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教学有声有色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背景】
  《浣溪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部分的内容。它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贬官黄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虽处困境,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如何让中国经典文化传承下去,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本节课要渗透的人文素养,教师应努力让古诗词教学有声有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师:亲爱的同学们,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古诗词,我们就像和诗人们进行了心灵的聚会,在诵读中游览了祖国美丽的山水,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苏轼写下的一首《浣溪沙》。
  课件出示:“浣溪沙”,词牌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上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关于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清平乐”“西江月”“虞美人”……)
  二、读经典——初步感知词意,声情并茂诵读
  1.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经典。
  出示词的内容,了解词前的“小序”一般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写作背景,读时语气平缓。读词的上、下阕时要做到:读得字正腔圆,读得琅琅上口,读得声声含情。同时,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思考: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
  2.生自读、互读,师巡回指导。
  3.大家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上阕和下阕有什么不一样?(板书:写景、抒情)
  4.诵读比赛,评选出“经典诵读小达人”。
  三、赏经典——比比谁独具慧眼,又能读懂作者的心
  (一)赏读上阕——脑海中形成画面感
  1.默读上阕,边读边想象:你脑海中浮现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了一派怎样的春景?读完同桌交流。
  2.交流反馈:(1)指名读上阕。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阕所描绘的景色;(2)课件播放大自然背景音乐,师配乐范读,相机板书。
  师:是啊,山下兰芽、松间沙路、雨中子规,好一派清新淡雅之春景!令人流连忘返。就让我们的脚步再慢一点,读得再慢一点。那么词人苏轼看到这样的春景,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课件出示“写作背景”:公元1082年,阳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词。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生活孤单、凄苦,少有亲友问候。
  你们说,他的心情如何?是惆怅?是郁闷?你能读出这份哀愁吗?但是,在苏轼看来,与其郁闷、惆怅,不如看风景;与其叹白发,唱黄鸡,还不如看风景。再次齐读上阕。
  (二)赏析下阕——走进词作者的内心
  1.读词的下阕,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对比读。
  谁道人生无再少?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门前流水尚能西!
  (一江春水向东流。)
  休将白发唱黄鸡。
  (听唱黄鸡与白日。)
  3.师引读:
  师:也许有人会问苏轼,你都被贬了,还是安心休养吧,可是他仍坚定地说——
  生读: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苏轼啊,你已年近半百,国家的事情就让年轻人去操心吧。苏轼会微笑地说——
  生读: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苏轼可能会想到被奸臣所害,在一丝心灰意冷之后,但他还会坚定而感慨地说——
  生读: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小结:作者在词中反用其意,借景抒怀,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但仍然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悟经典——汲取永恒的力量
  (一)榜样的力量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诗人也和苏轼一样,历经坎坷,但他们总是乐观向上。教师导语,学生朗读千古名句。
  课件出示: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党史中的民族精神
  1.(出示画面)长征途中,红军历尽艱险,勇往直前,“三军过后尽开颜”。
  2.(出示画面)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我们的家乡顽强抗敌,视死如归,写下了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
  3.(出示画面)看今朝,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没有被新冠疫情打倒,而是众志成城,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战。
  师总结:刚才,我们在“悟经典”环节中悟出并汲取了永恒的力量。那么,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苏轼的《浣溪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小到个人的成长,大到国家的发展,需要的不正是这种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吗?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用心书写经典,用情传唱经典,做真正的经典传承人!
  五、书经典——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出示《浣溪沙》的多幅书法作品,先欣赏再学着书写。
  六、唱经典——做真正的经典传承人
  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经典传唱人霍尊演唱的《浣溪沙》视频。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一改往日“诵读+教师解读赏析”的诗词教学模式,设计成“读经典、赏经典、悟经典、书经典、唱经典”几个环节,通过多样的形式,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提升诵读能力、读懂作者的内心以及感受诗词本身的艺术特色,从中汲取永恒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背景】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因此,本单元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简要复述的能力。而学习本篇课文,重点是了解故事情节,能复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王戎不取道旁李》全文仅49字,短小精悍,介绍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
期刊
【摘要】本文以特级教师吴勇《桂花雨》一课教学为例,论述指向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指导策略,以及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通过通读文本、思辨感知、实践迁移,充分利用课文这个“例”,寻求“得意、得言、得法”的阅读教学境界,从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语言现象 “三得”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语言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指出,语文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
期刊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六月的连云港清新怡人,细雨后的城市万木葱茏,格外清爽。为期一周的培训活动即将展开,而我有幸于此时来到这里,参加江苏省第五届(第一期)“书香校园建设·阅读领航人”培训活动,享受一场阅读分享的盛宴。  一、打破“效率本位”,做爱读书的“好人”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教学一直是许多专家和教师常常探讨的问题。吴永军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几种类型和方式
期刊
【摘要】结课环节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节,但在实践中却是很多教师的盲区。本文结合同校教师和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小学英语结课环节的现状,并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针对结课环节的设计原则和不同方式,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和教学实践,以期真正提升英语课堂结课环节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 结课 策略 有效性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听课者的眼球,会精心设计新
期刊
【摘要】线上教学是新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点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但和面对面授课相比,线上教学也面临着师生间互动不足的困境。对此,在大家所熟知的KWL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笔者创造性地采用了KWKL教学设计,将师生间的互动融入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阶段,让学生在开放的线上课堂中批判性地进行思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 线上教学 小学英语  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教师
期刊
2021年端午佳节刚过,伴着细雨,我踏上了前往连云港的高铁,开启了为期5天的学习之旅。这趟繁忙、充实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从《礼物》中顿悟  6月18日下午,费敏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绘本阅读示范课:《礼物》。在上课过程中,费老师没有直接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以“谁收到了什么礼物”“收到后会怎么想”“他是怎么想的”这一系列问题串起课堂,并总结了3个小秘诀,让学生不停地讲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搭建学习支架,对学生的言语表达有积极意义。统编版教材的习作单元中,表达要素明确,训练支架明显。因而,我们需要准确认识每一学段的具体课标要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隐藏资源,巧妙搭建阅读和表达支架,在“理解——领悟——运用”等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 学习支架 言语表达  支架原本指建筑上的“脚手架”,这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由现有学习水平向潜在
期刊
2021年6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五届(第一期)“书香校园建设·阅读领航人”培训,地点在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虽说连云港离常州路途较远,但我还是比较激动的,能有机会参加这样高级别的培训,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回顾几天的听课与讲座,我真是受益匪浅。  一、教师应俯身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教师如果只顾教学,只顾给学生上课、批改作业,那么他的工作就非常机械无趣,专业素养也不会有多高
期刊
这几日的学习中,吴勇老师执教的《桂花雨》让我收获颇多。吴勇老师从一个新的角度带领学生再次走入他们学过的文章,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是两回事。”  吴勇老师紧扣桂花“香”的特点,指导学生写作文可从不同角度写特点;抓住“摇桂花”的情节及喜爱桂花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物我交融。他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支架,让学生深入感知动作交融、情景交融、话语交融
期刊
【摘要】古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在阅读中关注学生对古诗的主观感受,引导学生学习审美、主动评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笔者运用互文性阅读的观点,从评鉴的启蒙、发展、深化三个维度探索激活儿童古诗阅读评鉴力的策略,为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互文性阅读 阅读评鉴力 古诗阅读  阅读评鉴力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形式,是阅读审美的高级境界。学会评鉴古诗,深入领会诗歌的韵律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