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习音乐的路途中,音准无疑是打好基础的基石,没有良好的音准观念再动听的音乐对听众来说都是一种噪音。如何让初学者建立起直观的音阶概念,对于训练音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视唱练耳课是学习音乐的“敲门砖”。目前在大专院校开设的较多。视唱练耳分为唱谱和练耳两个小课程。“视唱”就是培养看谱唱谱的技能,分为五线谱和简谱两种,需要用谱号来区别不同音高,以及音符不同的长短时值,演唱时要求达到音准、节奏、有表现地完整唱出来等条件。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都是以老师示范,跟琴演唱的教学方式上课,学生被动的练唱,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显然的:学生的兴趣没办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再者对一开始接触音乐的初学者来说是没有音准概念的,只能靠耳朵来听,心里没谱,走调的情况就多。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学习视唱是有一个生理的过程:当我们拿到乐谱的时候, 可以先想象出声音的音色、音高、节奏、力度和音乐形象等, 然后再根据内心所想唱出声音, 再利用内心听觉对唱出的声音进行调节, 直到符合内心我们听觉上想要的效果。为了让学习音乐的过程更直观,在视唱练耳课中可以引入柯尔文手势,让音乐活跃在我们的肢体动态中,用唱动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
一、柯尔文手势的由来
19世纪70年代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次创立了柯尔文手势法。它是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如下图所示:
柯尔文手势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音高调整的一种身体语言形式。柯尔文手势自创立以来, 得到全世界音乐教育者的推崇和重视, 各版本的教材编委者们将其编入音乐教材中, 让它逐步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二、柯尔文手势法教学对视唱课程的意义
(一)建立直观的音准概念
音准是音乐中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视唱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老师教学生唱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只能靠听觉来模仿唱出音阶。通过柯尔文手势后, 学生增强了对音的感受能力, 即通过手势形状的变化来区分唱名, 通过手势高度来理解音高, 让看不着摸不到的音,变成了有立体感,能看得清、摸得着, 而且在传递音高信息时又能将唱名、音高用柯尔文手势动态地显现出来, 并形成手势、唱名和音高间的关联。例如, 学生在唱“do-si”的音阶中, 发现学生的“la”音偏低时, 可以将手势往上抬一下, 提醒学生唱的不到位, 当音唱得高了, 又可以把手势往下压一点, 通过这样来调节手势的高度, 直到准确为止。这种在演唱方式结合了动觉、视觉和听觉三种方式。目前笔者在所教的幼儿教育专业中, 已经能运用柯尔文手势的动态唱准四度、五度音程。如在《开火车》的视唱教学中, 可将包含二、三度音程的旋律交给学生独立视唱, 剩下的四、五度音程只要教师用柯尔文手势演示一遍即可。
(二)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柯尔文手势谱是从腰腹部开始到头顶,从低音往高音的过程。学生动唱结合让音乐更加的直观化了。教师也从钢琴上解放出来与学生一起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 安排一首歌曲的一部分进行柯尔文手势的学习, 再扩展到全曲的学习。如:《青春舞曲》的女声两个声部学习, 对于学习一年音乐的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想唱准唱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先边唱两个声部的谱,唱完几遍后把柯尔文手势加入其中,调节音准,练熟以后手势与演唱可以同时进行。因为有了手势提醒的音高, 让学生练习时更有自信。再如:《数鸭子》这一课, 歌曲前两个小节都是“mi”和“do”两个音,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进行这两个音手势的学习, 再将他们带入歌曲中,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这两个音的位置。然后再进行后面两个乐句的学习, 通过对比手势可发现只有句末的两个音不同, 让学生进行手势慢速的重点练习, 并采用速度递增的比赛, 既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又增加了趣味性, 让他们在玩中学, 学中乐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对教学质量有了提升。
(三)集中精力的心理体验
柯尔文手势法摒弃了传统视唱教学中只开口唱的方式,要求动唱结合的方式, 要做到心、手、眼、嘴等多个感官机能的参与, 这就需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的集中,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参与到歌曲中。柯尔文手势运用模仿心理来完成乐谱的识读, 既减少了技术上的难度, 又获得了音乐美的感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先用柯尔文手势师范唱一遍,让学生在乐曲中找到相同的乐句,让学生一个音一个音的进行学习, 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是集中在手上的, 大脑同时也在同步运转, 最后将整个乐句慢速的加入手势来演唱。采用柯爾文手势运用到幼儿教育专业中的视唱课程中特别有效。毕业后学生从事幼师工作的,也可以把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幼儿园中,让小朋友们感受到学音乐的乐趣。
三、小结
柯尔文手势不仅能运用到幼儿教育专业的视唱课程上,同时也能到各个音乐学习阶段中,同时也更利于幼龄儿童学习音乐,这种方法直观易懂,生动有趣,让儿童更容易接受音乐,适合于各个阶段学习者,让音乐“活”起来了。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视唱练耳”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J]教师,2013
[2]刘俊丹. 柯尔文手势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5
[3]李春生. 手势构图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
[4]孙亨利. 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2
作者简介:糜静,籍贯:湖南省,职称:中级讲师,研究生,艺术学理论专业。
视唱练耳课是学习音乐的“敲门砖”。目前在大专院校开设的较多。视唱练耳分为唱谱和练耳两个小课程。“视唱”就是培养看谱唱谱的技能,分为五线谱和简谱两种,需要用谱号来区别不同音高,以及音符不同的长短时值,演唱时要求达到音准、节奏、有表现地完整唱出来等条件。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都是以老师示范,跟琴演唱的教学方式上课,学生被动的练唱,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显然的:学生的兴趣没办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再者对一开始接触音乐的初学者来说是没有音准概念的,只能靠耳朵来听,心里没谱,走调的情况就多。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学习视唱是有一个生理的过程:当我们拿到乐谱的时候, 可以先想象出声音的音色、音高、节奏、力度和音乐形象等, 然后再根据内心所想唱出声音, 再利用内心听觉对唱出的声音进行调节, 直到符合内心我们听觉上想要的效果。为了让学习音乐的过程更直观,在视唱练耳课中可以引入柯尔文手势,让音乐活跃在我们的肢体动态中,用唱动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
一、柯尔文手势的由来
19世纪70年代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次创立了柯尔文手势法。它是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如下图所示:
柯尔文手势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音高调整的一种身体语言形式。柯尔文手势自创立以来, 得到全世界音乐教育者的推崇和重视, 各版本的教材编委者们将其编入音乐教材中, 让它逐步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二、柯尔文手势法教学对视唱课程的意义
(一)建立直观的音准概念
音准是音乐中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视唱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老师教学生唱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只能靠听觉来模仿唱出音阶。通过柯尔文手势后, 学生增强了对音的感受能力, 即通过手势形状的变化来区分唱名, 通过手势高度来理解音高, 让看不着摸不到的音,变成了有立体感,能看得清、摸得着, 而且在传递音高信息时又能将唱名、音高用柯尔文手势动态地显现出来, 并形成手势、唱名和音高间的关联。例如, 学生在唱“do-si”的音阶中, 发现学生的“la”音偏低时, 可以将手势往上抬一下, 提醒学生唱的不到位, 当音唱得高了, 又可以把手势往下压一点, 通过这样来调节手势的高度, 直到准确为止。这种在演唱方式结合了动觉、视觉和听觉三种方式。目前笔者在所教的幼儿教育专业中, 已经能运用柯尔文手势的动态唱准四度、五度音程。如在《开火车》的视唱教学中, 可将包含二、三度音程的旋律交给学生独立视唱, 剩下的四、五度音程只要教师用柯尔文手势演示一遍即可。
(二)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柯尔文手势谱是从腰腹部开始到头顶,从低音往高音的过程。学生动唱结合让音乐更加的直观化了。教师也从钢琴上解放出来与学生一起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 安排一首歌曲的一部分进行柯尔文手势的学习, 再扩展到全曲的学习。如:《青春舞曲》的女声两个声部学习, 对于学习一年音乐的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想唱准唱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先边唱两个声部的谱,唱完几遍后把柯尔文手势加入其中,调节音准,练熟以后手势与演唱可以同时进行。因为有了手势提醒的音高, 让学生练习时更有自信。再如:《数鸭子》这一课, 歌曲前两个小节都是“mi”和“do”两个音,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进行这两个音手势的学习, 再将他们带入歌曲中,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这两个音的位置。然后再进行后面两个乐句的学习, 通过对比手势可发现只有句末的两个音不同, 让学生进行手势慢速的重点练习, 并采用速度递增的比赛, 既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又增加了趣味性, 让他们在玩中学, 学中乐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对教学质量有了提升。
(三)集中精力的心理体验
柯尔文手势法摒弃了传统视唱教学中只开口唱的方式,要求动唱结合的方式, 要做到心、手、眼、嘴等多个感官机能的参与, 这就需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的集中,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参与到歌曲中。柯尔文手势运用模仿心理来完成乐谱的识读, 既减少了技术上的难度, 又获得了音乐美的感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先用柯尔文手势师范唱一遍,让学生在乐曲中找到相同的乐句,让学生一个音一个音的进行学习, 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是集中在手上的, 大脑同时也在同步运转, 最后将整个乐句慢速的加入手势来演唱。采用柯爾文手势运用到幼儿教育专业中的视唱课程中特别有效。毕业后学生从事幼师工作的,也可以把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幼儿园中,让小朋友们感受到学音乐的乐趣。
三、小结
柯尔文手势不仅能运用到幼儿教育专业的视唱课程上,同时也能到各个音乐学习阶段中,同时也更利于幼龄儿童学习音乐,这种方法直观易懂,生动有趣,让儿童更容易接受音乐,适合于各个阶段学习者,让音乐“活”起来了。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视唱练耳”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J]教师,2013
[2]刘俊丹. 柯尔文手势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5
[3]李春生. 手势构图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
[4]孙亨利. 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2
作者简介:糜静,籍贯:湖南省,职称:中级讲师,研究生,艺术学理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