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延续了近几年的传统,依然采取了“提示语+命题”的颇具“江苏特色”的命题形式: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絕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尽管该试题毁誉参半、争议不断,但这里我们还是不妨立足现状、就事论事。面对江苏“提示语+命题”的作文样式,如何进行有效操作?认真分析这样的命题,或许会给我们今后的作文备考带来有益的启示。我觉得,要写好“拒絕平庸”这道作文题,让作文也能“拒絕平庸”,下面的几个“向度”就很值得关注。
向度之一:价值取向。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来的江苏高考作文中的提示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其作用不可忽视。表面上看,命题人设置提示语似乎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本身的含义,从而降低审题的难度,使同学人人都有话可说,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因为那短短几句话的提示语,常常暗含着作文的核心价值取向。
从“拒絕平庸”的提示语来看,其中的第一句话“不避平凡,不可平庸”应该是命题价值取向的核心所在,等于为“拒絕平庸”定下了一个基调、一个行文的方向,即“人生可以是平凡的,但絕不能平庸”。换句话来说,“平庸”与“平凡”不是事物的两个完全对立面,“拒絕平庸”并不等于要“拒絕平凡”,而“拒絕平庸”的目的也不完全是为了“超越平凡”。所以,提示语中“平凡”与“平庸”并举而有别,观点鲜明,有着较强的思辨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算是抓住了命题的核心价值,作文也才不会迷失方向。
备考启示:众所周知,从功用来看,提示语无疑是指向于作文命题的,是对命题的引导、解说或限制,只是有时纯粹单一,有时兼而有之。因此,读懂并认真揣摩提示语中对命题概念内涵的诠释和外延的界定,明确提示语的暗示作用,找准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便成了写作“江苏特色”作文所要跨越的第一道坎。
向度之二:立意走向。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也无论是新材料作文还是新话题作文,高考作文从来就没有拒絕过审题,因为审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检验同学思维的过程。同样,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前适当添加提示语也絕不是弱化审题,相反,我们更要严格审题,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走向。
如前文所说,提示语中“平凡”与“平庸”并举而有别。因此,在具体写作时絕不能将“平凡”和“平庸”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从提示语来看,“拒絕平庸”的外延涉及到了“为人”和“处世”两个方面,而提示语中的“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的解说,则说明了“拒絕平庸”的基本内涵并不是要“超越平凡”,而是要在“平凡”中体现“原则、鉴识、坚守”,要在“平凡”中展示“创造、发展、上进”,等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尽管命题“拒絕平庸”本身就是一个观点,但并没有揭示或限定作文的立意,而作文的立意往往需要我们深入揣摩命题中客观存在的种种可能,并借助于提示语的暗示或限制,去甄别,去筛选,最终确定。
备考启示:作文的立意,首先是要求准确,准确之外才能谈得上新颖,不能一味求新而忽视了准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准确才是作文立意的“底线”。而要确保作文立意的准确,就必须认真分析命题,界定命题中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落实命题要突出的重点;同时也要学会用好提示语或材料,从中找到暗示或限制。
向度之三:思维航向。细心研究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如今的高考作文,正走在“人人有话可说,但又并不是人人都能把话说好”的路上,而能不能把话说好、将作文写好,取决于我们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航向。
既然提示语中说“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那么反过来,不正是为了说明要想“不平庸”就必须要“有创造,有发展,有上进”,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吗?如此,我们也就可以作这样的思考:有了“创造、发展、上进”,有了“原则、鉴识、坚守”等,我们也就能够“拒絕平庸”。至此,作文的思维航向也就清晰了起来:无论记叙还是议论,我们都应该来表达“怎么样拒絕平庸”或“拿什么来拒絕平庸”,而不应该将“为什么要拒絕平庸”作为行文的重点。具体作文时,上述六点可选其一或二,还可以适当突破拓展,但不应该面面俱到,否则只会使文章流于蜻蜓点水、简单罗列。
备考启示:客观地说,无论是江苏高考作文还是其他省市的高考作文,作文命题本身都显得比较“大”,甚至于有的还显得空而泛。那么,应对这样的作文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具体明确而又小巧深入的切入口,为作文找到一个“抓手”,正所谓“小切口,深层次”是也;而这个“切入口”和“抓手”,体现出来的就是作文思维的航向。
(作者:崔国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絕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尽管该试题毁誉参半、争议不断,但这里我们还是不妨立足现状、就事论事。面对江苏“提示语+命题”的作文样式,如何进行有效操作?认真分析这样的命题,或许会给我们今后的作文备考带来有益的启示。我觉得,要写好“拒絕平庸”这道作文题,让作文也能“拒絕平庸”,下面的几个“向度”就很值得关注。
向度之一:价值取向。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来的江苏高考作文中的提示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其作用不可忽视。表面上看,命题人设置提示语似乎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本身的含义,从而降低审题的难度,使同学人人都有话可说,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因为那短短几句话的提示语,常常暗含着作文的核心价值取向。
从“拒絕平庸”的提示语来看,其中的第一句话“不避平凡,不可平庸”应该是命题价值取向的核心所在,等于为“拒絕平庸”定下了一个基调、一个行文的方向,即“人生可以是平凡的,但絕不能平庸”。换句话来说,“平庸”与“平凡”不是事物的两个完全对立面,“拒絕平庸”并不等于要“拒絕平凡”,而“拒絕平庸”的目的也不完全是为了“超越平凡”。所以,提示语中“平凡”与“平庸”并举而有别,观点鲜明,有着较强的思辨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算是抓住了命题的核心价值,作文也才不会迷失方向。
备考启示:众所周知,从功用来看,提示语无疑是指向于作文命题的,是对命题的引导、解说或限制,只是有时纯粹单一,有时兼而有之。因此,读懂并认真揣摩提示语中对命题概念内涵的诠释和外延的界定,明确提示语的暗示作用,找准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便成了写作“江苏特色”作文所要跨越的第一道坎。
向度之二:立意走向。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也无论是新材料作文还是新话题作文,高考作文从来就没有拒絕过审题,因为审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检验同学思维的过程。同样,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前适当添加提示语也絕不是弱化审题,相反,我们更要严格审题,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走向。
如前文所说,提示语中“平凡”与“平庸”并举而有别。因此,在具体写作时絕不能将“平凡”和“平庸”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从提示语来看,“拒絕平庸”的外延涉及到了“为人”和“处世”两个方面,而提示语中的“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的解说,则说明了“拒絕平庸”的基本内涵并不是要“超越平凡”,而是要在“平凡”中体现“原则、鉴识、坚守”,要在“平凡”中展示“创造、发展、上进”,等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尽管命题“拒絕平庸”本身就是一个观点,但并没有揭示或限定作文的立意,而作文的立意往往需要我们深入揣摩命题中客观存在的种种可能,并借助于提示语的暗示或限制,去甄别,去筛选,最终确定。
备考启示:作文的立意,首先是要求准确,准确之外才能谈得上新颖,不能一味求新而忽视了准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准确才是作文立意的“底线”。而要确保作文立意的准确,就必须认真分析命题,界定命题中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落实命题要突出的重点;同时也要学会用好提示语或材料,从中找到暗示或限制。
向度之三:思维航向。细心研究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如今的高考作文,正走在“人人有话可说,但又并不是人人都能把话说好”的路上,而能不能把话说好、将作文写好,取决于我们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航向。
既然提示语中说“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那么反过来,不正是为了说明要想“不平庸”就必须要“有创造,有发展,有上进”,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吗?如此,我们也就可以作这样的思考:有了“创造、发展、上进”,有了“原则、鉴识、坚守”等,我们也就能够“拒絕平庸”。至此,作文的思维航向也就清晰了起来:无论记叙还是议论,我们都应该来表达“怎么样拒絕平庸”或“拿什么来拒絕平庸”,而不应该将“为什么要拒絕平庸”作为行文的重点。具体作文时,上述六点可选其一或二,还可以适当突破拓展,但不应该面面俱到,否则只会使文章流于蜻蜓点水、简单罗列。
备考启示:客观地说,无论是江苏高考作文还是其他省市的高考作文,作文命题本身都显得比较“大”,甚至于有的还显得空而泛。那么,应对这样的作文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具体明确而又小巧深入的切入口,为作文找到一个“抓手”,正所谓“小切口,深层次”是也;而这个“切入口”和“抓手”,体现出来的就是作文思维的航向。
(作者:崔国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华罗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