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知—探索—体验—感悟”螺旋式审美探究是在小学美术欣赏领域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解读、分析、实践,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体验、判断、感悟。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将随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转换一起螺旋上升。笔者就浙美版六年级上册《金银器》一课为例,探究螺旋式审美教学的方法。
一、多维感知,激发欣赏兴趣
1.开门见山,丰富图像识读。中国的金银器从先秦时期到唐朝鼎盛期,再到明清时代,无论是它的造型还是纹饰、制作工艺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从教师出示PPT的第一件金银器作品开始,学生的“哇哇”声就不间断,他们不仅感叹着这金光闪闪的视觉冲击力,更赞叹这巧夺天工的精良工艺。可以用图表直接以金银器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刺激学生的双眼,使学生产生独特的个体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究的欲望,为螺旋式审美教学作好铺垫。
2.触觉感官,开始欣赏描述。在课堂导入时,笔者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和学生分享了一把有年代感的银梳子,并请一名学生小心地打开礼盒,取出制作精美的银梳子。学生通过摸一摸纹样、掂一掂分量、梳一梳自己的头发,感觉到离我们生活遥远的银器,走进了我们的美术欣赏课堂,时间所产生的距离感在互动与对话中也就烟消云散了。
二、深入探索,提升欣赏层次
在上一环节的直觉感受之后,理性分析能帮助学生了解直觉感受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新的审美知识建构,使学生的审美直觉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主要采用确定欣赏角度、局部细节剖析、体验的递进式欣赏方法。
1.欣赏起疑,确立审美落脚。打开《金银器》教材,文本中共出现了16件不同时期的金银器作品,每件作品造型不同,纹样各异,知识点非常多。要在一节课中将所有的问题一一解决,教师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对教材进行仔细揣摩,确定最佳欣赏角度。在课堂导入时,让学生观看大量金银器作品,很多器物在外形上一看就让人一目了然,但是有一件器物——金梳背,大家都猜不出是什么造型和作用,教师就抓住学生的疑难点,最后将金银器发展鼎盛时期唐代的金梳背讲授给学生。
2.挖掘细节,构建审美认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挖掘作品细节,帮助学生进行新的审美知识建构,使学生的审美直觉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
(1)古画寻梳,发现器物造型之美。教师在这一环节出示了一张唐朝张宣的《捣练图》,让学生在画面中找一找和教材中金梳背造型类似的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完全被问题激发起来了。通过寻找,学生把目光停留在画面中宫女的发饰,发现插在宫女头上的装饰物和金梳背造型最相似。这时教师把所有宫女头上的金梳造型进行比较,学生就马上发现有梯形、半圆形、月牙形、拱形……从这件金银器上就可以看出,古人对器物造型美的追求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
(2)反复对比,感受器物功能之广。通过学习金梳的作用,学生明白了不仅要从器物的生活价值出发,还要联系社会地位挖掘金梳的功能,以此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对比的方法,来了解其他金银器的各种功能。
(3)精心揣摩,推敲器物纹样之雅。教师在讲解梳背纹样环节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梳背上的纹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卷草和鱼子的纹样,并同桌交流,弄清其内在含义:卷草这种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线条装饰在梳背上,寓意着子子孙孙代代相传;鱼子纹里面饱满的点组合在一起,让人联想到了鱼子,鱼子寓意著多子多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金银梳背因其装饰范围为带状区域,一般饰以卷草花卉连续纹样,在连续纹样中间再缀以人物纹或动物纹,将动物纹样点缀在卷草纹样中,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更体现了节奏美与韵律美。
如何让学生通过纹样感受到对称美呢?教师将金梳背上的纹样用线描的方式进行呈现,黑白线描纹样清晰地展现出纹样的对称美。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仔细探究,以对称轴为中线,左右纹样呈一模一样的对称吗?很快学生又发现左右两边不是绝对对称的。古人这样处理的效果是什么呢?通过和绝对对称的纹样进行对比,学生发现对称中有变化的纹样更加俏皮活泼,更显示出古人对纹样审美的高水准。
三、深度体验,提高审美效度
在《金银器》一课中,以金梳背为欣赏典范,从造型、功能、纹样三个方面对金银器进行欣赏,那么对金银器的工艺如何进行了解呢?教师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在欣赏完金梳背纹样卷草,生生之间探究出卷草纹样寓意的时候,教师就安排了让学生动手来做做卷草纹样。每个学生用金色的细铁丝来拉一拉卷草,有的用铅笔做工具,拉出了卷形均匀的卷草,有的学生则拉长卷草,把延绵万代的寓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环节二:制作金银器的工艺非常繁复,如拉花、掐丝、打磨等等,教师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制作金银器工艺的视频,通过短视频让学生眼见为实。当然如果实践做一做的话,会让学生从全方位来欣赏器物,体验匠人工艺的精妙之处。在课堂上,教师安排了掐丝工艺的体验,让学生把刚才制作好的卷草用黏合剂与梳子的背部连接起来,在梳背上形成“掐丝卷草”纹样。
四、提升感悟,增强欣赏深度
1.感受发展史,搭建知识框架,建立具有关联性的欣赏教学体系。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不仅要对作品形式、作品风格有真切的感受,还要对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有个基本了解。在《金银器》一课中,不同时期的金银器和时代审美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更迭出现的不尽相同的各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南北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文化的融合,金银器的风格呈现出异域风情。
2.细品器物,挖掘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通过《金银器》一课的学习,学生欣赏到不同时期制作精美、美轮美奂的金银器制品。从制作流程、制作方法、细节呈现、工艺体验等环节,每一件金银器作品,都是匠人们融入了生活、情感、科学和文化的产物。一件好的艺术品可能会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他的构想来自生活的体验,需要科学知识的介入,需要情感的投入,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其中,才能使一幅作品看上去具有灵魂,才能打动人心,这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
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不断感知、探究、体验、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从起点到终点,从无知到全知的线性过程,更是一个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螺旋上升的过程。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王笙舲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一、多维感知,激发欣赏兴趣
1.开门见山,丰富图像识读。中国的金银器从先秦时期到唐朝鼎盛期,再到明清时代,无论是它的造型还是纹饰、制作工艺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从教师出示PPT的第一件金银器作品开始,学生的“哇哇”声就不间断,他们不仅感叹着这金光闪闪的视觉冲击力,更赞叹这巧夺天工的精良工艺。可以用图表直接以金银器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刺激学生的双眼,使学生产生独特的个体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究的欲望,为螺旋式审美教学作好铺垫。
2.触觉感官,开始欣赏描述。在课堂导入时,笔者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和学生分享了一把有年代感的银梳子,并请一名学生小心地打开礼盒,取出制作精美的银梳子。学生通过摸一摸纹样、掂一掂分量、梳一梳自己的头发,感觉到离我们生活遥远的银器,走进了我们的美术欣赏课堂,时间所产生的距离感在互动与对话中也就烟消云散了。
二、深入探索,提升欣赏层次
在上一环节的直觉感受之后,理性分析能帮助学生了解直觉感受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新的审美知识建构,使学生的审美直觉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主要采用确定欣赏角度、局部细节剖析、体验的递进式欣赏方法。
1.欣赏起疑,确立审美落脚。打开《金银器》教材,文本中共出现了16件不同时期的金银器作品,每件作品造型不同,纹样各异,知识点非常多。要在一节课中将所有的问题一一解决,教师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对教材进行仔细揣摩,确定最佳欣赏角度。在课堂导入时,让学生观看大量金银器作品,很多器物在外形上一看就让人一目了然,但是有一件器物——金梳背,大家都猜不出是什么造型和作用,教师就抓住学生的疑难点,最后将金银器发展鼎盛时期唐代的金梳背讲授给学生。
2.挖掘细节,构建审美认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挖掘作品细节,帮助学生进行新的审美知识建构,使学生的审美直觉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
(1)古画寻梳,发现器物造型之美。教师在这一环节出示了一张唐朝张宣的《捣练图》,让学生在画面中找一找和教材中金梳背造型类似的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完全被问题激发起来了。通过寻找,学生把目光停留在画面中宫女的发饰,发现插在宫女头上的装饰物和金梳背造型最相似。这时教师把所有宫女头上的金梳造型进行比较,学生就马上发现有梯形、半圆形、月牙形、拱形……从这件金银器上就可以看出,古人对器物造型美的追求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
(2)反复对比,感受器物功能之广。通过学习金梳的作用,学生明白了不仅要从器物的生活价值出发,还要联系社会地位挖掘金梳的功能,以此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对比的方法,来了解其他金银器的各种功能。
(3)精心揣摩,推敲器物纹样之雅。教师在讲解梳背纹样环节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梳背上的纹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卷草和鱼子的纹样,并同桌交流,弄清其内在含义:卷草这种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线条装饰在梳背上,寓意着子子孙孙代代相传;鱼子纹里面饱满的点组合在一起,让人联想到了鱼子,鱼子寓意著多子多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金银梳背因其装饰范围为带状区域,一般饰以卷草花卉连续纹样,在连续纹样中间再缀以人物纹或动物纹,将动物纹样点缀在卷草纹样中,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更体现了节奏美与韵律美。
如何让学生通过纹样感受到对称美呢?教师将金梳背上的纹样用线描的方式进行呈现,黑白线描纹样清晰地展现出纹样的对称美。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仔细探究,以对称轴为中线,左右纹样呈一模一样的对称吗?很快学生又发现左右两边不是绝对对称的。古人这样处理的效果是什么呢?通过和绝对对称的纹样进行对比,学生发现对称中有变化的纹样更加俏皮活泼,更显示出古人对纹样审美的高水准。
三、深度体验,提高审美效度
在《金银器》一课中,以金梳背为欣赏典范,从造型、功能、纹样三个方面对金银器进行欣赏,那么对金银器的工艺如何进行了解呢?教师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在欣赏完金梳背纹样卷草,生生之间探究出卷草纹样寓意的时候,教师就安排了让学生动手来做做卷草纹样。每个学生用金色的细铁丝来拉一拉卷草,有的用铅笔做工具,拉出了卷形均匀的卷草,有的学生则拉长卷草,把延绵万代的寓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环节二:制作金银器的工艺非常繁复,如拉花、掐丝、打磨等等,教师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制作金银器工艺的视频,通过短视频让学生眼见为实。当然如果实践做一做的话,会让学生从全方位来欣赏器物,体验匠人工艺的精妙之处。在课堂上,教师安排了掐丝工艺的体验,让学生把刚才制作好的卷草用黏合剂与梳子的背部连接起来,在梳背上形成“掐丝卷草”纹样。
四、提升感悟,增强欣赏深度
1.感受发展史,搭建知识框架,建立具有关联性的欣赏教学体系。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不仅要对作品形式、作品风格有真切的感受,还要对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有个基本了解。在《金银器》一课中,不同时期的金银器和时代审美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更迭出现的不尽相同的各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南北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文化的融合,金银器的风格呈现出异域风情。
2.细品器物,挖掘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通过《金银器》一课的学习,学生欣赏到不同时期制作精美、美轮美奂的金银器制品。从制作流程、制作方法、细节呈现、工艺体验等环节,每一件金银器作品,都是匠人们融入了生活、情感、科学和文化的产物。一件好的艺术品可能会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他的构想来自生活的体验,需要科学知识的介入,需要情感的投入,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其中,才能使一幅作品看上去具有灵魂,才能打动人心,这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
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不断感知、探究、体验、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从起点到终点,从无知到全知的线性过程,更是一个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螺旋上升的过程。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王笙舲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