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变身术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超级蚕丝
  中国是丝的故乡。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长久以来,丝织品因其复杂的工艺和独特的手感而备受世人的青睐。
  近来,一个美国的科研团队开创性地发现了蚕丝这一古老原料的其他用处。除了在纺织、服装等领域大放异彩外,科学家们发现,只需对蚕茧的加工方式进行细微的改变,就能使其在医学和技术领域也找到自己的舞台。
  以往,要获得传统的蚕丝很容易,直接将其从蚕茧上剥离下来就可以了,用这种方法获取的蚕丝是固态的,也一直为大家熟悉。其实,当丝被蚕宝宝吐出之前,都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于蚕的腺体内的。
  于是,学者们开始思考,如果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处理蚕茧,是不是有可能获得一种“非传统”的超级蚕丝呢?考虑到蚕丝原本液态的属性,学者们尝试着在湿润的环境中缓慢液化蚕茧的内容物。果不其然,升级版蚕丝2.0诞生了!
  那么,这种新型的蚕丝究竟有什么高明之处,又能实现哪些了不起的新功能呢?
  透光的蚕丝角膜
  科学家们发现,在液化蚕茧、用水把蚕茧煮沸的过程中,蚕丝中的丝胶蛋白会与其分离。当蚕丝处于这种状态下时,其抗断强度和耐久性都比大多数合成材料要好。但由于缺乏弹性,所以其应用潜能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随着进一步实验,科学家们找到了非常简便的解决方法——在蚕丝脱胶的过程中,往沸水中加入碳酸钠。之后,在经过透析、离心和过滤后,会剩下一层完全干净的丝质薄膜。
  虽然这一重构的蚕丝薄膜本身很薄,但在其基础上制造的复合材料却非常强韧而富有弹性。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它们成功生产了纤维、海绵以及其他有用的原料。
  除了强韧、高弹性外,蚕丝薄膜还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这个特性使学者们自然而然地把视线投向到光学领域:既然蚕丝是一种无害的天然材料,那么它是否可以用来治疗眼角膜损伤呢?想法很大胆,但这中间还存在一个问题,由于角膜必须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而蚕丝薄膜无法做到这点。
  于是,科学家们尝试着用激光在蚕丝薄膜上打洞,并成功解决了蚕丝角膜透水性的问题。如此一来,不仅人造角膜的问题解决了,而且相比其他感光材料,蚕丝角膜具备更好的生物学特性,它不仅可以很好地适应活体组织,不会遭到激烈的排斥,而且,对自然环境也不会产生危害。
  看来,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以用蚕丝来治疗眼角膜损伤了。
  可以控制的胶囊
  蚕丝膜和人眼结合的成功经验,使科学家们兴奋不已。如果它的表面能轻易被改造和调整,那么除了与眼角膜结合外,它也一定能够与其他物质合作造福人体。
  由于蚕丝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可以任意折叠成很小的单位,而且还可以和身体组织结合,于是,科学家们想出了另一个亲民的新点子——做胶囊。
  那么,比起一般的明胶、纤维素、多糖等制成的胶囊,蚕丝胶囊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传统的胶囊比较“木讷”和单一。医生们只能开药,但无法对吃下去的药物释放时间和路线进行控制。然而,用蚕丝输送药物可就不一样了,医生们可以在后台对药物进行控制。比如,哪个部分的剂量需求更多或更少,哪个部分的释放时间更早或更晚等等。这种方式就相当于医生们能够提前给药物释放制定“计划”。
  那么,这种神奇的药物“计划”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关键还得回溯到制作蚕丝薄膜的那一步。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实验发现,在蚕丝薄膜制作和成形的过程中,只要调整其化学键的类型,就可以影响与之结合的药物释放速度。当强化学键的数量较多时,蚕丝薄膜的溶解速度慢,因此,与之结合的药物自然就溶解得更慢了。
  仰赖于蚕丝薄膜,医生们能够在可控的范围内,同时给身体多处用药,也不会出现类似于药物在人体内溶解过快,或分布不均的情况了。这就像是在人体内下一盘很大的棋,先出什么,再出什么,一切尽在掌握。
  更妙的是,蚕丝薄膜良好的柔韧性还可以使它穿过大脑粗糙不平的表面。这使得它能够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对羊癫疯等病症进行治疗。
  会说话的智能食物
  除了可以做成包裹药物的胶囊外,新型蚕丝还可以变身成另一种胶囊——包裹传感器和天线的智能食物。这难道是要把传感器和天线吃下去的意思吗?
  没错,学者们在新型蚕丝的性能中发现了另一个了不得的潜力——它或许可以“涉足”超材料(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因为,这些蚕丝可以在自然界超常的频率范围内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并对其进行控制和捕获。加上它们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新型蚕丝就成了合成超材料的理想成分。如果把这种新型蚕丝与细小的沉积金属混合,那么它的用途和潜能还将大大增加。
  那么,科学家要如何利用这种超材料呢?
  答案就是,用这种新型蚕丝加工、包装传感器和天线,并把它们放入人体。如此一来,它们便可以广泛收集和传递各种人体的健康数据和信息。比如,在医学领域,医生们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都可以大大提高,同时,由误诊带给病人的伤害也可以降到最低;传感器还可以侦测食物的情况,所以,在未来食物里很可能会嵌入一个传感器,如此一来,它便能对食物里的有害细菌、保质期或其他与我们身体息息相关的数据进行监测,并及时向我们报告。
  人们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些新型材料的“身后事”。由于它们易于降解,所以不论用在哪里,都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你看,一点简单的改变就使旧蚕丝脱胎换骨,为生物世界和科技世界创造了那么多与众不同的新联系。看看我们周围,说不定在你手边埋伏的就是下一个“超级材料”。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根据真实的贸易情况,以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一张贸易网络,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近邻间的贸易线路比比皆是,远邦间的贸易线路却寥寥无几;富国和富国之间的贸易线路密密麻麻,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贸易线路却稀稀疏疏。就好像国与国间的交易,也讲究个“门当户对”一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世界零距离?胡扯  在蒸汽机没有问世之前,航海贸易其实是一件很让商人们纠结的事情,不仅仅是因为航海贸易的路程远、时间长
期刊
前一阵,苏格兰对是否要脱离英国独立进行了全民公投。在这个重要时刻,伊丽莎白二世作为英国国家元首,面对着自己的子民苏格兰人闹独立,竟然沉默不语,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女王的言外之意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整个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四部分组成,其中苏格兰是在1707年并入联合王国的。20世纪20年代,苏格兰独立运动开始兴起。以苏格兰民族党为代表的独立势力与英
期刊
Bordalo II是来自葡萄牙的艺术家,这位年轻人1987年出生于葡萄牙的里斯本。他经常在里斯本的大街小巷寻找各种垃圾,与一般的垃圾回收不一样,Bordalo II捡来的垃圾是用来制作艺术品的。他在大街小巷用废弃的塑料布、旧铁丝、废电线等组合成各种造型,然后在这些经过精心摆放的垃圾上喷上各种颜色,创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用垃圾来制作艺术品是另一种形式的垃圾回收利用,Bordalo II认
期刊
非洲面积辽阔,有着30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可以称得上是地大物博。整个大陆被赤道横贯,位于南纬35度到北纬37度之间,其大部分的土地都受到了太阳的垂直照射,因此,这里绝大部分农作物可以稳定地一年两熟或三熟,人类的大猩猩祖先也选择在非洲进化。然而,充足的阳光并没有给非洲带来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翻看一下人类社会的进化史,当其他大陆的大部分国家纷纷经历着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期刊
逆向地追忆  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男孩漫步在巴黎街头,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女车主雅克琳娜·博塞尔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可是等他醒来的时候,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肇事车主神秘地消失了,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真相,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车主,而那辆肇事的则成了他追寻中的最重要的线索。  在追寻线索的过程中,主人公“我”慢慢想起了“我”早年生活的片段。
期刊
癌症,长久以来都被人们视作一种绝症,一旦被确诊,尤其是到了中晚期,那么患者只能在痛苦中等待自己生命的终结。但是,科学家们却一直未曾放弃对攻克癌症方法的研究,从化疗到手术,从纳米针剂到心理疗法,只要是有可能的方法,科学家就都要试一试。  最近,有一家制药公司的科学家,别出心裁地想到了一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利用艾滋病毒对白血球进行基因改造,使白血球拥有自动攻击癌细胞的能力,再将被改造后的白细胞
期刊
现代有博士,古代也有博士,只是此博士非彼博士:现代的博士指最高一级学位,而在古代,博士则指官职。不过,听起来似乎作为官职的博士更有“前途”及“钱途”。那么,与现代的博士相比,“古博士”是不是更受人尊敬,更加值钱呢?  最初博士很值钱  带些洋味儿的“博士”其实是个“土著词”,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上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那时,博士主要的职责就是掌管古今史事以
期刊
说了半天高大上的科学发现,下面咱们来聊聊身边的科学吧!  现在大家基本已经实现了“人手一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稚龄儿童,手机似乎成了标配。那么,你的手机平时放在哪呢?女生还好,一般一人带一个包包,什么手机平板化妆品,一股脑全放到包包里完事儿了;而身为“老爷们儿”的男生,随身带个包实在是有点娘,有点“没面子”,怎么办呢?干脆把手机揣兜里吧!  但是,这个显得你“纯爷们儿”的行为可能会让你遗憾终身哟
期刊
如今马拉松几乎成了一场大众运动,每年全世界有几十万人都会来一场。不过,还有一个特殊的马拉松比赛,从1986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只有将近1100人参加。  这场马拉松叫做“巴克利100英里”(约160千米),每年在美国田纳西州举办一次。有趣的是,大赛没有官网和具体比赛日期,参赛选手必须想方设法找到组织者的邮箱,提前写一封热情洋溢的申请信,来打动组织方。然后,组织者会在众多申请者中,挑选35名幸运儿
期刊
英文中有句谚语:“Waste not,Want not”,意思是“不浪费,无缺愁”。现在,这句谚语已经成为了科学家们对抗人类危机的指导精神了。由于人类长时间以粗犷的方式进行工农业生产,能源紧张、物质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凸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三大危机,人类必须要学会废物利用,这项任务自然就落到了科学家们的肩膀上。  为了拯救世界,科学家们也是拼了。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或者工业废料都被找出来研究一番,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