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应从重视赏识教育入手,结合自身的亲身体会和学生的典型事例,让我们知道,赏识教育的非凡魅力,就在于能使我们转变教学方法,能让我们心情愉悦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赏识教育,提升学生自信,让班级更和谐,校园更阳光,孩子更上进。
【关键词】赏识教育 优点 激励 自信
赏识教育是阳光教育,能让每个孩子得到关爱,得到温暖,得到愉悦,得到激励,能有所成就;赏识教育也是生命教育,是爱的教育,充满着人情味,促使人心灵解放,激发出学习潜能。
赏识教育每位家长和教师都曾使用过,但无意中却又把它遗忘。因为赏识教育成功的核心含义就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方法。“赏识”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说话时的最大奥秘——承认差异;而“成功”则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走路时的最大奥秘——允许失败。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十分善于表扬学生,他勤于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从而成为“乐学”即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过:“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因为,尊重和赏识能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尊严,激励他们重筑精神世界、找到自我价值,而这需要老师融入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比如:陈琪太调皮了,但却有着关怀他人的爱心;李书文腼腼腆腆,上课不爱发言,但却自觉爱护班级卫生;陈丹嗓门比较大,经常在教室里大声喧哗,但却喜欢广播,梦想当个播音员;姚强学习不好,但身体很强壮,特别热爱劳动;田静嗓子不好,但却很有舞蹈天赋。我在平等交流中重新认识了他们,痴迷地欣赏他们的“闪光点”,他们也经常地对同伴们说:“老师最喜欢我!”
回想以前,他们也很喜欢我的教学,但在课堂下,他们却又怕着我、躲着我。那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诉我,我应该用赏识教育去发现孩子们内心的深奥和纯洁。使用赏识教育,使我不再咄咄逼人、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地融入到学生之间,领略到孩子们成长的乐趣。现在,我的课变成了我和学生们的共同享受。过去,学生们读书、回答问题、上课发言,我总觉得心情烦躁。但有一天下课,学生们围绕着我喊着:“老师,你讲话好幽默呀!”“老师,你懂得真多。”这时,我突然感觉到无比亲切,体会到了学生们“拥来挤去”的快乐,似乎我的辛苦和辛劳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我也被赏识教育了。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原理就是激发的原理,教育的艺术就是激发的艺术”。而自爱是快乐之源,自重是进步之始,教师只有适当宽容学生,才能正向激励他们进步。而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赞赏与惬意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板书着内容,引导着学生们说出自己的理解,让他们踊跃发言。一时间,课堂变得闹哄哄的,调皮的陈琪继续“趁火打劫”,手舞足蹈,并大喊大叫。这真令我始料不及,要是以往,自然会被一阵呵斥,但这一次,我赞赏地对他说:“这位同学表现得与众不同,也许他会有比较另类的想法,让我们听听他的。”似乎觉得受到了众人的关注,陈琪大胆站起来,把自己的理解讲得有声有色、头头是道。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陈琪的一番话激发起大家一片掌声,也使我发现到了陈琪身上的光芒。倘若我只禁锢在自己的答案里,很可能会无情地扼杀了陈琪的智慧,这堂课就会变成“闹剧”。赏识教育让我喜欢上了自己的学生,因为他们会回报给我精彩和幸福。
尊重人格,关爱学生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源泉,他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而赏识教育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能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而这需要老师去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他们。比如有一次,马强没完成作业,当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时,他用哀求的眼神看着我说:“老师,我错了。你能再给我讲讲这道题吗?”我突然发现,没完成作业的马强现在能主动求学了,这不正是他值得鼓励之处吗?这说明他在进步啊!于是,我怒气顿消,耐心地给他讲解起来。之后,我发现马强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变得勤学好问起来,作业完成率、正确率大大提高。
赏识教育真的很神奇,它可以改变人的性格、脾气、心情,让我重新审视学生,似乎每个学生也都在感受着这份被赏识的惬意,体验着这份深情。班级在赏识里和谐,学生在赏识里进步,而我也在赏识中获得“成长”。
赏识教育的非凡魅力,使学生们找到真正的自我,他们自醒、自信、自励,使我的教学工作渐渐有了更多的成就感。它让我能够心情愉悦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透过学生们的心灵,看到绿草茵茵、垂柳依依、清水潺潺、花香幽幽的校园里,正成长着一棵棵即将挺立于天地间的大树。
【关键词】赏识教育 优点 激励 自信
赏识教育是阳光教育,能让每个孩子得到关爱,得到温暖,得到愉悦,得到激励,能有所成就;赏识教育也是生命教育,是爱的教育,充满着人情味,促使人心灵解放,激发出学习潜能。
赏识教育每位家长和教师都曾使用过,但无意中却又把它遗忘。因为赏识教育成功的核心含义就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方法。“赏识”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说话时的最大奥秘——承认差异;而“成功”则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走路时的最大奥秘——允许失败。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十分善于表扬学生,他勤于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从而成为“乐学”即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过:“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因为,尊重和赏识能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尊严,激励他们重筑精神世界、找到自我价值,而这需要老师融入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比如:陈琪太调皮了,但却有着关怀他人的爱心;李书文腼腼腆腆,上课不爱发言,但却自觉爱护班级卫生;陈丹嗓门比较大,经常在教室里大声喧哗,但却喜欢广播,梦想当个播音员;姚强学习不好,但身体很强壮,特别热爱劳动;田静嗓子不好,但却很有舞蹈天赋。我在平等交流中重新认识了他们,痴迷地欣赏他们的“闪光点”,他们也经常地对同伴们说:“老师最喜欢我!”
回想以前,他们也很喜欢我的教学,但在课堂下,他们却又怕着我、躲着我。那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诉我,我应该用赏识教育去发现孩子们内心的深奥和纯洁。使用赏识教育,使我不再咄咄逼人、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地融入到学生之间,领略到孩子们成长的乐趣。现在,我的课变成了我和学生们的共同享受。过去,学生们读书、回答问题、上课发言,我总觉得心情烦躁。但有一天下课,学生们围绕着我喊着:“老师,你讲话好幽默呀!”“老师,你懂得真多。”这时,我突然感觉到无比亲切,体会到了学生们“拥来挤去”的快乐,似乎我的辛苦和辛劳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我也被赏识教育了。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原理就是激发的原理,教育的艺术就是激发的艺术”。而自爱是快乐之源,自重是进步之始,教师只有适当宽容学生,才能正向激励他们进步。而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赞赏与惬意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板书着内容,引导着学生们说出自己的理解,让他们踊跃发言。一时间,课堂变得闹哄哄的,调皮的陈琪继续“趁火打劫”,手舞足蹈,并大喊大叫。这真令我始料不及,要是以往,自然会被一阵呵斥,但这一次,我赞赏地对他说:“这位同学表现得与众不同,也许他会有比较另类的想法,让我们听听他的。”似乎觉得受到了众人的关注,陈琪大胆站起来,把自己的理解讲得有声有色、头头是道。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陈琪的一番话激发起大家一片掌声,也使我发现到了陈琪身上的光芒。倘若我只禁锢在自己的答案里,很可能会无情地扼杀了陈琪的智慧,这堂课就会变成“闹剧”。赏识教育让我喜欢上了自己的学生,因为他们会回报给我精彩和幸福。
尊重人格,关爱学生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源泉,他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而赏识教育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能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而这需要老师去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他们。比如有一次,马强没完成作业,当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时,他用哀求的眼神看着我说:“老师,我错了。你能再给我讲讲这道题吗?”我突然发现,没完成作业的马强现在能主动求学了,这不正是他值得鼓励之处吗?这说明他在进步啊!于是,我怒气顿消,耐心地给他讲解起来。之后,我发现马强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变得勤学好问起来,作业完成率、正确率大大提高。
赏识教育真的很神奇,它可以改变人的性格、脾气、心情,让我重新审视学生,似乎每个学生也都在感受着这份被赏识的惬意,体验着这份深情。班级在赏识里和谐,学生在赏识里进步,而我也在赏识中获得“成长”。
赏识教育的非凡魅力,使学生们找到真正的自我,他们自醒、自信、自励,使我的教学工作渐渐有了更多的成就感。它让我能够心情愉悦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透过学生们的心灵,看到绿草茵茵、垂柳依依、清水潺潺、花香幽幽的校园里,正成长着一棵棵即将挺立于天地间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