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以及探究科学活动的能力。而开放拓展性教学是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和策略,从而达到拓展教学的目的。教师对现阶段拓展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重新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教学设备等方面,实现小学科学课堂中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性教学;有效应用
引言
开放的拓展性教学活动是当前小学科学课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将外界的知识引入到日常课堂中,动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本文分析了如何在科学课堂中优化拓展性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一、当前开放拓展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未受到重视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给学生灌输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以考试为重。而小学生面临着考初中的压力,这就意味着语文、数学、英语等必考的科目才是学生应该着重学习的重点科目,而其他学科无足轻重。
(二)探究工具的匮乏
小学科学中有对化学以及物理知识的初步理解,所以有很多课题需要动手做实验。但是因为学校设备的匮乏以及教师对其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很多实验课题被直接忽略。
(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各门课程的学习紧张有序,而放学回到家之后还要完成各种作业。另外,还要应对各种辅导班。所以,学生没有过多的空闲时间用来进行科学探究。
二、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拓展性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要做好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重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为此,教师要在科学课堂中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利用拓展性教学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小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此,教师在拓展性教学活动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实践经验与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得小学生可以顺利地理解科学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
(二)开放科学学习方式
(1)开放性观察。小学科学若想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必然要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而观察是学习科学这门课程的主要途径,只有让学生观察到具体的实验结果,才能逐步培养起他们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此外,平时也要鼓励学生养一些花草或者小动物,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爱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养成观察自己所养之物变化的习惯,每月写一个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看似很常识的问题,比如:给植物浇的水究竟是被谁喝了?这些问题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初探,需要教师能够详尽而耐心地去解答。(2)开放性思考。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定位就是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并通过对所见的不明白的事物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结果。因此,保障学生有足够的资料来支撑学生的探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足够的参考资料,以便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能从中找到相关的知识。
(三)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工具
在科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科学实验与课本知识的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拓展性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教材,让学生可以动手参与到科学实验之中,例如:在显微镜仪器设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熟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深入理解和认识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将校学生带入到实验室内人手一个显微镜进行细胞切片的观察,让学生真正地通过显微设备认识肉眼看不到的世界,期间,教师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图像画出来,彼此之间分享自己的实验体验,总结原理,强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在科学课堂的拓展性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知识探究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拓展性活動中综合课内外的知识丰富课堂活动的内容,打开小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而是放眼整个世界,期间,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认识大自然,真正地到自然环境中进行生命的探索和知识的吸收,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园内搜集树叶做标本,在课堂中展示不同树叶标签的生物种类,介绍树木等植物有关的知识,互相分享,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活动的丰富,为学生引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多媒体技术与探究性活动融合在一起,借助网络技术将多种类的科学知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搭建知识逻辑框架,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印象,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五)为学生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
小学科学课程要强化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总结实验探究的结果,辅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自信心,真正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充足的探究时间中,教师不能给学生安排过多的作业压力,可以布置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自然探究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多样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拓展性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性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养一些花草或者是小动物,增强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鼓励学生针对生命的变化和成长,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使学生真正地跟自然世界有一个接触,并让学生亲身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去。
结语
总之,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不断对教学进行总结以及总结,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探索习惯和科学思维习惯。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合理科学地进行学习,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建强.拓展科学探究空间,开辟科学第二课堂——探微小学科学开放型课堂范式的建构[J].学子(理论版),2017(3):8.
[2]朱国明.生为本纸为媒——基于STEM理念下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初探[J].中国科技教育,2017(10):62-64.
[3]卢冠星.精彩多多,亮点闪闪——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的活动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中),2017(4).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性教学;有效应用
引言
开放的拓展性教学活动是当前小学科学课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将外界的知识引入到日常课堂中,动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本文分析了如何在科学课堂中优化拓展性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一、当前开放拓展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未受到重视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给学生灌输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以考试为重。而小学生面临着考初中的压力,这就意味着语文、数学、英语等必考的科目才是学生应该着重学习的重点科目,而其他学科无足轻重。
(二)探究工具的匮乏
小学科学中有对化学以及物理知识的初步理解,所以有很多课题需要动手做实验。但是因为学校设备的匮乏以及教师对其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很多实验课题被直接忽略。
(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各门课程的学习紧张有序,而放学回到家之后还要完成各种作业。另外,还要应对各种辅导班。所以,学生没有过多的空闲时间用来进行科学探究。
二、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拓展性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要做好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重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为此,教师要在科学课堂中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利用拓展性教学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小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此,教师在拓展性教学活动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实践经验与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得小学生可以顺利地理解科学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
(二)开放科学学习方式
(1)开放性观察。小学科学若想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必然要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而观察是学习科学这门课程的主要途径,只有让学生观察到具体的实验结果,才能逐步培养起他们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此外,平时也要鼓励学生养一些花草或者小动物,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爱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养成观察自己所养之物变化的习惯,每月写一个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看似很常识的问题,比如:给植物浇的水究竟是被谁喝了?这些问题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初探,需要教师能够详尽而耐心地去解答。(2)开放性思考。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定位就是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并通过对所见的不明白的事物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结果。因此,保障学生有足够的资料来支撑学生的探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足够的参考资料,以便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能从中找到相关的知识。
(三)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工具
在科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科学实验与课本知识的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拓展性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教材,让学生可以动手参与到科学实验之中,例如:在显微镜仪器设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熟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深入理解和认识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将校学生带入到实验室内人手一个显微镜进行细胞切片的观察,让学生真正地通过显微设备认识肉眼看不到的世界,期间,教师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图像画出来,彼此之间分享自己的实验体验,总结原理,强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在科学课堂的拓展性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知识探究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拓展性活動中综合课内外的知识丰富课堂活动的内容,打开小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而是放眼整个世界,期间,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认识大自然,真正地到自然环境中进行生命的探索和知识的吸收,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园内搜集树叶做标本,在课堂中展示不同树叶标签的生物种类,介绍树木等植物有关的知识,互相分享,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活动的丰富,为学生引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多媒体技术与探究性活动融合在一起,借助网络技术将多种类的科学知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搭建知识逻辑框架,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印象,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五)为学生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
小学科学课程要强化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总结实验探究的结果,辅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自信心,真正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充足的探究时间中,教师不能给学生安排过多的作业压力,可以布置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自然探究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多样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拓展性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性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养一些花草或者是小动物,增强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鼓励学生针对生命的变化和成长,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使学生真正地跟自然世界有一个接触,并让学生亲身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去。
结语
总之,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不断对教学进行总结以及总结,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探索习惯和科学思维习惯。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合理科学地进行学习,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建强.拓展科学探究空间,开辟科学第二课堂——探微小学科学开放型课堂范式的建构[J].学子(理论版),2017(3):8.
[2]朱国明.生为本纸为媒——基于STEM理念下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初探[J].中国科技教育,2017(10):62-64.
[3]卢冠星.精彩多多,亮点闪闪——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的活动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中),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