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能力研究述评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89868538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Henry Chesbrough教授提出的開放式创新概念,首先从资源、流程和知识三个视角对开放式创新定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然后对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等进行了系统归纳与总结,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可从多案例实证分析、评价的规范化以及风险的规避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展开研究。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能力评价
  1 引言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创新无疑是保持企业竞争力与市场地位的关键。然而,随着20 世纪末市场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传统的封闭式创新(Closed Innovation)遭遇到了严峻挑战。创新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独立地进行创新将更为困难,因此获取外部创新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在此情境下,Chesbrough教授于2003年在《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开放式创新”这一概念[1]。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开放式创新的定义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开放式创新能力内涵、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开放式创新能力的评价等三个方面对开放式创新能力进行梳理和述评,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企业提升开放式创新能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2 开放式创新能力内涵
  Lichtenthaler等(2009)基于开放式创新内外部知识的开发、保留和利用三个关键流程认为,开放式创新能力是多种不同组织能力的有效集合体,包括发明能力、转变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连接能力和解吸能力[2]。石芝玲,和金生(2011)认为,开放式创新的能力要素包括内部能力要素(技术能力)和外部能力要素(网络能力)[3]。牟绍波和王相平(2013)以高科技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认为高科技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实质是一种动态整合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技术吸收能力、市场能力、创新文化和社会资本等[4]。王珊珊,任佳伟和许艳真(2014)以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认为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是通过多主体联动及其资源的有效集成,实现技术突破和进步,并快速转化为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扩散能力等四个维度构成[5。马法尧,牟绍波和黄雷(2016)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认为其开放式创新能力是所有创新主体,通过对外部知识的获取、吸收、整合及转化创造更高商业价值的能力,由技术吸收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等要素构成[6]。
  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内涵的研究,目前学者们多是基于开放式创新这一模式下,对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概念进行延伸和细化分解,认为开放式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的有效集合,且与研究对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对象不同则产生的概念也会不尽相同。
  3 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陈劲、蒋子军和陈钰芬(2011)认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是开放式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企业潜在吸收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以及企业与外界联系的频繁和密切程度等三个方面;企业实际吸收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企业外部知识属性等两个方面。储节旺和李善圆(2015)从知识层面视角进行研究,认为开放式创新的知识影响因素包括有效的知识识别和采集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转移和共享能力、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知识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和企业自身的其他因素等多个方面。潘文砚和庄越(2016)从系统的角度,归纳出包括技术与知识支撑因子、产出绩效因子、环境支撑因子、投入支撑因子和运行效果因子等5个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指标群,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质。
  4 开放式创新能力的评价
  高良谋,韵江和马文甲等(2010)考虑到开放式创新带来的新的组织环境变化所需要的网络能力,因而基于传统网络能力理论构建了包括网络战略能力、网络过程能力、网络知识能力和网络关系能力等4个方面的开放式创新网络能力架构。王珊珊,任佳伟和许艳真(2014)以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扩散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构建了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体系[26]。林向义, 罗洪云和纪锋等(2013)着重对开放式创新实施过程中的外部知识获取能力评价进行了研究,构建起包含外部知识获取战略、获取方式、获取技术、识别能力、外传递路径及员工学习能力等6个方面的开放式创新中外部知识获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7]。
  在整理对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对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建立的评价体系也各不相同,多是基于技术创新内涵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但在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以往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用,因此现有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着评价指标不健全、不合理的问题。
  5 述评与展望
  5.1 述评
  从上述文献梳理来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式创新能力这一概念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也运用创新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对开放式创新这一理论进行了探索分析,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和研究结论,但就目前对开放式创新能力的研究总量与研究深度而言,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首先,对开放式创新能力内涵界定方面,多是借鉴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概念进行定义和研究,将其进行分解,亦或是限定于某一产业而言,显得较为狭隘,事实上,开放式创新能力本质是从开放式创新这一概念下衍生出来的,因此,对其定义和解析更应结合开放式创新模式这一大背景下,将其与传统的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并且在其广度方面进行大样本统计分析,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产业或行业,这样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其进行界定,定义会更加准确;   其次,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面,我们仍可以发现存在着影响因子数量多,评价指标不规范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对开放式创新能力概念的界定不够准确,因而导致了其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的不规范化,因而源头还在于加深对开放式创新能力内涵的界定,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找出其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而不是以传统创新能力作为参考,亦或是狭隘地仅针对某一产业进行研究;
  最后,在研究层次上,笔者认为对开放式创新能力的研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绩效,而现在已有研究指出并不是所有企业采用开放式创新都能提升其创新绩效,如Kim和Park(2010)通过研究中小企业,发现并非所有的开放创新活动都对其产生了正向的影响[8]。任爱莲(2010)研究了开放策略(不同的开放对象)和公司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不同的开放对象对创新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一步得出并非所有公司都能采用开放式创新获取预期创新收益。因而开放度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但对开放度、开放式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绩效三者的关系研究鲜少,未来可在此方面进一步展开研究。
  5.2 展望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笔者认为,未来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探索研究:
  1、多案例实证分析
  国内目前对开放式创新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选取特定研究对象、阐述相关理论和提出相关建议等步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无法获悉开放式创新对我国企业的适用性。鉴于此,将我国国情和现有研究理论相结合,构建起适用于本土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理论框架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在此框架内针对中国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作相应实证分析,为其提升开放式创新能力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
  2、评价的规范化
  目前开放式创新能力的评价存在着收集的数据存在片面性和选取的指标存在差异性等问题,导致开放式创新能力的评价出现不规范的問题。笔者认为可遵循以下步骤来规范开放式创新能力的评价:首先,对开放式创新这一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全面系统的对开放式创新能力构成维度进行分析,扩大研究产业范围,对开放式创新能力概念进行更加精准的界定;其次,在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定义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境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最后,选取某独立案例进行大型深入的调查以获取全面的评价数据,并针对中国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的实际情况,对其开放式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3、风险的规避
  随着创新开放度的提出,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带来的额外成本和风险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目前虽有学者对风险规避问题进行了研究,但还停留于理论层面,风险规避措施的应用性较低。因此实行开放式创新所带来的成本与风险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以使企业能够在开放式创新模式实践过程中合理运用风险规避措施,平衡好其优劣势,提升开放式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 H.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M].Boston,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2]Lichtenthaler U, Lichtenthaler E. A Capability-Based Framework for Open Innovation: Complementing Absorptive Capacit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9, 46(8):1315–1338.
  [3]石芝玲,和金生. 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J]. 情报杂志,2011,(01):99-103+98.
  [4]牟绍波,王相平. 高科技企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10):159-161+170.
  [5]王珊珊,任佳伟,许艳真. 开放式创新下新兴产业创新特点与能力评价指标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9):57-61.
  [6]马法尧,牟绍波,黄雷. 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16,(08):82-85.
  [7]林向义, 罗洪云, 纪锋,等. 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外部知识获取能力评价[J]. 技术经济, 2013, 32(7):18-23.
  [8] Kim H, Park Y. The effects of open innovation activity on performance of SMEs: the case of Kore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0, volume 52(3-4):236-256(21).
  作者简介:
  张秋凤( 1993—) ,女,四川广安人,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唐选坤(1993—),男,四川广安人,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
  基金项目:
  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成都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与实证研究”(编号:ycjj2017221)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我国很多中职学校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开始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这一大举措对中职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意义。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起着积极作用。于是,将信息化应在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中成为了中职学校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 中职学校 教学诊断 教学改进  在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包括生产方式、工作方式
一、学校德育一般理论  (一)德育的内涵及功能  学校德育教育是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其中主要包括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五个方面的培养。  道德教育的功能同样
近年来,血栓与止血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于实验指标的不断完善,在临床血栓与止血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的手工操作,自配试剂,因效率低而无法满足临床的要求.
提高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在组织学习上下功夫,增强学习能力;在推动发展上下工夫,增强发展能力;在综合素质上下工夫,增强执行能力;在执政为民上下工夫,增强服务能力;在把握全局
在我国城市土地资产经营过程中,土地市场并非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往往易受到政府政策选择的干预,土地市场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府官员的寻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