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在年少时,“清高”一词便与我结缘,老师、同学在肯定我的同时都要带上“希望改掉清高的毛病”之类话。我虽尽了努力,但每有总结评语,“希望”却依然如故,像一件有污垢的衣服,解不开脱不下。由此我对“清高”反感并憎恶,一直耿耿于怀,意欲除之而后快。所幸,我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逐步解开扣子,脱掉了这件难看的“衣服”,并作文“少点清高”,既是自我认识,也算告诫同人。
再之后,我知道清高并不全是坏事,“清高”一词原本并无贬义。清高也可意为清正高洁,是有骨气的表现。徐悲鸿有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傲骨”反映在外表上大概就是清高了。朱自清算是清高的,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援助配售的面粉;鲁迅算是清高的,当诺贝尔奖向他招手时竟冷然面壁。原来清高之士大有人在,知识分子、文化人一向清高,他们对人生和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和解读,因而我行我素,不改初衷。倘若说需要改变的,倒应该是人们对他们的看法和观念,自尊自重,该有的清高,实属正常,身份所致,职业使然。小有清高,于他们不是瑕疵,还凭添风韵,让人敬仰。
取得这一认识,遂感到原先的看法未免偏颇。好在年少寡知,无人苟求,“少点清高”也无甚错,此处清高乃指傲气而非傲骨,乃指孤芳自赏而非超凡脱俗。如此而已,自然也就心安理得了,也就可以不再去拘泥那篇小文了;况且清高也不该太盛,太盛了也会走向反面。文人墨客、专家学者往往太为清高,因而“少点”还是必要的。
有关我对“清高”的理解和体悟本该划上了句号,孰料这些年情况大大地起了变化,“清高”全面掉价,谁都不屑一顾,鄙薄之,嗤笑之,连自己敬仰的儒雅之士、斯文人物,该有清高者、一向清高者,也与之挥手,弃之如敝履。
一家名为华尔森集团的骗子公司,其董事长兼总裁叫谢根荣,他从老家浙江乡下购得玉片若干,请人穿制成古代服饰,名为“金缕玉衣”,号称顶级古董,全世界只此两件,并通过关系请了国内古董鉴定界最权威的五位专家,经鉴定后一致认定其价值24亿元,并共同签署大名。谢荣根拿了鉴定报告书后向建设银行先后骗到了6亿多贷款,一度名列“中国400富人榜”第163名。
骗术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收场则在2011年,长达十年之久。能够让这家骗子公司做大并逍遥法外的,无疑是那件稀世珍宝“金缕玉衣”了,有鼎鼎大名的权威专家鉴定验证并亲笔签署大名,堂而皇之放在公司的陈列室里,谁会怀疑其实力呢?当骗术戳穿,骗子锒铛入狱时,警方当然要追究“金缕玉衣”的鉴定责任了。其时某某已不在人世,另四人分别承认因为是朋友关系去的,不太正式,就大致看了下,连玻璃罩都没打开。他们称,因某某是权威中的权威,顶级专家中的顶级专家,他说了值24亿,别人也就附和了。最后大家吃了饭,拿了辛苦费走人了。
如此的诈骗闹剧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其中连带出的大家失范,让人跌落眼镜,唏嘘不已。也许这只是一个典型个案,然现实社会中类似现象还少吗:个别“白衣天使”动手术的眼睛瞄着孔方兄,某“知名作家”为赞助甘愿作广告文学,一些“无冕皇帝”视“油水”下去采访,一些编辑先生以用稿投桃报李;也有专家评审会上违心送“优”,也有教师在学子头上横捞一把;亦有歌星待价而上场,不惜撕毁合同;更有艺人为奖项活动评委,甚至于大动干戈…‥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卸任演说中的一段话入木三分:“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没有士人的高贵与尊严。”
嗚呼!清高从天上掉到地下,掉到看不见的地方。谁都不要了清高,无处寻觅清高。我惊诧、迷惘,看不懂、想不透,何至于脱衣服还要把皮都剥下。树要根人要皮,连皮都不要了还成何面目?有感于此,我对过去一向讨厌的“清高”忽地有了好感,继而产生了怀恋。窃以为人还是要有点清高的,特别是“该有清高者”“一向清高者”,他们应该保留一些,甚或保留最少的一点清高。虽然也生活在商品经济的土地上,也有物质欲望,也要功名利禄,但毕竟作为为人师表者、灵魂雕塑者、精神产品生产者,是不是应该比别人在精神上高一个台阶呢?
再之后,我知道清高并不全是坏事,“清高”一词原本并无贬义。清高也可意为清正高洁,是有骨气的表现。徐悲鸿有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傲骨”反映在外表上大概就是清高了。朱自清算是清高的,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援助配售的面粉;鲁迅算是清高的,当诺贝尔奖向他招手时竟冷然面壁。原来清高之士大有人在,知识分子、文化人一向清高,他们对人生和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和解读,因而我行我素,不改初衷。倘若说需要改变的,倒应该是人们对他们的看法和观念,自尊自重,该有的清高,实属正常,身份所致,职业使然。小有清高,于他们不是瑕疵,还凭添风韵,让人敬仰。
取得这一认识,遂感到原先的看法未免偏颇。好在年少寡知,无人苟求,“少点清高”也无甚错,此处清高乃指傲气而非傲骨,乃指孤芳自赏而非超凡脱俗。如此而已,自然也就心安理得了,也就可以不再去拘泥那篇小文了;况且清高也不该太盛,太盛了也会走向反面。文人墨客、专家学者往往太为清高,因而“少点”还是必要的。
有关我对“清高”的理解和体悟本该划上了句号,孰料这些年情况大大地起了变化,“清高”全面掉价,谁都不屑一顾,鄙薄之,嗤笑之,连自己敬仰的儒雅之士、斯文人物,该有清高者、一向清高者,也与之挥手,弃之如敝履。
一家名为华尔森集团的骗子公司,其董事长兼总裁叫谢根荣,他从老家浙江乡下购得玉片若干,请人穿制成古代服饰,名为“金缕玉衣”,号称顶级古董,全世界只此两件,并通过关系请了国内古董鉴定界最权威的五位专家,经鉴定后一致认定其价值24亿元,并共同签署大名。谢荣根拿了鉴定报告书后向建设银行先后骗到了6亿多贷款,一度名列“中国400富人榜”第163名。
骗术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收场则在2011年,长达十年之久。能够让这家骗子公司做大并逍遥法外的,无疑是那件稀世珍宝“金缕玉衣”了,有鼎鼎大名的权威专家鉴定验证并亲笔签署大名,堂而皇之放在公司的陈列室里,谁会怀疑其实力呢?当骗术戳穿,骗子锒铛入狱时,警方当然要追究“金缕玉衣”的鉴定责任了。其时某某已不在人世,另四人分别承认因为是朋友关系去的,不太正式,就大致看了下,连玻璃罩都没打开。他们称,因某某是权威中的权威,顶级专家中的顶级专家,他说了值24亿,别人也就附和了。最后大家吃了饭,拿了辛苦费走人了。
如此的诈骗闹剧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其中连带出的大家失范,让人跌落眼镜,唏嘘不已。也许这只是一个典型个案,然现实社会中类似现象还少吗:个别“白衣天使”动手术的眼睛瞄着孔方兄,某“知名作家”为赞助甘愿作广告文学,一些“无冕皇帝”视“油水”下去采访,一些编辑先生以用稿投桃报李;也有专家评审会上违心送“优”,也有教师在学子头上横捞一把;亦有歌星待价而上场,不惜撕毁合同;更有艺人为奖项活动评委,甚至于大动干戈…‥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卸任演说中的一段话入木三分:“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没有士人的高贵与尊严。”
嗚呼!清高从天上掉到地下,掉到看不见的地方。谁都不要了清高,无处寻觅清高。我惊诧、迷惘,看不懂、想不透,何至于脱衣服还要把皮都剥下。树要根人要皮,连皮都不要了还成何面目?有感于此,我对过去一向讨厌的“清高”忽地有了好感,继而产生了怀恋。窃以为人还是要有点清高的,特别是“该有清高者”“一向清高者”,他们应该保留一些,甚或保留最少的一点清高。虽然也生活在商品经济的土地上,也有物质欲望,也要功名利禄,但毕竟作为为人师表者、灵魂雕塑者、精神产品生产者,是不是应该比别人在精神上高一个台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