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课堂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帮助,因此,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去,并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主要教小学生学习汉字和课文,对语文学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口语表达上有所进步,并且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新课程的精神中要求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因此,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 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为语文教学生认识汉字,从而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在学习语文之初,老师应该向小学生讲清楚语文学习的目的及重要性,让学会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并端正语文的学习态度。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小,因此,在讲解语文的作用时,不可以进行理论的说教,应该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学好语文;比如,小学生喜欢阅读故事读物以及科普读物等,依据学生的喜好,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说,学好了语文,就可以读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就不用求妈妈整天给你讲故事了;小学生喜欢科普知识,而且经过调查很多小学生在小学时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根据小学生的愿望追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好语文,就可以看懂更高级的科普书了,就离科学家的愿望近了一大步!通过这样具体事例的引导,学生就会在潜意识中了解语文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语文,端正语文的学习态度。
  (二) 老师要做一位让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根据调查,小学生对学科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与任课老师直接相关,虽然这是因为小学生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但是,小学语文教育必须接受这个现状,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小学生如果喜欢语文老师,就会对语文课充满期待和兴趣。因此,语文老师必须“修炼”,做到让学生喜欢;可以通过以下策略,首先,语文老师应该有极强的耐心,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低,对一个问题的认知可能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因此,学生不懂时,老师应该一遍遍强调,并改进方法,让学生容易理解;第二,老师的态度应该和蔼,不要让学生有畏惧感,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安心讲课;第三,老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像朋友那样彼此交流,交流学习,交流生活,不要那种上下级性质的师生关系,要学会走入学生的心灵。第四,要关爱学生,小学生的年龄小,在语文学习上缺乏主见,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做好以上四点,语文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建立了和谐的感情和关系,学生就会喜欢语文老师,并“爱屋及乌”的喜欢语文课。
  (三) 建立激励机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小学生喜欢得奖,喜欢老师的夸奖,这是小学生群体的共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夸奖学生,对学生的积极表现和优秀表现应该进行及时地鼓励,让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语文课的学习中去。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并且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是十分高兴的,这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他们会暗下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待,更加努力地取得更优异的成果。对于学生成果的物质奖励,不必太昂贵,一个笔记本,一支铅笔就足以博得小学生的欢心,让他们很有荣誉感。
  (四) 创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各种事物和现象充满着好奇感,不喜欢单一的课堂模式,而是喜欢丰富多彩、花样繁多并且具有一定新意的教学活动,老师应该考虑到着一点,精心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比如,课前演讲、分角色朗读课文、写字评比、作文评比等,丰富了语文教學的形式,使学生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来参与具体的活动,使知识得到了强化,并且使学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从而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二、 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创新语文课堂
  小学分为低年级阶段、中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学策略的运用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 低年级阶段注重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语文老师应该合理引导,鼓励小学生大胆地进行口语表达,可以在课前十分钟设置一个演讲题目,让学生来说;第一个阶段,不管有无逻辑性,学生只要能进行与之相关的表达,就值得鼓励和表扬;第二个阶段,就要追求合理性;第三个阶段,要求学生将主题完整地表达清楚。需要循环渐进进行,不可急于求成;小学生低年级阶段的作文一般从“看图说话”开始,因此说和写是不分家的;说的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会有进步。
  (二) 中年级阶段要求进行准确而清晰地口语表达,进行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年级处于过渡段,有个低年级的语文学习基础,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因此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提高;对于作文,要求的字数增多了,不再是看图作文,而是话题作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的课堂上应该多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应该鼓励学生加强阅读。
  (三) 高年级学生要求口语表达和写作要生动丰满、具有思想价值。高年级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已经成熟了不少,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也有一定的数量了,因此,口语表达和写作已经不再“幼稚”,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形应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应当追求语言表达的思想性,毕竟语文除了是一种语言工具之外,还是一门人文类学科,思想性是语文要求的一部分。学生应该通过口语表达或者作文来体现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有独立思维的意识。
  总结
  以上从两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课堂,希望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启发,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创新语文教学的积极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应佳.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J]
  [2] 彭凤英.语文创新教育应确立大语文教育观[J]
  [3] 高林生.创新教育更要固本培元[J]
其他文献
1.重重困难之围  1.1缺少素材的积累,内容华而不实。现在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素材的原因之一是阅读量太少,无法吸收课外知识,导致在写作文时自己脑子里可以利用的作文素材少之又少,再加上平时只顾埋头于数理化或者政史地等题海之中,而没有去亲身体验或者留心生活,因此他们在写作时缺少真实的写作材料,缺乏真实感受,只是硬性的去应付这件事情,致使作文层次混乱、内容空洞。  1.2层次混乱,乱用范文,缺乏中心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霍尔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帮助他们补习功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是一种有利终身发展的基本技能,但每天45分钟的课堂容量必然有限,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将视野拓展到课外,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激活驱动,诱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1、课堂灵动,课外牵引,营造学生阅读磁场。课堂是教学的主战
山西作为黄河流域传统棉区,具有长期的植棉历史和技术积累,在棉花生产、技术创新、政策实践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回顾了改革开放40 a来山西省棉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政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联系也得当,学生能听懂,效果甚佳。但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激情澎湃、优美生动的语文课被讲得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同一个人,五官肢体端正完整,但给人面黄肌瘦、病弱无力的感觉。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掌握语文课堂节奏艺术尤为重要。  为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要进入艺术的境界下面,我就将对掌握语文课堂节奏的一些看法和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诗歌的讲授只是要求学生会背诵、能初浅的理解,这实质上是对古诗资源的极大浪费。既然读诗诵词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把这个目标融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呢?特别是当儿童已经学习了一两年的诗歌之后,让她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学会较好的运用语言,不是既可以达到传统教学的目的,又可以解决语言培养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下面谈谈我的尝试:  一、自己的不成熟教学方
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代的呼唤,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是适应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必须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读、说、写结合,并与其他学科教学相配合,多股劲拧成一股绳;必须发动家庭、社会与学校相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意义  1.1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社会的调整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的要求越来
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急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探究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问题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阅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
期刊
人事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其核心内容就是干部的选拔和考评。军队干部选拔考评制度,作为军队选用干部、干部晋升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优
创新是实现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创新的主要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更要坚持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创新性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受到了一定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客观实际,探索语文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一、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方式与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语言向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大体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口头语言,一部分是肢体语言。通过这两种语言,教师向学生传达着知识,同时与学生进行感情的沟通。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其中不乏高科技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