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中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德育一般理论
  (一)德育的内涵及功能
  学校德育教育是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其中主要包括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五个方面的培养。
  道德教育的功能同样是德育理论的核心问题,道德教育的功能不同于道德教育的作用,作用受被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影响,道德教育的功能则是道德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效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是具有社会性功能。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二是具有个体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个方面发生的影响,其中享用功能是本质体现和最高境界。 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三是具有教育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
  (二)德育途径及方法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或形式。我国的德育途径主要有:一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二是校园生活。三是校内外活动。四是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五是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引导他们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德育教育过程和德育品行的形成过程,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学校德育管理理论
  (一)德育与德育管理的关系
  学者对德育管理给出了比较丰富的定义。赵翰章再《德育论》中认为,德育管理是组织、协调和控制教育在学校正确实施的过程;吴志宏在《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对道德管理的定义是“德育工作管理就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制度等的指导下,遵循德育工作基本规律,对学校德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的过程,目的是现实学校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此外,鲁洁、王逄贤在《德育新论》中的定义为“学校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管理活动。”事实上,学校德育管理的一种有指导方针、政策,按照一定的计划、规划系统的实施,为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培养人才的管理活动。
  德育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其实依附于德育的地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管理是把分散的进行德育的要素有机的组织起来,构建一个有效运转、可控的系统来实现道德教育的工作目标,德育的发展方向、目标、效率、质量等都以来良好的德育管理来实现,否则就只能是空谈。如果德育管理的效率低、质量差、力度不够都会阻碍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因此,有效道德教育管理确保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二)德育管理的目标及内容
  德育管理的水平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道德教育管理中,道德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挂靠,而道德教育的目标也往往以上级文件指示为依据,一些学校由于忽视道德教育管理,或者在操作中过于机械缺乏变通,往往使道德教育的目标变得笼统、宽泛。事实上,道德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道德教育的有效、高效。
  德育管理具有制定、决策、控制、监督的作用,因而对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有直接、有效的保障作用,同时,德育管理能够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及时调整方式、方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促进德育工作乃至整个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德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德育目标的管理、德育过程的控制、德育资源的配置、德育队伍的建设、德育效果的评估。
  第一,德育目标的管理。德育管理把握着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要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指导思想准确、科学的制定工作目标,并讲目标变成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协同一致,共同推进目标的实现。
  第二,德育过程的控制。德育过程就是德育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将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社会价值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由于道德过程是实施者与受教者共同参与的,因此需要两者的良好配合才能保障德育的顺利实施。因此,德育管理就要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整,确保两者有机互动,使得施教者的工作被受教者更好的接纳和吸收。
  第三,德育资源的配置。德育工作开展不仅像常规课程一样涉及到教学设施、教师资源、课程容量设置等,还由其区别于一般知识课程的特殊教学规律。由于德育工作本身很难像常规课程一样及时、有效的衡量教学效果,还要配合各种实践活动、校园设施甚至校外资源,设置特殊的行政岗位设置进行专项监管,以及与家庭的沟通、联系,这些都需要通过德育管理来落实。
  第四,德育队伍的建设。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是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不仅要提高学校德育课程老师的素质,整个学校老师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都会对学校教育环境形成影响。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建设德育队伍时,一方面要选拔高素质高质量的德育工作者,同时,要定期为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修养进行培训和考核,完善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工作熱情。
  参考文献:
  1.戚万学、杜时忠:《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3.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5.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道德教育论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把小学阅读课带入到小学的教学当中,促使学生建立明确的目标,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熏陶下,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带动,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进行感悟和思想。本文将通过在新课改的情况下,我们将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上进行培养,进而探讨出可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兴趣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兴趣
摘要:如今,我国很多中职学校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开始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这一大举措对中职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意义。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起着积极作用。于是,将信息化应在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中成为了中职学校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 中职学校 教学诊断 教学改进  在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包括生产方式、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