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体育课程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身体能力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su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当今的孩子们被卷入了复杂而激烈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等各方面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产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如在2006年8月19日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就曾在论坛报告中指出,从1984年到2004年中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年来我国学生虽然身高和体重增加了不少,但部分体能指标连续呈下降趋势,其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耐力、爆发力以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而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也继续呈上升趋势。另外日本TBS电视台2007年10月7日也报道了文部科学省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活动能力与20年前相比有所下降,如50米跑、软式棒球的投球等的基础运动呈现下降趋势[1]。
  由此可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给当代的孩子们在身体和心理上带来了直接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孩子们体验各种动作和游戏的机会逐渐减少了。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但关系到儿童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希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教育,而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更应该发挥自己引领导航的作用。
  一、身体能力的概念
  国内的相关文献提出了身体能力是指人体从事身体活动时表现出的基本活动技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走、跑、跳跃、投掷、悬垂、支撑、攀登、爬越、涉水等能力构成。日本在2008年颁布的新学习指导要领中也提出了“身体能力”这一概念,即身体能力由体力和运动技能构成[2]。“体力”并不是单纯的体力,而是指要能够做到的基本素质,而“运动技能”也不是指单纯的教过和学过的技术,而是指要能够“活用”的技能[3],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分析中日两国有关身体能力的概念,我们可以把身体能力定义为由人的基本活动、体力和运动技能三部分构成的身体活动的能力。这种定义不是简单的体力和运动技能的内容增加,而是更加强调了身体能力的综合表现作用,强调了人体基本能力的保障作用和体力的基础作用,强调运动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活用能力。也就是说身体能力既包括了体力中的爆发力、耐力、灵敏性、柔软性、平衡性几个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包括了灵巧地预防危险,躲避伤害的能力、操作运动器具(球、球拍、球棒)的能力;社会生活中必要的身体能力,如游泳、骑自行车的能力;终身热爱运动的身体能力,如参加并享受运动的能力[2]。
  二、身体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导致孩子们身体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运动和游戏减少;二是饮食生活、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三是媒介的影响。
  1.运动、游戏减少
  时间、空间、伙伴是孩子们能够尽情玩乐的三个必需要素。现在的小学生放学后的游玩时间约为50分钟左右,与出生在70、80年代的孩子们相比,他们的游玩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而且生活在当代的大多数孩子都在室内玩乐,在户外如田间、小道玩耍的孩子很少,仅占十分之一。而他们游戏的伙伴也仅限本班同学中的三到四人之间,如遇上休息日或节假日,大多数孩子更是闭门不出,热衷于观看电视和玩网络游戏,几乎没有进行身体活动。
  2.饮食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
  近年来小学生不吃早餐上学的事情常有发生,为了方便、省事,经常食用方便食品、冷冻食品、速食。由于家庭饮食生活的变化,再加上家长对孩子饮食不够重视,也使孩子们的饮食生活与饮食习惯出现了逐渐恶化的趋向。
  3.媒介影响
  生活在当代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孤单,再加上家庭交流减少,使得许多孩子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等。也就是说当代的孩子们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时间少了,而与媒介交流的时间增多了。这也导致了孩子们在上学日经常晚睡早起,在节假日经常晚睡晚起的情况,出现了日常生活规律混乱的现象。
  三、提高身体能力的方法
  在体育课中提高学生身体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此主要以变换动作的运动为例来说明。变换动作的运动是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身体平衡、身体移动的动作和操作用具、尝试力量的动作,让学生能够综合性地掌握身体的基本动作并掌握各种组合动作的运动。换而言之,变换动作的运动主要包括身体平衡性运动、身体移动性运动、操作用具的运动、力量尝试性运动和组合基本动作的综合性运动[4]。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在小学特别是四年级以下来进行该项运动,是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孩子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容易学习和吸收新事物。因此这个阶段不但要让孩子们活跃各种感觉器官,而且要让他们活跃手和脚等多种运动器官,同时这个阶段也适合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平衡的运动,操作简单用具的运动等。另外伴随现代化所产生的城市化、信息化等原因,不仅减少了孩子们进行身体活动的机会,而且也减少了他们对各种动作体验的机会,以至于他们还停留在基础动作的低级阶段(跑、跳、投、推等)。
  基于以上主要原因,同时考虑到在这一阶段学生容易找到学习动作的感觉和抓住动作的学习要点,并考虑到这个阶段所掌握的基本动作对于以后提高身体能力和学习各种活动与动作技能都有积极作用,所以有必要在小学体育课中加入变换动作的运动。
  四、变换动作的运动的学习和指导要点
  变换动作的运动是以让学生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性、愉悦感并能够综合性地掌握身体的基本动作为目的的。因此在学习和指导时要注意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在构成单元时,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运动经验和动作的学习状况。如,对于最初体验的动作,学生自身不明白是什么动作,难以抓住动作的要点,因此教师要对每个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并设定练习的时间。为了使学生能够抓住动作的要点,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动作和设定练习时间也是必要的。注意课堂上不要只让学生进行单调的反复的动作练习,要创造充满快乐的课堂氛围。教学的方法要灵活,要能够在明确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状况以及学校的设施和环境等进行灵活性教学指导。其二,运动内容的学习和指导。教师在对最初的学习动作进行指导时,要确认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促进学习效果。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在一单位学时内只学习和指导某一种运动就是好的(如身体平衡性运动),只有与其它的运动相组合并能够让学生综合性地掌握这些组合性动作才是有效的。在进行指导时要按照“让学生能够快乐运动的同时并能够掌握基本的动作”的目标来进行。对于教师来说,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进行掌握基本动作的运动,要根据孩子们的运动经验和动作的学习状况来进行指导。
  在此将以操作用具的运动和平衡性运动运动为例,来说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灵敏性和平衡性等能力。
  1.操作用具的运动
  器材是圆环,主要的动作包括抓、拿、放、转、滚动圆环等动作。指导方法包括:指导方法(态度)1:使学生在发现其他小组的合作中,认识到相互鼓励、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指导方法(思考·判断)2:教师提示运动的方向、力度、速度、时间、强度等运动条件。具体要求参照表1和图1。
  由图1可以看出该项运动的基本动作是转动和滚动圆环。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让他们能够抓住圆环,转动圆环,并能够以单手为轴,转动圆环。对于老师来说教师就是要从这些动作中向学生提示运动的方向、力度、速度、时间、强度等运动条件,让学生发现和创造动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相互鼓励、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2.平衡性运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能用成人的身体条件作为标准,让学生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要结合他们的身体特点和身体条件,制定适合他们身体情况的动作,对于小学生平衡类动作的运动我们可以设定相关课题,如旋转(单足)、卧和起、坐和站、保持平衡、在平衡木等用具上的爬、跑、跳、投等动作,如图2所示。
  从这些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运动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和掌握各种基本动作和运动,增强体力,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通过与同伴进行游戏,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体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与他人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另外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与自然亲近,与同伴交流,让他们持有运动精神,按照目标进行练习,为了实现目标而积极配合参与作战等,都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和谐品质,也有利于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公平竞赛、坚持不懈、勇于进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活动所获得的愉悦感、舒适感、成就感等心理活动也增强了孩子们提高体力的积极性,从而使身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和提高。
  五、结论
  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当代小学生所存在身体能力低下等实际问题,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运用变换动作的运动的特性,来解决学生身体能力低下等问题,相信这将在提高学生身体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这项运动也能够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作好准备,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注重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对于其将在体育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也是我们可以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张世响.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走向——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析读[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1):15-22
  [2]幼稚园、小学校、中学校、高等学校及び特别支援学校の学习指导要领等の改善について[J/EB]文部科学省,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_cs/news/20080117.pdf
  [3]文部科学省.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保健体育编[M].东京:ぎょうせい,2008.
  [4]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M].东京:ぎょうせい,2008.
  [5]古川善夫.多样な动きを高める运动(遊び)への期待と指导のポイント[J]こどもと体育,2009,(4):24-27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名在校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并采集对比教学前和教学后学生的基本身体数据,对其进行“1+2”与“1+1+X”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两种教学模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2)两种教学模式相比较,“1+1+X”课程教学模式较“1+2”课程教学模式效果更佳;(3)“X”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议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之中,足球难度较大,虽然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体育课有非常高的热情,但是在足球基本功训练中,却会出现诸多问题,这也正是小学足球教学难点所在,而且小学校园中每个阶段的学生本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便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中进行一定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之上,所运用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结合现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足球训练中体会快乐,
期刊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要构思一堂好课,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众所周知,体育课是技能课,学生在练习中要掌握技术、运用技术。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练习手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是迥然的。笔者就一节评比课从准备活动、主教材的练习手段、主教材与辅教材间的相互联系这三个方面,谈一谈听课后的感悟(表1)。
期刊
在中央7号文件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满5周年时,深圳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和开展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些年、这件事,学校体育工作做得怎样?5年来,哪些经验可以坚持,哪些需要改正,我们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这种反思既是对昨天的审视,也是对今天的理解,更是对明天的规划。
期刊
摘要:四川农业大学对雅安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消费也是其中的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雅安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情况和特点,分析出存在体育消费不足且消费结构缺乏多样性,归纳了影响体育消费有认识不足、体育用品质量问题等因素。提出了改善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对策从而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结构。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雅安市高校的300名大学生作为调
期刊
[作者自述:]这是一篇我在30年前写的论文,曾发表在1982年教育部编印的内部材料中。这篇论文的题目是《中学生一天一学时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教学程序的实验方案》,刊载于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学校体育科研交流会的论文选编中,并获得大会一等奖。该文是为了落实“扬州会议”精神,由四部委于1979年9月25日统一下达的“关于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精神的通
期刊
教学设想:本课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动、善模仿、兴趣易激发的特点,利用与我们生活朝夕相伴的大海,设计了《海娃戏水》这一主题式情境教学,以“情境导入——划船戏水——调皮的浪娃娃——勇敢的浪娃娃——快乐的浪娃娃”为主线的教学情境,将练习与游戏贯穿课堂。在课堂中紧紧扣住故事发展的情与景,使学生始终沉浸在角色扮演的良性情境中,尽情地玩,达到玩中学、学中玩来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老师的主
期刊
徐汇区是上海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教育传统优势明显的中心城区,作为上海市全面实施“二期课改工程”的五个实验区之一,我区结合徐汇教育的特点实施了“聚焦课改,决战课堂”的策略,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中做了大量实验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实践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徐汇区中学体育学科一直走在课改的前沿,体育教师得益于我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勇于探索、敢于改革、努力创新。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聚焦课改,决战课堂”
期刊
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样来选择、确立和处理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梳理、改造、创生三个方面着手,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做到有重点、有个性、有特色。  一、理一理——确立教学内容的“重点”走向  1.理顺各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性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对一个教学内容在该学段应该“教什么”、“要不要教”、“要教到什么程度”把握不准,主要原因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