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行政治课型的现状
现行政治课型的弊端经过数次改革,政治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来看,政治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现行政治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政治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政治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政治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1.形势发展要求政治课堂形式的转换
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2.课程改革要求政治课堂形式的转换
新的课型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转换政治课型,是政治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3.政治学科的性质要求政治课堂形式的转换
政治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社会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教育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三、政治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和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观,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引导和影响首先表现在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不断接受、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感悟教育的本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情感的激发者、探索研究的合作者和学生自能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不断的肯定、诱导、鼓励和期待学生好奇的发问、大胆的质疑、热烈的交流、充分的表达,以达到学生情趣的陶冶、心志的锻炼和个性的张扬。其次,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把学习思想品德定位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新课改对思想品德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动手做
2.研究性学习
3.小课题和长作业
目前,学生进行这些小课题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首页都设计有一个“主题探究”,这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小课题。第二,學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第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第四,对小课题的评估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注重过程。第五,小课题的呈现主要通过学生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操作,其内容结合身边的事物。第六,小课题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趣的。这种学习的形式应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一些规律,学会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完成这一作业,这一段时间可以延续几周或者几个月,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探究”可以设计成为小课题,让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时间内去完成,变成一个长作业,定期做个交流,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以信息技术为重要途径,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资源极大的丰富,能有效改变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着的单一、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弊端,使个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真正成为现实,为个性化学习和学习方式多样化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方便。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拓宽教学资源,并且以更形象感观的实现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需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因此说,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最近,教育研究者正致力于建立起一种崭新的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即与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相适应的一整套全新、高效的学习模式。它的实现将会大大提高人类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运用于我们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当然,政治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政治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政治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政治课型,从根本上推进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现行政治课型的弊端经过数次改革,政治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来看,政治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现行政治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政治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政治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政治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1.形势发展要求政治课堂形式的转换
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2.课程改革要求政治课堂形式的转换
新的课型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转换政治课型,是政治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3.政治学科的性质要求政治课堂形式的转换
政治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社会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教育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三、政治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和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观,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引导和影响首先表现在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不断接受、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感悟教育的本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情感的激发者、探索研究的合作者和学生自能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不断的肯定、诱导、鼓励和期待学生好奇的发问、大胆的质疑、热烈的交流、充分的表达,以达到学生情趣的陶冶、心志的锻炼和个性的张扬。其次,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把学习思想品德定位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新课改对思想品德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动手做
2.研究性学习
3.小课题和长作业
目前,学生进行这些小课题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首页都设计有一个“主题探究”,这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小课题。第二,學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第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第四,对小课题的评估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注重过程。第五,小课题的呈现主要通过学生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操作,其内容结合身边的事物。第六,小课题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趣的。这种学习的形式应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一些规律,学会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完成这一作业,这一段时间可以延续几周或者几个月,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探究”可以设计成为小课题,让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时间内去完成,变成一个长作业,定期做个交流,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以信息技术为重要途径,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资源极大的丰富,能有效改变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着的单一、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弊端,使个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真正成为现实,为个性化学习和学习方式多样化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方便。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拓宽教学资源,并且以更形象感观的实现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需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因此说,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最近,教育研究者正致力于建立起一种崭新的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即与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相适应的一整套全新、高效的学习模式。它的实现将会大大提高人类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运用于我们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当然,政治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政治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政治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政治课型,从根本上推进政治课的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