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操作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的欲望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催化剂”。创设自主探究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引发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适应自己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播放一段经过公路十字路口各种车辆情况的录像。然后提问:如何才能有效统计出1分钟内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情况?由于车辆种类较多,学生难以独自统计,问题的情境迫使学生主动寻求小组合作,每人负责记录一种车辆的情况。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迅速而准确地回答,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位学生都“动”了起来,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教师一定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例如,我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先让学生自己剪出一个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通过对折剪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非等腰),设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再让学生剪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准备完毕后让学生将4个直角三角形和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边长为c的大正方形。并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边长为c的正方形与边长分别为a和b的两个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布置完任务,同学们积极活动起来,裁剪、摆拼,忙得热闹而不杂乱。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在交流中不断发出欢呼声:“我们拼出来啦!”“我们发现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两个正方形面积的和”“我们已经得出了c2=a2 b2”……你瞧,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多么的高兴,他们那成功后激动兴奋的样子,真让人感动至极。
三、激励赏识,科学调控和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由于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处于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课堂容易出现混乱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审时度势,随机相宜地进行引导与调控。例如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者让学生聚得更近一点;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赏识的眼光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不要断然否定,而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在平凡之中捕捉闪光点,极度夸奖,将常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在进步提高中评价赏识成功因素,强化欲望,激励内力,扬长避短;在失误、挫折中寻找正确和有利因素,增强自信。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体验到参与探索与合作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觉和喜悦心情。
总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实施新课程中大力提倡和推行的学习方式,符合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地组织评价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让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乡中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的欲望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催化剂”。创设自主探究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引发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适应自己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播放一段经过公路十字路口各种车辆情况的录像。然后提问:如何才能有效统计出1分钟内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情况?由于车辆种类较多,学生难以独自统计,问题的情境迫使学生主动寻求小组合作,每人负责记录一种车辆的情况。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迅速而准确地回答,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位学生都“动”了起来,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教师一定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例如,我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先让学生自己剪出一个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通过对折剪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非等腰),设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再让学生剪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准备完毕后让学生将4个直角三角形和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边长为c的大正方形。并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边长为c的正方形与边长分别为a和b的两个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布置完任务,同学们积极活动起来,裁剪、摆拼,忙得热闹而不杂乱。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在交流中不断发出欢呼声:“我们拼出来啦!”“我们发现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两个正方形面积的和”“我们已经得出了c2=a2 b2”……你瞧,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多么的高兴,他们那成功后激动兴奋的样子,真让人感动至极。
三、激励赏识,科学调控和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由于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处于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课堂容易出现混乱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审时度势,随机相宜地进行引导与调控。例如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者让学生聚得更近一点;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赏识的眼光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不要断然否定,而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在平凡之中捕捉闪光点,极度夸奖,将常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在进步提高中评价赏识成功因素,强化欲望,激励内力,扬长避短;在失误、挫折中寻找正确和有利因素,增强自信。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体验到参与探索与合作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觉和喜悦心情。
总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实施新课程中大力提倡和推行的学习方式,符合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地组织评价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让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