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的知与行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是后人对前人一种文艺现象的认定与归纳。对于文人画可溯源至汉的观点,我不以为然。文人画,无疑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特定文化现象。明代董其昌断言:“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王维)始。”因为在王维之前,没有任何能够自成体系的体现文人士夫画的特征,更缺乏这种系统的感知与创作实践。
  文人画不同于民间绘画、宗教绘画,更有别于皇家画院风雅华丽的院体风格。文人画是文人士大夫階层对绘画的一种认识。作为创作思想上的感知,文人画标榜士气、逸品、神韵,强调以文入画、以意入画。明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云:“作画以气韵为本,读书为先。”自唐以后经五代、宋、金、元,延绵至明、清以至于当今。文人画传统,已经成为古今中国画坛普遍的审美标志和品评标准,可见其深远的影响力。
  文人画创作,需要经过感知和创作实践两个阶段,亦可引申为艺术上的知与行关系。
  感知水平取决于审美高度
  艺术感知的前提是审美理想,感知的水平取决于审美的高度。比如在创作上强调的虚与实,其中的“虚境”,就是由实境拓展的审美想象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扩大,另一方面又伴随着这种具象联想而产生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即无尽之意。其实,对于这种禅意虚实观,古人的论述很多。如清代笪重光在《画荃》里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物外境界是诗画创作的原则。北宋《宣和画谱》云:“绘事之求形似,舍丹青朱黄铅粉则失之,是岂知画之贵乎有笔,不在夫丹青朱黄铅粉之工也。故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这种朦胧的象外境界,并非完全脱离客观物象,而是不求形似求神似。诗与画原理相通。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比如咏梅花,要通过梅花寄托情怀,以物寄情。绘画的朦胧境界,如同齐白石所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淡雅脱俗的意境,乃是文人所心仪的。在元人倪瓒的笔下,是“水不流,花不开”的寂寞境界。正像恽寿平说:“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给人一种极致静谧的感觉。文人画多创作《寒林图》《寒江图》,也有许多表现雪景、寒鸦、瘦石、古木、幽林古寺、文人逸士等题材的作品,空灵幽微,潇疏淡远,表达出文人超越凡尘与世俗的清高理想和孤傲风骨,与空、静的禅意相通。石涛在《画语录》中并非仅仅谈技法,而是和他的宇宙观结合起来,强调“有我”,提出了“朴”与“散”;认为画应从于心又面向自然。
  艺术实践与感知的契合
  对于创作者来说,审美的感知和审美创作一定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畸重于一偏。创作实践乃显“道”之手段。有道而不艺,则物虽行于心,然不行于手。通过对审美的感知和理解,通过作者的创作经验、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等,使审美认知从观念的东西进入到实践层面。有了这个表现技巧,才能使审美更加完整、更加具体。
  文人画家并非职业画家。文人画自身有一个不断发展、演变、融合的历史过程。宋元以后,从强调文学修养、强调“不求形似,逸笔草草”到回避社会现实,抒发“性灵”或文人风骨,对异族压迫或汉族统治腐朽政治的抵触和愤懑。也就是说,文人画从高端的纯粹审美形式,又成了一些画家孤傲性情的抒发方式和表达政治态度或宣泄的载体。“四僧”“八大山人”“扬州八怪”“海上画派”,及至近代的虚谷、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人所继承的,依然归于文人画系统。其次,过去文人画基本以山水及水墨竹石等为题材,后来逐渐拓展到了人物画,如明代陈洪绶、清代任熊等。他们的人物画作品,夸张、略带怪异奇相的手法,寄托着文人情趣。第三,明代出现文人画家职业化与画院画家追求文人情趣的融合趋势。如唐寅、仇英等人以画为业,代表了院体与文人画风融合的另一类风尚。这三点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文人画之所以能延绵不绝,我认为是其相对受命于宫廷旨意以及民间绘画,它更符合知识分子的心理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如何演变、融合,文人画讲究学养、书卷气和孤高格调的特性是不变的。同时,它对画中意境的表达和对水墨写意技法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还在于它的“写意性”。清代王曰:“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写”,成为文人画的核心。因此,至今一些画家仍习惯在自己画作落款处题上某人写于某处,足见文人画影响之深。
  元以前的文人把“写”多限于梅、竹等花卉题材之上,后来画人物、山水也统称为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写物象之意,在似与不似之间。如同作诗,不平铺直述,咏物之作不即不离,隐喻寄情,抒胸中之逸气,托寄高远。切忌甜俗,笔拙方见意深,以意趣为宗,不拘泥于成法,露书卷之气以及用笔松动洒脱和追求寒林萧索的空远。这些,也都是当代画家在创作中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当代中国画风格多样,在丰富多彩之中,文人精神是主导。没有这一核心,就不免匠气。那种单纯玩弄笔墨形式的作品,即使有些小趣味,也难免空虚、贫乏,格调达不到文人精神的高度。
  如果说当代有文人画派,不如说凡是具有人文情怀的画家在艺术中都会钟情于文人精神,不是技法,而是抒发灵性与文人风骨,是把思想浸润在作品之中,完成感知与实践的统一。
其他文献
4月25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沈阳老干部大学在北方图书城举办了“读书铸夕阳书香倍还人”读书心得分享活动,学校的1 8名老年学员代表全校学员来到北方图书城,向广大读者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学习乐趣。近百名老同志和社会读者参加了活动。  沈阳老干部大学读书日活动在校内组织了4届,今年读书日,学员们走出校门,发挥他们社会宝贵财富的作用,展示了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和“活到老,学到老”做学习型老人的积极乐观心
期刊
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老年朋友购买保健食品时要理性,不要将保健品当作“救命稻草”,盲目听从商家所宣传的功效,必须严遵医嘱、科学用药。擅自停药或用保健食品控制病情,反而会贻误病情。误区二:多种药物叠加用  很多人认为生病了多吃几种药,作用会更强,疗效会更好,病好得会更快。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选购药品时,消费者首先应识别药品的通用名,判断该药的成分
期刊
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2%,和蛋白质含量15%~20%的肉相比,蛋白质含量低多了。也就是说精华还是在肉里,而不是汤里。同理,鱼湯也是如此。  建议把鸡肉煮得软烂一些,将浮油撇出,汤里不要留很多的油脂。吃鸡肉的同时兼喝点美味可口的鸡汤,既能刺激胃酸分泌,又有助于消化吸收,这才是正确的饮食方法。
期刊
第一是看书多,看“三屏”(即手机屏、电视屏和电脑屏)少。尤其是不在黑暗中看手机,减少电子辐射对视网膜的损伤。第二是睡眠多,熬夜少。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勞。第三是蔬果多,大肉少。例如胡萝卜、菠菜和豆制品,都含有对眼睛有益的微量元素或维生素,多吃可明目。
期刊
金秋紅叶展芬芳
期刊
阿司匹林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举个例子: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血管内因为种种原因聚集后,会形成血栓,从而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和营养不能顺利到达各个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器官的缺血,如心肌缺血或者脑缺血。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阻止血小板在血管里面抱团扎堆,从而也就防止了血栓形成,是当之无愧的血管“清道夫”。  什么时候服用阿司匹林最好?如果是第一周,在睡前服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夜间服用小剂
期刊
4月1 2日下午,应济宁老年大学之邀,德国著名艺术指导克劳斯·迪特尔·永恩(Klaus D.Jung)教授在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济宁老年大学关工委副主任王建华陪同下,为学校合唱团的师生们开设了一场精彩的声乐专题讲座。  永恩先生通过现场示范,指导大家在演唱中需要注意呼吸、共鸣、语言感情,把握演唱风格的准确性以及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性。永恩先生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传授如何做到自如、充分、准确地去刻画、
期刊
表兄多次带话希望一见,笑言“若再不见怕是真的不见了”。于是,借表兄80寿辰之吉,又一次走进了南宝山。  南宝山位于大别山南麓,群峰环绕,山势巍峨,中间盆地良田千顷,苗肥禾壮。山间小溪环绕,流水潺潺。车輛在山脊上和田垄边蛇行,中午时分终于到达了张家垮。张家垮是母亲的娘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母亲曾把我送回南宝山生活过一段时间。  别梦依稀60年,已然记不清当年的生活情景,印象中的村子给人一片凄凉之感。
期刊
12月6日,由山东省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杂志社、临沂市老年大学协会联合主办,临沂市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书画艺术》编辑部承办的《老年教育》“学刊、用刊”系列主题活动之“书画大讲堂走进临沂市老年大学”,在山东临沂举办。本次活动特邀枣庄市老年大学和济宁市老年大学参加。山东老年大学副校长、老年教育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郭锋,临沂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张学兵,枣庄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卢家良,
期刊
楹联,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创作形式。所以,我多次以楹联作品投稿国展,如全国第五、六届楹联展,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在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展中,我自撰的七言大字行书联入展。回想自己投稿前的准备及创作,有成功也有不足。  内容的準备。书法作品的文本内容对于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的多少会影响到创作的形式,譬如,你不可能以一篇文赋来创作楹联作品,或者,多字长联的创作在规定尺寸内虽然好控制,但也难出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