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维绘“韵珊铨部大人小照”考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ff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写《“画史”—卢采题程门山水册页之研读》一文,在研讨收集到的卢采资料过程中,我们二人发现了能探究湖北藏家所藏的王少维绘“柳阴瀹茗图”瓷板画中主人——韵珊为何人的线索。卢采,字韵珊,曾为程门山水册页题过卷首,作过评(卢的详情见附录一:《卢采传》)。在《柳阴瀹茗图》中,韵珊先生真可谓“天庭饱满,地阁方园”,手执折扇,端坐于柳下石上,好一幅名士茗茶图。在图上题款中,计有111个字,印章三枚,涉及六个人物:陆羽、蔡襄、卢仝三人为古人,少维、蔡嵩年、韵珊为时人。在浅绛彩瓷画上如此少见的长题中,我和拭水听音注意到有两个对解开画中人物身世的关键词,即:韵珊和铨部大人。下面试从这两个关键词入手,予以考证、论证。
  关键词一:韵珊
  我们并不能凭此认定卢采就是画中之人。因为这只是“必要条件”,并不“充分”。打个比方说:“大学生是学生,学生并不一定是大学生”,这还需要其他资料来佐证。国学大师傅斯年曾说过:“史学即史料学”。没有史料何谈考据。要避免只重视必要条件,而忽视充分条件,放弃对充分条件的考证。
  关键词二:铨部大人
  铨部即吏部,铨部大人即吏部大人。卢采同治十年中辛未科二甲进士后,即官授吏部主事。同治十一年十月初九日,在吏部主事任上加一级。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九日,在吏部主事任上又加三级,恩授朝议大夫(从四品)。直到光绪四年才外放浙江义乌知县(加同知衔),卢在吏部干了六年多,称他为铨部大人也不为过。
  有没有去过景德镇,也是一个重要条件。
  王少维为韵珊先生画小照,表明韵珊先生有去过景德镇的经历,所以这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条件。卢采曾为程门山水册页题过卷首,这是卢去过景德镇的证据。更为重要的是:卢采为程门题册页,这是卢和景德镇陶瓷界名流打过交道的直接证据。王少维为他画小照,也是顺理成章的了。若无更准确的资料出现,可以认定小照中的韵珊就是卢采。
  王少维何时绘的《柳阴瀹茗图》?(以下简称《柳》)
  《柳》板上无纪年款,这并不妨碍我们利用现有资料,通过推理,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断代。
  1.王少维存世作品时间范围公认为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十五年,这就给出了此板绘制时间的大致区间。当然这个结论是比较粗糙的,我们还可以做得更精确些。
  2.卢采同治十年中进士后即授吏部主事。综合1、2两条,可以认定《柳》板绘制时间的上限为同治十一年。
  3.卢采光绪四年外放浙江义乌知县。而王少维绘小照、云峰题赞时并未提及卢的义乌知县的官职,看来此时卢还在吏部任上。可知《柳》板绘制时间的下限要较早于光绪四年。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推断《柳》板绘制时间为同治十一年后至光绪四年前这几年间,进而可知卢采题程门山水册页的时间也应在这个时间段内。程门此本册页绘制时间为同治八年,唐基桐跋册页的时间为光绪五年,可见卢题卷首要早于唐的跋。
  关于“右赞”:云峰先生在题款“浩浩落落,不容之容,……庶几风咏,点也高踪”之后,落了个“右赞”二字,这个词现在较为少用,故把它拉出来,多说两句。古代崇右,以右为上、为高、为贵。比如:“右戚”——指皇帝贵戚,“右姓”——豪族大姓,“右贤”——尚贤、尊崇贤能。在《淮南子》一书中,“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一句下,高诱注曰:“右,犹尊也。”所以“右赞”是云峰、少维两位对韵珊尊崇的赞语。
  瓷板中“韵珊自嘲”那段题款的书法不同于王少维和蔡嵩年的书法,应是卢采自撰自书的。“自嘲”中卢提到了他心目中和茶有关的三个历史名人:“桑苎翁”——陆羽,唐代茶圣,“端明翁”——宋代书法家蔡襄,“玉川子”——卢仝。卢仝是韩愈弟子、唐代著名诗人,茶之亚圣,且为黄岗卢采这一族系之祖源(见附录二:卢仝的“七碗茶歌”)
  2006年11月第六届(黄山)文人瓷研讨会上,湖北藏家不远千里,亲自驱车带来了数件和王凤池有关的大件瓷器,包括著名的王凤池和金品卿合作、有大段题跋的山水大花觚。搞收藏,我认为不是人择物,而是古董在选择人,在找有缘人。谁能想到在湖北赤壁能有多件王凤池、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合作的“官窑器”呢?这是传奇,也是藏家的缘分。王少维为卢采绘制的小照,不知何因,也去了赤壁。古董身上的迷真不少。
  王少维为卢采绘制小照,使我们今天能有幸瞻仰100多年前韵珊这位能文能武的清官容貌。追思先贤,感谢少维这位御厂之笔。
  附录一:《卢采传》
  卢采(1821-1884年),派名钟芹,字凤藻、鸣珂,号韵珊。清代黄冈县(今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丛林村畈上卢)人。其幼读经史,为问津书院诸生,才气雄博,能诗文,善属对,工书法,绘事,尤为行草著称。
  清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入境,其即与乡绅联名,请清廷委派干员督率县团练,抵御太平军。同黄冈知县翁汝瀛、邑绅洪良品率军驻扎李家集,与太平天国丞相吉文元相抗衡。
  咸丰九年(1859年)乡试第二名,曰亚元。十一年(1861年)二月,太平军将领陈玉成率北路军袭占黄州,卢又联合乡绅周禾田、张百揆等人大办团防。清同治七年(1868年)任北京景山官学汉教习。十年(1871年)与族侄卢英同科中进士,因考场遇疾,字法稍异而未入选翰林院。受同治帝召见,特御赐“叔侄联芳”匾额,以示褒奖,时仕林有“一门两进士”的美谈。
  官授吏部主事,签发吏部文选司兼验封司。旋外改浙江义乌知县,兼理东阳县正堂,钦加同知衔,同治十二年(1873年)恩授朝议大夫(从四品)。卢到任后即书一联於县衙大厅,联曰:
  为五斗米折腰,自惭无地;持三尺法在手,不敢欺天。
  复书一联挂於大堂之上,联曰:
  使半文造孽钱,子孙必受报;
  行一件枉法事,天地不能容。
  在任期间,严捕盗窃,境内肃然;当地旧有质妻陋习,其到任即晓谕革而除之,并设育婴堂,收孤养幼。给妇女以自由,时养女者曰:“此乃卢公所生也。”   时浙江金华知府赵某,素贪婪,是个爱财如命的贪官。卢采性情耿介,素以清廉自律。平时对知府赵某无所馈送,赵某则遇事挑剔,甚至无故中伤。一日,卢因公去府衙见赵某。赵观其靴破,讥讽地说:“卢大人靴帮子破了,应换一双新的才好。”卢即反唇相讥:“敝职靴帮子破了,底子还硬。”赵听后面色骤变,却无言以对。卢回县衙后作诗一首云:
  磨折终须气节全,
  清风两袖亦陶然。
  管城幸有灵堪挹,
  不似人间造孽钱。
  半载后辞官归田,箧中惟图书数卷,别无它物。清光绪翰林院编修张楷在卢公传记中写道:“人之所以见重於天下者曰气节,曰功名,然功名仅耀於一时,气节能高乎千古……以气节自者之,独有千古也,卢公则固可风焉。”
  卢辞官归藉后,杜门不出,读书课子,兼事农耕,以研习书法,绘画自娱。时人以缣素求者堆如山积,其性至则挥毫泼墨几同草圣、一挥而就。清光绪二年(1876年)老友翰林洪良品在撰其“醉墨堂”(卢采书斋号)记中云:“吾友卢子韵珊之书……其规园矩熟,信手挥洒。又若公输子削木为禽,翠冠锦翮,霞散焱发,然一翥而翱翔,於绮寮云栋之闾也。”清末鄂东流传“家家都有卢采”的民谣,其书法作品,人争宝藏,今有墨宝传世。
  著有《补白集》《绸州求治略》《师竹山房诗稿》等书。清黄州府志有传。
  附录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惠寄新茶》(七碗茶歌)
  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中,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中神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合得苏息否?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2016年,岁次丙申肖猴。十二生肖是先辈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一笔财富,它的意义蕴涵着祖先对后人的教诲、期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猴与人类的缘分很深,动物学家称其为人类的远亲,而中国自古就有“猴祖”之说。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地位,从唐、宋朝开始,传统民俗便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  猴属于灵长类动物,在智慧的发展上凌驾于其他动物之上。猴,生性机灵,行动矫健迅敏,喜盘挂于树
期刊
与画有缘,缘在与艺术的交融;  与画家有缘,缘在心灵的沟通。  我与著名画家蒋为民先生的缘分,先始于画,后则是心灵的沟通,可谓心心相印,棒打不散!  认识他之前,许多书画界的朋友都向我举荐他,赞誉他是“画坛的奇才”,不仅笔墨功夫了得,而且学养深厚,文采出众,要我特别关注这个旷世奇才。可是,我没心动,作为一个书画收藏家,没有看到令我心仪的书画作品,一切都是扯淡!那时候,网络不发达,不时兴上网,网上查
期刊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藏有一尊北魏时期的佛造像残碑。石碑上半部残断,仅存三分之二强;原碑四面刊刻,碑阳已不存图案,唯存三面。此石碑侧面尤为精美,且保存较好,碑阴及另一侧则漫漶不清,然碑侧残存之发愿文数行为此碑之命名及断代提供一些信息。  碑阴 上部残存释迦像之衣摆,有一跣足尚能清晰看到,左部造一思维菩萨,菩萨右侧龛内佛弟子尚清晰可见。菩萨下方造比丘像,题名:比丘法迁一心供养。佛龛右部菩萨及供养人皆已损
期刊
晚清的浅绛彩瓷器,是中国陶瓷绘画史上最具文人气的一个品种。中国文学史上一些脍炙人口的佳话,在浅绛彩瓷器上都有体现。本文给大家介绍两件以“觅得清香不计寒”为题的浅绛彩瓷:汪章的踏雪寻梅瓷板与黄南浦的林逋爱梅温酒器。  汪章瓷板高40厘米,宽27厘米,是典型的尺二标准板,绘唐代诗人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
期刊
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从齐家文化开始历经了战国、两汉、唐代三个最辉煌的历史时期。铜镜在古代亦称“铜鉴”,是古代用青铜铸造的镜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可是到了清代,西方制造的玻璃产品的普及,以其照映面容的清晰度优于铜镜,制造简单,成本低廉,所以铜镜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时至今日,铜镜又因其优美的造型,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纹饰,成为古代青铜器中的艺术精品,在文化艺术宝库中熠熠发
期刊
五项媒介:  1、高姓文化国际论坛  搭建全球高姓族人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推动高姓宗亲联谊,开展较高层次的高姓历史文化研究、探讨,推动高姓文化建设。  论坛两年一届,邀请高姓或他姓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热心高姓文化的宗亲、朋友参会,在国内各地或国外定期举办。  编辑出版论坛成果。  2、《高姓文化》杂志  杂志为国际大十六开本,第一年为半年刊,以后视情况增加期数。  刊登具有一定水平的高姓及百家
期刊
最初只看到一帧照片,瓷上画仕女:月,湘帘,桐荫,山石,花草,一位柔弱女子正在后揽镜自照,我见犹怜。有长题曰:“错把钦□当凤凰,纷纷恩怨漫相偿,一到孤女零仃托,不枉梧桐泪几行。右题平儿句。”红印“右文”(图1),画意诗文皆动人,让我极为喜欢。  题中说得很明白,这是画的红楼人物:平儿。红楼四十四回的回目正是“喜出望外平儿理妆”,这便是正在理妆的平儿。她因贾琏的戏谑而被大泼其醋的凤姐殴打,妆容散乱,狼
期刊
杌凳与绣墩,均属于坐具中小巧一类,因其玲珑、实用而深受大家喜爱。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杌凳和绣墩的发展脉络与形制的变化,与明清家具发展的方向一致。本文力求结合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以及对杌凳与绣墩的探究,来还原整个清式家具发展的情况,从中对清式家具的鉴定与欣赏略说一二。  一、杌凳  “杌”字见《玉篇》:“树无枝也。”从此意可以想到以“杌”作为坐具之名,是专指没有靠背的一类,以别于有靠背的“椅”。也
期刊
二月二,龙抬头。  可是说真话,自春节前到美国看望高耀洁老人家以来,她写给我的话和送给我的书,就像山一样压在心头,重负难释。  按计划,《高姓文化》应在3月底试刊。与此同时,横跨两岸三地的首届“路遥文学奖颁奖盛典暨路遥文学奖文学周”活动,也将在3月28日拉开帷幕。  两个项目,都是公益文化大事,工作量繁杂不说,难题几乎越来越多。一句话,不容易!  常言,一心不可二用,凡事量力而行。可为什么要违背常
期刊
选择一幅刘佑局先生的绘画作品做本文的题图,就已经进入到了我们将讨论的课题。我选择的题图,生宣、淡墨、色彩清雅流动,是丙烯染料。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一幅作品压题,其实是选择了研究刘佑局绘画语言的方向,从书法入手,从线条入手,从国画美学入手,从抽象入手。  显而易见,刘佑局先生正在尝试创作并使用一种新的绘画语言。一个人为什么要放弃现有的绘画语言,而创作新的语言呢?我想,唯一的答案就在于创作者已经有了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