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与变形主义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洪绶是晚明画家,擅长人物画创作,他的画风细腻,功力精到,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是重要的人物。与陈洪绶同时期的人物画家有很多,以吴彬,丁云鹏,崔子忠等人为代表。后人总结他们的绘画作品,发现的一种大致的,统一的趣味,故而将这种产生于明代晚期的风格称为——变形主义。本位重点介绍晚明背景下陈洪绶独特的人物画风格,并将陈洪绶的风格与晚明诸位变形主义画家的风格形成对比,让读者对晚明画坛人物画的概况有所了解。
  【关键词】:晚明绘画;陈洪绶;变形主义
  一 陈洪绶
  (一)晚明画坛
  一个朝代的末期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这意味着时代已经发展到了变革的边缘。明代晚期就是这样一个阶段。
  单就绘画史来说,晚明是一个令人心怀敬意的时期。在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中叶的短短几十年间,绘画领域涌现出许多青史留名的艺术巨匠。比如董其昌,比如徐渭,再比如本文的主角陈洪绶。其实在这一时期其他艺术领域也有许多宗师级的大家出现,但是绘画领域的这三人已经很具有代表性了。它们分别在山水,花鸟,人物三个中国画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并且都对绘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總体来说,明代晚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各种流派和理念相互交织,新的风格不断出现,也有一些旧的程式被打破。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陈洪绶和变形主义画风的出现,成为这个时代绘画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陈洪绶的人生经历
  陈洪绶字长侯,号老莲。明亡后出家改号悔迟,老迟。1599年生于浙江诸暨,一生大部分时间活动在浙江,主要是杭州,绍兴,和他的出生地。他的家庭比较富有,算是官宦人家。不过陈洪绶不想成为一名画家,他一心读书,又拜了当时的名儒为老师,一心想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入仕当官。但是他直到三十虽才勉强考中秀才,而秀才是当不成官的。最后陈洪绶只得放弃了科举入仕的打算。正当这时,皇帝听闻他善画的名声,要他进入宫廷侍奉,做宫廷画师一类的官。但结果陈洪绶婉拒了皇帝的邀请。原因是厌倦权贵官员之间的应酬往来,不过这并不可信,因为他本来也打算科举当官的,怎么会突然就厌倦了官场呢?这其中定有其他的缘故。之后,在他辞官回家不久,清军入关大明朝廷覆灭,画家被野蛮的满清士兵迫害,差点死了。这场祸事成为陈洪绶人生的转折点。
  陈洪绶的晚年是他一生中最为动荡的岁月。他为避祸出家躲入山中,改了字号,似乎也面临一些生计上的困难。但是最痛苦的是来自情感上的折磨。国家危亡,时局动荡,几位熟识老友和师长相继走上殉国或抗清的道路,自己本身也面临身份以及前途的抉择。最终陈洪绶还是恢复了他职业画家的身份,并且从山中回到城市,选择买画维持生计。幸好他当时的画名已经极响亮,买他的画的人也不算少,这才得以让陈洪绶供养他的一家老小,并且还有余力维持一些奢侈的享乐活动。在这一时期,陈洪绶创作出了一大批精美的画作,曾有过十天创作四十幅作品的记录。可以说,这段时间是陈洪绶创作生涯的高峰期。内心的痛苦成为了好作品的源泉。
  陈洪绶似乎未能实现他成为一个文人的理想,但是同时他的画技使他得到很高的名望。作为一名职业画家来说,他是成功的,极高的文化修养使他的作品受到各个阶层的喜爱。他只活到了五十五岁,不长。在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下,陈宏收的人生经历还算比较曲折,反而造就了他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他的艺术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朝代更迭的烙印。
  (三)艺术成就
  虽然陈洪绶是一名多才多艺的画家,但是他的绘画成就多集中在人物画方面。他的画题材广泛,有历史名人,当代大儒,还有罗汉,观音等宗教人物。更少不了小说中的角色。他的人物画通常有具体的情境,人物与人物之间是动态的,活的,仿佛下一秒钟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就会发生变化。另外,陈洪绶的人物画非常注重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显得十分真实和自然,任务的动作和位置往往暗喻着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他笔下的人物会将作者的的理念准确的传达出来。
  在陈洪绶的所有人物画上有一些风格上的不同,虽然它们可以统一用“变形主义”来概括,但是仍旧有一些视觉上的区分。首先得一类是陈洪绶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类作品,即他的版画作品——《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图》。由于这些属于印刷作品,一般没有色彩,所以画家采用了白庙的手法。再加上篇幅的限制,故而大多数作品显得小而精致。从陈洪绶十九岁创作《九歌图》到他晚年的作品《博古叶子》,可以说版画的创作贯穿了陈洪绶的整个创作生涯。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一点画家的审美趣味——他肯定并且喜爱这种民间的,非正统的绘画艺术形式,并亲自参与他们的创作。而且,陈洪绶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参与版画创作的画家,与他同时期的另一位人物画家丁云鹏曾经参与徽派版画的创作,二人都是画家参与版画创作潮流的先驱。尽管当时的但部分的文人画家认为这是“雕虫小技”。
  陈洪绶的另一类人物画作品就是他的卷轴画。这是他主要的艺术成果,数量很多,因为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买画为生的。他的人物画极有特点。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画面的平面性。无论人物的动作神情怎样,陈洪绶全部使用平涂的方法表现他们,看上去如同块面和线条的组合。实际上,这正是画家的高明之处。陈洪绶曾经系统的学习过古代大师的人物画技巧,但是他抛弃了它们,选择了最简单明了的方法,这使他的作品中有一种直白的可爱。陈洪绶人物画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变形主义风格了。这种风格在明代晚期的人物画家身上都有多多少少的体现,陈洪绶就是他们的代表。他将人物的比例进行拉伸,对人物的衣纹进行夸张处理,使用浑圆或者方折的轮廓线处理所有人物的动势,以期获得一种怪异的美感。这一时期的人物画普遍都带有一些变形主义风格。但是到了清代,这种风格就消失了,直到清末的海上画派才有选择的复兴了这种画风。
  毫无疑问,陈洪绶在艺术上属于“异类”,他有许多独创的东西,更有时代的大风格。单就他的作品来说,他是以为伟大的画家。   二 变形主义
  (一)什么是变形主义
  变形主义是一个统称。它是对所有带有装饰意味的,造型古怪的风格的总称。在中国绘画史中,这种倾向大规模的出现在十六世纪中晚期,也就是明末。它大致有两个方向:山水的变形主义和人物的变形主义。
  变形主义的山水画中,树木和房屋,河流通常是正常的,只有山石表现出一种夸张和变形的状态。其中,夸张和变形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呈现出整齐的折角状,相同性质的岩石以各种方式叠加,倾城某种怪异的节奏感,或者就是拥有某种特质的岩石(如太湖石)的聚合。总之,画家们的目的就是这种惊奇的美感。据说变形主义的画家们曾经从唐代的青绿山水中获得启发,也于与当时的丰富古代绘画遗存有关。但是,从现在遗留下的唐代画作来看,我们只能窥得少许迹象和推测,却无法获得确凿的证据。
  大部分的变形主义作品还是人物画。也许是因为人物的形象经过变形后能够获得更多的装饰趣味和讽刺意味。在这些人物画中,画家关注的重点是人物的面部和衣饰。人物的面部的形态多具有显著的特征,如大耳朵或长脸等。而衣纹的处理则多出现“战笔”,即短小的锯齿状折现型的衣纹,或者是宽大的,圆弧状的广袖和下摆。这两种不同的笔法在人物画家崔子忠和陈洪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变形主义看似追求的是稀奇古怪的造型和线条,似乎无章可循,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画家们通过怪异的变形,使得画面变得具有装饰性,以期达到一种复古的,朴拙的率真的韵味。
  (二)变形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回到产生变形主义的时代土壤中寻求答案从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上来说,晚明的人们喜爱世俗艺术,同时赞美和推崇高雅艺术,士绅阶层的壮大使得文人趣味的画作受到人们的模仿和追捧,例如山水画家和书法家董其昌和他的追随者们,它们认可古人的品味但是明朝末年流行的有关思想解放的潮流让人们勇于追求俗世的乐趣,喜爱平易近人的画作,例如肖像画,人物画,版画。它们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审美。变形主义大概就属于后者。
  上述两个体系的对立其实通常也被认为是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的对立。因为文人画家大多是读书人,做官的人。它们大多谨慎的维持自身的文人传统和趣味,欣赏元代平淡天真的山水,而职业画家虽然不一定缺少文化修养,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反对摹古的艺术,提倡独创和自出新意,并且乐于向民间艺术学习。变形主义的画家大多属于职业画家,他们的画风有一部分也与市民阶层追求新,奇,怪的审美新标准有关。
  让我们从画家的角度回到时代的特征上来看,明末是社会动荡的时代,朝廷腐朽,外部面临少数民族的侵略,内部农民起义频频爆发,无论是士绅阶层的文人还是城市里的平民,在享受安逸的同时也不可彬免得感受到危机的临近,民族的痛苦使画家们有意识的逃避一些甜美的,安逸的风格,转而选择一些痛苦的,苦涩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画家们的这种转变将现实的痛苦带入了虚拟的画中世界,从而出现众多扭曲变形的山水和人物,取代了原有的平顺状态。这大概也是变形主义风格流行的因素之一。
  (三) 变形主义的画家都有哪些
  前文中提到,變形主义是一种风格的统称,并不特制某几位画家。事实上,有许多画家尤其是风格多变的画家的作品中都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变形主义因素。但是,经常运用这种因素进行创作的画家还是少数,它们大部分是人物画家。另外,这些画家各自也都拥有自身的独特风格,他们比哦那个未形成一个团体或流派。变形主义的山水画代表是吴彬,他是福建人,生卒不详,前面描述的山水画变形风格多来自这位画家。他的作品的确展示了不同于其他人的面貌。显得古拙而有趣味。
  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就多了起来,首先是我们本文的主角陈洪绶,他的作品很多,大多属于历史故事画。还有一位擅长佛释人物的画家丁云鹏,他是安徽人,是佛教徒,以画各种姿势的罗汉而闻名。他笔下的宗教人物也没大有宗教色彩大多被他画成了一群姿势奇特的凡人。另一位人物画家崔子忠活跃在北方,是位隐士,他喜爱震颤的折笔,也喜爱同样风格的山石。他在明亡后选择了自尽,走入土室而死。
  上述这几位变形主义画家无一例外都属于职业画家的范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变形主义风格存在的环境——城市的,市民的,通俗的。
  三 陈洪绶与变形主义
  陈洪绶是明末画坛的“异类”。尽管大多数人都把他定义成“有修养的城市职业画家”,但是这种定义无法掩盖陈洪绶追求特立独行的本质。尽管变形主义也有这个特质。陈洪绶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作品被大家归入到“变形主义”的类别中,还是坚持他自身的风格。如果我们硬要将陈洪绶与变形主义扯上关系,那我们只能称之为“陈洪绶的变形主义”了。
  可以说,陈洪绶的绘画是晚明画坛嬗变的产物,他在特立独行的同时,有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对于我们来说,欣赏陈洪绶的绘画是窥视晚明社会审美趣味和时代变迁的一扇窗户,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参考文献:
  陈洪绶著: 《陈洪绶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年
  陈传席著:《陈洪绶》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陈传席著:《中国绘画美学史》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年
  杨仁恺著:《中国书画》修订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邓峰著:《中国人物画通鉴·秋风纨扇》 201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 2010年
  高居翰著:《山外山》 三联书店 2009年
其他文献
【摘要】:杉浦康平先生是日本战后平面设计的核心人物之一,是亚洲现代书刊杂志实验的创始人。他的作品以东方特有的元素为介质,处处体现出和谐中庸的哲学精髓。在他书籍和杂志的封面设计中经常出现大量的汉字和书法元素,他的这种设计起初看起来混杂繁琐,但是一片混沌之中又暗藏秩序,其实汉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汉字灵活多变的应用,形成了他极强的的个人特点和个人风格,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和东方特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色彩作为品牌形象的外貌特征,诱惑、刺激和引导消费是其最终目的。要使一个品牌与其他品牌有明显区别,能够最先引起消费者的关注,首先要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在当代,大胆出位的色彩运用,既能满足新新人类,又能引导他们消费,使企业品牌形象强大而牢固,帮助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中夺得竞争制高点,实现双赢。  【关键词】: 色彩;品牌形象设计;视觉   色彩是反映品牌形象特色与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品牌形象魅力
期刊
以青春为纸,折一只飞机,让它带着我的梦想,飞向更广的远方,谨以此送给20岁的自己。  ——题记  当青春与梦想四个字浮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想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欢喜之余也带着些许明媚的忧伤。不知为何,脑海中总会浮现这样一段话语:蝴蝶飞不过沧海,不是没了勇气,而是彼岸没了等待。曾经的我,望向彼岸,静静地勾勒出一幅幅美好的蓝图,我也坚信,即使前方路途迷茫,我依旧可以飞跃辽阔的海面到达对岸。就这样,带着期
期刊
【摘要】: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服饰的汉服,是能充分突出汉民族特征的服饰,一直具有汉民族符号和文化象征意义。汉赋作品中较多地出现了描写和表现了汉赋服饰美的篇章,这为后人了解汉服形制和发展提供了文字参考,同时艺术地再现了汉朝人成熟自信的精神气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汉赋文学审美倾向的自觉性。  【关键词】:汉服;汉赋;审美;文化  当代服装的五彩斑斓与光怪陆离反映了多元化与科学化环境下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碰
期刊
【Abstract】: the diaojiao building is in the long-term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tujia, tujia characteristics architectural art. Due to historical reasons, in the phase of endangered the
期刊
【摘要】:绘画初学者普遍会出现无法正确使用绘画来进行情感表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掌握对绘画和情感表达两者之间的联系,因此部分学习者的作品往往有形无神,并不能算得上是佳作,对于他们绘画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油画创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如何提高自身的油画创作水平,值得各位油画界同仁进行深思。  【关键词】:生活经历;情感表达;油画创作;构图  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能够通过画面将
期刊
【摘要】:国画是我国艺术的一种独特的形式,这种艺术之美,都可以用“得意忘象,美以体无”来表现其艺术形式所达到的至高境界。得意忘象的国画艺术,通过有以见无,体物得神,以及恰如其分地进行点笔着墨充分的将画作的“得意忘象”之美表现了出来。而国画“美以体无”的艺术美,则通过大象无形,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手法创作出来。  【关键词】:得意忘象;美以体无;国画;艺术  1.序言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言
期刊
【摘要】:林风眠是现当代中国唯一一位不受政治气候所左右,一直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进行创作,一生致力于探索中西融合之道的艺术大师。他所达到的现代艺术的孤独的高峰,很难被人超越。他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精神融为一体,将两者的美感糅合得天衣无缝,其作品处于似与不似,虚而非虚之间,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抒情性。本文主要从林风眠的苦难的童年生活开始谈起,进而对林风眠进行创作心理本源分析。  【关键词】:林风眠;创作心
期刊
【摘要】:乱弹是花部中的一种唱腔,随着乱弹腔与各地融合发展演变,逐渐成为独特的地方剧种,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美誉。临清乱弹在清乾隆年间随京杭运河南下,至今已有270多年历史。临清乱弹中,男女声腔均为真声咬字和假声拖腔。特别是旦角唱腔,都是‘咦’出来的,除了音调比较高外,假声时常‘吼’出的喉音,慷慨激越。” “临清乱弹原以弦锁伴奏为主,后来在舞台演出时,由于弦锁声小,故改为管乐加锣鼓伴奏,才有乱弹
期刊
【摘要】:戏曲打击乐在我国历史悠久,通过历代艺人和戏曲艺术工作者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打击乐结构。戏曲打击乐又称“武场”,与“文场”相对,共同组成“场面”。戏曲打击乐是戏曲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戏曲艺术,具有极为重要的辅佐作用。  【关键词】: 打击乐;戏曲;重要性  戏曲打击乐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传统音乐美学方面还是从现在戏曲的演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