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夏季,大家都喜欢到海边旅游,到河边戏水。大海、小河成了大家快乐的游乐场。你能想象得到吗?一百多年前,在风景秀丽的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上,生活着这样的一群人。大家请看(出示挂图)
教学思路:
1、图中画了哪些景物?画了什么人在干什么?通过什么能看出他们工作很辛苦?
画了河、船、沙滩这些景物。画了一群纤夫在拉纤。
河很宽很长,说明路途遥远;船很大没张帆,说明船是逆风而上。黄沙陷脚,漫漫无边,而纤夫们躬身前行,很吃力,说明船上货物很多很重。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纤夫们很辛苦。
2、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第一段概括介绍整个画面的景色,纤夫的劳动环境,以及纤夫的劳动情况。
描写顺序:由远及近,由景及人。
3、仔细观察油画,看看画上画了几个人?说出他们的穿着、动作、神情、心理各是怎样的?
画了十一个人。领头的老头:很穷。衣着------包着头巾,打着补丁。眼神,神情:漠然,没表情、麻木,很冷淡。心理:路还长着,很有经验,不是很急切地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痛苦的生活。他已明白,在这个社会中,他只能这样痛苦地生活。所以,他的眼神是没有任何奢望的“漠然”。
发须浓密的中年人:身体强壮,很有力气,走在前面。也许他现在还很精神,可是不久之后,他的身体和精神会变得怎样的?
农民打扮的高个子。动作:直着身子,衔着烟头-------不用力。神情:没精打采地,很厌倦。从神情上年,他对拉纤这种劳累的工作不感兴趣、不爱干、不想干。从打扮上看,他是个破产农民,为了活下去,他又不得不干。
肌肉结实的小伙子:动作:使着蛮劲儿向前拉。神情:向上凝视的目光里充满了诅咒和抗议。蛮劲狠劲,心里很不服气。诅咒-----咒骂。可见小伙子对这个社会是憎恶的,而且表现出出了反抗的情绪。
红上衣少年。动作:拉一下肩膀上勒得发疼的纤绳。红衣少年还无法适应不是他这个年龄应该做的工作。想挣脱但无法挣脱得了的沉重负担。
有病的老头儿。动作:微微张开嘴唇,拭汗。神情:没精打采------没有精神,不高兴,不振作。老头儿一身病态,却不得不拉起沉重的纤绳。可以想象他会怎样死去,死在哪里。
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只露了半边脸,同情地看着少年和秃顶老头。
秃顶老头:边走边装烟袋-------原因:太累了,想解解乏,却不能坐下,只能走着抽烟。
退伍不久的士兵。穿着皮靴。下级士兵保卫祖国之后,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否则,他也不会来受这个罪。更揭露了当时统治者对老百姓压迫之深。
高个儿。动作:转过脸。神情:愤怒地望着货船,对货船老板咒骂他们、驱赶他们非常气愤。
最后一个老头。动作:低着头,拖着沉重的步子,拼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神情:神态沮丧--------灰心失望;无可奈何-------没有办法。这些描写说明,他已实在拉不动,但他不拉纤,他及全家就会饿死,所以他拼命拉。可以想见他还会拉多久,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他呢?
4、对比图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纤夫群像的?重点描写了哪几个纤夫?这十一个纤夫代表了社会上哪些人?
课文从领头的老头开始,以他为中心,围绕他,按不同的方位,从前到后进行介绍,通过穿着、动作、神态写出纤夫的心理。中间四个介绍得比较详细:即破产农民、使蛮劲的小伙子、穿红上衣的少年、有病的老头。
这十一个纤夫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的人。从年龄上说:有老年、中年、青年、少年;从职业上来说:有长期拉纤的,有破产的农民,有退役的士兵;从体质上来说:有健壮的,有多病的,还有没发育成熟的。总之,他们代表了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承受着沙俄时代的统治和压迫。这就更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5、这幅画是谁画的?表现了什么主题?
这幅画是19世纪70年代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反映出沙俄时代的黑暗统治下人民非常痛苦的生活。表现了画家对人民的同情。
结束语:
画上画的是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的痛苦生活,其实我国人民解放前的生活也同俄国人民一样悲惨,看反映时代的文艺作品可以认识社会的罪恶,知道新社会的美好,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去创造灿烂的明天。
要学会看画,要注意观察顺序,由全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前到后,由景到人。
板书设计:
劳动环境:辽阔的伏尔加河
货 船:大、逆风
劳动情况:艰苦的劳动:躬身、吃力
劳动人群:穿着破烂,动作吃力,神情不幸
领头的老头:补丁 漠然
农民打扮的高个子: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厌倦,衔着烟头
肌肉结实的小伙子:使着蛮劲、诅咒、抗议
红衣少年:拉勒科肩膀的纤绳、摆脱
有病的老头:张嘴、拭汗、没精打采
夏季,大家都喜欢到海边旅游,到河边戏水。大海、小河成了大家快乐的游乐场。你能想象得到吗?一百多年前,在风景秀丽的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上,生活着这样的一群人。大家请看(出示挂图)
教学思路:
1、图中画了哪些景物?画了什么人在干什么?通过什么能看出他们工作很辛苦?
画了河、船、沙滩这些景物。画了一群纤夫在拉纤。
河很宽很长,说明路途遥远;船很大没张帆,说明船是逆风而上。黄沙陷脚,漫漫无边,而纤夫们躬身前行,很吃力,说明船上货物很多很重。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纤夫们很辛苦。
2、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第一段概括介绍整个画面的景色,纤夫的劳动环境,以及纤夫的劳动情况。
描写顺序:由远及近,由景及人。
3、仔细观察油画,看看画上画了几个人?说出他们的穿着、动作、神情、心理各是怎样的?
画了十一个人。领头的老头:很穷。衣着------包着头巾,打着补丁。眼神,神情:漠然,没表情、麻木,很冷淡。心理:路还长着,很有经验,不是很急切地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痛苦的生活。他已明白,在这个社会中,他只能这样痛苦地生活。所以,他的眼神是没有任何奢望的“漠然”。
发须浓密的中年人:身体强壮,很有力气,走在前面。也许他现在还很精神,可是不久之后,他的身体和精神会变得怎样的?
农民打扮的高个子。动作:直着身子,衔着烟头-------不用力。神情:没精打采地,很厌倦。从神情上年,他对拉纤这种劳累的工作不感兴趣、不爱干、不想干。从打扮上看,他是个破产农民,为了活下去,他又不得不干。
肌肉结实的小伙子:动作:使着蛮劲儿向前拉。神情:向上凝视的目光里充满了诅咒和抗议。蛮劲狠劲,心里很不服气。诅咒-----咒骂。可见小伙子对这个社会是憎恶的,而且表现出出了反抗的情绪。
红上衣少年。动作:拉一下肩膀上勒得发疼的纤绳。红衣少年还无法适应不是他这个年龄应该做的工作。想挣脱但无法挣脱得了的沉重负担。
有病的老头儿。动作:微微张开嘴唇,拭汗。神情:没精打采------没有精神,不高兴,不振作。老头儿一身病态,却不得不拉起沉重的纤绳。可以想象他会怎样死去,死在哪里。
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只露了半边脸,同情地看着少年和秃顶老头。
秃顶老头:边走边装烟袋-------原因:太累了,想解解乏,却不能坐下,只能走着抽烟。
退伍不久的士兵。穿着皮靴。下级士兵保卫祖国之后,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否则,他也不会来受这个罪。更揭露了当时统治者对老百姓压迫之深。
高个儿。动作:转过脸。神情:愤怒地望着货船,对货船老板咒骂他们、驱赶他们非常气愤。
最后一个老头。动作:低着头,拖着沉重的步子,拼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神情:神态沮丧--------灰心失望;无可奈何-------没有办法。这些描写说明,他已实在拉不动,但他不拉纤,他及全家就会饿死,所以他拼命拉。可以想见他还会拉多久,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他呢?
4、对比图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纤夫群像的?重点描写了哪几个纤夫?这十一个纤夫代表了社会上哪些人?
课文从领头的老头开始,以他为中心,围绕他,按不同的方位,从前到后进行介绍,通过穿着、动作、神态写出纤夫的心理。中间四个介绍得比较详细:即破产农民、使蛮劲的小伙子、穿红上衣的少年、有病的老头。
这十一个纤夫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的人。从年龄上说:有老年、中年、青年、少年;从职业上来说:有长期拉纤的,有破产的农民,有退役的士兵;从体质上来说:有健壮的,有多病的,还有没发育成熟的。总之,他们代表了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承受着沙俄时代的统治和压迫。这就更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5、这幅画是谁画的?表现了什么主题?
这幅画是19世纪70年代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反映出沙俄时代的黑暗统治下人民非常痛苦的生活。表现了画家对人民的同情。
结束语:
画上画的是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的痛苦生活,其实我国人民解放前的生活也同俄国人民一样悲惨,看反映时代的文艺作品可以认识社会的罪恶,知道新社会的美好,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去创造灿烂的明天。
要学会看画,要注意观察顺序,由全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前到后,由景到人。
板书设计:
劳动环境:辽阔的伏尔加河
货 船:大、逆风
劳动情况:艰苦的劳动:躬身、吃力
劳动人群:穿着破烂,动作吃力,神情不幸
领头的老头:补丁 漠然
农民打扮的高个子: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厌倦,衔着烟头
肌肉结实的小伙子:使着蛮劲、诅咒、抗议
红衣少年:拉勒科肩膀的纤绳、摆脱
有病的老头:张嘴、拭汗、没精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