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个学生不论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具有闪光点,都有令人感动的精彩瞬间。身为教师,应该走进学生,做一部爱的放大镜,用细心去发现,用爱心去启迪,用真情去感化,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与快乐,演绎教育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铸就教育一次次永恒的感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66-01
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在他的《教育与生活的意义》一文中谈到: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在于唤醒一个人自觉的能力,在于帮助个人发现真正的价值。希那穆提对教育的定位和诠释,无不告诫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具备赏识和关爱的目光,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善于捕捉并放大其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让学生在爱的拥抱中进步、发展,演绎教育一次次永恒的感动。
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这是一个不经意间捕捉到的亮点,更是一个让我心灵震撼的精彩瞬间。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早操铃响了,晨读的同学们都迅速走出教室,力争在一百秒时间内安全、迅速、有序地集中于操场参加早操,而那天负责教室关灯的小华同学不知什么原因竟忘记了关灯,其他同学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室里齐刷刷地亮着八盏灯,正当我准备暗自责怪同学们的粗心大意时,只见已走出教室的一个矮个子同学大声说了声:“没关灯。”并返回教室,将教室里亮着的八盏灯一一关上。我快步走近一看,原来是小雷同学,此时此景,我怔在那里,我很感动,也很愧疚。小雷同学是学校出了名的学困生,不会写字,也认不了几个字,甚至连钱也数不清,只能由他妹妹代管,更不用说学习成绩了。平时我对他虽不反感,但也无多少好感,就更不用说表扬了。就是这样一名在同学心目中可有可无、甚至常被同学取笑调侃的同学,在老师心中没有位置的同学,他却有如此的细心,他的小小的关灯之举怎能不让我感动?他的别样亮点怎能不让我愧疚?早自习时,我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我的发现,肯定了小雷同学的做法,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同学们先是瞪大惊奇的眼睛,继而报以热烈的掌声,小雷同学脸上也笑开了花。我知道那是自信的笑,那是成功的笑,那是快乐的笑。
这之后,我的心中有了小雷同学。我开始关注小雷同学,利用双休进行了家访,原来小雷同学的父母均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中只春节回家,平时他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同父母的交往只能是电话沟通,生活上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学习上缺少了父母的支持与督促,思想上更是缺少了父母的校正与引导,才造成了现在同学们眼中的他的“另类”。了解到小雷同学的这些情况后,心中很不是滋味,决心真正走进他的生活,去关爱他,去帮助他。我号召同学们和我一起,立即行动起来,从生活上关心他,帮他充卡、打饭,教他合理开支、合理消费,增强他的自理、自律生活能力;从思想上开导他,打开他关闭的心扉,让他参与班级活动,认识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与同学友好相处、真诚交流的幸福;从学习上更是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辅导他,教他从一个字认起,从一个字写起,从一个字母读起,实行每天一练,培养他的好习惯,让他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让他感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与幸福。慢慢的小雷同学变了,变得活泼开朗了,变得积极向上了,变得自信乐观了,他开始了新的学习与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有待发现和探究的领地,是等待的艺术。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循善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富于爱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精心呵护每一个生命,让每一朵鲜花肆意绽放;需要教师细心唤醒每一颗心灵,让智慧的灵光闪现;需要教师静心培育一颗种子,静待每一朵花开。小雷同学用朴实无声的行动,让我明白每一个同学都有让人惊讶赞赏的精彩瞬间;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让我明白,每一个同学都具备有待你去挖掘开发的潜能,每一位同学都是最棒的。教师时刻都应具备一双慧眼,做一部爱的放大镜,去留意学生的一笑一颦,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去洞察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独特潜能。带着耐心、爱心、关心,去践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对于如小雷一样的学困生、留守儿童,更应多一份关心,少一份茫然;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每一个所谓的“不可救药”的学生从老师的表扬与关爱中获取信任,获取自信,获取动力,获得发展,走向成功。我们知道,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存的能力。小雷同学是一位学困生,如果单从学习这一点就武断认为该生不可救药,那是对他的不公平,也是对教育的一种不负责任。
有的老师曾说,换种角度、换种眼光,你会发现很多美、很多精彩;有的老师也曾说,换种思维、换种评价,你会发现云卷云舒是风景,潮起潮落也是风景。其实学生不缺才能,缺的是发现;学生不缺进取心,缺的是鼓励;学生不缺好奇心,缺的是引导。如果每一个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换种心态,换种眼光,换种评价,找准角度,关注细节,做一面爱的放大镜,适时捕捉教育之亮点,适时给予鼓励,每一个孩子都会绽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教育定会精彩不断、感动永远。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66-01
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在他的《教育与生活的意义》一文中谈到: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在于唤醒一个人自觉的能力,在于帮助个人发现真正的价值。希那穆提对教育的定位和诠释,无不告诫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具备赏识和关爱的目光,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善于捕捉并放大其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让学生在爱的拥抱中进步、发展,演绎教育一次次永恒的感动。
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这是一个不经意间捕捉到的亮点,更是一个让我心灵震撼的精彩瞬间。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早操铃响了,晨读的同学们都迅速走出教室,力争在一百秒时间内安全、迅速、有序地集中于操场参加早操,而那天负责教室关灯的小华同学不知什么原因竟忘记了关灯,其他同学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室里齐刷刷地亮着八盏灯,正当我准备暗自责怪同学们的粗心大意时,只见已走出教室的一个矮个子同学大声说了声:“没关灯。”并返回教室,将教室里亮着的八盏灯一一关上。我快步走近一看,原来是小雷同学,此时此景,我怔在那里,我很感动,也很愧疚。小雷同学是学校出了名的学困生,不会写字,也认不了几个字,甚至连钱也数不清,只能由他妹妹代管,更不用说学习成绩了。平时我对他虽不反感,但也无多少好感,就更不用说表扬了。就是这样一名在同学心目中可有可无、甚至常被同学取笑调侃的同学,在老师心中没有位置的同学,他却有如此的细心,他的小小的关灯之举怎能不让我感动?他的别样亮点怎能不让我愧疚?早自习时,我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我的发现,肯定了小雷同学的做法,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同学们先是瞪大惊奇的眼睛,继而报以热烈的掌声,小雷同学脸上也笑开了花。我知道那是自信的笑,那是成功的笑,那是快乐的笑。
这之后,我的心中有了小雷同学。我开始关注小雷同学,利用双休进行了家访,原来小雷同学的父母均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中只春节回家,平时他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同父母的交往只能是电话沟通,生活上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学习上缺少了父母的支持与督促,思想上更是缺少了父母的校正与引导,才造成了现在同学们眼中的他的“另类”。了解到小雷同学的这些情况后,心中很不是滋味,决心真正走进他的生活,去关爱他,去帮助他。我号召同学们和我一起,立即行动起来,从生活上关心他,帮他充卡、打饭,教他合理开支、合理消费,增强他的自理、自律生活能力;从思想上开导他,打开他关闭的心扉,让他参与班级活动,认识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与同学友好相处、真诚交流的幸福;从学习上更是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辅导他,教他从一个字认起,从一个字写起,从一个字母读起,实行每天一练,培养他的好习惯,让他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乐趣,让他感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与幸福。慢慢的小雷同学变了,变得活泼开朗了,变得积极向上了,变得自信乐观了,他开始了新的学习与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有待发现和探究的领地,是等待的艺术。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循善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富于爱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精心呵护每一个生命,让每一朵鲜花肆意绽放;需要教师细心唤醒每一颗心灵,让智慧的灵光闪现;需要教师静心培育一颗种子,静待每一朵花开。小雷同学用朴实无声的行动,让我明白每一个同学都有让人惊讶赞赏的精彩瞬间;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让我明白,每一个同学都具备有待你去挖掘开发的潜能,每一位同学都是最棒的。教师时刻都应具备一双慧眼,做一部爱的放大镜,去留意学生的一笑一颦,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去洞察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独特潜能。带着耐心、爱心、关心,去践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对于如小雷一样的学困生、留守儿童,更应多一份关心,少一份茫然;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每一个所谓的“不可救药”的学生从老师的表扬与关爱中获取信任,获取自信,获取动力,获得发展,走向成功。我们知道,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存的能力。小雷同学是一位学困生,如果单从学习这一点就武断认为该生不可救药,那是对他的不公平,也是对教育的一种不负责任。
有的老师曾说,换种角度、换种眼光,你会发现很多美、很多精彩;有的老师也曾说,换种思维、换种评价,你会发现云卷云舒是风景,潮起潮落也是风景。其实学生不缺才能,缺的是发现;学生不缺进取心,缺的是鼓励;学生不缺好奇心,缺的是引导。如果每一个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换种心态,换种眼光,换种评价,找准角度,关注细节,做一面爱的放大镜,适时捕捉教育之亮点,适时给予鼓励,每一个孩子都会绽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教育定会精彩不断、感动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