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激发学生情感,全面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情感更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因为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進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合理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那将会使课堂呈现不一样的活力。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并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了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就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可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的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就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出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更主动、更丰富、更深刻。学生的情感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更是课堂里不竭的资源。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让学生真情表达,在情感涌动的交流中彰显语文课堂的活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全面“活”起来。
其他文献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诗歌的讲授只是要求学生会背诵、能初浅的理解,这实质上是对古诗资源的极大浪费。既然读诗诵词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把这个目标融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呢?特别是当儿童已经学习了一两年的诗歌之后,让她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学会较好的运用语言,不是既可以达到传统教学的目的,又可以解决语言培养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下面谈谈我的尝试:  一、自己的不成熟教学方
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代的呼唤,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是适应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必须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读、说、写结合,并与其他学科教学相配合,多股劲拧成一股绳;必须发动家庭、社会与学校相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意义  1.1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社会的调整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的要求越来
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急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探究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问题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阅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
期刊
人事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其核心内容就是干部的选拔和考评。军队干部选拔考评制度,作为军队选用干部、干部晋升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优
创新是实现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创新的主要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更要坚持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创新性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受到了一定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客观实际,探索语文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一、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方式与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语言向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大体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口头语言,一部分是肢体语言。通过这两种语言,教师向学生传达着知识,同时与学生进行感情的沟通。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其中不乏高科技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
小学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帮助,因此,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去,并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主要教小学生学习汉字和课文,对语文学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口语表达上有所进步,并且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新课程的精神中要求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因此,分析小
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习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学生不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中小学教育作为基本的、起始的教育途经完全应该适应并挑战于这一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显然,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法制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各学科都应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