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基于多元化文化视角下啦啦操的发展进行简析。
關键词:啦啦操;多元化;文化视角
一、啦啦操的发展沿革
啦啦操属于一种舶来品文化,兴起于美国,最初是在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间歇,以舞蹈表演的形式进行助性演出方式出现的艺术体操表演。因为其动感的舞姿和机动灵活的表现形式,逐步的在我国的大型室内体育活动中也被逐步的引入。目前啦啦操直接表演最多的应该是CBA等体育项目,而且随着啦啦操的艺术形式不断变化,各高校之间也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表现特点。
二、啦啦操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目前啦啦操在高校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为强势的发展能力,但是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践分析来看,目前啦啦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很多的。
其一,僵化思维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受阻。啦啦操在国内的高校中发展时间并不长,绝大多数的高校啦啦操队伍也刚刚完成组建不久,但是这些都不是导致僵化思维模式形成的主观因素。啦啦操讲求的是动作的连贯性与艺术美感的有机结合,二者之间是缺一不可的,但是笔者观看一些高校的啦啦操表演发现,雷同的动作,甚至是完全一致的节奏在啦啦操表演中并不是个案。学习和借鉴,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啦啦操的表现和存在形式,但是如果一味地只懂得模仿甚至是照搬照抄,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放式延伸,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啦啦操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形成一个死循环之后,只能是让啦啦操如昙花一现一般成为一个鸡肋项目[1]。
其二,静态思维导致学生动态表现能力受阻。整个的啦啦操动作表演着重点在于表现力与美的有机结合,笔者观看一些欧美啦啦操运动员的表演,因为其体能的优势,力量型动作完全可以通过女生独立来完成,但是由于亚洲人的体能并不能与之形成有效对比,因此很多突出力量美的动作在表演中只能形似,达不到神似。为了弥补这种缺失,很多啦啦操运动团队尝试吸收男运动员来加入其中,但是受到很多非议和排斥,他们认为啦啦操是属于女性表演的项目,根本不适合男性参与。这其实犯了一个思维模式上的严重错误,啦啦操的存在,体现的是一种团队的价值,代表的是团队协作精神所展现出来的美感效果,这与男女性别没有任何的关联,静态的思维模式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受到啦啦操兴起的时候完全是由女性组成所影响的。因地制宜的发展,才是最适合啦啦操发展的态度和表现形式,只有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让啦啦操受到更多的关注[2-3]。
其三,外部发展空间局限性强。虽然说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已经崭露头角,但是由于大多都是学生的自发行行为,校方的人财物支持优势并没有有效地显现出来,因此直接制约了啦啦操的外部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啦啦操团队中的日常消耗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因人财物的匮乏导致后备人才培养不足的现象存在。
三、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啦啦操的发展
高校是属于学生的殿堂,啦啦操是属于学生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针对目前啦啦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基于多元视角下来审视,那么啦啦操的发展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一是,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来演练啦啦操。啦啦操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存在任何的利益纠葛,这就给了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和平台,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应该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发散性思维,在模仿的基础上衍生出属于不同啦啦操团队特点的单一动作和连贯性动作,从而形成自己队伍的风格,这样才能让观众加深对啦啦操的印象,对表演团队的印象。
二是,吸收多元化因素融入到啦啦操队伍中。不仅应该大力鼓励男性参与到啦啦操的表演中,而且还应该有针对性的为男性演员设计一些彰显力学美感的动作,通过不断的合成演练来展现出其艺术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师生要给予高度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是真正的锻炼了啦啦操的艺术特点,彰显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三是,努力为学生创造外部发展空间。学校的社团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和支持啦啦操表演团队的发展,负责校园网文化建设的党团组织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啦啦操团队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样才能让啦啦操团队的发展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下,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人才,在啦啦操表演的舞台上彰显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和素质。
四、啦啦操的发展展望
啦啦操的发展遇到的问题仅仅是暂时的,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啦啦操应该侧重于艺术和实践的结合,才能让啦啦操在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艺术是一个抽象性的行为,实践需要有一定的载体和平台来完成,这期间高校的老师就是引导这两个关键元素有机融合的“催化剂”。老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对啦啦操的态度同时,也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有利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更多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啦啦操实际水平,在取长补短中锻炼自我、完善自我,这样才能让高校啦啦操运动逐步的从单一发展向多元化发展延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啦啦操的发展不仅需要有一个科学且客观的定位,而且还需要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民族文化元素,这就需要学校、学生共同努力的同时,社会给予高度的关注和理解,这样才能让属于大学文化建设重点内容的啦啦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先彬,孙健,汪正法.基于价值取向多元化视角论太极文化之全面与个性发展价值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84-88.
[2] 谢红雨,伊继东.多元文化视角下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四境”研究[J].学术探索,2014(05):48-52.
[3] 宋喜荣.基于多元文化视角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J].语文建设,2014(35):15-16.
[4] 李娟,刘茜.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喜福会》[J].大家,2010(9):78-80.
關键词:啦啦操;多元化;文化视角
一、啦啦操的发展沿革
啦啦操属于一种舶来品文化,兴起于美国,最初是在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间歇,以舞蹈表演的形式进行助性演出方式出现的艺术体操表演。因为其动感的舞姿和机动灵活的表现形式,逐步的在我国的大型室内体育活动中也被逐步的引入。目前啦啦操直接表演最多的应该是CBA等体育项目,而且随着啦啦操的艺术形式不断变化,各高校之间也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表现特点。
二、啦啦操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目前啦啦操在高校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为强势的发展能力,但是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践分析来看,目前啦啦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很多的。
其一,僵化思维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受阻。啦啦操在国内的高校中发展时间并不长,绝大多数的高校啦啦操队伍也刚刚完成组建不久,但是这些都不是导致僵化思维模式形成的主观因素。啦啦操讲求的是动作的连贯性与艺术美感的有机结合,二者之间是缺一不可的,但是笔者观看一些高校的啦啦操表演发现,雷同的动作,甚至是完全一致的节奏在啦啦操表演中并不是个案。学习和借鉴,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啦啦操的表现和存在形式,但是如果一味地只懂得模仿甚至是照搬照抄,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放式延伸,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啦啦操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形成一个死循环之后,只能是让啦啦操如昙花一现一般成为一个鸡肋项目[1]。
其二,静态思维导致学生动态表现能力受阻。整个的啦啦操动作表演着重点在于表现力与美的有机结合,笔者观看一些欧美啦啦操运动员的表演,因为其体能的优势,力量型动作完全可以通过女生独立来完成,但是由于亚洲人的体能并不能与之形成有效对比,因此很多突出力量美的动作在表演中只能形似,达不到神似。为了弥补这种缺失,很多啦啦操运动团队尝试吸收男运动员来加入其中,但是受到很多非议和排斥,他们认为啦啦操是属于女性表演的项目,根本不适合男性参与。这其实犯了一个思维模式上的严重错误,啦啦操的存在,体现的是一种团队的价值,代表的是团队协作精神所展现出来的美感效果,这与男女性别没有任何的关联,静态的思维模式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受到啦啦操兴起的时候完全是由女性组成所影响的。因地制宜的发展,才是最适合啦啦操发展的态度和表现形式,只有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让啦啦操受到更多的关注[2-3]。
其三,外部发展空间局限性强。虽然说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已经崭露头角,但是由于大多都是学生的自发行行为,校方的人财物支持优势并没有有效地显现出来,因此直接制约了啦啦操的外部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啦啦操团队中的日常消耗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因人财物的匮乏导致后备人才培养不足的现象存在。
三、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啦啦操的发展
高校是属于学生的殿堂,啦啦操是属于学生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针对目前啦啦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基于多元视角下来审视,那么啦啦操的发展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一是,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来演练啦啦操。啦啦操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存在任何的利益纠葛,这就给了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和平台,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应该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发散性思维,在模仿的基础上衍生出属于不同啦啦操团队特点的单一动作和连贯性动作,从而形成自己队伍的风格,这样才能让观众加深对啦啦操的印象,对表演团队的印象。
二是,吸收多元化因素融入到啦啦操队伍中。不仅应该大力鼓励男性参与到啦啦操的表演中,而且还应该有针对性的为男性演员设计一些彰显力学美感的动作,通过不断的合成演练来展现出其艺术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师生要给予高度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是真正的锻炼了啦啦操的艺术特点,彰显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三是,努力为学生创造外部发展空间。学校的社团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和支持啦啦操表演团队的发展,负责校园网文化建设的党团组织也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啦啦操团队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样才能让啦啦操团队的发展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下,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人才,在啦啦操表演的舞台上彰显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和素质。
四、啦啦操的发展展望
啦啦操的发展遇到的问题仅仅是暂时的,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啦啦操应该侧重于艺术和实践的结合,才能让啦啦操在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艺术是一个抽象性的行为,实践需要有一定的载体和平台来完成,这期间高校的老师就是引导这两个关键元素有机融合的“催化剂”。老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对啦啦操的态度同时,也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有利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更多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啦啦操实际水平,在取长补短中锻炼自我、完善自我,这样才能让高校啦啦操运动逐步的从单一发展向多元化发展延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啦啦操的发展不仅需要有一个科学且客观的定位,而且还需要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民族文化元素,这就需要学校、学生共同努力的同时,社会给予高度的关注和理解,这样才能让属于大学文化建设重点内容的啦啦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先彬,孙健,汪正法.基于价值取向多元化视角论太极文化之全面与个性发展价值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84-88.
[2] 谢红雨,伊继东.多元文化视角下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四境”研究[J].学术探索,2014(05):48-52.
[3] 宋喜荣.基于多元文化视角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J].语文建设,2014(35):15-16.
[4] 李娟,刘茜.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喜福会》[J].大家,2010(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