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日的学习中,吴勇老师执教的《桂花雨》让我收获颇多。吴勇老师从一个新的角度带领学生再次走入他们学过的文章,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是两回事。”
吴勇老师紧扣桂花“香”的特点,指导学生写作文可从不同角度写特点;抓住“摇桂花”的情节及喜爱桂花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物我交融。他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支架,让学生深入感知动作交融、情景交融、话语交融及心理交融。在此,吴勇老师用了“盐在汤中”的比喻,盐存在于汤中的每一处,却找不到踪迹;作者的情感融于“摇桂花”的每字每句,却并未言明。
细细想来,语文教学不亦如此吗?让学生直接吃盐,恐怕是怎样都吃不下去的,将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教学也需要少一些直抒胸臆,多一些“盐在汤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应如此,教师此时就好比厨师,要将盐溶于汤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搭配食材、掌握好火候。
汤的美味与否与教师的“厨艺”有很大关系,但在此之前,食材得够才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长流水”就要不断持续学习。孟晓东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教育较为讽刺的现象是“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引人深思与自省。不读书吗?也不是。读得够吗?不见得。正如学生要用课外时间多读书一样,教师也要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这是必不可少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食材,汤是做不成的。
有了食材,教师就要修炼“厨艺”了。有营养的食材也要做得美味才行,再有营养,做得难以下咽,学生不愿意吃,也是无用功。教化无痕,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位教师都有他们的秘方,有的教师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有的教师让学生完成手抄報或是绘画,有的教师让学生进行配音或演课本剧,有的教师让学生深入思考关键问题……各有各的“菜谱”。
但“菜”做好了,终究是要给学生吃的。学生爱不爱吃呢?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学生的口味。其实我们最应该读的“书”是学生,读懂了学生,其他“书”自然也就可以读懂了。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吸收营养,而不是喝汤本身,不能为了喝汤而喝汤。想让学生喝汤,硬逼他们喝是不行的,固然这样也能吸收一部分营养,但磨灭了学生喝汤的欲望,让学生对汤望而生畏。我们要做的是用“盐在汤中”的方式烹饪好“汤”,让学生爱上喝“汤”,主动去喝“汤”。阅读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而应让学生在阅读中完善人格。
希望我们都能早日修炼好“厨艺”,多一些“盐在汤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张集小学)
吴勇老师紧扣桂花“香”的特点,指导学生写作文可从不同角度写特点;抓住“摇桂花”的情节及喜爱桂花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物我交融。他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支架,让学生深入感知动作交融、情景交融、话语交融及心理交融。在此,吴勇老师用了“盐在汤中”的比喻,盐存在于汤中的每一处,却找不到踪迹;作者的情感融于“摇桂花”的每字每句,却并未言明。
细细想来,语文教学不亦如此吗?让学生直接吃盐,恐怕是怎样都吃不下去的,将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教学也需要少一些直抒胸臆,多一些“盐在汤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应如此,教师此时就好比厨师,要将盐溶于汤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搭配食材、掌握好火候。
汤的美味与否与教师的“厨艺”有很大关系,但在此之前,食材得够才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长流水”就要不断持续学习。孟晓东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教育较为讽刺的现象是“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引人深思与自省。不读书吗?也不是。读得够吗?不见得。正如学生要用课外时间多读书一样,教师也要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这是必不可少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食材,汤是做不成的。
有了食材,教师就要修炼“厨艺”了。有营养的食材也要做得美味才行,再有营养,做得难以下咽,学生不愿意吃,也是无用功。教化无痕,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位教师都有他们的秘方,有的教师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有的教师让学生完成手抄報或是绘画,有的教师让学生进行配音或演课本剧,有的教师让学生深入思考关键问题……各有各的“菜谱”。
但“菜”做好了,终究是要给学生吃的。学生爱不爱吃呢?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学生的口味。其实我们最应该读的“书”是学生,读懂了学生,其他“书”自然也就可以读懂了。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吸收营养,而不是喝汤本身,不能为了喝汤而喝汤。想让学生喝汤,硬逼他们喝是不行的,固然这样也能吸收一部分营养,但磨灭了学生喝汤的欲望,让学生对汤望而生畏。我们要做的是用“盐在汤中”的方式烹饪好“汤”,让学生爱上喝“汤”,主动去喝“汤”。阅读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而应让学生在阅读中完善人格。
希望我们都能早日修炼好“厨艺”,多一些“盐在汤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张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