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想要轻松学好数学,就需要长时间锻炼独立思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缜密能力,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
新的教育改革体系就是将原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因此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在课内改善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和动力,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结合生活实际,以趣味激活数学自主学习的脑神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有着极大的用处,例如学习了三角函数、俯角、仰角的有关知识我们就可以测一测当地的山、 寺庙的高度,学习了垂径定理就可以测一测当地一些历史名桥的半径从而解释为什么有些桥能历千年而不倒。 此外通过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的方式,还能让学生利用数学巧妙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向学生提出“已知 n≥2,那么一直线上有 n 个点,该直线上最多有几条线段? ”由于该题属于拓展提升题,若直接抛出很难让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在提出该问题后,教师教学的关键动作应该是找一个和学生体验相关度特别强的案例辅助学生进行思考:
“现有 10 位乒乓球选手要进行比赛,小明同学若想跟每位选手进行一次比赛,一共需要比多少场? ”“9 场”“若将小明换成另一名同学,这名同学还需要比几场? ”“8 场”由此可见“10 位选手进行单循环,一共要进行 9+8+7+6+5+4+3+2+1=45 场”。
通过具体的案例寻找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使其能够通过自我探寻的方式寻找出该题的答案,并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总结出 n 个运动员进行单循环比赛场次的公式应该为n(n-1)/2。 随后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借助科技媒介,以拓展主动学习的资源与渠道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大初中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也逐渐将微课引进到课堂当中,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长对儿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升高,对学生学习效率及质量的要求也出现了改变。 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在传统课堂中有一定的难度,若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教师口头讲解,很难自己消化该知识。 因此,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将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单独制作成微课,将重难点内容中较为抽象的知识转为具象知识, 并直观的呈现到学生面前,充分调动耳、眼等感官的协同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还能让学生打破定式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此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穿插问题元素,以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要懂得为学生穿插问题元素,使学生围绕数学问题来展开自学,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理解数学的内涵,形成数学思维.老师为学生穿插问题元素,组织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能夠加深学生对自学的认知,使学生知道自学是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的,是不能依赖他人的,为学生自学注入新的活力.学生在自主思考数学问题,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学习调整,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养成数学逻辑思维.但是,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将自己限制在了问题中,没有跳出惯性思维的框架.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学生,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
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老师为了使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懂得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给学生设置了需要自主思考的问题: 直线与圆有着怎样的位置关系?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直线与圆的学习,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直线与圆存在有一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没有交点的情况,而这时候直线到圆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相比,分别是等于、小于、大于的关系.学生将自己自学所得的知识结果反馈给老师后,老师再向学生详细讲解直线与圆相切、相交、相离的知识,丰富学生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看待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发现问题也会竭尽全力去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也要让学生能保持这种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不断地去突破,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改革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为了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要先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要锻炼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生涯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房绍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12):57.
[2]于秀娜.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读写算,2020(12):189.
[3]曾燕.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中华少年,2020(11):148+150.
[4]王芬.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2020(14):190.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
新的教育改革体系就是将原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因此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在课内改善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和动力,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结合生活实际,以趣味激活数学自主学习的脑神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有着极大的用处,例如学习了三角函数、俯角、仰角的有关知识我们就可以测一测当地的山、 寺庙的高度,学习了垂径定理就可以测一测当地一些历史名桥的半径从而解释为什么有些桥能历千年而不倒。 此外通过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的方式,还能让学生利用数学巧妙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向学生提出“已知 n≥2,那么一直线上有 n 个点,该直线上最多有几条线段? ”由于该题属于拓展提升题,若直接抛出很难让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在提出该问题后,教师教学的关键动作应该是找一个和学生体验相关度特别强的案例辅助学生进行思考:
“现有 10 位乒乓球选手要进行比赛,小明同学若想跟每位选手进行一次比赛,一共需要比多少场? ”“9 场”“若将小明换成另一名同学,这名同学还需要比几场? ”“8 场”由此可见“10 位选手进行单循环,一共要进行 9+8+7+6+5+4+3+2+1=45 场”。
通过具体的案例寻找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使其能够通过自我探寻的方式寻找出该题的答案,并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总结出 n 个运动员进行单循环比赛场次的公式应该为n(n-1)/2。 随后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借助科技媒介,以拓展主动学习的资源与渠道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大初中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也逐渐将微课引进到课堂当中,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长对儿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升高,对学生学习效率及质量的要求也出现了改变。 初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在传统课堂中有一定的难度,若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教师口头讲解,很难自己消化该知识。 因此,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将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单独制作成微课,将重难点内容中较为抽象的知识转为具象知识, 并直观的呈现到学生面前,充分调动耳、眼等感官的协同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还能让学生打破定式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此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穿插问题元素,以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要懂得为学生穿插问题元素,使学生围绕数学问题来展开自学,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理解数学的内涵,形成数学思维.老师为学生穿插问题元素,组织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能夠加深学生对自学的认知,使学生知道自学是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的,是不能依赖他人的,为学生自学注入新的活力.学生在自主思考数学问题,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学习调整,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养成数学逻辑思维.但是,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将自己限制在了问题中,没有跳出惯性思维的框架.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学生,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
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老师为了使学生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懂得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给学生设置了需要自主思考的问题: 直线与圆有着怎样的位置关系?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直线与圆的学习,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直线与圆存在有一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没有交点的情况,而这时候直线到圆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相比,分别是等于、小于、大于的关系.学生将自己自学所得的知识结果反馈给老师后,老师再向学生详细讲解直线与圆相切、相交、相离的知识,丰富学生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看待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发现问题也会竭尽全力去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也要让学生能保持这种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不断地去突破,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改革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为了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要先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要锻炼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生涯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房绍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12):57.
[2]于秀娜.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读写算,2020(12):189.
[3]曾燕.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中华少年,2020(11):148+150.
[4]王芬.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2020(1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