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怀庆,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思品课堂教学
摘要:构建高效、和谐的《思品》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巧妙设计,积极创设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有效地激活课堂,更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洋溢着“情”,充满着“爱”,变得快乐。让师生的创新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彰显与释放,成为一种享受,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构建高效和谐思品课堂教学
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创新课堂教学,巧妙设计,积极营造良好的情感生态氛围,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因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氛围,是提高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1 巧妙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参与欲望
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以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因而,巧妙设计一些恰如其分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激活课堂,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兴趣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可以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2 善于营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教师似演员,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极大地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新课程改革却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多样化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活泼、和谐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们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辩论赛、知识抢答、小品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其投入和创新的热情。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求异思维,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这个认识过程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要敢于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要善于鼓励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去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甚至突发奇想,教师要及时点拨,善于表扬,学会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和保护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决不能一味地求全责备,更不能冷嘲热讽,把一个个“天才的创意”扼杀在萌芽之中。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思想品德》课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录像、投影、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构建思想品德课堂高效、和谐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有效地激活课堂,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更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让师生的创新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成为一种享受,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摘要:构建高效、和谐的《思品》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巧妙设计,积极创设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有效地激活课堂,更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洋溢着“情”,充满着“爱”,变得快乐。让师生的创新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彰显与释放,成为一种享受,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构建高效和谐思品课堂教学
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创新课堂教学,巧妙设计,积极营造良好的情感生态氛围,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因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氛围,是提高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1 巧妙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参与欲望
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以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因而,巧妙设计一些恰如其分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激活课堂,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兴趣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可以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2 善于营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教师似演员,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极大地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新课程改革却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多样化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活泼、和谐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们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辩论赛、知识抢答、小品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其投入和创新的热情。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求异思维,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这样学生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这个认识过程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要敢于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要善于鼓励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去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甚至突发奇想,教师要及时点拨,善于表扬,学会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和保护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决不能一味地求全责备,更不能冷嘲热讽,把一个个“天才的创意”扼杀在萌芽之中。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思想品德》课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录像、投影、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构建思想品德课堂高效、和谐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有效地激活课堂,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更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让师生的创新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成为一种享受,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