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当今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分析,对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专业的授课模式进行了理性思考。就如何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能力问题,拓展了教育手段,对教育改革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 篮球人才 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制定这个计划就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创新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它是对现有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涉及到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
一、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1.高等体育院校篮球队办队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指导思想是高校办好运动队的关键性问题,1987年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多数高校领导没有进一步明确高校运动队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地位,导致管理体制不畅通,制度不健全,培养目标不明确。大学生体协的体制没有健全和完善,给大学生运动管理体系带来困难。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在选拔、招生以及管理上缺乏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法规和标准,各高校对此认识不一,出的问题也很多,在篮球人才的培养上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措施。
2.缺乏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培养的氛围
3.长期以来我国男篮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停滞,使我国篮球事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我国的训练体制和训练水平都影响了篮球人才的培养,表现在:(1)后备力量培养出现滑坡,原由的三级训练网严重萎缩,篮球后备人才梯队出现断层,从事篮球训练的人数逐年减少。在篮球业余训练中,由于对青少年业余训练指导不系统,管理不规范,导致系统训练有所下降。(2)学校和家长追求升学率,中学篮球的普及大受影响,从而导致高校篮球水平的下降。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小学近一亿七千万人,而体育后备人才缺乏,在等级运动员的培养上更是相对数量更少。
4.在篮球人才的培养模式上缺乏好的机制
现代体育正走向科学化的发展时期,从单纯身体能力的竞争,进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运动训练和学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部分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学习而放弃了运动训练,而从事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文化层次普遍不高。作为人大代表的谢军还提交了“关于加强运动员文化修养的建议”的提案,对大部分运动员文化水平偏低的现状表示忧虑,呼吁社会不要一味着眼于出成绩,而应为年轻选手创造出更好的全面的发展环境。加快改革和完善我国高校运动员的培养,尽快提高大学竞技水平,拓展高校体育的办队模式已
是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强化对高等体育院校篮球运动员的管理
1.强化文化教育管理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篮球运动员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提高高校篮球队伍的素质,促进科学训练,提高篮球运动水平,还关系到高校能否肩负起实现高校篮球人才任务的重任。依据高校篮球队员所具有的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个性鲜明、自控能力较差、可塑性较大的基本特点,在文化管理上如果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优秀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
2.强化运动训练的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过程是一个以人为核心,以人的积极性为动力的教育过程。针对目前高校篮球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应坚持和采用人本原理有关运动训练过程是育人的观点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的训练育人方式方法。其次,应制定操作性较强的诸如依据运动能力、训练出勤、训练态度和竞赛成绩等可量化的指标,制定出密切挂钩的奖惩管理条例。再则,运用“ABC”管理法,即计算出涉及描绘每一个运动员训练情况的每一个指标在所有指标中占的比重,并按比重大小排列成序,依据排序的数值作出巴雷特曲线图,即可将每一个运动员训练情况的所有指标划分为A—重点,B—一般指标,C—次要指标3类,于是依据A类指标,不仅让某一个运动员看到自己在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亦为运动员和教练员选择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了方向。
三、高等体育院校篮球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这一周而复始的固定教学模式。在这一固定教学形式中,讲解与示范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对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讲解与示范难以用语言与动作,动态与静态,分解与完整动作完美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留给学生的时间较为短暂,难以使学生的感官功能充分调动于整和,导致学生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动作表象模糊或失真。因此,为了提高示范动作的准确,完整以及连续,以提高学生对示范动作的认识,更有效建立清晰而准确的动作表象,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中的摄像、放像、幻灯、投影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设计课件时,应特别重点突出各动作环节的三维效果,采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逼真的動作过程,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现场诊断和正误对比不能同步呈现以及立体展示较弱的缺陷。同时打破单纯依靠教师,依靠课程讲授的学习方法,使运动员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思想和行为上很大的空间和自由。使运动员们养成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由选择、自由创新的现代意
识。
四、结论
从当前社会需要来考虑,如何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篮球人才,使之更好的溶于社会,是下一步高校篮球改革的重大课题。高校篮球教师在以后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知识创新结合起来检验队员的篮球知识量和综合素质,又以点带面,拓宽了空间。只有重视篮球运动员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带动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雷.对我国普通高校运动员培养目标与管理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31(6):32-34.
[2]孙竟波.对高校篮球运动员管理策略的思考.武汉体育学刊,2003,(6).
[3]濮玉叶.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1).
[4]王培.篮球教学创新初探.辽宁体育科技,2004,(4).
(作者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关键词】高校 篮球人才 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制定这个计划就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创新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它是对现有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涉及到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
一、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1.高等体育院校篮球队办队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指导思想是高校办好运动队的关键性问题,1987年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多数高校领导没有进一步明确高校运动队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地位,导致管理体制不畅通,制度不健全,培养目标不明确。大学生体协的体制没有健全和完善,给大学生运动管理体系带来困难。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在选拔、招生以及管理上缺乏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法规和标准,各高校对此认识不一,出的问题也很多,在篮球人才的培养上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措施。
2.缺乏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培养的氛围
3.长期以来我国男篮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停滞,使我国篮球事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我国的训练体制和训练水平都影响了篮球人才的培养,表现在:(1)后备力量培养出现滑坡,原由的三级训练网严重萎缩,篮球后备人才梯队出现断层,从事篮球训练的人数逐年减少。在篮球业余训练中,由于对青少年业余训练指导不系统,管理不规范,导致系统训练有所下降。(2)学校和家长追求升学率,中学篮球的普及大受影响,从而导致高校篮球水平的下降。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小学近一亿七千万人,而体育后备人才缺乏,在等级运动员的培养上更是相对数量更少。
4.在篮球人才的培养模式上缺乏好的机制
现代体育正走向科学化的发展时期,从单纯身体能力的竞争,进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运动训练和学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部分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学习而放弃了运动训练,而从事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文化层次普遍不高。作为人大代表的谢军还提交了“关于加强运动员文化修养的建议”的提案,对大部分运动员文化水平偏低的现状表示忧虑,呼吁社会不要一味着眼于出成绩,而应为年轻选手创造出更好的全面的发展环境。加快改革和完善我国高校运动员的培养,尽快提高大学竞技水平,拓展高校体育的办队模式已
是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强化对高等体育院校篮球运动员的管理
1.强化文化教育管理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篮球运动员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提高高校篮球队伍的素质,促进科学训练,提高篮球运动水平,还关系到高校能否肩负起实现高校篮球人才任务的重任。依据高校篮球队员所具有的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个性鲜明、自控能力较差、可塑性较大的基本特点,在文化管理上如果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优秀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
2.强化运动训练的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过程是一个以人为核心,以人的积极性为动力的教育过程。针对目前高校篮球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应坚持和采用人本原理有关运动训练过程是育人的观点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的训练育人方式方法。其次,应制定操作性较强的诸如依据运动能力、训练出勤、训练态度和竞赛成绩等可量化的指标,制定出密切挂钩的奖惩管理条例。再则,运用“ABC”管理法,即计算出涉及描绘每一个运动员训练情况的每一个指标在所有指标中占的比重,并按比重大小排列成序,依据排序的数值作出巴雷特曲线图,即可将每一个运动员训练情况的所有指标划分为A—重点,B—一般指标,C—次要指标3类,于是依据A类指标,不仅让某一个运动员看到自己在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亦为运动员和教练员选择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了方向。
三、高等体育院校篮球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这一周而复始的固定教学模式。在这一固定教学形式中,讲解与示范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对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讲解与示范难以用语言与动作,动态与静态,分解与完整动作完美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留给学生的时间较为短暂,难以使学生的感官功能充分调动于整和,导致学生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动作表象模糊或失真。因此,为了提高示范动作的准确,完整以及连续,以提高学生对示范动作的认识,更有效建立清晰而准确的动作表象,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中的摄像、放像、幻灯、投影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设计课件时,应特别重点突出各动作环节的三维效果,采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逼真的動作过程,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现场诊断和正误对比不能同步呈现以及立体展示较弱的缺陷。同时打破单纯依靠教师,依靠课程讲授的学习方法,使运动员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思想和行为上很大的空间和自由。使运动员们养成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由选择、自由创新的现代意
识。
四、结论
从当前社会需要来考虑,如何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篮球人才,使之更好的溶于社会,是下一步高校篮球改革的重大课题。高校篮球教师在以后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知识创新结合起来检验队员的篮球知识量和综合素质,又以点带面,拓宽了空间。只有重视篮球运动员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带动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雷.对我国普通高校运动员培养目标与管理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31(6):32-34.
[2]孙竟波.对高校篮球运动员管理策略的思考.武汉体育学刊,2003,(6).
[3]濮玉叶.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1).
[4]王培.篮球教学创新初探.辽宁体育科技,2004,(4).
(作者单位:山东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