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实体的图书馆越来越少被关注,在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中也是越来越占据比较小的位置。为社会建立一个普遍而均等的信息获取环境是公共图书馆不懈努力的追求。本文以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使命的角度,来探讨为什么要研究图书馆。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使命
阮冈纳赞著名的图书馆五定律中,其中一条为“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那么近代中国的公共图书馆是如何生长的,又是如何诠释他的使命的呢?
1 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及其使命
1.1早期公共图书馆
我国以“图书馆”一词作为专用语,始于清光绪末年,在湖南省设立公共图书馆。而在这之前的图书馆都是以藏书楼的形式存在于民间,国子监则可以看做是为帝王将相专门设立的国家图书馆,此时的藏书楼主要为藏书只用,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开、服务一说。
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章程》是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规。它规定了“图书馆”作为我国藏书机构的法定名称,取代了“藏书楼”这一传统的称谓。《章程》还体现了国、省、县行政系统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思想,“观览图书,任人领取翻阅,唯不得污损剪裁及携出馆外”这一方式为我国现行图书馆系统所继承。
由于《章程》颁布后两年,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覆灭,使它未能彻底施行,但它对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加速从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转化具有重大意义。接下来的中国,由于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1.2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公共图书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切事物百废待兴,人民政府接管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各级图书馆并大力进行改造:首先确立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原则;调整藏书成份,补充马列经典著作和进步书刊,对旧有藏书严格审查,剔除反动、淫秽、荒诞书刊。
1955年文化部发布《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指示》指出:公共图书馆是以书刊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文化事业机构,是党和政府进行宣传教育的有力助手。从服务对象来看,“人民”是具有很大的政治色彩和阶级意识的,这就很大的程度上排除了很多服务对象。而在这前几年的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公共图书馆宣言》,《宣言》指出“作为一个民有民享的民主机构,公共图书馆必须是依法设立及运作,必须全部或大部份由公费支持,对其所在民众,应不分职业、信仰、阶层或种族,一视同仁,给予以同等的免费服务。”显然当时的中国,受政治原因的影响,并没有做到向所有民众开放。
这一时期的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便是“为人民服务”。在当年的一篇名为《汴机务段图书馆长压迫工人寇新民等被撤职》报道中指出,“开封机务段图书馆的设立,原是为了对于全段工人进行文化教育,寇新民、许文学却利用图书馆来进行分化工人团结和压迫工人的活动。”图书馆以上级指令为己任,无图书馆职业概念。
1.3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
普遍而平等地利用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追求的理想,而社会成员因为自然差异与社会差异,使其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占有存在差异和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加剧了社会群体的分化和对立,阻碍了公正社会的构建,社会就有必要通过某种方式来“抹平”这种差距,设立图书馆就是救助方式之一。这也是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八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图书馆普遍开展了以科技查新为特征的参考咨询活动,编印信息简报,开展了一些特色服务。这些服务大多以文献增值的名义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费用。这样既为读者提供了便利又增加了图书馆收入。为了弥补公共财政经费的不足,1991年国务院转发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报告》肯定了这种以文补文的做法。文件的出台导致了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图书馆界“产业化”,“有偿服务”,“分级服务”的倾向。据统计199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其他收入1.3亿元,占总收入的8%。2006年其他收入2.5亿元,占总收入的12%。一些专家惊呼我们的图书馆现在是"既不平等又不免费"。尽管差别服务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从结果来看,这是中国图书馆职业伦理的一大硬伤。公共图书馆的天职之一就是促进社会融合,消除社会不同人群的知识差和信息差,但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却人为地制造了种种壁垒,其后果是严重削弱了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功能,并在道义上置图书馆职业于不利的处境。
到21世纪,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共享图书馆服务逐渐成为各界共识。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2 结语
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馆开始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全民平等、自由的获取信息。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定义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价值“Core Values of Librarianship”时,提到的几个要素:Access(读者可公平取用资讯),education and life long learning(教育及终身学习)professionalism(馆员的专业性),social responsibility(负有社会责任),这些都是今日图书馆社会价值发展的趋势。图书馆是一个发展中的有机体,期待公共图书馆发扬公共图书馆精神,更好的履行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来新夏.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新华社.汴机务段图书馆长压迫工人寇新民等被撤职.[N]人民日报,1949.3.4
[3]范晓鹏.平等——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与追求[J].图书馆建设,2008,12:78-81.
[4]李超平.我国公共图书馆历史定位之反思——兼评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J].图书馆,2006,02:1-4+18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使命
阮冈纳赞著名的图书馆五定律中,其中一条为“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那么近代中国的公共图书馆是如何生长的,又是如何诠释他的使命的呢?
1 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及其使命
1.1早期公共图书馆
我国以“图书馆”一词作为专用语,始于清光绪末年,在湖南省设立公共图书馆。而在这之前的图书馆都是以藏书楼的形式存在于民间,国子监则可以看做是为帝王将相专门设立的国家图书馆,此时的藏书楼主要为藏书只用,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开、服务一说。
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章程》是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规。它规定了“图书馆”作为我国藏书机构的法定名称,取代了“藏书楼”这一传统的称谓。《章程》还体现了国、省、县行政系统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思想,“观览图书,任人领取翻阅,唯不得污损剪裁及携出馆外”这一方式为我国现行图书馆系统所继承。
由于《章程》颁布后两年,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覆灭,使它未能彻底施行,但它对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加速从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转化具有重大意义。接下来的中国,由于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1.2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公共图书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切事物百废待兴,人民政府接管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各级图书馆并大力进行改造:首先确立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原则;调整藏书成份,补充马列经典著作和进步书刊,对旧有藏书严格审查,剔除反动、淫秽、荒诞书刊。
1955年文化部发布《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指示》指出:公共图书馆是以书刊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文化事业机构,是党和政府进行宣传教育的有力助手。从服务对象来看,“人民”是具有很大的政治色彩和阶级意识的,这就很大的程度上排除了很多服务对象。而在这前几年的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公共图书馆宣言》,《宣言》指出“作为一个民有民享的民主机构,公共图书馆必须是依法设立及运作,必须全部或大部份由公费支持,对其所在民众,应不分职业、信仰、阶层或种族,一视同仁,给予以同等的免费服务。”显然当时的中国,受政治原因的影响,并没有做到向所有民众开放。
这一时期的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便是“为人民服务”。在当年的一篇名为《汴机务段图书馆长压迫工人寇新民等被撤职》报道中指出,“开封机务段图书馆的设立,原是为了对于全段工人进行文化教育,寇新民、许文学却利用图书馆来进行分化工人团结和压迫工人的活动。”图书馆以上级指令为己任,无图书馆职业概念。
1.3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
普遍而平等地利用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追求的理想,而社会成员因为自然差异与社会差异,使其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占有存在差异和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加剧了社会群体的分化和对立,阻碍了公正社会的构建,社会就有必要通过某种方式来“抹平”这种差距,设立图书馆就是救助方式之一。这也是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八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图书馆普遍开展了以科技查新为特征的参考咨询活动,编印信息简报,开展了一些特色服务。这些服务大多以文献增值的名义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费用。这样既为读者提供了便利又增加了图书馆收入。为了弥补公共财政经费的不足,1991年国务院转发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报告》肯定了这种以文补文的做法。文件的出台导致了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图书馆界“产业化”,“有偿服务”,“分级服务”的倾向。据统计199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其他收入1.3亿元,占总收入的8%。2006年其他收入2.5亿元,占总收入的12%。一些专家惊呼我们的图书馆现在是"既不平等又不免费"。尽管差别服务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从结果来看,这是中国图书馆职业伦理的一大硬伤。公共图书馆的天职之一就是促进社会融合,消除社会不同人群的知识差和信息差,但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却人为地制造了种种壁垒,其后果是严重削弱了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功能,并在道义上置图书馆职业于不利的处境。
到21世纪,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共享图书馆服务逐渐成为各界共识。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2 结语
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馆开始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全民平等、自由的获取信息。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定义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价值“Core Values of Librarianship”时,提到的几个要素:Access(读者可公平取用资讯),education and life long learning(教育及终身学习)professionalism(馆员的专业性),social responsibility(负有社会责任),这些都是今日图书馆社会价值发展的趋势。图书馆是一个发展中的有机体,期待公共图书馆发扬公共图书馆精神,更好的履行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来新夏.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新华社.汴机务段图书馆长压迫工人寇新民等被撤职.[N]人民日报,1949.3.4
[3]范晓鹏.平等——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与追求[J].图书馆建设,2008,12:78-81.
[4]李超平.我国公共图书馆历史定位之反思——兼评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J].图书馆,2006,0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