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旧影 金石华彩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u0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任职期间,和海上书画篆刻名家吴颐人老师交往甚密。吴老师热心乐助,常为馆里慷慨捐赠石雕,诸多事情亲力亲为,让我印象颇深。在此活动中,又有缘结识了他的几位高足,大家常一起喝茶谈艺,兴致勃勃。
  有一次,我恳请吴老师帮忙篆刻一方佛像印,他爽快应允,说:“我的一位学生彭大磬,是国内刻肖像印的佼佼者,尤精于佛像印。我让他帮你。”果然没过多久,大磬兄便快递给了我。
  椭圆形佛像印,小小一枚,法相端庄肃穆,古朴典雅,线条遒劲苍茫,金石华彩,让人叹为观止。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磬兄的作品。
  自此我和大磬兄有了联系,曾多次交流。去年,大磬兄托我整理弘一法师和丰子恺先生的旧影,他曾为海上画派的很多名家篆刻过肖像,这次要为弘一法师、丰子恺、钱君匋三位大家各篆刻一套肖像印,并计划把原印无偿捐赠给各地纪念馆。我认为此意甚好,并为大磬兄的善举肃然起敬,便积极配合。
  方寸之内,篆刻或状人物或状鸟兽虫鱼,有工有拙,有肖有不肖,都不失古朴之意,此类作品并不鲜见,然大磬兄另辟蹊径,有意为名人造像,不得不说是一种创新。兄为吴颐人老师高足,而吴老师是钱君匋先生的学生,钱君匋、丰子恺、弘一法师均是一脉相承的师生关系,我想大磬兄为三位大师篆刻肖像印的创意应来源于此吧!
  大磬兄后来告诉我,此次机缘源于偶然。2014年初秋,他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 “海上百年印坛——近现代篆刻名家作品展”,一踏进展览大厅,立刻被墙上的黑白老照片所吸引。这些照片都是海上印坛近百位先贤的前尘旧影,或灰暗或斑驳,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深深打动了他。怀着对先贤的崇拜和激动之情,他当即把照片全拍摄下来。回到工作室后,内心难以平静,一张张仔细揣摩,看着看着突然来了灵感。他发现老照片的斑驳和汉畫像的拓片很是相似,金石味道极其浓郁。如果把这些老照片刻成肖像印,进行艺术再加工,一定很有意义。这样既能丰富篆刻内容,又能开辟一条新的印路——肖像印。


  但肖像印毕竟不同于其它形式的篆刻,除追求金石效果外,还要求造型准确,形象逼真。中国画讲究“似与不似之间”,肖像印则以“似”为第一准则。特别是名人肖像,大家已对其形象烂熟于心,如篆刻时稍有差池,观者就会糊里糊涂,摸不清头脑,在作品前猜谜一样,就失去了肖像印的功能和意义。如此说来,作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篆刻基本功,还需要掌握精湛的绘画造型技巧。大磬兄青少年时期曾在艺术院校经过严格的美术学习和训练,毕业后又在上海文化艺术单位从事美术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得吴颐人老师亲授,更是技艺大进。
  大磬兄的篆刻,“工”学陈巨来、叶潞渊、钱君匋、赵之谦、黄士陵,“放”学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后又转研汉印、古玺、封泥、砖铭、汉画像等。自从萌生了肖像印的念头,他便一头扎进石头堆,每日与刀石笔墨为伴,乐此不疲。近几年来他刻制了一百多方肖像印,其中有海上百年篆刻家、西冷印社创始人及历任社长、中国书画名家、中国文化名人等,受到了同行的关注与肯定,其作品曾在全国的各种专业书刊、杂志上发表。2014年7月,他获邀在浙江安吉“吴昌硕故居”“高式熊艺术馆”举办“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个展。
  此次大磬兄为丰先生刻印,我很是期待。没过多久,他把15张拓片用手机发给我看,子恺先生一生的掠影跃然纸上。每幅肖像刀致简洁,于拙厚中寓巧思,各臻其妙,栩栩如生。简直太像了!早期的圆转宛曲、神韵飞动,晚年的则如汉画像般朴质浑厚、苍茫庄严。丰先生年轻时帅气逼人,特别是旅日回国的那张留影,时髦的发型和新式洋装,再加上冷峻的眼神,活脱脱一个民国早期的新青年形象。中年的平和、晚年的慈祥,也无不在方寸之内神采飞扬。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类作品,虽不敢说震撼,但对大磬兄在印路上的大胆开拓精神钦佩不已。
  2015年11月9日,丰子恺先生的诞辰之日,大磬兄把原印捐赠给了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他留了一份拓片给我,朱白相间,捧在手中,有些激动。亦印亦画,但又不是简单的照片复制,惟妙惟肖,古趣天成。我虽不懂印,但能体会此类作品创作中的辛苦和苦心经营。
  流动而不现轻浮,逼真而不失古意。这是我对大磬兄肖像印的整体观感。祝愿他在这条新的印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其他文献
刘书民(广州美院教授、中央文史馆画院南方分院院长):前几年,陈华君随王少伦到寒舍作客,我看过他的山水画作品,颇有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因是少伦的老友,我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匆匆几年,如今再看他的新作,耳目一新,对他这两年的埋头苦学和所得也颇为赞赏。观其作品,熔众家一炉,装万象于一胸,可谓渐入画道。  自古画者皆寂寞。陈华君在当今浮躁的社风中,能耐得住寂寞,不断学习、进修和
期刊
陈华,祖籍浙江,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长沙,现居广州。先后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院。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工作室画家、北京八月画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佛光艺术研究院山水画院画家、广州铁路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纪念辛亥革命100年全国中国画展”,湖南省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优秀作品展,首都博物馆画院首届院展,全国铁路书画精品
期刊
田夫(侯福田),湖南湘阴人,已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多场个人专场演艺会及进行书画表演。曾任《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副主编。2014年创作的巨幅山水画《长城随想》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网络中心栏目书画家。
期刊
丁海波  堂号秘宝斋。自幼喜欢古玩,从邮票钱币入手,逐渐转变为竹木牙角等手工雕刻的物件。2011年开始接触墨盒。现在以清文字盒为主攻方向,尤其以状元盒和寅生盒为最爱。
期刊
大约在1984年,我得到机缘到湖南第一师范去听书法讲座,座中有一人,神情专注,有疑辄问。有时几近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几次三番,老师斥之而未见其改,我心异之。这就是我与李运良初交时的情境。  李运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字子木,号双飞堂(因其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并重,又因其夫妇皆习书法)、芥末居(因思宇宙浩瀚,人世沧桑,而芥末一词,语带双关,可指极渺小微末之意,亦可指佐餐之料,生食三文鱼片多用之,性
期刊
朱盛柏是我最为关注的闽籍青年书法家之一。近几年,他在国家级书法展中屡获嘉奖,同道的目光开始纷纷投向这位在福建书坛并不惹人注意的青年身上。  能于传统书法精神表现与时尚艺术追求的着意取舍中,心无旁骛,寻觅到一条与新时期创作要义相契合的通道,逐步走向一片尊古为新的开阔地,实为中国书法艺术之希望,朱盛柏诚为当代青年书法家中之翘楚。  盛柏幼承庭训,酷嗜书法,由颜入手,读书治学,取法乎上,宁根固底,深造自
期刊
人的一生有着可持续的读书、写字环境是一件幸福的事,而能把字写得越来越好应是一件有福气的事。  ——黄坤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建漳州出现了一个强大的书法家群体,这些书法家在风格方面比较接近,大多都以明清行草书风为主,他们频频入展全国的各个展览并获奖,在书法界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现象。当时的书坛称其为“漳州书风”。如今,这个群体的成员大多都到了知天命之年,但是他们初心如故,依然坚守着手中的笔墨,挥斥
期刊
青绿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形式之一,在唐宋时期一度辉煌过,宋元以降水墨山水画的勃兴致使青绿山水画日渐寥落,而现代山水画家关奇致力于接续青绿山水画传承,发展创新重诗情意蕴、写神造境的重彩青绿山水画,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和市场的普遍欢迎,且持续升温。  一、缘起丹青 追逐梦想  安徽,这方水土汩汩流淌着不竭的中华文脉之流,滋养了李公麟、弘仁、汪士慎、黄宾虹、林散之、陆严少、赵朴初、常仁侠等一批批文化
期刊
朱盛柏,福建省尤溪县人。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尤溪朱子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三明学院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草书展,永乐宫全国第二、三届书画艺术节(优秀奖),孔子艺术节书法展,首届中国书法院奖书法展,福建省书画双年展“丹青奖”(金奖),文化部群星奖·福建选拔赛(银奖),福建省兰亭奖书法展,福建省楹联展(银奖),福建省纪念朱熹诞辰883周年
期刊
铜墨盒上镌刻的纹饰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文字,如古代诗文、名言警句等,属书法范畴;另一类是图案,如人物、山水、花鸟等,属绘画范畴。婴戏图是人物题材墨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婴戏图墨盒上的儿童形象,为刻铜艺人以刀代笔在小不及寸、大不过掌的盒面上镌刻而成,题材丰富、特色鲜明、寓意吉祥、魅力无限,深受人民大众喜爱。  追根溯源:婴戏图墨盒的前世今生  刻铜墨盒上的婴戏图,与中国传统婴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