起枪击案发生已过两小时,离第二起枪击案发生仅余一刻钟。在之后美国官方调查小组发布的报告中也称,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官员如果在第一次枪击案发生后能及时通知学生和学校职员,受害者人数将会大大减少。同时报告还指出该校存在“校园心理健康跟踪措施不足和各部门之间存在交流障碍” [3]。在此次恶性校园枪击事件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作为校园管理者和组织者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在事件发生前,校方并未实施一定的预防措施,缺乏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测;其次,在前后两起枪击案发生的过程中,校方对事件发展的形势预测不足,信息发布不及时,更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最后,在事件发生后,校方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至8月30日针对次案件的调查报告公布,报告对校方在枪击案发生前后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严厉批评。由此可见,高校如若对突发事件应对不当,后果将不堪想象。
分析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可以看出,任何事件都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列出以下图示:
图示 1
事件的发生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也必然导致一定的后果,而事件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跟应对是否得当具有相当大的关系,应对得当则危害程度减小,应对不当则会加大事件本身所造成的危害。事件本身的发生我们无法控制,却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因此,应对是整个突发事件发生过程的核心部分。对原因的探寻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能够使我们防范于未然,减少或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而反思则是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可将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部分,以此来探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
一、事前: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级各类高校都应当将维护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日常防御工作,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尽量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首先,切实做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高校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案,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当涵盖校医院、校公安处、学校社区、心理咨询中心和各级学院负责人及相关学生工作的负责人等;制定校园治安规范、社区管理规范、实验室规章制度、大型活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实验室和食堂的日常安全检查工作,确定安全责任人,建立高校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实施一定的防火、防震、防洪、防电演习和讲座,使师生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地排查和跟踪,做好学生家长、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负责人的沟通工作。
其次,建立预警机制,做好信息检测。高校应当建立覆盖全校师生员工的信息网络系统,掌握信息源,创建信息发布平台,畅通上下沟通渠道。学校应当建立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的信息预警机制,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及时掌控学生动态;派设专人进行网络信息监控,对学校BBS、微博、学生网络主页进行监控,第一时间掌握时政信息、校内外热点话题和学生思想动态;建立信息逐级发布系统,如短信平台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通知到各部门和全体师生;与校外建立联保协调机制,在事件突破学校可控范围时,应当及时通知并获取校外相关部门的帮助。
第三,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小组一般由校长办公室牵头成立,成员可由负责校园安全工作的各部门、二级单位负责人组成。应急指挥小组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种类和性质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预案应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4]。预案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执行力,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轻和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二、事中:积极应对,实时监控
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一瞬间,也可能是持续一段时间,对于瞬间发生的不可预见的灾难如地震、海啸等,人在灾难发生时所能发挥的能动作用是很小的,这类事件我们注重的是灾后的及时救援。而类似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这种连续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却是可能避免的,如果我们能够正确预见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采取正确的防御措施,它所造成的危害是可以大大减小的。正如上图所示,应对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事件所带来的后果。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将人的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这是高校管理者面对突发事件决策时所应把握的第一标准。
积极应对,是面对突发事件的正确态度,包括救急、求证和发布三个环节。救急,即在事件发生后,对受害人的紧急救助和对潜在危险的控制。这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应采取的首要措施,动用一切力量救援,并通过停课、警报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师生人身安全。求证,即对事件结果和原因做及时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发布,即信息的发布,包括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和在校内外媒体上的信息发布。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应指定新闻发言人,主动掌握话语权,及时准确公布信息,正确应对媒体,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减少公众对事件本身的猜测,防止歪曲事实的言论发生。在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就曾因言辞不当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不满,大家都用王勇平那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来表达对事故发生以及善后的质疑,这无疑增强了人们对铁道部门的不满,给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实时监控,是应对突发事件强有力的措施,它包括对事件本身的监控和人们对事件反应的监控。对事件本身的监控主要指对突发事件发展态势、事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和事件所造成后果的监控,它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正确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减轻事件危害。媒体的关注和人们对事件的反应是监控的另一重要内容,有时各方反应对高校造成的压力甚至超乎事件本身,更有可能会引起事态的恶化。因此,高校应当及时掌握针对事件的新闻报道,对舆论进行监控和分析,并做正面的舆论疏导,例如,可以发挥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网络或校园媒体发布知名教师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对突发事件和媒体报道做正确的解读。
三、事后:准确评估,善后安抚,深入反思
虽然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预计的,但事件发生之后的问责与反思却是突发事件留给人们的重要议题,对突发事件原因的调查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人们某些不正当行为的一种警示,也对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因此,突发事件发生以后,高校应当做好评估、善后和反思工作。
对突发事件进行准确的评估,就是要对整个突发事件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序、应急队伍建设、突发事件处理计划、决策等方面和环节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突发事件应对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并形成调查评估报告,认定事件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
善后工作,即妥善处理事情发生后的遗留问题,包括对受害人及其家属的物质赔偿和精神安抚等。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对减轻事件对高校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发生后,校方乃至美国政府都及时组织了对死难者的悼念活动,让人们悲伤的情绪得以释放,仪式上凶手赵承熙也被列为悼念对象,表达美国人们了对凶手的宽容,体现了人性的关怀。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人们也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地震死难者的哀悼和对灾区人民的关爱,社会各界和公益组织也积极投入到灾后援建和震后心理辅助工作中去,给了灾区人们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希望。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校方应密切关注受害者及家属的情绪并主动与其打成赔偿意向,此外,还应该关注周边同学的反应,必要时可通过公告等形式向全校通报校方对事件的处理结果及为此所作出的努力,以赢得主动。
灾难和不幸以一种痛苦的方式给予人类以反思的机会。屡屡发生的枪击案,使美国人们开始反思枪支管理问题,地震中死去的人们用生命的代价揭示豆腐渣工程的罪恶,7.21北京特大暴雨给这座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敲响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警钟。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作为高校管理者要不断的反问自身,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否可以避免,在处理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在制度、决策、人员队伍建设上还有哪些盲点等等。在反思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体系,以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第2期.2004年6月.
[2] 黄河,陈先刚.试论高校的危机公关与管理.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 第6期.2007年10月.
[3] 闫亮,美枪击案调查报告出台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遭批,新华网.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十八条.新华网 2007-8-30.
作者简介:
祝洪涛,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党委副书记。
侯玉玲,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团委书记。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高校所面临的内外部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增多,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可忽视。
突发事件是指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而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高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它主要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涝灾害等,以及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如食物中毒、SARS、甲流等,还主要包括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治安类突发事件,如打架斗殴等;政治类突发事件,如游行集会等;心理健康类突发事件,如抑郁病症爆发、自杀等;另外还有针对高校管理及学术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如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及学术不端现象等。此外,还有国内学者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将高校突发事件划分为非源发性突发事件和源发性突发事件[2]。总之,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特点,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运行制度,还危及到大学生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2007年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内33人死亡,17人受伤,这起美国历史上最惨痛的校园枪击案中,校方因反应迟缓而遭到遇难者家属和各界媒体的质疑。在7点15分第一声枪响后,弗州理工和警方并未在第一时间将发生在西安布勒·约翰斯通宿舍楼的枪击案通报全校,第一次通报于当日上午9时26分利用电子邮件发出,当时距第一起枪击案发生已过两小时,离第二起枪击案发生仅余一刻钟。在之后美国官方调查小组发布的报告中也称,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官员如果在第一次枪击案发生后能及时通知学生和学校职员,受害者人数将会大大减少。同时报告还指出该校存在“校园心理健康跟踪措施不足和各部门之间存在交流障碍” [3]。在此次恶性校园枪击事件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作为校园管理者和组织者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在事件发生前,校方并未实施一定的预防措施,缺乏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测;其次,在前后两起枪击案发生的过程中,校方对事件发展的形势预测不足,信息发布不及时,更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最后,在事件发生后,校方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至8月30日针对次案件的调查报告公布,报告对校方在枪击案发生前后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严厉批评。由此可见,高校如若对突发事件应对不当,后果将不堪想象。
分析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可以看出,任何事件都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列出以下图示:
图示 1
事件的发生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也必然导致一定的后果,而事件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跟应对是否得当具有相当大的关系,应对得当则危害程度减小,应对不当则会加大事件本身所造成的危害。事件本身的发生我们无法控制,却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因此,应对是整个突发事件发生过程的核心部分。对原因的探寻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能够使我们防范于未然,减少或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而反思则是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可将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部分,以此来探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
一、事前: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级各类高校都应当将维护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日常防御工作,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尽量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首先,切实做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高校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案,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当涵盖校医院、校公安处、学校社区、心理咨询中心和各级学院负责人及相关学生工作的负责人等;制定校园治安规范、社区管理规范、实验室规章制度、大型活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实验室和食堂的日常安全检查工作,确定安全责任人,建立高校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实施一定的防火、防震、防洪、防电演习和讲座,使师生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地排查和跟踪,做好学生家长、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负责人的沟通工作。
其次,建立预警机制,做好信息检测。高校应当建立覆盖全校师生员工的信息网络系统,掌握信息源,创建信息发布平台,畅通上下沟通渠道。学校应当建立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的信息预警机制,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及时掌控学生动态;派设专人进行网络信息监控,对学校BBS、微博、学生网络主页进行监控,第一时间掌握时政信息、校内外热点话题和学生思想动态;建立信息逐级发布系统,如短信平台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通知到各部门和全体师生;与校外建立联保协调机制,在事件突破学校可控范围时,应当及时通知并获取校外相关部门的帮助。
第三,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小组一般由校长办公室牵头成立,成员可由负责校园安全工作的各部门、二级单位负责人组成。应急指挥小组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种类和性质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预案应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4]。预案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执行力,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轻和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二、事中:积极应对,实时监控
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是一瞬间,也可能是持续一段时间,对于瞬间发生的不可预见的灾难如地震、海啸等,人在灾难发生时所能发挥的能动作用是很小的,这类事件我们注重的是灾后的及时救援。而类似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这种连续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却是可能避免的,如果我们能够正确预见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采取正确的防御措施,它所造成的危害是可以大大减小的。正如上图所示,应对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事件所带来的后果。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将人的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这是高校管理者面对突发事件决策时所应把握的第一标准。
积极应对,是面对突发事件的正确态度,包括救急、求证和发布三个环节。救急,即在事件发生后,对受害人的紧急救助和对潜在危险的控制。这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应采取的首要措施,动用一切力量救援,并通过停课、警报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师生人身安全。求证,即对事件结果和原因做及时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发布,即信息的发布,包括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和在校内外媒体上的信息发布。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应指定新闻发言人,主动掌握话语权,及时准确公布信息,正确应对媒体,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减少公众对事件本身的猜测,防止歪曲事实的言论发生。在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就曾因言辞不当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不满,大家都用王勇平那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来表达对事故发生以及善后的质疑,这无疑增强了人们对铁道部门的不满,给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实时监控,是应对突发事件强有力的措施,它包括对事件本身的监控和人们对事件反应的监控。对事件本身的监控主要指对突发事件发展态势、事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和事件所造成后果的监控,它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正确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减轻事件危害。媒体的关注和人们对事件的反应是监控的另一重要内容,有时各方反应对高校造成的压力甚至超乎事件本身,更有可能会引起事态的恶化。因此,高校应当及时掌握针对事件的新闻报道,对舆论进行监控和分析,并做正面的舆论疏导,例如,可以发挥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网络或校园媒体发布知名教师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对突发事件和媒体报道做正确的解读。
三、事后:准确评估,善后安抚,深入反思
虽然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预计的,但事件发生之后的问责与反思却是突发事件留给人们的重要议题,对突发事件原因的调查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人们某些不正当行为的一种警示,也对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因此,突发事件发生以后,高校应当做好评估、善后和反思工作。
对突发事件进行准确的评估,就是要对整个突发事件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序、应急队伍建设、突发事件处理计划、决策等方面和环节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突发事件应对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并形成调查评估报告,认定事件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
善后工作,即妥善处理事情发生后的遗留问题,包括对受害人及其家属的物质赔偿和精神安抚等。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对减轻事件对高校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发生后,校方乃至美国政府都及时组织了对死难者的悼念活动,让人们悲伤的情绪得以释放,仪式上凶手赵承熙也被列为悼念对象,表达美国人们了对凶手的宽容,体现了人性的关怀。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人们也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地震死难者的哀悼和对灾区人民的关爱,社会各界和公益组织也积极投入到灾后援建和震后心理辅助工作中去,给了灾区人们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希望。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校方应密切关注受害者及家属的情绪并主动与其打成赔偿意向,此外,还应该关注周边同学的反应,必要时可通过公告等形式向全校通报校方对事件的处理结果及为此所作出的努力,以赢得主动。
灾难和不幸以一种痛苦的方式给予人类以反思的机会。屡屡发生的枪击案,使美国人们开始反思枪支管理问题,地震中死去的人们用生命的代价揭示豆腐渣工程的罪恶,7.21北京特大暴雨给这座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敲响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警钟。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作为高校管理者要不断的反问自身,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否可以避免,在处理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在制度、决策、人员队伍建设上还有哪些盲点等等。在反思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体系,以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第2期.2004年6月.
[2] 黄河,陈先刚.试论高校的危机公关与管理.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 第6期.2007年10月.
[3] 闫亮,美枪击案调查报告出台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遭批,新华网.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十八条.新华网 2007-8-30.
作者简介:
祝洪涛,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党委副书记。
侯玉玲,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