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征伐和战乱的时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从汉献帝开始,中央和地方各种军阀割据,包括刘氏宗亲刘表、劉璋之辈,亦有袁绍、马腾和孙坚等地方大员升级为割据军阀者,各自军阀又有麾下各种形形色色的精英人才,为各自的主公出谋划策,吞并其他军阀。总之,三国时期是一个由统一走向分裂,又逐渐走向统一的重要时期,其中对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并各自占有重要地位的魏蜀吴三国各国灭亡的原因已多有前人论述,本文试图就蜀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和思想对蜀国灭亡的重要影响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
鉴于今天公众对三国的理解和了解基本来自于成书于明朝的《三国演义》小说,对三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存在相当大的误解,无法真正了解蜀汉时期的人才选用制度,本文的材料主要引用于《三国志》及相关史书和前辈专家的文章。
蜀国相当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最为著名的是刘备不顾自己身边关羽张飞以及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老部下的反对,坚持任用诸葛亮为军师,并且对荆州士族人才集团委以重任,在获得益州之后,不仅没有对益州本地士族加以排斥,反而运用自己独特的德操品格,使益州当地士族人才和已经得以重用的荆州士族集团和谐共处,是为蜀汉最强盛时期,以“诸葛亮为股胧,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羡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其中跟随刘备的荆州士族人才代表,霍峻担任梓撞太守,陈震为汉山太守,后官至尚书令,董和为掌军中郎将,董永后官至尚书令,刘誉为江阳太守,董恢、辅弼先后为巴郡太守,邓芝为广汉太守,蒋碗后代诸葛亮为垂相。包括跟随刘备多年的四处飘零的原部下,张飞,关羽,赵云,廖化等人都收到不同程度的封赏,一时间蜀汉一国,拥有三股不同的士族人才集团,在刘备本人特殊的政治领导力管理下,各守其职,蜀汉成为三国之中,最强盛的国家,所谓“豫州指刘备入蜀,荆楚人贵”,说明了刘备本人对人才的重视和蜀汉的初期兴盛得益于人才济济。
我认为后期蜀汉后期灭亡原因重要因素在于人才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士族阶层的混乱斗争。首先,在于刘备和诸葛亮以及法正等各人才集团核心人才没有制定合理固定的人才选拔制度,其次在于各个人才集团领导人的内部斗争导致蜀汉内部的不稳定。最后,蜀汉后期引入了凉州当地的士族人才以及魏国的一部分人,导致蜀汉本已矛盾重重的政治斗争更加混乱。
但是蜀汉后期无论是政治人才还是军事人才都处于极度匮乏状态,《三国志》中对蜀汉民间未得重用人才没有详细记载,但是对蜀汉后期自刘备去世之后的执政人都做出相应评价,自刘备去世之后,蜀汉执政首先是诸葛亮,其次之后是蒋琬,费讳则更不如蒋琬,恪守成规,无法选拔真正的人才导致蜀汉后期的人才极度匮乏状态。蜀汉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在于人才制度的落后。纵观《三国志》,蜀国人才几乎没有通过正规的选拔和考试,更多的是来自地方官员的推荐和刘备中央统治集团核心成员的推荐,此类做法直接沿用汉代遗留的征辟察举制。这种在东汉晚期就已经严重不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制度,在刘备统治的蜀汉政权仍然作为主要选拔制度,蜀汉从未模仿魏国学习实行过九品中正制。由于选人更重德行,对于很多有特殊才能的但是德行存在缺陷的人才摒弃不用,故很难选拔出真正的有用人才。
蜀国灭亡的核心原因在于人才集团的矛盾。刘备占领益州和荆州后,统治集团主要的人才阶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最重要的是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以关羽、张飞、赵云、糜芳、廖化、周仓和孙乾等元老集团,这些人大部分出身非士族阶层,拥有战功和忠心为刘备所重视,刘备称帝后,这些人掌握重要的军事权力,尤其是关羽更是荆州独挡一方的地方大员。第二部分是刘备流落荆州后,得到的荆州士族阶层,这些人以诸葛亮为首,包括后续的继承者如蒋琬、费讳等,还有江夏马家六子,马谡马良等,这些人以诸葛亮为首,大多在中央担任重要职务,掌握军队的大部分主力。第三部分是益州本地的士族,前期以法正为首后期以李严为代表,如黄权、董和等人,大多在地方州府任职,这种看似合理的权力分配和封赏实质是刘备对元老集团最高的信任和提拔,对荆州人才集团的依靠和对益州人才集团的安抚的结果,元老集团与荆州集团关系相对和谐但是也有相当大的矛盾如关羽对黄忠的不屑,而荆州统治集团则对益州本地士族敌意更强,刘备去世后的历任执政大臣皆是荆州士族阶层。第四部分则是以马超为代表的凉州,雍州士族阶层,马超携马岱及众多马腾旧部来投靠刘备,但是由于实力较弱基本上都在汉中一代活动,对蜀汉政权格局影响不大,但是由于后期姜维的加入,使本已矛盾重重的蜀汉政治更加复杂。
蜀汉灭亡的最终直接原因在于以姜维为代表和以夏侯霸为代表的陇西士族的加入,使本已不堪的蜀汉政局直接崩溃。本已支持姜维的荆州阶层对姜维的屡次失败也逐渐怀疑,而本来就不和益州士族和陇西士族更是将姜维视为眼中钉,使诸葛亮生前勉强能够团结的各个统治集团的势力开始分崩离析,最终的直接表现就是魏国仅仅一次偷袭导致整个蜀汉后方崩溃,蜀汉后方各个州县基本上直接投降,唯一的是诸葛亮之子的无力的抵抗,而蜀国后主也只有在以黄皓和周方为代表益州士族官员的胁迫下向魏国投降。
余论
本文主要从蜀汉政权统治集团人才构成的特殊性,以益州,荆州,陇西,凉州等各地士族人才的斗争,尤其是荆州统治集团和益州的旗鼓相当,以及刘备等蜀汉创始人未能制定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来选拔任用真正的有才之人,来控制荆州士族和益州士族的斗争,最后直接导致蜀汉政权在外临强敌内部互相斗争的情况下,被魏国一次偷袭一击而溃,整个蜀汉几乎不战而亡。
作者简介
常宏杰(1996-),男,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人,民 族:汉 职称:无 学历:在读本科。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鉴于今天公众对三国的理解和了解基本来自于成书于明朝的《三国演义》小说,对三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存在相当大的误解,无法真正了解蜀汉时期的人才选用制度,本文的材料主要引用于《三国志》及相关史书和前辈专家的文章。
蜀国相当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最为著名的是刘备不顾自己身边关羽张飞以及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老部下的反对,坚持任用诸葛亮为军师,并且对荆州士族人才集团委以重任,在获得益州之后,不仅没有对益州本地士族加以排斥,反而运用自己独特的德操品格,使益州当地士族人才和已经得以重用的荆州士族集团和谐共处,是为蜀汉最强盛时期,以“诸葛亮为股胧,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羡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其中跟随刘备的荆州士族人才代表,霍峻担任梓撞太守,陈震为汉山太守,后官至尚书令,董和为掌军中郎将,董永后官至尚书令,刘誉为江阳太守,董恢、辅弼先后为巴郡太守,邓芝为广汉太守,蒋碗后代诸葛亮为垂相。包括跟随刘备多年的四处飘零的原部下,张飞,关羽,赵云,廖化等人都收到不同程度的封赏,一时间蜀汉一国,拥有三股不同的士族人才集团,在刘备本人特殊的政治领导力管理下,各守其职,蜀汉成为三国之中,最强盛的国家,所谓“豫州指刘备入蜀,荆楚人贵”,说明了刘备本人对人才的重视和蜀汉的初期兴盛得益于人才济济。
我认为后期蜀汉后期灭亡原因重要因素在于人才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士族阶层的混乱斗争。首先,在于刘备和诸葛亮以及法正等各人才集团核心人才没有制定合理固定的人才选拔制度,其次在于各个人才集团领导人的内部斗争导致蜀汉内部的不稳定。最后,蜀汉后期引入了凉州当地的士族人才以及魏国的一部分人,导致蜀汉本已矛盾重重的政治斗争更加混乱。
但是蜀汉后期无论是政治人才还是军事人才都处于极度匮乏状态,《三国志》中对蜀汉民间未得重用人才没有详细记载,但是对蜀汉后期自刘备去世之后的执政人都做出相应评价,自刘备去世之后,蜀汉执政首先是诸葛亮,其次之后是蒋琬,费讳则更不如蒋琬,恪守成规,无法选拔真正的人才导致蜀汉后期的人才极度匮乏状态。蜀汉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在于人才制度的落后。纵观《三国志》,蜀国人才几乎没有通过正规的选拔和考试,更多的是来自地方官员的推荐和刘备中央统治集团核心成员的推荐,此类做法直接沿用汉代遗留的征辟察举制。这种在东汉晚期就已经严重不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制度,在刘备统治的蜀汉政权仍然作为主要选拔制度,蜀汉从未模仿魏国学习实行过九品中正制。由于选人更重德行,对于很多有特殊才能的但是德行存在缺陷的人才摒弃不用,故很难选拔出真正的有用人才。
蜀国灭亡的核心原因在于人才集团的矛盾。刘备占领益州和荆州后,统治集团主要的人才阶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最重要的是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以关羽、张飞、赵云、糜芳、廖化、周仓和孙乾等元老集团,这些人大部分出身非士族阶层,拥有战功和忠心为刘备所重视,刘备称帝后,这些人掌握重要的军事权力,尤其是关羽更是荆州独挡一方的地方大员。第二部分是刘备流落荆州后,得到的荆州士族阶层,这些人以诸葛亮为首,包括后续的继承者如蒋琬、费讳等,还有江夏马家六子,马谡马良等,这些人以诸葛亮为首,大多在中央担任重要职务,掌握军队的大部分主力。第三部分是益州本地的士族,前期以法正为首后期以李严为代表,如黄权、董和等人,大多在地方州府任职,这种看似合理的权力分配和封赏实质是刘备对元老集团最高的信任和提拔,对荆州人才集团的依靠和对益州人才集团的安抚的结果,元老集团与荆州集团关系相对和谐但是也有相当大的矛盾如关羽对黄忠的不屑,而荆州统治集团则对益州本地士族敌意更强,刘备去世后的历任执政大臣皆是荆州士族阶层。第四部分则是以马超为代表的凉州,雍州士族阶层,马超携马岱及众多马腾旧部来投靠刘备,但是由于实力较弱基本上都在汉中一代活动,对蜀汉政权格局影响不大,但是由于后期姜维的加入,使本已矛盾重重的蜀汉政治更加复杂。
蜀汉灭亡的最终直接原因在于以姜维为代表和以夏侯霸为代表的陇西士族的加入,使本已不堪的蜀汉政局直接崩溃。本已支持姜维的荆州阶层对姜维的屡次失败也逐渐怀疑,而本来就不和益州士族和陇西士族更是将姜维视为眼中钉,使诸葛亮生前勉强能够团结的各个统治集团的势力开始分崩离析,最终的直接表现就是魏国仅仅一次偷袭导致整个蜀汉后方崩溃,蜀汉后方各个州县基本上直接投降,唯一的是诸葛亮之子的无力的抵抗,而蜀国后主也只有在以黄皓和周方为代表益州士族官员的胁迫下向魏国投降。
余论
本文主要从蜀汉政权统治集团人才构成的特殊性,以益州,荆州,陇西,凉州等各地士族人才的斗争,尤其是荆州统治集团和益州的旗鼓相当,以及刘备等蜀汉创始人未能制定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来选拔任用真正的有才之人,来控制荆州士族和益州士族的斗争,最后直接导致蜀汉政权在外临强敌内部互相斗争的情况下,被魏国一次偷袭一击而溃,整个蜀汉几乎不战而亡。
作者简介
常宏杰(1996-),男,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人,民 族:汉 职称:无 学历:在读本科。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