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地设置教学起点,是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反之,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宁波市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决”首次专题培训活动中,笔者以《七律·长征》的教学为例,展示对“学与教的起点设置”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如何设置学的起点?
有关“长征”的知识对现在孩子们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且,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事件又是伟人毛泽东通过一首气势磅礴的七言律诗来展现的。对文学表现形式的陌生和对历史的了解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于是,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
教学策略一:做好铺垫
[片段]课前谈话,了解长征
1.走近伟人毛泽东。
2.说说红军的万里长征。(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了解万里长征,对万里长征中的故事进行交流)
3.播放视频,再现长征。(出现敌人围追堵截的激战场面、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场面。教师进行深情讲解)
4.出示课题:《七律·长征》。
……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巧妙地将本课中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对伟人、对万里长征的了解放在了课前预习中,通过师生对话进行梳理,而视频的播放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获得了更加直观的感受。这样的铺垫架起了课堂内外学习的桥梁,使课堂上的学习建立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在这样充分“热身”的基础上开始了。
教学策略二:化解难点
我们对学生学习本文的难点作了充分的预计。在本课的学习中,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寒”等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适时介入,补充了“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整首诗句的意思,体会“暖”和“寒”两字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体验伟人的情怀。
[片段]资料补充,体会情感
1.诗句中的“暖”和“寒”表现了文人怎样的情怀呢?(出示: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图片资料)
2.看了这些资料,同学们又有什么体会呢?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诗句。
3.小结过渡:诗句把红军战士智慧、勇敢、乐观和喜悦之情全都展现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这两句诗。
透过这一暖一寒的对比,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二、如何设置教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像《七律·长征》这类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课文,教学起点究竟应该设在哪里?
教学策略一:先学后教,且慢入境
[片段]感受诗韵,初会诗意
1.(紧接片段一的教学环节)同学们觉得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简介“七律”)
2.安排充裕的时间,请学生把诗句读通,初步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如何把握,教师进行示范)
3.再次默读,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注释和教师提供的注释(“逶迤”和“磅礴”的注释),结合诗句想象和推测,理解诗句的意思。
4.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欣赏性的朗读与交流。
……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对“七律”这个文体概念只稍作介绍,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他们用各种方法自己去体会诗句,欣赏诗句。这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让他们自己学;学生自己学不会的,可以在教师帮助下学会。教师教的起点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设置的。
教学策略二:关注发展、适度提升
教材中诗句的规律、表现的方法都可以成为教师教的起点。比如,“等闲”这个词语,古往今来的有志之士都喜欢在表达志向的时候用上它,但是在《七律·长征》中怎么理解呢?我们通过类比拓展的方法进行学习,以拓展学生的知识。
[片段]类比拓展
1.“等闲”在词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幻灯出示三种解释),请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选择意思。
2.资料:明朝时的忠臣于谦、中国人民解放军许光达将军对这个词语的运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许光达)
3.师导引:于谦将烈火焚烧看做平平常常的事,许光达将粉身碎骨看做平平常常的事,红军又是把什么看做平平常常的事?
4.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出示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的十六字小令三首,请学生阅读后交流体会)
……
在毛泽东一生所写的诗句中,很多都表现了雄壮豪迈、气势磅礴的领袖情怀。我们用诗词类比的形式进行拓展,引领学生感受毛泽东的伟人情怀和诗人气质,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一个促成学生发展的有效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小学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 315800)
一、如何设置学的起点?
有关“长征”的知识对现在孩子们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且,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事件又是伟人毛泽东通过一首气势磅礴的七言律诗来展现的。对文学表现形式的陌生和对历史的了解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于是,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
教学策略一:做好铺垫
[片段]课前谈话,了解长征
1.走近伟人毛泽东。
2.说说红军的万里长征。(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了解万里长征,对万里长征中的故事进行交流)
3.播放视频,再现长征。(出现敌人围追堵截的激战场面、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场面。教师进行深情讲解)
4.出示课题:《七律·长征》。
……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巧妙地将本课中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对伟人、对万里长征的了解放在了课前预习中,通过师生对话进行梳理,而视频的播放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获得了更加直观的感受。这样的铺垫架起了课堂内外学习的桥梁,使课堂上的学习建立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在这样充分“热身”的基础上开始了。
教学策略二:化解难点
我们对学生学习本文的难点作了充分的预计。在本课的学习中,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寒”等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适时介入,补充了“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整首诗句的意思,体会“暖”和“寒”两字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体验伟人的情怀。
[片段]资料补充,体会情感
1.诗句中的“暖”和“寒”表现了文人怎样的情怀呢?(出示: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图片资料)
2.看了这些资料,同学们又有什么体会呢?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诗句。
3.小结过渡:诗句把红军战士智慧、勇敢、乐观和喜悦之情全都展现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这两句诗。
透过这一暖一寒的对比,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二、如何设置教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像《七律·长征》这类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课文,教学起点究竟应该设在哪里?
教学策略一:先学后教,且慢入境
[片段]感受诗韵,初会诗意
1.(紧接片段一的教学环节)同学们觉得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简介“七律”)
2.安排充裕的时间,请学生把诗句读通,初步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如何把握,教师进行示范)
3.再次默读,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注释和教师提供的注释(“逶迤”和“磅礴”的注释),结合诗句想象和推测,理解诗句的意思。
4.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欣赏性的朗读与交流。
……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对“七律”这个文体概念只稍作介绍,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他们用各种方法自己去体会诗句,欣赏诗句。这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让他们自己学;学生自己学不会的,可以在教师帮助下学会。教师教的起点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设置的。
教学策略二:关注发展、适度提升
教材中诗句的规律、表现的方法都可以成为教师教的起点。比如,“等闲”这个词语,古往今来的有志之士都喜欢在表达志向的时候用上它,但是在《七律·长征》中怎么理解呢?我们通过类比拓展的方法进行学习,以拓展学生的知识。
[片段]类比拓展
1.“等闲”在词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幻灯出示三种解释),请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选择意思。
2.资料:明朝时的忠臣于谦、中国人民解放军许光达将军对这个词语的运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许光达)
3.师导引:于谦将烈火焚烧看做平平常常的事,许光达将粉身碎骨看做平平常常的事,红军又是把什么看做平平常常的事?
4.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出示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的十六字小令三首,请学生阅读后交流体会)
……
在毛泽东一生所写的诗句中,很多都表现了雄壮豪迈、气势磅礴的领袖情怀。我们用诗词类比的形式进行拓展,引领学生感受毛泽东的伟人情怀和诗人气质,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一个促成学生发展的有效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小学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 3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