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刑事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二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在刑事和解案件中包含嫌疑人对被害人的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而精神补偿中不仅看其认罪悔罪态度还要看其对被害人的精神抚慰补偿。这样等于在和解的案件中的被害人精神损害是可以得到补偿的,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仍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这便导致在没有和解的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得不到补偿,使得实践操作存在着失衡,受损失较小的可以和解案件的被害人能够得到补偿而损害较大的非和解类的案件被害人得不到补偿。因而笔者认为为了弥补这种失衡,应当允许被害人在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本文就对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有关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立法现状
  1、刑事法律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
  我国《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经济损失。新《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犯罪问题的规定》的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00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中明确指出,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据此,完全禁止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2、民事法律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
  2001年《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民法通则120条作了扩充,将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由民法通则的精神性人格扩大到物质性人格权,同时对损害赔偿金的项目也作了规定,其中第9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第18条规定: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其第22条规定:侵害人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但在刑诉法中,能否使用,法律应当予以明确说明。
  综上的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民事法律方面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而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并未规定有精神损害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又具有民事诉讼的性质,这样在处理具体案件中容易产生法律适用上的混乱,有损法律协调性。
  二、完善我国刑事案件审理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1、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是被害人的权利
  在实践中,笔者曾办理过多起强奸、猥亵儿童案件,在这类案件中多数是没有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给被害人带来的精神损害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强奸案中被害人因强奸大受刺激,出现情绪紊乱,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家人的细心看护;猥亵儿童案件,导致儿童不愿上学,不愿和人交流,这类案件中给被害人本人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笔者认为此类案件,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这类案件中刑事责任并不足以抚慰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的精神痛苦。而且我们必须认识到,犯罪分子承担刑事责任是其对国家、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而民事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是其对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应当承担的责任,二者不能相互代替。因此,笔者认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应该由被害人选择是否行使,而不能法律或司法解释替被害人选择放弃甚至直接剥夺其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2、审理刑事案件中应以刑事惩罚为主,精神赔偿为辅
  虽然刑法等属公法,精神赔偿属私法,是两个范畴,但应当明确刑事案件中精神赔偿问题应当首先可以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予以审理,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更能充分防止因不同的审判组织分别进行审理而可能出现的不同结论和偏差,但是也不应当禁止被害人选择在刑事审判结束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三、构建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两点思考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其必要性,但在实践中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赔偿数额也难以把握,故笔者提出以下两点思考:
  1、关于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附带民事诉讼的实质是一种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所解决的是民事损害赔偿,即被告人的行为在刑诉法上是犯罪行为,在民事法上是侵权行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以适用民法上的相关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作为被害人的权利,应当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得到具体体现。现有的刑事附带民事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赔偿的规定已经过于狭隘,赔偿范围有必要扩大。对于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来确定,适用民法及民事诉讼的有关法律、法规,确立刑事案件是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便与民法的规定相一致,有利于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
  2、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考虑的因素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侵权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考虑因素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因素包括: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除了上诉因素外还应当考虑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赔偿能力。
  对于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的,被害人无法从被告人处获得实际赔偿时,国家应当通过建立建全社会保障体系,从国家和社会依照一定的条件对被害人加以补偿。
  综上所述,用法律形式把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早日确立起来,赋予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进一步使刑事被害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找到平衡点,并使之合法化,是符合我国当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态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肩负着保护环境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检察机关应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天职,不断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更加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挥检察职能;服务生态文明  发展是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然而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旅游安全事故的增加,旅游纠纷案件数量也在不断提高。从安全保障义务的角度来分析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管理人在此类案件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旅游管理手段和保障措施,在明确落实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旅游景区管理者的相关责任的同时保障游客的正当权利,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行社;景区管理者;安全保障义务  国
期刊
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践中这一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规范检察机关办案、固定办案证据和减少被告人当庭翻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作为一项新兴的检察业务,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阻碍了当前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长足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这些不足笔者提
期刊
案情:2012年11月初,陈某从外地购进一批淫秽碟片,意图出售牟利。2012年12月19日,陈某在其经营的音像店内,以每张10元的价格向顾客“推销”淫秽碟片时,被巡逻民警当场抓获,后民警从陈某的音像店内查获大量的可疑碟片。经鉴定,其中的680多张碟片属于淫秽碟片。  分歧意见:对于陈的行为构成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并无异议。但是对其行为是否既遂则存在很大的争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的行为构成贩卖
期刊
财产刑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在刑罚执行监督中的重要内容,根据新刑诉法第256条、刑诉规则第65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执行罚金、没收财产刑以及执行生效判决、裁定中没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活动实行监督,发现人民法院有依法应当执行而不执行,执行不当,罚没的财物不及时上缴国库,或者执行活动中有其他违法情况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当前财产刑执行监督工作主要由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负责,但在实际
期刊
摘 要:  从创设良好的环境中让幼儿乐于探索,启发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引导幼儿自主参与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亲历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知科学、懂科学、爱科学。  关键词:探索;观察;发现;学会;亲历;乐趣  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把科学的种子播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是一名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在抓好幼儿常规教育的同时,要积极进行幼儿早期科学启蒙教育。  一、
期刊
摘 要: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 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在司法领域, 人们少有提到。本文以帕累托最优理论为视角,解读法院“1+1+1”审判模式改革。  关键词:“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审判模式改革 “1+1+1”的审判模式  所谓“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上述一切帕
期刊
一、基本案情  2009年3月,刘某与江西省一个山区县某镇甲、乙、丙三个村五个村小组135户农户签订了“采割松脂协议”,刘某将在这135户农户的自留山采松脂,每年支付农户每棵树2元的山价款,期限三年,每年支付山价后采割松脂。为了更加顺利地采割松脂,防止村干部和村护林员发现自己无证采割松脂而被告发查处,刘某主动找到甲、乙、丙三个村的村干部及村护林员,商定每年支付村委会一定的林木管理费,同时给村护林员
期刊
江西省安远县检察院在抓好检察业务的同时,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优美环境为保证,深入扎实地开展好文明创建工作。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省级或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一、以齐抓共管为手段,形成全员参与的文明创建态势  该院充分发挥全体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全员参与之势。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该院引导全体干警把“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作为对检察工作的综合评价,以积极的姿态投身到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使文明创建活动进科
期刊
职工工资是社会对职工劳动价值的一种承认,也是用人单位对职工付出劳动所应给予的报酬,是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即职工及其家属的养命钱。为了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我国《劳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用人单位理应依照法律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全国各地拖欠职工工资的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政府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