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紧扣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由5本必修和15本选修组成,内容较老教材有明显增加,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思维品质的提高、知识面的增长、成绩的提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方面有显著的作用。面对这样一套优点鲜明的教材,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从意识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意识方面,主要是教师要树立教材本位理念和“生本”理念;实践方面,主要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力争做到必修与选修并重,重视阅读教学,重视模块间的衔接,重视知识的积累、迁移、补充和拓展。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材;优点;使用方法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紧扣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培养,重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作品的选择也旨在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由5本必修和15本选修组成,兼顾语文读本,内容较老教材有明显增加,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严重的升学压力下,它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发出一种感叹,那就是高中语文课本学与不学都没关系,考试基本不考。于是老师和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把学习的重心放在了文言文、古诗词上,而对于大量的现代文阅读篇目,基本是置之不理。特别是复习阶段,学生基本不翻看语文课本。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高考还是日常运用,课本的主导作用是谁都无法取代的,课本储备的基础知识就犹如建造高楼大厦所需要的钢筋,也是学生们在高考中夺取高分的敲门砖。所以说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运用正确的方法,驾驭这一套全新的教材,使其发挥作用,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而不是仅凭一己之见去构建教学的“空中楼阁”。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侧重于凸显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注重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鲜明的优点和显著的作用。
1.促思想道德的教育。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描绘祖国的大好山川,赞扬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歌颂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崇尚追求真理的仁人志士的作品,为的就是让知识面狭窄、社会经验少、是非观薄弱、好奇心强的学生在傲游书海的同时,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得到正确的人生指导,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作品虽说高于现实生活,有许多虚构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选文中有许多表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作品,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能领悟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从历史事件中分辨出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正确取舍。
2.促思维品质的提高。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中新增了选做题型。它在题型设计上,紧扣文章的主题或人物形象,要求学生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畅所欲言,并不拘泥于是否成熟与完善。这能促进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敢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新课标高中教材注重讲读、自读课文相辅相成,使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利用自读课文迁移知识,做到课内与课外相得益彰。使他们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些都正符合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取得成就奠定基础。
3.促知识面的增长。新课标高中教材的编排重点突出,遵循独立又联系、循序渐进的规律,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识。而且每一单元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每一篇课文也都规定了训练重点,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在教学时去粗取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另外,这套教材在文章的选取上,兼顾了古今中外,能不断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对于高中生来说,仅有中学文学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势必会造成学识的营养不良,就应该在巩固中国文学的基础上,增加对世界文学知识的了解。
4.促成绩的逐步提升。高中三年的学习,终究还是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高考语文试题由基础、阅读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虽然我们无法从试卷中找到一段直接来源于教材的文本,但考查的范围、知识点,都基于教材文本,顺利通过考试所需的知识、能力,也都来源于教材文本。如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等的考查,注重的就是教材知识的日积月累;而古代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知识点,可以说都是教材文本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的重组和再现。
5.促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作文主题训练模块,能改变以往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使整个高中的作文教学能有步骤地开展。在内容的安排上,各主题下都设定了相关的训练题目和分析思路,以及相关的作文素材,这就能使学生逐步掌握作文的方法和要领,准确把握作文题目的主旨。每次训练都有的放矢,就能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由上可见,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的优点和作用都是不容小觑的。那么,面对这样一套优点鲜明的教材,我们应该如何去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意识方面,也是最根本的一个方面,教师要转变观念。
(1)教师要树立教材的本位理念,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教材本身,进而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如果教师都放弃对教材的使用,那么学生自然也就对教材置之不理。但同时教师也必须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仅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而且还要以教材为纽带,向生活辐射,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材料。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容量大,教师要一改传统教材观,不能通讲到底,要有选择性地进行讲授。
(2)教师也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要让学生从教材文本中汲取正向的能量。要让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自主地获取教材的知识。教师要转变角色意识,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其次是实践方面,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包括以下几点:
(1)重视选修教材。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是“必修本”与“选修本”的完美结合。“必修本”的分量自然不容忽视,但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共有15本,在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我们在重视必修教材的同时,也要重视选修教材,不能把选修教材视为必修教材的点缀,如果把目光停滞在必修教材上,既是不可原谅的资源浪费,也是对以“生”为本的莫大讽刺。也不能把选修教材理解为自读文本,选修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篇目,不能一味地交给学生自学,如:《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物传记》里的大部分文章,就要把它放在与必修教材同等的地位来学习。也有一些篇目是比较难读、难懂的,就需要教师进行剖析、讲解,如:《外国小说》和《古代文化经典》中的篇目 (2)重视文本的阅读。正如雷夫·艾斯奎斯所强调的一样,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那些获得成就的学生,虽然拥有不同的肤色、宗教、经济阶层以及文化背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阅读的热爱。”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的工具性也集中体现在阅读理解上。就日常生活而言,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也可促进自身与外界更好地沟通、交流;就考试而言,高考语文试卷处处需要阅读理解,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几乎都是理解的能力,就算是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也同样需要学生去理解题目、题干。作文那就更不用说了,新材料作文虽说不需要学生找出最佳立意角度,但也要求学生的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这也同样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这种阅读理解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而教材文本就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范文,应给予重视。至于阅读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是精读、泛读、略读的巧妙结合。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认为让学生自主阅读就是把教材文本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乱读一通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在布置学生去阅读文本的同时,自己也要去弄清文本中所包含的真正意思,对文本要有整体性的把握。另外,也要适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引导性回答。
(3)重视模块间的纵、横向衔接。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本”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个模块组成,前3个模块须在课内完成,“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阅读鉴赏”是主体,每册由4个单元组成,内容涵盖了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思辨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运用性较强的文章等。“表达交流”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2个部分,“写作”共20个专题,每册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的写作话题和写作指导。“口语交际”共5次活动,每册围绕一个重点进行。“梳理探究”共15个专题,每册3个,有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的,也有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培养探究能力的。“名著导读”共选10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2部。导读的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3个部分。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模块间的纵向衔接,要树立“一统”思想,按照5册书的编排,循序渐进。同时,也要做到模块间的横向衔接,4个模块的教学不能各自独立,毫无联系,而要融会贯通、和谐统一,要尽力做到“聚零为整”,在教学及学生使用中,各个模块可以灵活组合,如“表达交流”就可与“阅读鉴赏”组合教学,阅读的教材文本可作为写作的范本,可引导学生从这些范本中探究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从中学习应该怎样写这些范文。
(4)重视知识的积累、迁移。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日常运用,都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积累都要依靠教材文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教材文本中选取并积累重要字、词、句的习惯,如成语、谚语等。特别是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文化经典的学习,除了鉴赏阅读,把握作品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外,也要积累文本中的字、词知识,这是因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只有积累了这些字词知识,才能读懂文言文和古代诗词。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些古代文本的理解,还可以将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让学生仿写这些古代文本,学什么就仿写什么,学文言文,就仿写文言文,学古代诗词,就仿写古代诗词。当然,这样做学生会感到比较吃力,但这样的仿写是最有效的运用,学生从仿写中加深了对古代文体的了解,强化了对文言字、词、句的记忆。
(5)重视课堂的补充、拓展。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容量大,需要的课时量也大,但不能因此放弃对课堂的补充和拓展。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代表作等相关的知识,在教学时,都要进行补充。如长篇小说的学习,教材的篇幅有限,不能将完整的一篇小说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要对课堂进行拓展,教师简介小说的故事情节或者指导学生从图书馆借阅完整的小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带学生去观看与文本相关的电影、话剧,让学生通过另一种形式去领悟文本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如戏剧的学习,空读课本一定索然无味,这时也需要将课堂进行拓展,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着去扮演剧中的角色,进入角色的灵魂深处,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杨益民.语文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J].中学语文,2007.07.
[2] 张学凯.语文教材使用策略例谈[J].语文建设,2007.10.
[3] 欧阳林、何更生.当今语文教材使用的三大误区[J].语文教学通讯,2005.02.
[4] 李成芳.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材的使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32
[5] 付宁、刘向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语文教材[J].语文学刊,2007.18.
[6] 邹兆文、叶熙钊.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02.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材;优点;使用方法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紧扣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培养,重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作品的选择也旨在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由5本必修和15本选修组成,兼顾语文读本,内容较老教材有明显增加,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严重的升学压力下,它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发出一种感叹,那就是高中语文课本学与不学都没关系,考试基本不考。于是老师和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把学习的重心放在了文言文、古诗词上,而对于大量的现代文阅读篇目,基本是置之不理。特别是复习阶段,学生基本不翻看语文课本。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高考还是日常运用,课本的主导作用是谁都无法取代的,课本储备的基础知识就犹如建造高楼大厦所需要的钢筋,也是学生们在高考中夺取高分的敲门砖。所以说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运用正确的方法,驾驭这一套全新的教材,使其发挥作用,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而不是仅凭一己之见去构建教学的“空中楼阁”。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侧重于凸显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注重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鲜明的优点和显著的作用。
1.促思想道德的教育。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描绘祖国的大好山川,赞扬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歌颂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崇尚追求真理的仁人志士的作品,为的就是让知识面狭窄、社会经验少、是非观薄弱、好奇心强的学生在傲游书海的同时,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得到正确的人生指导,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作品虽说高于现实生活,有许多虚构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选文中有许多表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作品,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能领悟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从历史事件中分辨出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正确取舍。
2.促思维品质的提高。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中新增了选做题型。它在题型设计上,紧扣文章的主题或人物形象,要求学生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畅所欲言,并不拘泥于是否成熟与完善。这能促进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敢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新课标高中教材注重讲读、自读课文相辅相成,使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利用自读课文迁移知识,做到课内与课外相得益彰。使他们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些都正符合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取得成就奠定基础。
3.促知识面的增长。新课标高中教材的编排重点突出,遵循独立又联系、循序渐进的规律,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识。而且每一单元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每一篇课文也都规定了训练重点,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在教学时去粗取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另外,这套教材在文章的选取上,兼顾了古今中外,能不断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对于高中生来说,仅有中学文学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势必会造成学识的营养不良,就应该在巩固中国文学的基础上,增加对世界文学知识的了解。
4.促成绩的逐步提升。高中三年的学习,终究还是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高考语文试题由基础、阅读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虽然我们无法从试卷中找到一段直接来源于教材的文本,但考查的范围、知识点,都基于教材文本,顺利通过考试所需的知识、能力,也都来源于教材文本。如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等的考查,注重的就是教材知识的日积月累;而古代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知识点,可以说都是教材文本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的重组和再现。
5.促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作文主题训练模块,能改变以往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使整个高中的作文教学能有步骤地开展。在内容的安排上,各主题下都设定了相关的训练题目和分析思路,以及相关的作文素材,这就能使学生逐步掌握作文的方法和要领,准确把握作文题目的主旨。每次训练都有的放矢,就能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由上可见,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的优点和作用都是不容小觑的。那么,面对这样一套优点鲜明的教材,我们应该如何去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意识方面,也是最根本的一个方面,教师要转变观念。
(1)教师要树立教材的本位理念,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教材本身,进而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如果教师都放弃对教材的使用,那么学生自然也就对教材置之不理。但同时教师也必须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仅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而且还要以教材为纽带,向生活辐射,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材料。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容量大,教师要一改传统教材观,不能通讲到底,要有选择性地进行讲授。
(2)教师也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要让学生从教材文本中汲取正向的能量。要让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自主地获取教材的知识。教师要转变角色意识,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其次是实践方面,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包括以下几点:
(1)重视选修教材。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是“必修本”与“选修本”的完美结合。“必修本”的分量自然不容忽视,但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共有15本,在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我们在重视必修教材的同时,也要重视选修教材,不能把选修教材视为必修教材的点缀,如果把目光停滞在必修教材上,既是不可原谅的资源浪费,也是对以“生”为本的莫大讽刺。也不能把选修教材理解为自读文本,选修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篇目,不能一味地交给学生自学,如:《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物传记》里的大部分文章,就要把它放在与必修教材同等的地位来学习。也有一些篇目是比较难读、难懂的,就需要教师进行剖析、讲解,如:《外国小说》和《古代文化经典》中的篇目 (2)重视文本的阅读。正如雷夫·艾斯奎斯所强调的一样,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那些获得成就的学生,虽然拥有不同的肤色、宗教、经济阶层以及文化背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阅读的热爱。”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的工具性也集中体现在阅读理解上。就日常生活而言,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也可促进自身与外界更好地沟通、交流;就考试而言,高考语文试卷处处需要阅读理解,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几乎都是理解的能力,就算是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也同样需要学生去理解题目、题干。作文那就更不用说了,新材料作文虽说不需要学生找出最佳立意角度,但也要求学生的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这也同样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这种阅读理解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而教材文本就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范文,应给予重视。至于阅读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是精读、泛读、略读的巧妙结合。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认为让学生自主阅读就是把教材文本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乱读一通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在布置学生去阅读文本的同时,自己也要去弄清文本中所包含的真正意思,对文本要有整体性的把握。另外,也要适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引导性回答。
(3)重视模块间的纵、横向衔接。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必修本”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个模块组成,前3个模块须在课内完成,“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阅读鉴赏”是主体,每册由4个单元组成,内容涵盖了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思辨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运用性较强的文章等。“表达交流”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2个部分,“写作”共20个专题,每册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的写作话题和写作指导。“口语交际”共5次活动,每册围绕一个重点进行。“梳理探究”共15个专题,每册3个,有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的,也有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培养探究能力的。“名著导读”共选10部中外名著,每册安排2部。导读的内容包括“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3个部分。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模块间的纵向衔接,要树立“一统”思想,按照5册书的编排,循序渐进。同时,也要做到模块间的横向衔接,4个模块的教学不能各自独立,毫无联系,而要融会贯通、和谐统一,要尽力做到“聚零为整”,在教学及学生使用中,各个模块可以灵活组合,如“表达交流”就可与“阅读鉴赏”组合教学,阅读的教材文本可作为写作的范本,可引导学生从这些范本中探究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从中学习应该怎样写这些范文。
(4)重视知识的积累、迁移。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日常运用,都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积累都要依靠教材文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教材文本中选取并积累重要字、词、句的习惯,如成语、谚语等。特别是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文化经典的学习,除了鉴赏阅读,把握作品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外,也要积累文本中的字、词知识,这是因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只有积累了这些字词知识,才能读懂文言文和古代诗词。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些古代文本的理解,还可以将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让学生仿写这些古代文本,学什么就仿写什么,学文言文,就仿写文言文,学古代诗词,就仿写古代诗词。当然,这样做学生会感到比较吃力,但这样的仿写是最有效的运用,学生从仿写中加深了对古代文体的了解,强化了对文言字、词、句的记忆。
(5)重视课堂的补充、拓展。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容量大,需要的课时量也大,但不能因此放弃对课堂的补充和拓展。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代表作等相关的知识,在教学时,都要进行补充。如长篇小说的学习,教材的篇幅有限,不能将完整的一篇小说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要对课堂进行拓展,教师简介小说的故事情节或者指导学生从图书馆借阅完整的小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带学生去观看与文本相关的电影、话剧,让学生通过另一种形式去领悟文本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如戏剧的学习,空读课本一定索然无味,这时也需要将课堂进行拓展,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着去扮演剧中的角色,进入角色的灵魂深处,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杨益民.语文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J].中学语文,2007.07.
[2] 张学凯.语文教材使用策略例谈[J].语文建设,2007.10.
[3] 欧阳林、何更生.当今语文教材使用的三大误区[J].语文教学通讯,2005.02.
[4] 李成芳.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材的使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32
[5] 付宁、刘向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语文教材[J].语文学刊,2007.18.
[6] 邹兆文、叶熙钊.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