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各种灾难越显频繁、严重之势,已经或将要给少年儿童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然而,我国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开展明显滞后,是中小学教育链条中缺失的一环。有效的灾难教育,可让中小学生增强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认识生活和生命的应有之义,学会应对各种灾难的威胁;同时,有效的灾难教育还可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灾难教育牵涉千家万户、关乎国泰民安,是筑牢“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关键词:灾难 教育 中小学生 应对威胁 综合素质
一、中小学灾难教育的的意义
灾难,是指“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1]。近几年来,发生在我国的大地震、大水灾、强台风等自然灾难造成了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大量人员的伤亡以及巨额财产的损失;心理异常者致少年儿童群死群伤,因施救方法失当而致少年儿童群体溺亡的新闻也屡屡见诸报端。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各种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越显频繁、日趋严重,已经或将要给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然而,毋庸讳言,无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因应国内形势而言,我国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开展明显滞后,是中小学教育链条中缺失的一环。
在中小学中实行有效的灾难教育,通过平常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可让中小学生增强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认识生活和生命的应有之义,学会应对各种灾难的威胁;同时,有效的灾难教育还可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从而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可以说,灾难教育牵涉千家万户、关乎国泰民安,是筑牢“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二、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困境
1.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制度
目前,相关部门并未对中小学的灾难教育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甚至没有明晰的指引,缺乏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对灾难教育,相关部门大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游击战法:某地发生大地震,一纸行文要求学校开展避震减灾教育;某地学生多人溺水而亡,又一纸行文要求学校开展游泳安全教育……到了学校和教师这一层面,大多是被动应对、见招拆招,执行起来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将它当成“包袱”、“累赘”而置之不理。灾难教育得不到具体的落实,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灾难教育知识不成体系,灾难教育教师极度缺乏
灾难教育是一个牵涉知识面极广、结构极严谨、综合性极强的课题,但在现行的中小学教育知识体系中,灾难教育知识微乎其微,顶多也只是零星地散见于各学科知识中,靠各学科教师“好心情”时去传授。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灾难教育知识的碎片化特征,相关知识断裂、缺失、零碎,不成体系。
3.灾难教育既轻知,更轻练,单一化、僵硬化特征显著
出于种种原因,灾难教育知识在中小学师生中普遍存在知晓率低的现象。新浪网教育频道曾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进行过调查。在接受调查的数千人中,84.2%的受调查者不知道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19%的受调查者不知道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避震,67.2%的受调查者不知道在室外遭遇核辐射时该如何做[2]。对绝大多数中小学校而言,灾难教育可有可无,处于边缘化局面,不具常态化特征。教师在讲授灾难教育知识时,往往只是照本宣科,一点即过,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又往往只顾及自然灾难方面的知识,忽视人为灾难方面的问题。技能训练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过分集中于疏散演练方面,忽视其它方面的技能训练。笔者曾参观过某地多间中小学应对灾难的演练,均集中在疏散演练方面。形式单一不说,不少参加演练的学生还懒散应付,“嘻哈”完事,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紧张感,场面堪忧。
4.软硬件设备设施远远跟不上教育与训练的需要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普遍对灾难教育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置其辖下的中小学自然难以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相关的软硬件设备设施或残或缺,连基本所需都难以达到。与灾难教育相关的参观、训练场馆在全国范围并不多见,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更有甚者,个别地方政府出于政治、经济或其他目的,刻意淡化、掩盖某类灾难的残酷性。
三、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操作性强的保障机制
只有在制度层面上得到有效保障,中小学的灾难教育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开展。相关政府部门应分层级制定灾难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并最终将之分解到学校和教师个人层面。同时,健全相关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学校及教师个人业绩相挂钩。考虑到灾难教育综合性强、关乎家运国势的特点,结合国际形势、中国国情及环境趋向,笔者认为,将灾难教育分列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将之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科目并非矫枉过正、也并非不合时宜——大势使然!
2.编写正规教材,培养合格人才
现时,灾难教育知识以零散的形态羞涩地躲藏在各学科中,形成了显著的碎片化特征。即使有相应的教材,也只具有“课外读物”的地位,并且不规范统一,显得不够科学不够严谨,更不合形势之需。因此,国家应组织专家编写正规的灾难教育教材。新编教材应有立体感和层次感,体现出不同年龄段认知差异、地区性差异等状况,并突出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培养合格的足够的灾难教育教师。从长远看,以在大中专学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专才为宜;从中短期看,通过对在职教师加强培训以提高他(她)们对这一板块的教学能力,是一种可取途径。
3.灾难教育要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
在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中,一名年仅10岁的英国女孩凭所学知识准确预判出灾难的即将来临,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这一英雄事迹令人印象深刻,成为“知识拯救生命”的典型范例。在灾难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应看到,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学生还具有为专家学者所诟病的“高分低能”特点,技能训练相对较少,应对能力普遍低下。因此,灾难教育还应从技能训练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自身参与其中,进行灾难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演练,学习识别、研判、躲避、逃生、自救、他救等基本技能,提高应对各种灾难的能力。
4.逐步完善教育、训练基础设备设施
灾难的频现及其巨大的危害性已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他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呼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个别地方政府也顺应形势投入资金改善相关教育设备设施。据《京华时报》报道,本月16日(2005年6月16日,笔者注),设在北京市海淀展览馆的全国首家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将与市民见面,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地震海啸、洪水火灾、交通事故等各种灾害,同时学到应付灾难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展馆特意复原了曾震惊北京的蓝极速网吧火灾,参观者可以体验如何在火灾现场逃生。海淀区政府要求在海淀就读的中小学生在上学期间必须到公共安全馆里进行一次参观学习[3]。另据报道,国内首家大型灾难主题公园项目在北京房山区十渡镇正式启动。整个公园建设总周期预计为3年,至2016年全部建成。由于具有公益性质,公园运营后部分体验项目和培训将免费针对公众开展[4]。上述两地的做法对全国而言虽属少数,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值得肯定,更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相比较而言,灾难教育在我国尚算是一个新兴课题,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均远未达成熟的程度,诸多因素也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也正因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负起固有的职责,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志存高远、不慕虚名,以发展的目光努力探索中小学灾难教育的有效途径并用诸实践,为筑牢“中国梦”、 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灾难教育 “课”不容缓.安青网,http://www.anhui.cc/news,2011,04,20。
[3]《京华时报》. 2005年6月13日。
[4]国内首家大型灾难主题公园选址北京十渡.中国新闻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house,2013,05,23。
关键词:灾难 教育 中小学生 应对威胁 综合素质
一、中小学灾难教育的的意义
灾难,是指“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1]。近几年来,发生在我国的大地震、大水灾、强台风等自然灾难造成了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大量人员的伤亡以及巨额财产的损失;心理异常者致少年儿童群死群伤,因施救方法失当而致少年儿童群体溺亡的新闻也屡屡见诸报端。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各种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越显频繁、日趋严重,已经或将要给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然而,毋庸讳言,无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因应国内形势而言,我国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开展明显滞后,是中小学教育链条中缺失的一环。
在中小学中实行有效的灾难教育,通过平常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可让中小学生增强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认识生活和生命的应有之义,学会应对各种灾难的威胁;同时,有效的灾难教育还可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从而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可以说,灾难教育牵涉千家万户、关乎国泰民安,是筑牢“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二、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困境
1.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制度
目前,相关部门并未对中小学的灾难教育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甚至没有明晰的指引,缺乏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对灾难教育,相关部门大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游击战法:某地发生大地震,一纸行文要求学校开展避震减灾教育;某地学生多人溺水而亡,又一纸行文要求学校开展游泳安全教育……到了学校和教师这一层面,大多是被动应对、见招拆招,执行起来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将它当成“包袱”、“累赘”而置之不理。灾难教育得不到具体的落实,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灾难教育知识不成体系,灾难教育教师极度缺乏
灾难教育是一个牵涉知识面极广、结构极严谨、综合性极强的课题,但在现行的中小学教育知识体系中,灾难教育知识微乎其微,顶多也只是零星地散见于各学科知识中,靠各学科教师“好心情”时去传授。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灾难教育知识的碎片化特征,相关知识断裂、缺失、零碎,不成体系。
3.灾难教育既轻知,更轻练,单一化、僵硬化特征显著
出于种种原因,灾难教育知识在中小学师生中普遍存在知晓率低的现象。新浪网教育频道曾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进行过调查。在接受调查的数千人中,84.2%的受调查者不知道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19%的受调查者不知道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避震,67.2%的受调查者不知道在室外遭遇核辐射时该如何做[2]。对绝大多数中小学校而言,灾难教育可有可无,处于边缘化局面,不具常态化特征。教师在讲授灾难教育知识时,往往只是照本宣科,一点即过,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又往往只顾及自然灾难方面的知识,忽视人为灾难方面的问题。技能训练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过分集中于疏散演练方面,忽视其它方面的技能训练。笔者曾参观过某地多间中小学应对灾难的演练,均集中在疏散演练方面。形式单一不说,不少参加演练的学生还懒散应付,“嘻哈”完事,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紧张感,场面堪忧。
4.软硬件设备设施远远跟不上教育与训练的需要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普遍对灾难教育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置其辖下的中小学自然难以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相关的软硬件设备设施或残或缺,连基本所需都难以达到。与灾难教育相关的参观、训练场馆在全国范围并不多见,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更有甚者,个别地方政府出于政治、经济或其他目的,刻意淡化、掩盖某类灾难的残酷性。
三、中小学灾难教育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操作性强的保障机制
只有在制度层面上得到有效保障,中小学的灾难教育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开展。相关政府部门应分层级制定灾难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并最终将之分解到学校和教师个人层面。同时,健全相关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学校及教师个人业绩相挂钩。考虑到灾难教育综合性强、关乎家运国势的特点,结合国际形势、中国国情及环境趋向,笔者认为,将灾难教育分列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将之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科目并非矫枉过正、也并非不合时宜——大势使然!
2.编写正规教材,培养合格人才
现时,灾难教育知识以零散的形态羞涩地躲藏在各学科中,形成了显著的碎片化特征。即使有相应的教材,也只具有“课外读物”的地位,并且不规范统一,显得不够科学不够严谨,更不合形势之需。因此,国家应组织专家编写正规的灾难教育教材。新编教材应有立体感和层次感,体现出不同年龄段认知差异、地区性差异等状况,并突出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培养合格的足够的灾难教育教师。从长远看,以在大中专学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专才为宜;从中短期看,通过对在职教师加强培训以提高他(她)们对这一板块的教学能力,是一种可取途径。
3.灾难教育要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
在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中,一名年仅10岁的英国女孩凭所学知识准确预判出灾难的即将来临,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这一英雄事迹令人印象深刻,成为“知识拯救生命”的典型范例。在灾难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应看到,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学生还具有为专家学者所诟病的“高分低能”特点,技能训练相对较少,应对能力普遍低下。因此,灾难教育还应从技能训练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自身参与其中,进行灾难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演练,学习识别、研判、躲避、逃生、自救、他救等基本技能,提高应对各种灾难的能力。
4.逐步完善教育、训练基础设备设施
灾难的频现及其巨大的危害性已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他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呼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个别地方政府也顺应形势投入资金改善相关教育设备设施。据《京华时报》报道,本月16日(2005年6月16日,笔者注),设在北京市海淀展览馆的全国首家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将与市民见面,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地震海啸、洪水火灾、交通事故等各种灾害,同时学到应付灾难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展馆特意复原了曾震惊北京的蓝极速网吧火灾,参观者可以体验如何在火灾现场逃生。海淀区政府要求在海淀就读的中小学生在上学期间必须到公共安全馆里进行一次参观学习[3]。另据报道,国内首家大型灾难主题公园项目在北京房山区十渡镇正式启动。整个公园建设总周期预计为3年,至2016年全部建成。由于具有公益性质,公园运营后部分体验项目和培训将免费针对公众开展[4]。上述两地的做法对全国而言虽属少数,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值得肯定,更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相比较而言,灾难教育在我国尚算是一个新兴课题,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均远未达成熟的程度,诸多因素也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也正因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负起固有的职责,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志存高远、不慕虚名,以发展的目光努力探索中小学灾难教育的有效途径并用诸实践,为筑牢“中国梦”、 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灾难教育 “课”不容缓.安青网,http://www.anhui.cc/news,2011,04,20。
[3]《京华时报》. 2005年6月13日。
[4]国内首家大型灾难主题公园选址北京十渡.中国新闻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house,201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