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为主,配合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疗法为主,配合牵引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6.0%、98%,对照组为45.0%、81.O%,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电针;颈椎病;神经根型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多发于35岁以上,男女均可发病,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60%~70%,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呈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率可达50%~60%[1],主要表现为颈项痛,肩臂手疼痛呈放射性或酸沉麻木,或活动受限。多发于一侧,两侧同时出现者罕见。笔者自2010~2014年,对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作电针治疗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全部根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和(或)CT检查,符合李仲廉主编的《临床疼痛治疗学》[2]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高血压病、心脏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及孕妇等。100例患者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0~75岁,病程1个月~5年。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3]
1.2.1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颈肩疼痛,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酸痛、钝痛或灼痛,伴有针刺或过电样窜痛。重者阵发性剧痛。颈部后伸等活动时,或咳嗽、喷嚏、用力大便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有头晕痛、耳鸣。劳累或受寒后易诱发疼痛。上肢有发沉、酸软无力、握力减退或持物易坠落现象。麻木和疼痛的部位相同,多出现在手指和前臂。
1.2.2 辅助检查 X线平片检查:可显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MRI检查:MRI可以从颈椎的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观察椎管内结构的改变,显示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
1.2.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4]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能坚持2个疗程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75岁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盱、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主穴:颈2~6夹脊穴、风池、大椎;配穴:曲池(双)、后溪(双)、外关(双)。操作方法:采用苏州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25mm×40mm)进行针刺。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上述穴位常规消毒,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颈2~6夹脊穴直刺进针,得气后连接电针(华佗SDZ -Ⅳ电针机)治疗,选用C2~C6华佗夹脊穴四组,采用疏密波(20次/min),每次治疗30min,10mm行针1次,每周5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取穴:颈2夹脊穴、颈4夹脊穴、颈6夹脊穴,每穴左右各1,共6穴。方法常规皮肤消毒,根据病人胖瘦分别选用0.3mm×40mm或0.3mm×50mm毫针,对准穴位直刺,采用捻转提插手法,待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5]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和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颈部活动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劳累后颈部仍有疼痛;有效:临床症状、体重减轻,未能完全缓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经过1~3个疗程治疗,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表[例(%)]
从表1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对比经统计学处理,P 4、体会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肝肾不足,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或跌扑损伤,气血瘀滞,筋脉失养。本病的病变涉及督脉、手足太阳、少阳、阳明经。现代医学认为中老年在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颈部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颈椎失稳,关节功能紊乱,髓核突出,局部组织发炎、水肿、痉挛等压迫相应神经根所致 [6]。电针颈夹脊穴不仅可使电针效应直接作用于病灶处,还可通过经络走行治疗肩、臂、指等相应部位的疾患。其机理为电针可使颈部肌肉有节奏收缩,加强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循环和离子的运转,调节组织的营养代谢,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消陈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缓解肌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而达到治疗效果。
牵引能增大椎间孔,松解颈项部肌肉痉挛,调整和恢复错位的小关节,并牵开嵌顿的关节囊,对受压神经根有松解减压作用,从而使局部炎症消散,水肿吸收,粘连松解,达到治疗目的。现代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在颈椎间盘退变基础上诱发钩椎关节退变、关节突关节、关节囊及韧带等组织退变,使神经根受到挤压和刺激,神经根硬膜袖可继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渗透性升高和循环障碍,根袖部继发肥厚粘连及纤维化变,使神经根在炎症、水肿等诱因的刺激下产生根性症状。电针治疗,是通过激发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增强人体自身抗病能力,已达抗御病邪的作用。电针疏密波,能增加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电针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副作用小、作用明确等优势。
综上所述,以电针治疗为主,配合牵引综合治疗手段能有效纠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背部被破坏的动态力学平衡,阻滞病理性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洪.外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3~964.
[2]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7~298.
[3] 郭维淮.洛阳平乐正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6~707.
[4] 杨晓波,欧艳凯,安军明.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1( 3):30~31.
[5] 刘清华,杨淑平.电针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6例[J].四川中医,2010,28 (1):116~117.
[6] 王爱玲.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4):45.
[7] 杨耀洲,王冲.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J].中医药信息,2009,26(4):69.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多发于35岁以上,男女均可发病,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60%~70%,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呈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率可达50%~60%[1],主要表现为颈项痛,肩臂手疼痛呈放射性或酸沉麻木,或活动受限。多发于一侧,两侧同时出现者罕见。笔者自2010~2014年,对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作电针治疗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全部根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和(或)CT检查,符合李仲廉主编的《临床疼痛治疗学》[2]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高血压病、心脏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及孕妇等。100例患者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0~75岁,病程1个月~5年。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3]
1.2.1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颈肩疼痛,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酸痛、钝痛或灼痛,伴有针刺或过电样窜痛。重者阵发性剧痛。颈部后伸等活动时,或咳嗽、喷嚏、用力大便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有头晕痛、耳鸣。劳累或受寒后易诱发疼痛。上肢有发沉、酸软无力、握力减退或持物易坠落现象。麻木和疼痛的部位相同,多出现在手指和前臂。
1.2.2 辅助检查 X线平片检查:可显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MRI检查:MRI可以从颈椎的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观察椎管内结构的改变,显示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
1.2.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4]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能坚持2个疗程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75岁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盱、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主穴:颈2~6夹脊穴、风池、大椎;配穴:曲池(双)、后溪(双)、外关(双)。操作方法:采用苏州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25mm×40mm)进行针刺。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上述穴位常规消毒,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颈2~6夹脊穴直刺进针,得气后连接电针(华佗SDZ -Ⅳ电针机)治疗,选用C2~C6华佗夹脊穴四组,采用疏密波(20次/min),每次治疗30min,10mm行针1次,每周5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取穴:颈2夹脊穴、颈4夹脊穴、颈6夹脊穴,每穴左右各1,共6穴。方法常规皮肤消毒,根据病人胖瘦分别选用0.3mm×40mm或0.3mm×50mm毫针,对准穴位直刺,采用捻转提插手法,待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5]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和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颈部活动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劳累后颈部仍有疼痛;有效:临床症状、体重减轻,未能完全缓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经过1~3个疗程治疗,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表[例(%)]
从表1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对比经统计学处理,P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肝肾不足,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或跌扑损伤,气血瘀滞,筋脉失养。本病的病变涉及督脉、手足太阳、少阳、阳明经。现代医学认为中老年在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颈部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颈椎失稳,关节功能紊乱,髓核突出,局部组织发炎、水肿、痉挛等压迫相应神经根所致 [6]。电针颈夹脊穴不仅可使电针效应直接作用于病灶处,还可通过经络走行治疗肩、臂、指等相应部位的疾患。其机理为电针可使颈部肌肉有节奏收缩,加强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循环和离子的运转,调节组织的营养代谢,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消陈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缓解肌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而达到治疗效果。
牵引能增大椎间孔,松解颈项部肌肉痉挛,调整和恢复错位的小关节,并牵开嵌顿的关节囊,对受压神经根有松解减压作用,从而使局部炎症消散,水肿吸收,粘连松解,达到治疗目的。现代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在颈椎间盘退变基础上诱发钩椎关节退变、关节突关节、关节囊及韧带等组织退变,使神经根受到挤压和刺激,神经根硬膜袖可继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渗透性升高和循环障碍,根袖部继发肥厚粘连及纤维化变,使神经根在炎症、水肿等诱因的刺激下产生根性症状。电针治疗,是通过激发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增强人体自身抗病能力,已达抗御病邪的作用。电针疏密波,能增加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电针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副作用小、作用明确等优势。
综上所述,以电针治疗为主,配合牵引综合治疗手段能有效纠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背部被破坏的动态力学平衡,阻滞病理性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洪.外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3~964.
[2]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7~298.
[3] 郭维淮.洛阳平乐正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6~707.
[4] 杨晓波,欧艳凯,安军明.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1( 3):30~31.
[5] 刘清华,杨淑平.电针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6例[J].四川中医,2010,28 (1):116~117.
[6] 王爱玲.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4):45.
[7] 杨耀洲,王冲.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J].中医药信息,2009,2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