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变革:环境与对策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eng46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同质化的时代,企业差异化只有两个途径:品牌和渠道。正所谓“品牌为王”、“渠道为王”。中国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销售渠道展开的。在这个战线上,成就了不少中国知名企业,比如联想、TCL、美的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得渠道者得天下!
  我国目前正处于新一轮的营销渠道变革阶段,这一变革对厂家、经销商、销售终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过去赖以成功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厂家、经销商和零售企业都需要认清这一轮渠道变革的趋势与方向,认识自身的价值和不足,才能在新一轮的渠道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生存空间。
  
  营销渠道环境新图景
  
  商业资本的崛起
  表现为中间贸易企业的壮大,主要表现在大型零售业的发展上。商业资本的积累与壮大,直接影响着整体的销售渠道的变革与发展,任何无视这一现实情况的厂商和经销商,都可能在变革中被淘汰。
  
  民营资本的快速发展
  中间商企业由传统的国营百货的体制逐渐向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转变,其中,民营资本的壮大最为明显。由于民营资本的逐利本性和其竞争的灵活性,带动了整体商业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零售业出现诸多上市公司,如国美、苏宁等通过上市进一步扩大其资本实力。
  
  超级终端时代的来临
  大型连锁销售终端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快速扩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扩张,使得传统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在萎缩。
  
  连锁渠道的扩张
  跨地域甚至全国性的连锁商业企业凭借全国的网络和资本实力,对厂商分割的渠道模式提出挑战,并以其强大的谈判力逼压厂商。
  
  电子商务的崛起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带来了信息的快速透明化,给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而谋求高利润的传统中间商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一旦对信息的垄断被打破,必然导致利润的下滑。因此,整体中间商出现微利的特征。在怀念昔日的辉煌中,众多中间商将被淘汰出局。
  
  粗放管理时代的终结
  在规模扩张与利润率压缩的双重压力下,商业企业结束了粗放管理的时代。精细化的管理,以及价值链中的合理定位将成为其未来成败的关键。
  以上特点基本上决定了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那就是规模化、微利化和专业化。任何违背这个方向的,逆势而为的厂商策略,都将被变革的现实给击败。
  
  渠道发展策略
  
  既然渠道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化、微利化和专业化,那么营销渠道管理究竟应该走向什么方向呢?明白企业定位,明白企业在整个市场价值链中的地位与作用。遵守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定位,谋取与定位相符的利润,在价值链中创建自己的优势,通过价值链的定位,通过厂商供应链的管理,通过内部的效率的提升来提升顾客价值。那些试图超越自己应得的利润范围而挤占上下游的利益的做法,只能说明领导者商业智慧的缺乏。
  因此,从营销管理的角度而言,仅仅把眼光盯在如何能在短期吸住大量的消费者,而不从厂商价值链的一体化来建立为消费者的价值服务链的话,那么是看不到营销的未来的。
  
  建立“大渠道”管理系统
  我国目前的营销组织设计是销售部和市场部分离。这样就会造成执行不到位和信息不对称。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有必要以一种战略的眼光建立“大渠道”管理系统。所谓“大渠道”管理系统是指:设立一个独立的渠道管理部,与传统的销售部、市场部并驾齐驱。在渠道管理部内部,按照渠道类型与区域布局设置相应的机构与人员编制。设置的原则是:按照公司产品销售额的渠道分布比例设立渠道管理小组,对于重点渠道,再按区域分布进行划分。这里重点渠道的衡量标准有两个:渠道销售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公司未来渠道发展战略的重点。
  渠道管理部实际上是推进销售部日常运作专业化的组织机构,传统的回款追踪落实仍然由销售部负责,销售人员以及经销商的业务人员日常如何执行渠道标准,则由渠道管理部负责,尤其是执行层面的培训、现场示范、现场检查、考核及奖惩权等。厂家在导入市场时就预先将渠道投入纳入统一规划,不仅解决了经销商销售的最大顾虑,融洽了厂商关系,而且可以将渠道资源据为己有,等于将销售管理的半径延长到经销商的运作系统,也就获得了对经销商的强势管控力量。
  “大渠道”管理系统的自下而上原则决定了其对渠道从定义到最终结果的完整过程进行全程追踪与监控,确保了管理的系统性;并且从战略的高度解决了价格竞争对于品牌伤害的营销难题。
  
  采用扁平化渠道模式
  渠道扁平化,简单地说就是减少中间环节,使产品经过尽可能短的渠道与消费者见面。通过扁平化,厂家可以降低渠道的运营成本,从而有可能为终端零售商提供更低的价格,使本厂家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对商家而言,通过集中采购、包销、买断等手段压低进货成本。价格降低,商家自然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光顾,销量自然也就会上来。虽然每件产品的利润并不多,但是整体的利润量却多了,存货和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快了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薄利多销”。反之,商家的销量大了,厂家自然就会对商家更重视,而商家则可能拿到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扁平化渠道模式具有减少利润损耗;增加产品信息透明度,避免因流通环节过多造成信息流失;将物流、服务、库存等成本转由渠道体系分担三大优势。分销渠道扁平化、缩短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已成为企业的共同追求。可以说,这种模式下更有可能形成厂家、商家和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局面。
  
  建立渠道服务化体系
  要明白,渠道最终是通过售卖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营销渠道的设计和管理,与其他营销活动一样,要从最终消费者出发,了解其需求特性,以便能更好地提供服务,满足需求,使渠道不仅仅成为一个商品流通的通道,更要成为一个服务提供窗口。
  正如渠道专家巴克林认为,渠道系统的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降低最终消费者找寻产品、等待产品的时间,节约产品存储成本以及其他成本耗费。比如国美推出的80公里免费送货、800免费咨询电话、建立顾客档案、实施电话回访、厂商联保、免费上门设计、4小时安装到位、投诉有奖、不满意就退换、异地购物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就突出了渠道的服务职能。渠道服务化成为当前渠道经营的趋势。
  
  打造“无缝营销渠道”
  所谓“无缝营销渠道”是指为了提高营销渠道的服务质量,为消费者创造更有价值的服务,营销渠道中的各成员组织打破原有的组织边界,在多层面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就如同在一个企业的团队中工作的营销方法。这里既包括制造型企业与其经销商之间可能建立的合作关系,也包括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联盟(斯特恩,《营销渠道》)。
  实际上,这是厂商共同的需要,一方面,生产厂家通过商家可以迅速有效地铺货,达到占领市场并保持竞争地位的目的。另一方面,商家通过这种联盟,可以进一步强化其在流通、价格和服务方面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巩固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这样的战略联盟可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使厂商资本利用率、回报率都得到极大提高。
  国际市场的发展也说明了这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当今多数西方企业都拥有30个以上的联盟,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更是达到了平均每家约60个主要联盟的程度。从长远看,处在同一产业链条中的厂家和商家是相互制约的,是在共同创造价值的关系。因此,“无缝营销渠道”将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而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在这种进程中找到合适的方式,协调好厂商之间的利益分配。
  渠道成员之间的协作是明智选择,创造价值已不再是某个公司的特权,而是整个价值链上所有企业的职责。
  
  建立高效统一的渠道联络中心
  在现有厂商的扁平化建设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通病”:只注重减少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却忽视了信息流的畅通无阻。这使得厂商在实现了快捷、高效地向用户提供产品的同时,却不能保障同步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如本地化的维护、升级、构建方案等。建立统一、高效的渠道联络中心,将日常渠道管理工作通过设在公司总部的渠道联络中心来集中进行,将厂商各大区分公司(办事处)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本地化增值服务中去,这不失为一条好的解决途径。渠道联络中心作为厂商进行渠道管理和支持的信息双向交流通道,在通过实时接受渠道商反馈信息和主动联络的双向沟通方式,以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支持手段,高效率地实现渠道管理工作内容。
  
  实施渠道差异化战略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三大基础战略—低成本、差异化和聚集,其中的差异化是指有别于其他产品,树立自身独特优势,从而保持价格上和市场销售业绩上的领先地位。通常我们讲的“优质优价”即体现了差异化的核心理念。可以说差异化战略是冲出“价格战”重围的必经之路。茅台酒从来不搞“跳楼价挥泪大甩卖”,就是因为它品质、品牌等方面的卓越已经深入人心。
  渠道差异化,首先要解决的是量体裁衣,让渠道以最佳的效率保持与目标市场的接触,不同的目标市场对应着不同的渠道手段。中国目前的市场在渠道适应性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心城市、二三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分别有着自己的特点,所以在渠道建设中,不同的运营商要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选择渠道。在目标市场定位之后,也要有一个基本的渠道定位,使渠道能够与目标消费人群的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特征合拍。
其他文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企业的领袖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并保持长盛不衰,无非是做到“知己知彼”而已。具体而言,就是在参与竞争的同时,对自身的力量有充分地了解,同时对产业环境和对手的情况也基本清楚。只要做到“知己知彼”,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出合适的战略,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但是,“知己知彼”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到则难
期刊
评论1:  路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钱德勒这里提出的中心问题是:美国现代工业企业出现和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虽然从工商业史角度探讨这个问题的著作汗牛充栋,但使这本书鹤立鸡群的原因,是钱德勒以充分的历史证据揭示出来具有一般意义的理论逻辑。  根据钱德勒的研究,美国到1840年时还没有出现大企业,但从1880年代开始,大企业迅速成为美国工业的主导力量。触发这个变化的条件是无烟煤的使用和交通通
期刊
成功的组织变革通常是一个耗时而且极端复杂的八步流程,并非一蹴可至。经理人如果想投机取巧跳过一些步骤,或者不遵守应有的顺序,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微小的。  虽然变革牵涉到复杂且多步骤的流程,高效率的经理人员总是能够随着环境调整关键行动以达到变革的目的。缺乏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以及一招半式闯天下的心态,通常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许多受20世纪历史以及文化影响的人——包括有能力、用意善良的经理人——常常在处理
期刊
1947年 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  1968年 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电力工程学士学位。  1970年 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  1972年 在哈佛商学院取得企业行为学博士学位,同年成为哈佛商学院教授。  1980年 成为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  1996年 《领导变革》一书被《综合管理》杂志评为当年管理书籍第一名。  2001年 被《商业周刊》评选为“领导大师第一人”。  2002年
期刊
金钱能够带来什么?似乎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在葡萄牙与西班牙开辟航海时代之前,北至日德兰半岛,南至北非,东达莱茵河,西至英伦三岛的范围就是欧洲贸易版图的全貌,所有贸易航线交汇的中心就是意大利。热亚那、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来自整个欧洲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意大利富商的口袋,而支撑这个网络的正是罗马教廷的财富。  在整个中世纪的历史中,美第奇家族是无法回避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富可敌国的财富
期刊
拉里·埃利森名字的前缀很多 ,硅谷坏孩子、本色英雄、疯狂男人、花花公子、世界著名的帆船赛手、狂热的体育爱好者、冷酷无情的商人、营销天才、前卫思想家……当我们想用几个词来描述埃利森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似乎难于登天。我们只能说,埃利森极富争议。  弗洛伊德认为,幼年时受到的伤害或得到的深刻印象,会在日后明显地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这一性格形成理论用在埃利森身上,似乎一点都不为过。  1994年8月17日,
期刊
清晨,SuperEnergy公司董事总经理吴极限一行正在翻越冰大阪,愁肠满肚。虽说天山南侧的美丽素来平静而隽永,然则到了冰大阪地带,情形发生了些许变化。这里,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刚刚还是阳光灿烂,不多时就冰雪交加,风卷云低。对了,所谓冰大阪,就是天山南部的几座山峰。这几座山峰的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上。  RangRover越野车爬行在长长的甬道上,那是一道人为筑起来的高高的墙,作防风用。高山上的风说来就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西式管理的反思,也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逐步崛起,中国式管理成了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与此同时,在文化复古主义一直占有一席之地的情况下,一些人热衷于讨论封建式的管理,加上荧屏上帝王将相的粉墨登场,使很多人在残酷的现实中追忆着和诉说着圣君贤臣式的管理,并且大有以此取代现代科学管理的意思。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感觉十分有必要探讨一下关于封建社会是什么、封建式
期刊
多年来研究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创新,使我完全认同彼得·德鲁克的名言“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乃是商业模式之争”。要想以模式取胜,必须进行模式创新;而擅长模式创新的,可称怪杰。何谓“怪杰”?圣者有心曰“怪”,出类拔萃为“杰”,怪杰即那些不为现实所囿,有心探索新思维,并勇于挑战陈规,实践新方法的领导者。   威廉·泰勒(William C. Taylor)和波利·拉巴尔(Polly G. Labarre)合著
期刊
关于领导与管理两者间存在的差别与联系,现代管理学界已有诸多的论述与分析,很少再有人会对这样两个接近的概念无法区分,甚至只要是对管理理论略知一二的人,也可以大致说出二者的差别。至于两个概念的学界探讨,就更是多不胜数,让人应接不暇。  一种观点认为,领导和管理两个概念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别,两个概念可以替换使用。这样的观点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种观点认为,领导是引领方向的活动,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