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肝脏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及真菌性感染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有致命的后果。对于肝脏感染性疾病及时而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因为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不同。超声和CT对肝脏显像都很好,而CT发现微小脓肿更具敏感性,磁共振因其多维成像功能及组织高分辨率,在探测组织成分微小差别中应用也非常广泛。本文着重介绍肝脏感染性疾病的CT及MRI表现。
关键词:肝脏感染性疾病;影像学诊断;表现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72-02
肝脏感染性疾病包括脓肿(细菌性和阿米巴性),寄生虫性疾病(包虫病和血吸虫病),真菌性,肉芽肿性,病毒性及其它罕见感染性疾病(杆菌性血管瘤病,HIV感染和猫爪病)。这些感染性疾病中因为一些疾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影像学在肝脏感染性疾病诊断中作用很大。
1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1.1CT扫描方式和限度
CT扫描方式:平扫、增强、功能性的CT灌注。
CT的限度:对肝脏微小病变(<0.5cm)的检出仍较困难对胆囊腔内病变的显示不如B超对某些病变的鉴别诊断较困难。
1.2MRI的优势及诊断价值
多序列扫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利于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和定性诊断正确率。多方位成像准确判断病变的解剖部位及与周围大血管和解剖间隙的毗邻关系;显示肿瘤对血管的侵犯;肿瘤术前分期,无X线辐射危害。
MRI诊断也有一定的限度,有时病变的定性诊断也较困难;成像速度相对较慢,运动伪影可影响图像质量,对钙化的显示和判断不敏感。
1.3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肝脏进行普查和进行筛选通常用US;CT在显示钙化、肿瘤血管和早期强化方面优于MRI;MR在发现病灶和病变定性方面优于CT;胆囊病变诊断首选US,胆道疾病也很有价值(特别是胆石症);胆系肿瘤,CT和MR在明确病变的程度、范围和术前分期方面用途极大;MRCP是显示胆、胰管病变的最好手段;作为有创性手段,ERCP和PTC在胆系疾病的影像检查和处理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肝脏感染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2.1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常由阻塞性胆管疾病逆行感染或由肠道病菌血行感染所致,较少见的由穿透伤引起。单发脓肿常由克雷白杆菌引起,多发脓肿源于胆源性,典型者由大肠杆菌引发。病人常有右上腹疼痛,发烧等症状,有时也可出现不适、呕吐、疲倦及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和肝功异常。细菌性肝脓肿可分为小于2cm的小脓肿及更大病灶大脓肿,前者在CT上典型表现为多发的、小的、边界清晰的、伴有壁轻度环形强化病灶。也可以表现为粟粒样微小脓肿并趋于融合。细菌性肝脓肿在MRI的表现多样。最常见为T1WI上低信号,T2WI高信号,气体表现为空隙,周围水肿在T2WI上为高信号。病灶壁早期显著强化,随时间而增强并且灶周肝实质强化被认为其MRI特征性改变。"团簇征",即大脓肿周围多发小脓肿围绕,也可提示其诊断。阿米巴样肝脓肿、真菌性脓肿、包虫病及转移灶都可以与细菌性肝脓肿表现相似,单凭影像学鉴别诊断有难度,影像引导下的针吸术能最终确诊。
2.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肝炎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主要反映形态学。多数情况下,影像学改变晚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随着影像学技术进展,有望通过影像学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替代肝穿刺活检。隐性感染病例的肝脏CT图像常无异常改变。MRI对本病价值略优于CT。
2.3肝结核
结核是引起肝脏感染性肉芽肿最常见的原因。常继发于肺或肠道结核,结核杆菌通过肝动脉或门静脉及淋巴系统播散到肝内。将肝结核分为两类,一类是粟粒型,是全身粟粒性结核一部分,另一类是结节状结核(如结核性肝脓肿和结核瘤)和结核性胆管炎。粟粒型在CT平扫上表现为粟状低密度影,边界清,大小均一,由于灶内无血管结构,增强后一般无强化,由于CT表现无特异性,也可以仅只有肝肿大异常;在MR上表现为长T1、长或等T2信号影。结节型肝结核由于周围有炎性肉芽肿包绕,CT增强可见环形强化,影像学检查对肝脏结核缺乏特异性,最终需要肝穿刺活检。
2.4真菌感染
是一种免疫抑制并发症,常继发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致病菌常为白色念球菌,脾脏及肾脏常受累。发病会有高热、呼吸道症状及腹痛现象,抗生素治疗无效。对于血液肿瘤患者,肝脾病变常误认为白细胞受累而延误治疗,因此对其正确诊断很重要。细菌性肝脓肿典型表现为环靶征,壁较厚,周围水肿较重,全身感染症状明显。转移瘤由于门静脉供血,动脉期改变少见,一般有原发病史。
2.5HIV感染
肝内及胆道系统是HIV感染较常累及的部位,肝脏易发生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机会性感染及良恶性肿瘤,约2/3的AIDS患者有肝脏肿大。可以合并HBV及HCV。常引起胆道系统感染及不同程度狭窄。CT上表现为胆囊及胆系粘膜增厚,或异常强化及多发狭窄。与胆道系统炎症及肿瘤性病变鉴别,CT表现缺乏特异性,但是可以帮助评估HIV病人腹部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及其它实验室及组织学检查不难确诊。
2.6猫抓病
猫抓病好发于具有免疫活性的儿童或青少年,常由猫抓所致格兰阴性菌格兰通体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及邻近接种
部位淋巴结疼痛。结节常为1~5cm,播散性感染可见于5%~10%的病例。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在2~4个月内可以自愈,但抗生素治疗可以加速愈合。肝脾多发肉芽肿形式,但不伴肝脾肿大。由血清学检查确诊。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后可边缘强化或等低密度影。MR呈长T1、长T2信号影。
3总结
肝脏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各具特点,CT及MR在疾病的发现及定性上起重要作用,比如肝脓肿、肝囊虫病及血吸虫病不难诊断。虽然肝脏感染性疾病与某些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性病变很相像,但是结合临床症状及其它实验室检查不难鉴别。
参考文献
[1]李春艳,陈延平,尚丹鹤等.肝组织病理检查在疾病诊治中的价值[J].肝脏,2013,18(9):648-649.
[2]王月波,张志勇,施裕新等.肝脏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J].传染病信息,2010,23(2):119-122.DOI:10.3969/j.issn.1007-8134.2010.02.018.
[3]王灏.肝泡型包虫病的影像学检查现状[J].医学信息,2012,25(11):338.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2.11.359
关键词:肝脏感染性疾病;影像学诊断;表现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72-02
肝脏感染性疾病包括脓肿(细菌性和阿米巴性),寄生虫性疾病(包虫病和血吸虫病),真菌性,肉芽肿性,病毒性及其它罕见感染性疾病(杆菌性血管瘤病,HIV感染和猫爪病)。这些感染性疾病中因为一些疾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影像学在肝脏感染性疾病诊断中作用很大。
1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1.1CT扫描方式和限度
CT扫描方式:平扫、增强、功能性的CT灌注。
CT的限度:对肝脏微小病变(<0.5cm)的检出仍较困难对胆囊腔内病变的显示不如B超对某些病变的鉴别诊断较困难。
1.2MRI的优势及诊断价值
多序列扫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利于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和定性诊断正确率。多方位成像准确判断病变的解剖部位及与周围大血管和解剖间隙的毗邻关系;显示肿瘤对血管的侵犯;肿瘤术前分期,无X线辐射危害。
MRI诊断也有一定的限度,有时病变的定性诊断也较困难;成像速度相对较慢,运动伪影可影响图像质量,对钙化的显示和判断不敏感。
1.3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肝脏进行普查和进行筛选通常用US;CT在显示钙化、肿瘤血管和早期强化方面优于MRI;MR在发现病灶和病变定性方面优于CT;胆囊病变诊断首选US,胆道疾病也很有价值(特别是胆石症);胆系肿瘤,CT和MR在明确病变的程度、范围和术前分期方面用途极大;MRCP是显示胆、胰管病变的最好手段;作为有创性手段,ERCP和PTC在胆系疾病的影像检查和处理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肝脏感染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2.1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常由阻塞性胆管疾病逆行感染或由肠道病菌血行感染所致,较少见的由穿透伤引起。单发脓肿常由克雷白杆菌引起,多发脓肿源于胆源性,典型者由大肠杆菌引发。病人常有右上腹疼痛,发烧等症状,有时也可出现不适、呕吐、疲倦及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和肝功异常。细菌性肝脓肿可分为小于2cm的小脓肿及更大病灶大脓肿,前者在CT上典型表现为多发的、小的、边界清晰的、伴有壁轻度环形强化病灶。也可以表现为粟粒样微小脓肿并趋于融合。细菌性肝脓肿在MRI的表现多样。最常见为T1WI上低信号,T2WI高信号,气体表现为空隙,周围水肿在T2WI上为高信号。病灶壁早期显著强化,随时间而增强并且灶周肝实质强化被认为其MRI特征性改变。"团簇征",即大脓肿周围多发小脓肿围绕,也可提示其诊断。阿米巴样肝脓肿、真菌性脓肿、包虫病及转移灶都可以与细菌性肝脓肿表现相似,单凭影像学鉴别诊断有难度,影像引导下的针吸术能最终确诊。
2.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肝炎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主要反映形态学。多数情况下,影像学改变晚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随着影像学技术进展,有望通过影像学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替代肝穿刺活检。隐性感染病例的肝脏CT图像常无异常改变。MRI对本病价值略优于CT。
2.3肝结核
结核是引起肝脏感染性肉芽肿最常见的原因。常继发于肺或肠道结核,结核杆菌通过肝动脉或门静脉及淋巴系统播散到肝内。将肝结核分为两类,一类是粟粒型,是全身粟粒性结核一部分,另一类是结节状结核(如结核性肝脓肿和结核瘤)和结核性胆管炎。粟粒型在CT平扫上表现为粟状低密度影,边界清,大小均一,由于灶内无血管结构,增强后一般无强化,由于CT表现无特异性,也可以仅只有肝肿大异常;在MR上表现为长T1、长或等T2信号影。结节型肝结核由于周围有炎性肉芽肿包绕,CT增强可见环形强化,影像学检查对肝脏结核缺乏特异性,最终需要肝穿刺活检。
2.4真菌感染
是一种免疫抑制并发症,常继发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致病菌常为白色念球菌,脾脏及肾脏常受累。发病会有高热、呼吸道症状及腹痛现象,抗生素治疗无效。对于血液肿瘤患者,肝脾病变常误认为白细胞受累而延误治疗,因此对其正确诊断很重要。细菌性肝脓肿典型表现为环靶征,壁较厚,周围水肿较重,全身感染症状明显。转移瘤由于门静脉供血,动脉期改变少见,一般有原发病史。
2.5HIV感染
肝内及胆道系统是HIV感染较常累及的部位,肝脏易发生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机会性感染及良恶性肿瘤,约2/3的AIDS患者有肝脏肿大。可以合并HBV及HCV。常引起胆道系统感染及不同程度狭窄。CT上表现为胆囊及胆系粘膜增厚,或异常强化及多发狭窄。与胆道系统炎症及肿瘤性病变鉴别,CT表现缺乏特异性,但是可以帮助评估HIV病人腹部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及其它实验室及组织学检查不难确诊。
2.6猫抓病
猫抓病好发于具有免疫活性的儿童或青少年,常由猫抓所致格兰阴性菌格兰通体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及邻近接种
部位淋巴结疼痛。结节常为1~5cm,播散性感染可见于5%~10%的病例。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在2~4个月内可以自愈,但抗生素治疗可以加速愈合。肝脾多发肉芽肿形式,但不伴肝脾肿大。由血清学检查确诊。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后可边缘强化或等低密度影。MR呈长T1、长T2信号影。
3总结
肝脏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各具特点,CT及MR在疾病的发现及定性上起重要作用,比如肝脓肿、肝囊虫病及血吸虫病不难诊断。虽然肝脏感染性疾病与某些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性病变很相像,但是结合临床症状及其它实验室检查不难鉴别。
参考文献
[1]李春艳,陈延平,尚丹鹤等.肝组织病理检查在疾病诊治中的价值[J].肝脏,2013,18(9):648-649.
[2]王月波,张志勇,施裕新等.肝脏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J].传染病信息,2010,23(2):119-122.DOI:10.3969/j.issn.1007-8134.2010.02.018.
[3]王灏.肝泡型包虫病的影像学检查现状[J].医学信息,2012,25(11):338.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2.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