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环境对年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轻人也面临着更加巨大的社会压力,尤其是就业、从业带来的艰难。为了防止中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毫无方向,手忙脚乱,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应对社会难题,提前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就显得格外重要。高中阶段正是各种观念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时树立生涯规划意识,进行人生规划的制订,会为其将来的职业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阶段,学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意识的培养,给学生找到前行的方向。
[关键词]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6-0021-01
当前阶段,学生入校选科和毕业选校、选专业关系更加密切。也就要求学生从进入中学阶段开始就必须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倾向,这和原来高中毕业才思考职业前途的情况相差甚远。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合理规划?这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新当前的热词。
1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义
职业生涯(Career Development)最初是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字,其早期含义被解释为“路径”,它涵盖的主要思想是个人生命的全部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具体可理解为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有关于职业的活动或职业行为的总和,同时也包括对于职业需求的表达,对于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多重观念的职业经历的全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业、择业的竞争力,实现中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中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2 中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正处于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渐建立起来。开展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让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中学生把握住现在,看清楚未来,促进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让中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认识自我以及社会,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从事职业的目标,制定计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条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这对学生一生可持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达成幸福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3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几点意识的培养
3.1 生命意识的培养
所谓生命意识指的是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生命教育回应的是“到哪里去”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终极关怀问题,生涯教育回应的是“如何去,以何种路径实现价值”。在培养学生的抗逆力、自尊自信、珍惜热爱生命、关怀社会等一系列学校生命教育活动中,应注重结合以下两点生涯要素:一是在目标设定上,不仅限于升学、完成志愿填报、顺利过渡到大学,而应在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帮助其思考读大学和工作的目的、生存和生活的意义、个人梦想与社会促进的关系;二是在价值观指导上,反思“什么是心目中的好工作”、“什么是美好价值”、“如何在自我价值坚持中回应‘外界的噪音’”。
3.2 自我意识的培养
目前中学生在生涯规划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自我意识淡薄,表现为自我认识的不足和自我评价的不准。大多数高中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和来自高考的压力,往往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忽略对自我的审视,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气质类型、价值观念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生命特质。自我认识不充分,自我评价就会有偏差,有些学生过高地评价自己,导致盲目自信,小看了高考的残酷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有些学生过低地评价自己,带来盲目的自卑,在日常生活中无所适从,得过且过。学生自我意识的淡薄,使他们对生涯规划活动本身带有抵触心理,认为没有意义,即使完成一份规划设计,也不过是对自己和老师的敷衍。因此,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专业讲座、心理测试、相互评价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知,唯有如此,才能调动他们对生涯规划的激情,进而对自身做出中肯的评价,完成适合自己并对自己的成长发展有切实指引价值的生涯规划。
3.3 价值意识的培养
对于中学生而言,身心都在发育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逐渐发育成长,走向成熟。健康的生长环境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制造轻松的生活学习氛围,让他们处于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当中,以此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对目前的教育工作做出分析,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基础,当价值观念成立时,人生观念中的种种问题就会充分体现出来。这是教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另外也需要注意教育方向,首先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共同体征,要改善目前的教育模式,使用新途径,新方法落实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此外,在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通过增强社会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至关重要。通过实践工作去检验教育理论,将两者统一结合提升教育效果,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提升中学生学习水平保证他们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提升价值观念的实践水准,保证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教育活动。教师和学校要使这项活动顺利进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不仅要解决客观问题,还要培养学生主观上的意识。这种意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职业生涯规划场景。对未来充满激情和憧憬,对自我的全面审视,认知自我,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中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 盛柳柳.中學生的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0):9-12.
[2] 刘会金.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与启示[J].教育,2015,(07):4-7.
[3] 梁梅,谢明明.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06):98-99+89.
[4] 方轶.中学生特别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内蒙古教育,2012,(03):6-9.
[关键词]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6-0021-01
当前阶段,学生入校选科和毕业选校、选专业关系更加密切。也就要求学生从进入中学阶段开始就必须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倾向,这和原来高中毕业才思考职业前途的情况相差甚远。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合理规划?这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新当前的热词。
1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义
职业生涯(Career Development)最初是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字,其早期含义被解释为“路径”,它涵盖的主要思想是个人生命的全部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具体可理解为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有关于职业的活动或职业行为的总和,同时也包括对于职业需求的表达,对于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多重观念的职业经历的全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业、择业的竞争力,实现中学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中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2 中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正处于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渐建立起来。开展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让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中学生把握住现在,看清楚未来,促进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让中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认识自我以及社会,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从事职业的目标,制定计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条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这对学生一生可持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达成幸福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3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几点意识的培养
3.1 生命意识的培养
所谓生命意识指的是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生命教育回应的是“到哪里去”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终极关怀问题,生涯教育回应的是“如何去,以何种路径实现价值”。在培养学生的抗逆力、自尊自信、珍惜热爱生命、关怀社会等一系列学校生命教育活动中,应注重结合以下两点生涯要素:一是在目标设定上,不仅限于升学、完成志愿填报、顺利过渡到大学,而应在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帮助其思考读大学和工作的目的、生存和生活的意义、个人梦想与社会促进的关系;二是在价值观指导上,反思“什么是心目中的好工作”、“什么是美好价值”、“如何在自我价值坚持中回应‘外界的噪音’”。
3.2 自我意识的培养
目前中学生在生涯规划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自我意识淡薄,表现为自我认识的不足和自我评价的不准。大多数高中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和来自高考的压力,往往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忽略对自我的审视,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气质类型、价值观念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生命特质。自我认识不充分,自我评价就会有偏差,有些学生过高地评价自己,导致盲目自信,小看了高考的残酷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有些学生过低地评价自己,带来盲目的自卑,在日常生活中无所适从,得过且过。学生自我意识的淡薄,使他们对生涯规划活动本身带有抵触心理,认为没有意义,即使完成一份规划设计,也不过是对自己和老师的敷衍。因此,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专业讲座、心理测试、相互评价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知,唯有如此,才能调动他们对生涯规划的激情,进而对自身做出中肯的评价,完成适合自己并对自己的成长发展有切实指引价值的生涯规划。
3.3 价值意识的培养
对于中学生而言,身心都在发育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逐渐发育成长,走向成熟。健康的生长环境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制造轻松的生活学习氛围,让他们处于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当中,以此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对目前的教育工作做出分析,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基础,当价值观念成立时,人生观念中的种种问题就会充分体现出来。这是教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另外也需要注意教育方向,首先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共同体征,要改善目前的教育模式,使用新途径,新方法落实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此外,在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通过增强社会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至关重要。通过实践工作去检验教育理论,将两者统一结合提升教育效果,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提升中学生学习水平保证他们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提升价值观念的实践水准,保证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教育活动。教师和学校要使这项活动顺利进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不仅要解决客观问题,还要培养学生主观上的意识。这种意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职业生涯规划场景。对未来充满激情和憧憬,对自我的全面审视,认知自我,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中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 盛柳柳.中學生的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0):9-12.
[2] 刘会金.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与启示[J].教育,2015,(07):4-7.
[3] 梁梅,谢明明.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06):98-99+89.
[4] 方轶.中学生特别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内蒙古教育,2012,(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