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缺乏产业致穷、因病致穷、因残疾致穷、因年老无劳动能力致穷、因思路窄致穷……”刚参加扶贫工作时,我深入走访了贫困村、贫困户,也充分了解了这些村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可以说能导致贫穷的因素在这里聚齐了。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就摆在帮扶责任人面前。既然担起了这个担子,就要竭尽所能,既要从严从实搞扶贫,也要做细做好保脱贫。只有真刀实枪的大胆开干,才能朝着习总主席“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迈进。搞好帮扶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心灵的融合,既要帮产更要帮心,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与数字工程,才能达到帮扶的真谛。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曾经我们的扶贫就是带着钱和物入戶慰问,解决了一时的困难却去不掉穷根。引用《中华圣贤经》中一句话“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虽然穷尚且志存高远,何况我们现在生活在社会资源丰富的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既是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对思想贫困我们要有耐心,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更不能空对空。首先,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避免坐享其成的懒汉心理。要帮助贫困户脱贫,就要注重打造“造血”系统,让其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形成长久的实效。有些村直接将集体收入平分到户,这既不利于发展集体产业形成长期资产,也助长了部分人的懒汉思想。相比于此,我更赞成有的村集体的做法,利用集体收入打造集体产业,比如发展种植林和规模养殖项目,一方面为村集体营造了长久资源收入,另一方面村集体也可以通过项目需要购买公益服务,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使其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入,可谓一举双得。其次,通过政策宣传、乡村自治等方式进行合法管理和引导。比如开展道德模范表彰活动,集中表彰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等人员并大力宣传,使因分家后子女拒不赡养导致贫困的老人家庭感到羞愧难当,进而主动孝敬服侍老人。再次,帮扶干部要积极转变思路,改进方法。要通过认真分析贫困家庭致贫原因,使贫困户成为脱贫主角,在辛勤劳动中收获自尊、收获自信,真正脱贫。
注重一村一品同一户一策结合,打造贫困地区“产业长板”。与常说的补齐“短板效应”不同,在帮扶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打造“长板效应”。脱贫过程中,能否精准脱贫、突出特点,恰恰是取决于你最长那块板有多么突出优秀,而非四平八稳各种方面均衡但不优秀。我们每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注重传统农业,有的发展特色种植业,有的侧重工业,我们既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照搬照抄,因此我们就要根据村庄特点,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当这块长板足够强大时必然补足短板所需。换到贫困户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一味的补短板,不仅耗费大量精力还会收效甚微,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存、生产和发展能力。要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精准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及脱贫突破点,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注重督查指导与考核验收结合,打掉贫困标摘掉贫困帽。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填写帮扶手册是为了让帮扶干部更好的了解帮扶家庭,开展连续帮扶措施。但是有的地方却将帮扶都搬到了纸上、表格里。平日里不开展帮扶举措,遇到迎检就集中填表应付检查。入户调查表、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户信息采集表、民主评议会议记录、入户照片等等,这些需要日积越累的工作往往一两天就能集中完成,这样的帮扶举措耗费人力财力,所得的帮扶结果也可想而知。国务院扶贫办曾命令制止各地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脱贫攻坚工作正常秩序”。扶贫工作需要的是真招实措,而不是纸上功夫的形式主义。扶贫督导组不仅要看扶贫记录、听取帮扶干部汇报,更重要的是要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与群众交流,真正的了解帮扶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毕竟帮扶干部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升,因此在帮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督导组及时的指出纠正,确保帮扶工作精准高效。同时,要注重开展阶段性考核验收,我们要形成一个统一思想,即“考核验收组是来帮你发现问题、传导压力的。”帮扶单位要讲党性、讲规矩、讲纪律,不准弄虚作假,不准怀有侥幸心理,不准玩“套路”,如实汇报帮扶工作。考核组既要挖掘典型、宣传典型,为其它帮扶单位和个人树立榜样、开拓思路,也要勇于指出帮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帮扶单位和个人及时认识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一句庄严承诺给贫困群众带来满满的希望。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战役承载着百姓福祉、凝结着民族梦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需要一种长远眼光和规划。作为帮扶队伍一员,能够参与到中国民族伟大事业建设中来,我们是荣幸的,同时我们也倍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们要从严从实落实帮扶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曾经我们的扶贫就是带着钱和物入戶慰问,解决了一时的困难却去不掉穷根。引用《中华圣贤经》中一句话“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虽然穷尚且志存高远,何况我们现在生活在社会资源丰富的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既是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对思想贫困我们要有耐心,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更不能空对空。首先,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避免坐享其成的懒汉心理。要帮助贫困户脱贫,就要注重打造“造血”系统,让其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形成长久的实效。有些村直接将集体收入平分到户,这既不利于发展集体产业形成长期资产,也助长了部分人的懒汉思想。相比于此,我更赞成有的村集体的做法,利用集体收入打造集体产业,比如发展种植林和规模养殖项目,一方面为村集体营造了长久资源收入,另一方面村集体也可以通过项目需要购买公益服务,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使其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入,可谓一举双得。其次,通过政策宣传、乡村自治等方式进行合法管理和引导。比如开展道德模范表彰活动,集中表彰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等人员并大力宣传,使因分家后子女拒不赡养导致贫困的老人家庭感到羞愧难当,进而主动孝敬服侍老人。再次,帮扶干部要积极转变思路,改进方法。要通过认真分析贫困家庭致贫原因,使贫困户成为脱贫主角,在辛勤劳动中收获自尊、收获自信,真正脱贫。
注重一村一品同一户一策结合,打造贫困地区“产业长板”。与常说的补齐“短板效应”不同,在帮扶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打造“长板效应”。脱贫过程中,能否精准脱贫、突出特点,恰恰是取决于你最长那块板有多么突出优秀,而非四平八稳各种方面均衡但不优秀。我们每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注重传统农业,有的发展特色种植业,有的侧重工业,我们既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照搬照抄,因此我们就要根据村庄特点,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当这块长板足够强大时必然补足短板所需。换到贫困户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一味的补短板,不仅耗费大量精力还会收效甚微,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存、生产和发展能力。要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精准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及脱贫突破点,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注重督查指导与考核验收结合,打掉贫困标摘掉贫困帽。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填写帮扶手册是为了让帮扶干部更好的了解帮扶家庭,开展连续帮扶措施。但是有的地方却将帮扶都搬到了纸上、表格里。平日里不开展帮扶举措,遇到迎检就集中填表应付检查。入户调查表、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户信息采集表、民主评议会议记录、入户照片等等,这些需要日积越累的工作往往一两天就能集中完成,这样的帮扶举措耗费人力财力,所得的帮扶结果也可想而知。国务院扶贫办曾命令制止各地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脱贫攻坚工作正常秩序”。扶贫工作需要的是真招实措,而不是纸上功夫的形式主义。扶贫督导组不仅要看扶贫记录、听取帮扶干部汇报,更重要的是要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与群众交流,真正的了解帮扶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毕竟帮扶干部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升,因此在帮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督导组及时的指出纠正,确保帮扶工作精准高效。同时,要注重开展阶段性考核验收,我们要形成一个统一思想,即“考核验收组是来帮你发现问题、传导压力的。”帮扶单位要讲党性、讲规矩、讲纪律,不准弄虚作假,不准怀有侥幸心理,不准玩“套路”,如实汇报帮扶工作。考核组既要挖掘典型、宣传典型,为其它帮扶单位和个人树立榜样、开拓思路,也要勇于指出帮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帮扶单位和个人及时认识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一句庄严承诺给贫困群众带来满满的希望。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战役承载着百姓福祉、凝结着民族梦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需要一种长远眼光和规划。作为帮扶队伍一员,能够参与到中国民族伟大事业建设中来,我们是荣幸的,同时我们也倍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们要从严从实落实帮扶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