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制约产业技术革新和竞爭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在普通高等教育背景下,积极有效地推进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尝试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综合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从培养体系、培养机制、实验室管理和企业实习四个方面,探索新时期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之路。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李会雅(1981- ),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河北省数字医疗工程重点实验室,讲师,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信息处理;师建英(1979- ),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河北 保定 071002)门晋喜(1980- ),男,河北衡水人,95866部队无线电导航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无线电通信。(河北 保定 071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微型电动汽车电子差速与驱动防滑集成控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21220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73-02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1年年初继续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7月颁布,吹响了调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号角。在高素质技术人才紧缺的新形势下,普通高等教育必须树立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理念,为提高我国国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互相渗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两者的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文章对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融合背景下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探索。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也就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过程。学校的着眼点集中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上;学生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期望能达到本企业人力资本专用性较高的目标。移动通信工程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期,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有持续大量的需求。但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难以在移动通信行业就业,更得不到很好的职业发展。
因此,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搭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平台,是创新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之路。这种新型教育形态开启了促进学校自身发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充实企业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储备的共赢局面。
二、建立以行业需求为驱动、面向工程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围绕一定的培养目标组织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根据移动通信行业的需求分析,工程服务技术人员和产品制造技术人员是企业对于工程技术人才最大的需求。以这两个岗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确立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在原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使学生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具备初级工程师的技术素质,形成培养满足社会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闭环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培养体系也需要逐步调整为持续、整体、完全和全面的终身培养体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三、形成以课题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机制
1.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建设,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整体素质、知识与年龄结构、较强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较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鲜明的教学特色。在组建教师队伍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主动加强所讲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坚持凝聚集体智慧的课程组集体备课制度,对于同一门课程要统一教学大纲和进度。教师可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实践活动中来,或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在大学科技园创办成立科技型公司,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园为入园企业和机构提供财务、法律、专利、商标等代理咨询服务;全面开放图书、网络、科研设施等资源。
第二,努力学习高等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夯实开展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基础。 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课程质量检查评估和教育研究课题。每学期末对教学改革试点进行详细的教学实践总结,认真接受课程教学质量评议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学生年级、层次以及素质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论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科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师生沟通桥梁。
第四,在实施承担的课程、实验、实习等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注意随时收集和整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资料。
第五,课程负责人每学期都应有计划地组织本课程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遵循民主讨论原则,鼓励不同教学思想和观点间的讨论与交流,坚持定期教学研究活动日制度,努力提高教师群体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水平。
2.健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助推学生奋发进取,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贴近学生个性,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学习课程中教学难点。 第一,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对先修课程、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进行正确而全面的了解,以便处理好课程间的衔接关系,减少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提高课时效益。还要对学生的总体学习基础进行细致的摸底,按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精选教学内容,安排各教学环节的进度。
第二,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能承上启下,讲清该堂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工程背景。设计的课程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具备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反映出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新进展,才能深深吸引住学生。讲授课程时,要做到概念准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要突出重点问题、循序渐进地讲透难点,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使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要把握时机在适宜的时间提出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中。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性沟通的渠道,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三,在教學活动结束后,要给学生布置能培养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作业,内容上要侧重于课程讲授的新概念、新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逐渐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目标。
3.项目组人员管理的导生制协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在项目组成员中挑选学习成绩突出、动手能力较强的硕士研究生作为本科学生的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日常管理和对组员的学习指导。搭建小组制平台,既能锻炼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鞭策组长养成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给全体组员树立学习的榜样。项目组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将项目涉及的研究问题分配给各小组,各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消化、巩固和深化的过程。项目组每周例会中,由组长汇报各组的课题进展情况,将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提交项目组进一步讨论。项目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进行新问题的探索,疏通课题研究的路障,在更深更广的维度上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例会结束之前还要制订下一周的研究计划,督促各小组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稳步推进。
四、规划以突出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室
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的实用性很强,为使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校就具备项目实施的工作能力。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实验和实训设备,结合实物学习,强化学习效果;模拟真实的应用环境,亲自动手操作,快速提升操作经验。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加深理解课堂知识和扩大知识外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高水平的实验室技术队伍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技能的必要前提。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有力支撑。应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履行相应的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鼓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的建设,重视科研工作对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室日常工作,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和操作中的能力。
2.不断革新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最优配置的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开放式实验室,即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课外学习、实验研究和科技制作活动,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地。一方面,进一步开放教学实验内容,提供多个选修实验项目,学生能以“点菜式”方式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允许学生自拟实验项目,加强近代测试技术训练,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工作适应性。
五、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
校外实习作为职业教育的现场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根据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任务需求的企业,本着双方自愿、各施所长、互补所需的原则,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综合实习基地。校外实习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实习教师的选定。学院要选派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且熟悉实习企业情况的教师作为院派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实习内容的确定。实习内容既要符合学院实习大纲的基本内容,也要照顾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争取得到实习单位对实习工作的支持。(3)实习过程的管理。学生实习前必须按照《实习守则》的要求,明确实习目的、意义及内容。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指定场所、岗位及设备进行实习,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串岗。(4)实习成绩的评定。采取院派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出勤情况以及考核成绩等予以综合评分。对于实习期间缺勤超过1/3或考核时主要问题解答错误的学生,均视为未达到实习大纲的基本要求,其实习成绩记为不合格。实习不合格的同学,应重修实习环节。
[参考文献]
[1]冯国锋.生涯教育是以职业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终身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6).
[2]雷霞.新视野下的高校“导生制”探析[J].高教论坛,2007,6(1).
[3]尹爱英.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理论及现实启示[J].安徽文学,2009(3).
[4]赵修渝,王婷婷.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职教论坛,2010(27).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李会雅(1981- ),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河北省数字医疗工程重点实验室,讲师,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信息处理;师建英(1979- ),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河北 保定 071002)门晋喜(1980- ),男,河北衡水人,95866部队无线电导航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无线电通信。(河北 保定 071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微型电动汽车电子差速与驱动防滑集成控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21220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73-02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1年年初继续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7月颁布,吹响了调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号角。在高素质技术人才紧缺的新形势下,普通高等教育必须树立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理念,为提高我国国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互相渗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两者的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文章对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融合背景下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探索。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也就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过程。学校的着眼点集中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上;学生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期望能达到本企业人力资本专用性较高的目标。移动通信工程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期,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有持续大量的需求。但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难以在移动通信行业就业,更得不到很好的职业发展。
因此,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搭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平台,是创新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之路。这种新型教育形态开启了促进学校自身发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充实企业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储备的共赢局面。
二、建立以行业需求为驱动、面向工程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围绕一定的培养目标组织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根据移动通信行业的需求分析,工程服务技术人员和产品制造技术人员是企业对于工程技术人才最大的需求。以这两个岗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确立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在原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使学生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具备初级工程师的技术素质,形成培养满足社会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闭环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培养体系也需要逐步调整为持续、整体、完全和全面的终身培养体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三、形成以课题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机制
1.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建设,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整体素质、知识与年龄结构、较强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较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鲜明的教学特色。在组建教师队伍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主动加强所讲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坚持凝聚集体智慧的课程组集体备课制度,对于同一门课程要统一教学大纲和进度。教师可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实践活动中来,或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在大学科技园创办成立科技型公司,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园为入园企业和机构提供财务、法律、专利、商标等代理咨询服务;全面开放图书、网络、科研设施等资源。
第二,努力学习高等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夯实开展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基础。 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课程质量检查评估和教育研究课题。每学期末对教学改革试点进行详细的教学实践总结,认真接受课程教学质量评议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按照学生年级、层次以及素质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论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科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师生沟通桥梁。
第四,在实施承担的课程、实验、实习等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注意随时收集和整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资料。
第五,课程负责人每学期都应有计划地组织本课程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遵循民主讨论原则,鼓励不同教学思想和观点间的讨论与交流,坚持定期教学研究活动日制度,努力提高教师群体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水平。
2.健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助推学生奋发进取,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贴近学生个性,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学习课程中教学难点。 第一,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对先修课程、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进行正确而全面的了解,以便处理好课程间的衔接关系,减少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提高课时效益。还要对学生的总体学习基础进行细致的摸底,按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精选教学内容,安排各教学环节的进度。
第二,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能承上启下,讲清该堂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工程背景。设计的课程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具备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反映出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新进展,才能深深吸引住学生。讲授课程时,要做到概念准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要突出重点问题、循序渐进地讲透难点,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使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要把握时机在适宜的时间提出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中。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性沟通的渠道,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三,在教學活动结束后,要给学生布置能培养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作业,内容上要侧重于课程讲授的新概念、新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逐渐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目标。
3.项目组人员管理的导生制协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在项目组成员中挑选学习成绩突出、动手能力较强的硕士研究生作为本科学生的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日常管理和对组员的学习指导。搭建小组制平台,既能锻炼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鞭策组长养成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给全体组员树立学习的榜样。项目组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将项目涉及的研究问题分配给各小组,各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消化、巩固和深化的过程。项目组每周例会中,由组长汇报各组的课题进展情况,将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提交项目组进一步讨论。项目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进行新问题的探索,疏通课题研究的路障,在更深更广的维度上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例会结束之前还要制订下一周的研究计划,督促各小组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稳步推进。
四、规划以突出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室
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的实用性很强,为使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校就具备项目实施的工作能力。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实验和实训设备,结合实物学习,强化学习效果;模拟真实的应用环境,亲自动手操作,快速提升操作经验。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加深理解课堂知识和扩大知识外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高水平的实验室技术队伍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技能的必要前提。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有力支撑。应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履行相应的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鼓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的建设,重视科研工作对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室日常工作,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和操作中的能力。
2.不断革新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最优配置的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开放式实验室,即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课外学习、实验研究和科技制作活动,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地。一方面,进一步开放教学实验内容,提供多个选修实验项目,学生能以“点菜式”方式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允许学生自拟实验项目,加强近代测试技术训练,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工作适应性。
五、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
校外实习作为职业教育的现场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根据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任务需求的企业,本着双方自愿、各施所长、互补所需的原则,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综合实习基地。校外实习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实习教师的选定。学院要选派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且熟悉实习企业情况的教师作为院派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实习内容的确定。实习内容既要符合学院实习大纲的基本内容,也要照顾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争取得到实习单位对实习工作的支持。(3)实习过程的管理。学生实习前必须按照《实习守则》的要求,明确实习目的、意义及内容。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指定场所、岗位及设备进行实习,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串岗。(4)实习成绩的评定。采取院派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出勤情况以及考核成绩等予以综合评分。对于实习期间缺勤超过1/3或考核时主要问题解答错误的学生,均视为未达到实习大纲的基本要求,其实习成绩记为不合格。实习不合格的同学,应重修实习环节。
[参考文献]
[1]冯国锋.生涯教育是以职业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终身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6).
[2]雷霞.新视野下的高校“导生制”探析[J].高教论坛,2007,6(1).
[3]尹爱英.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理论及现实启示[J].安徽文学,2009(3).
[4]赵修渝,王婷婷.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职教论坛,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