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课中的环保教育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结合初中化学学科性质特点,我认为在初中化学课中实施环保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呼唤、化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赋予初中化学教师的神圣使命。具体到实践操作中,我们应当对学生开展必要的环境保护教育。
  一、对中学生实施环境保护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热点, 2014年兰州“4·11”自来水污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等这一切一切的事件无不说明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防患于未然要比污染后治理的成本低得多。除了需要法律制度来进行有效保护外,开展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必须从每个人抓起,从我们的学生自身做起。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有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初中化学课上就知道环境污染的可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知道怎样避害为利,让化学手段为减污、治污服务。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灌输“青山绿水”的理念,让他们知道“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努力让化学知识不再是制造化工产品的污染源,而要让它成为治理污染的理论武器。有关部门也在呼吁:“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二、中学化学课是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一道门
  在讲解空气的成分一节课时,可先让学生了解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空气中各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媒体和网民将这种难得一见的好天气称作“APEC蓝”。2015年9月呈现给国人的“阅兵蓝”,至少证明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气体的种类含量之外还存在其他有害气体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证明了雾霾是完全可以治理的,告诉我们只要加強环境保护意识,调整产业结构,采取更强有力的治污防治措施,一样可以留住“APEC蓝”、“阅兵蓝”。对于我们老师来讲,为了加深学生对当今空气污染的深刻印象,教师给学生留一份作业:调查本地的空气质量。允许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并写一份报告给老师。通过学习、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关键的是树立了环保意识。
  三、可以让学生把化学知识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行动
  我们要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思想,确定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转化为行动。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让学生用PH试纸检测,来确定我们附近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含有酸还是碱。是否为污染物,可以设计治污方案。极力扩展学生们想象的空间,极大第提高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把环境保护的知识换化成一种随时随地的自觉行动。
  四、引发对身边环境污染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实际,以使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教师可让学生做家乡环境污染情况的实地调查。针对用剧毒农药冲施韭菜等食叶类青菜等来自身边的污染问题和触目惊心的事件,来触动孩子们的心灵,他们痛心,继而沉思:怎样让我们身边的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怎样能让我们过上放心安全的生活?怎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保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些忧患进入了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感觉到环境问题就在身边,保护环境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开展好化学课环境保护教育,不仅提高了中学生环保思想,也能够让化学为人类美化、净化环境服务,从而减少污染,减少隐患构建一道坚固的思想保障,这应该是我们化学老师努力追求的,也应该是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只有这样,初中化学教学才有可能更好的服务于环境保护,才能一代比一代富有环保责任感,才能共同见证一片蔚蓝的天空,才能共创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
其他文献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董北实验小学是一所1998年迁址新建的农村小学,创办初期仅有七个班级,180多名学生。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现有校园面积4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923平方米。目前,北校区第二幢教学楼全面竣工,确保2018年春学期五六年级整体搬迁。学校目前共有41个班级,2104名学生,其中中午在校就餐1823人,乘车接送944人。全校教职工106名,硕士研究生2名,大学本科以上
期刊
内容摘要:在政治复习课堂中实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教师运用学案进行导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问题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为形式,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杂症”,从而培养学生会思考、会探究、会解题的学习能力,提高复习课堂的效果。  关键词:学案导学 自主探究 合作性学习 主体作用 教学实效  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评价是学习一篇文章的主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我给语文课堂开辟了一个新的板块即“说三道四”。对一篇文章的标题、结构、语言、修辞、标点、甚至注解,提示和思考题等都可以进行质疑、评价、分析,你认为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不好,为什么?有没有更精彩的设计?因为有自我参与,课堂充满思辨色彩;因为有思想碰撞,课堂充满活力。怎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取得教育的实效呢?  一、设置让学生有话
期刊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桥梁。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班主任老师应是一个亲切、智慧、最伟大的形象。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履行自己的师德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谋求人生的幸福。基于这种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是事必躬亲,生怕一放手班里会出事,学生会出事。这样做固然是有它的利处,但我认为班主任的工作该放手时就放手。  一、前提:赢
期刊
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将知识具体化,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来说,自制教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自制教具以其无可比拟的实用性,能够有效促进物理素养的发展。  一、“为需而制,為用而创”,是自制教具的出发点,具有解决问题的实用性  自制教具在研究课标、教材的基础的创作
期刊
2017年的高考虽已经过去,但关于高考的话题远未结束。因为高考年年都要考,高考复习研究工作就还得继续进行。其实每年考前的高三复习都做了精心备考计划,整个三轮复习当中还进行了周考、月考、模拟联考等大题量的训练,但面临高考学生还是会问题百出,在试卷中暴露出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联系实际生活的试题建模能力较弱。由此可见,新课标所强调的能力培养不是仅仅靠高三短时间突击可以达到的。如何搞好高中阶段物理
期刊
近幾年来,我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我们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界的热词,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
期刊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
期刊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是指我们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和品质等等。《课标》中提出了小学数学的10 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如何在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期刊
虽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它却最令老师们头疼。老师批阅作文费时费力,学生面对作文抓耳挠腮。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也在不断思考着、改进着自己的作文教学。我主要是从以下四方面来做:  一、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数学生下笔无物,多数是因为缺少写作素材。每一次新接一个班级,我先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是这样做的:①摘抄、背诵名言警句。每周为学生规定摘抄的名言警句的内容,学生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