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强,信息技术技能将成为当今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新课改后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我认为主要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托教材,紧扣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有时代性、科学性、基础性、应用性、整合性的特点,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侧重的授课,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盲目扩展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备课时教师都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思考、写教案,授课要有实效性就要重视三个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在讲授时要用好教材,围绕本节课目标,借助多媒体设备、课件,运用情景导入、理论讲授,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学生上机实践,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要依托教材,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围绕目标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成长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并且都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这要求我们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规划相关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观念还未改变
多数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和体育、音乐、美术、地方课程一样,就是副课、玩的课。上课就是去机房玩电脑,把进入机房上信息课当成是放松、娱乐的好去处,信息技术课的前一节课一下课, 学生就一窝蜂似的瞬间涌到了机房。
2.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因此每年我都会首先了解高一新生接触计算机的过程、学过或熟悉的软件和在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每次的结果都是相似的,家里有电脑的县城家庭好于农村家庭,对于有电脑的学生来说对计算机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互连网,有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稍有了解。而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学校、家庭条件的原因则是一无所知。
针对这些问题怎么进行因材施教呢?
首先应改变学生观念,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和爱好进行分组。最后,在课程安排中,注意从活动的内容上,从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培养上,尽力分别对待、对于优秀学生作品及行为, 教师作深化指导,以提高其学习层次,对较差的学生,耐心辅导,以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奥秘的导研学案,教师适时点拨,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研学任务。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和精讲多练相结合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和创新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讲理论,而缺少学生的操作实践,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果很难保证,所以每节课要有时间让学去练习。在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劳、烦躁,因而懈怠下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随着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的出现,教学课件以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使课文中的知识以声感、形感、色感、動感直接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对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演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学生不会去“玩”电脑,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老师的演示中,教学中的操作步骤也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在上机操作之前明确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具体的任务,然后上机操作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分成小组,互助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小组中每人有分工,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每节课的实践任务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效果不错。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而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益。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脚踏实地、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及上机操作,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从而解决自身生活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依托教材,紧扣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有时代性、科学性、基础性、应用性、整合性的特点,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侧重的授课,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盲目扩展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备课时教师都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思考、写教案,授课要有实效性就要重视三个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在讲授时要用好教材,围绕本节课目标,借助多媒体设备、课件,运用情景导入、理论讲授,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学生上机实践,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要依托教材,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围绕目标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成长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并且都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这要求我们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规划相关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观念还未改变
多数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和体育、音乐、美术、地方课程一样,就是副课、玩的课。上课就是去机房玩电脑,把进入机房上信息课当成是放松、娱乐的好去处,信息技术课的前一节课一下课, 学生就一窝蜂似的瞬间涌到了机房。
2.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因此每年我都会首先了解高一新生接触计算机的过程、学过或熟悉的软件和在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每次的结果都是相似的,家里有电脑的县城家庭好于农村家庭,对于有电脑的学生来说对计算机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互连网,有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稍有了解。而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学校、家庭条件的原因则是一无所知。
针对这些问题怎么进行因材施教呢?
首先应改变学生观念,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和爱好进行分组。最后,在课程安排中,注意从活动的内容上,从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培养上,尽力分别对待、对于优秀学生作品及行为, 教师作深化指导,以提高其学习层次,对较差的学生,耐心辅导,以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奥秘的导研学案,教师适时点拨,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研学任务。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和精讲多练相结合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和创新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讲理论,而缺少学生的操作实践,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果很难保证,所以每节课要有时间让学去练习。在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劳、烦躁,因而懈怠下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随着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的出现,教学课件以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使课文中的知识以声感、形感、色感、動感直接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对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演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学生不会去“玩”电脑,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老师的演示中,教学中的操作步骤也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在上机操作之前明确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具体的任务,然后上机操作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分成小组,互助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小组中每人有分工,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每节课的实践任务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效果不错。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而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益。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脚踏实地、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及上机操作,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从而解决自身生活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时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