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利贷行为人罪的法理依据及规制措施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5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尚未开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正规金融机构资金供应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使得以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借贷行业在和正规金融机构的博弈过程中潜滋暗长,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发展秩序。文章通过对高利贷行为定义的界定,着重分析高利贷行为刑法规制的法理依据及相应的规制措施,希望对治理愈发严重高利贷之患提供一些理论支持,更好地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利贷;刑法规制;规制措施
  一、高利贷行为概述
  (一)高利贷行为之定义
  高利贷是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通俗讲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借款或者贷款。当前,我国尚未对高利贷进行专门的释义,在理论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在民间借贷过程中,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或者变相超过法律规定的利率标准的,就构成高利贷;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只有超过或者变相超过法定指导利率上限的借贷才构成高利贷,且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要结合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不同的指导利率上限,而不是简单以是否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来作为认定是否构成高利贷的标准。笔者认为,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超过法定利率的借贷都定义为高利贷,而是要对借贷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既不违背契约自由和意志自治的基本精神,也可以节约司法资源,集中精力治理违反法律规定的高利贷行为。
  (二)高利贷行为入罪与否之争议
  是否应当将高利贷行为入罪,在法学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刑法未明文规定高利放贷罪,在司法实践中通常按照非法经营罪来追究高利放贷者的刑事责任,这种追诉方式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一方面严重践踏了罪刑法定原则,另一方面,严重破坏了我国刑法的预测功能,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法律和社会问题,高利贷行为就是一种普通的民间借贷行为,可以通过民法进行调节,从而节约我国的司法资源。有的学者则认为高利贷行为严重破坏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给借贷者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又引发许多刑事犯罪案件,只有将其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才能更好地管控高利贷行为。笔者认为,通过刑法规制可以更好地管控高利贷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高利贷行为入罪的法理依据
  (一)高利贷行为入罪之必要性
  1.高利贷行为危害国家经济秩序
  在我国只有具备法定资质的主体才能开展金融业务,而通常来讲,高利放贷者并不具备开展金融借贷活动的资质,因此,高利放贷行为不仅极大地践踏了我国的金融管理体制,还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和交易机制,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的恶性竞争。同时信贷是央行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央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整市场资金的投放量,来稳定经济发展;反之,当经济发展疲软时,央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资金投放量,刺激经济发展。而高利贷是民间借贷,是借贷双方达成合意的结果,因此,监管部门无法进行必要的监管,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地下黑色资金链的猖獗,最终将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大局。
  2.高利贷行为阻碍民营经济发展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银行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民营企业成为高利贷的主要承受者。虽然高利贷能在短期内解决民营企业的资金缺口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民营企业要负担巨额的利息,最终使得民营企业入不敷出,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近年来,大批民营企业破产倒闭的背后或多或少地都有高利贷的身影,高利贷不仅未能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反而最终绞杀了民营经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高利贷有过经典论述:“高利贷不改变生产方式,而是像寄生虫那样紧紧地吸附在它身上,使它虚弱不堪……它只会使这样的生产方式处于日益悲惨的境地,不是发展生产力,而是使生产力萎缩,同时使这种悲惨的状态永久化。”
  3.高利贷行为衍生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从事高利贷行业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润,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放贷人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吸纳资金来维系该产业链,因而极易滋生违法犯罪活动。其中,牵扯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集资诈骗罪,放贷者通过高额利息引诱他人集资,此类案件通常涉案人数众多,一旦某一环节的资金链断裂,势必导致巨额集资款无法追回,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危机。此外,由于放贷者无法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救济,一些职业放贷人通常会采取非法手段来索回借款,引发各类刑事暴力犯罪,严重损害公民的人身权益,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总之,高利贷已经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亟须出台相关的规制措施进行管控。
  (二)高利贷行为入罪之可能性
  1.高利贷行为犯罪化并不违背契约自由和意志自治的基本精神
  一些学者认为高利贷是借贷双方达成合意后的结果,是一种民事行为,不应该通过刑法过多地进行干涉。但是笔者认为在高利借贷过程中,借贷双方之间达成的合意,并不真正体现契约自由和意志自治精神,借贷者往往由于急需资金,且无法找到其他融资渠道,高利贷就成为其唯一选择,因此,借贷双方地位是不平等的,借贷者表面上“愿挨”极高的还款利息,但是实际上借贷者是逼不得已的,其内心并非真正自愿,属于典型的“乘人之危”。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民间借贷必须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不能突破法制的范畴,而在高利贷中,所谓的契约自由和意志自治完全是一种突破法制边界的自由和自治,是对自由和法治秩序的颠覆。因此,将高利贷犯罪化是对民间融资自由权利的必要限制和制约,而并非对民间借贷的制度性压制。
  2.高利贷行为犯罪化并不违背刑法谦抑性原则
  刑法谦抑性原则要求立法机关只有在其他处罚手段无法取得治理效果的情况下,才能通过刑法进行规制,将某种行为设定为犯罪行为。虽然当前在我国的民事和行政法领域已经出台一些规定对高利贷行为进行规制,但是惩罚的力度不够,低廉的违法成本和高额的利润相比,放贷者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导致高利放贷日益猖獗,滋生各类违法犯罪问题,极大地阻碍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总之,现有的管控措施和治理手段已经难以起到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目的,那么当然应该重新审视现有关于高利贷行为的规定,通过刑罚这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从根本上打击和遏制高利贷行为。   3.将高利贷行为犯罪化是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普遍立法经验
  高利贷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现象,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存在或变相存在高利贷,高利贷行为给各国及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因而成为各国及地区打击的对象。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利贷行为的负面影响,通过刑法介入,将高利贷行为犯罪化,成为世界各国及地区控制和制约高利贷行业发展的重要治理手段。纵观世界刑事立法,无论是英美法系典型代表的美国,还是大陆法系典型代表的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是通过刑法来规制高利贷行为,虽然各国及地区在具体的规定上存在差异,但是总的来说,将高利贷行为犯罪化是各国及地区普遍立法经验,因此,我国将高利贷纳入刑法惩罚的范畴,是符合世界金融形式立法趋势的。
  三、高利贷行为的规制措施
  (一)高利贷行为规制之立法借鉴
  1.美国
  美国非常注重对高利贷行为的管控,《诈骗影响和腐败组织法》规定:借贷利率不得超过法定利率上限的两倍,否则放贷人的行为就构成“放高利贷罪”,这项罪名属于联邦重罪,将受到严厉制裁。此外,美国各州对高利贷行为也做出规定,如佛罗里达州的法律规定,贷款年利率超过25%的就可能构成二级轻罪,贷款年利率超过45%的则可能构成三级重罪,并且规定双方约定的借贷利率如果超过所在州法定最高利率,那么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无效,放贷人没有追索的权利。对于法定最高利率,各州也有不同的规定,多数在10%左右,如阿拉巴马州为8%,伊利诺伊州则为9%。总之,美国总体上是反对高利贷行为的,为了更好地遏制高利贷行为,在民事领域规定利率上限,对那些尚不构成犯罪的放贷者,通常是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按照违法所得的倍数进行罚款,在刑法领域,对于那些构成犯罪的放贷者,处以刑罚,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
  2.日本
  近年来,日本饱受高利贷之苦,为了更好地打击高利贷行为,日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如《利率限制法》《出资法》《金钱借贷限制法修改案》《出资法修改案》等。其中,日本立法机关在两部修正案中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息超过109.5%的,则双方之间订立的借贷合同无效,同时也加重了对违法者的处罚,从原来处以300万日元罚金,提高到1亿日元,大大增加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在2007年新修订的《出资法》中,立法机关又对放贷主体进行区分,对不同的放贷主体,其惩罚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当行为人为一般放贷人时,其向借贷人收取的利息(包括违约赔偿金金额)超过109.5%,将被处于5年以下的监禁或最高1000万日元的罚款或二者并罚。由此看来,日本主要从两个方面规制高利贷行为:一是在民事上确认合同无效;二是在刑事上处以罚金或监禁的处罚。
  3.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根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放债人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可以看出如果借贷的年利率超过60%,那么高利放贷者的行为就构成犯罪,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不仅借款协议及为此提供的保证的强制执行要求得不到支持,放贷者还要受到刑事制裁。同时根据规定,违法放贷者,如果诉诸简易程序,则可能被处以港币50万元的罚金及2年监禁;如果诉诸公诉程序,则可能被处以港币500万的罚金及10年监禁。并且根据该条例第25条规定的内容,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超过48%,就可以推定这宗交易属于敲诈性质,当然如果借贷的利率没有超过60%的,不能就此认定借贷行为构成犯罪,并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二)高利贷行为规制措施之路径选择
  1.制定《反高利贷法》,明确民事法律规制范围
  对于高利贷行为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能全都诉诸刑法,因而出台《反高利贷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那些实施高利放贷行为,但尚不构成犯罪的主体,可以通过《反高利贷法》进行处罚,这样既不违反刑法谦抑性原则,避免刑罰的过度扩张,也有利于取得更好的管控效果。而《反高利贷法》作为刑法制裁的前置性法律,首先,要对民间借贷主体进行区分,对那些职业放贷者实行严格的限制,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进行打击,而对于一般放贷者,基于契约自由和意志自治原则,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胜规定,其借贷行为应该得到保护和支持。其次,要明确利率的上限规定,对于符合法定利率的借贷,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超出法律上限利率规定的借贷,那么不仅双方之间的借款协议无效,还要对放贷者处以罚金,以更好地稳定我国金融借贷行业的秩序,当然这个利率上限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放贷主体、借款主体来规定不同的利率上限,从而准确界定民间较高利率的借贷及高利贷的区别,为后面刑法增设高利放贷罪做好铺垫,做好各部门法之间的协调配合,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2.增设高利放贷罪,明确刑事法律规制的范围
  有了前置性法律《反高利贷法》出台,增设高利放贷罪就有了立法基础,对于构成犯罪的放贷者处以刑罚;对于尚未构成犯罪的放贷者,则根据《反高利贷法》加以处罚。总之,在刑法中增设高利放贷罪,既可以破除司法实践中打击此类犯罪于法无据的局面,便于实务操作,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刑法预防犯罪的作用。在具体的刑罚设定上,应当根据放贷者约定的利率、非法所得的金额、行为选择恶劣程度,如是否采取非法手段,如非法拘禁、打砸等手段向借款人强行索要本息以及社会危害性程度,是否通过集资诈骗的方式获得放贷资金等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罚标准,对放贷者处以主刑(最高可为无期徒刑)、罚金(应予以重罚)以及其他附加刑,从而增加放贷者犯罪成本,更好地预防和管控高利贷行为。
  四、结语
  当前,高利放贷行为日渐猖獗,仅靠民法和行政制裁手段无法很好地遏制日益膨胀的高利贷现象,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金融经济秩序,有必要通过刑法对高利贷行为进行规制,通过刑事制裁这种最严厉的处罚手段,更好地威慑高利放贷者。当然在未来,国家要加强法制和金融政策的宣传,开放民间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从源头上解决才是治理高利贷问题的治本之策。
其他文献
[摘 要]安吉拉·卡特是英国当代文坛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独具特色,与传统小说相较具有突出的后现代性表征。作为卡特代表作品之一的小说《爱》,综合运用了多种后现代写作手法,其人物主体性消解叙事策略尤其值得注意与探究。  [关键词]后现代;主体消解;解构;荒谬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5)02-0117-03  [收稿日期]2015-01-
期刊
[摘 要]斯特林堡是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之一,其作品带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以及表现主义等多种风格,同样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意识形态。斯特林堡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表现主义是同他的现实经历以及个人生活中的思想变化息息相关的。在前期创作中,他多用写实的手法,目的在于再现客观世界。20世纪以后以写意为主, 旨在展现强烈的情感和主观体验,与此同时完成从自然主义向表现主义的转变。  [关键词]斯特林堡;表现主义;现代戏
期刊
[摘要]《金瓶梅》当是在李贽评点《水浒传》过程中构思酝酿渐次形成,其中经历了由改写李逵故事到《清风史》再到《金瓶梅》的构思和写作历程。从《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开始,产生以武松故事横截出去另写一部小说的创意,到清风寨故事,开始确立书名为《清风史》,《清风史》是《金瓶梅》最早的书名;评点潘巧云和裴如海通奸故事,确立了金瓶梅的基本风格和主题,给《金瓶梅》定下了基调,即“描绘妇人”,一如“郑卫之诗”。  [
期刊
[摘 要]2013年,湖南卫视一档名为《爸爸去哪儿》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获得了广泛口碑和超高收视率。它打破了传统真人秀节目的“金字塔”式结构,以新颖的内容设计、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幽默的剪辑手法改变了真人秀节目中普遍存在的节目倾向功利、节目内容同质、节目操作虚假的问题,其着重突出的“真实”理念更是对当下真人秀节目的一种救赎,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创新色彩。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真人秀;真实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理论以卢卡奇和葛兰西最具代表性。二者在分析问题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以及意识革命的物质承担者方面尚不尽相同。但是,二者皆重视成熟的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它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物化意识;文化领导权  卢卡奇和葛兰西的阶级意识理论是在总结西方国家具体历史实际的基础上,在探索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过程中所进行的深刻的理论思考,也是对第二国际庸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的各届政府,不论是主动吸收还是被动接受,都曾借鉴西方并推行过有别于传统的文官制度,初步建立起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的法律规范。这一时期的文官制度按照时间顺序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可以看成是其发端和奠基;北京政府时期则得以正式形成与确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这一制度不断发展、成熟直至终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有着诸多特点,对于知识分子而言,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概括梳理,使用文献研究方法,把“四个全面”放到历史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分析“四个全面”思想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具有层次分明、科学严谨的特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四个全面;中国化;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期刊
[摘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贯穿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并对最终的译文质量和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迟子建早期代表作品《北极村童话》日译本为例集中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前的原作文本选择和翻译中的翻译方法两个方面的体现。译者在翻译前的文本选择中抓住了文学审美情趣共鸣和对原作作者文学起点追寻的两大关键要素;在翻译实践中,在贴近原作风格的前提下做到了忠实再现和大胆创造的完美平衡。译者通过一系列主体
期刊
[摘 要]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大陆学者2000-2013年之间在SCI和SSCI上发表的教育学方面的文献进行研究,从文献量、来源期刊、著者和著者机构、研究方向还有引文情况等五个方面对发表的文献做了统计和分析,其目的是帮助科研工作者通过定量的数据了解我国大陆作者在教育学方面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献的现状和能力,为今后在国际期刊上的投稿指明方向。  [关键词]SCI; SSCI; 教育学; 文章收
期刊
非线性在实际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除了以非线性函数形式表现之外,还常常表现为对系统状态及控制输入等的非线性限制,饱和限制就是各种非线性限制中最常见的一种,因此,对饱和控制系统的研究一直被学者们所关注,近十年来,由于数字滤波系统及神经网络系统等实际问题的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