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ha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移动终端具有很好的交互性、便捷性与网络化服务,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小学课程整合创新了教学局面。一般情况下,应用移动终端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充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基于此,针对移动终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分析。
  [关    键   词]  移動终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140-02
   现阶段,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备受关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是基础,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该教学目标,无法保障实际教学效果,所以新时期,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有效应用移动终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全面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养。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移动终端应用优势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下,人们手中一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教学演示的智能电视都可成为“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发现,在移动终端中,平板电脑体积小且方便携带、更加灵活,是其他移动终端不具备的特点。实际教学中,学生利用触控笔或设备自带数字笔学习教学内容,因而备受老师与学生喜欢。而且平板电脑还可方便教学者与学习者手动操作,在平板显示屏上书写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任何时候都可缩放画面与图案,操作非常方便,有很强的功能性,因而,广泛应用于音乐课、美术课、语文课等教学领域,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其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一方面移动终端操作方便,利于学生与教学进度保持同步,节省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平板电脑无需键盘操作,还可简化课堂场地,为小学生带来简单易学的感受,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因而,国内外很多小学教学中,开始应用平板电脑取代传统电脑,这与移动终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不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移动终端应用的意义
   (一)对信息技术呈现方式进行优化
   有的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老师讲解模式,此种教学方法单调,且不利于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对老师的创造力造成了制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优化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呈现方式,老师可应用移动终端开展可视化教学,而利用移动终端学生也可获得直观引导,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自主学习创造。
   (二)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进行重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移动终端的应用,重新构筑了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借助移动终端学生学习更加方便。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学生应用碎片化时间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也从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利用移动终端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有效扩展了传统学习空间。
   (三)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更加丰富的资源
   传统教学环境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有明显的局限性,应用移动终端有效拓展了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而学生就可有效应用老师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源展开学习活动。与此同时,学生还可自主选用移动终端从网络上搜集并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此实现自主学习目标。实际教学中,应用移动终端也是非常方便的,只要有网络就可随时随地应用各类资源,便于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纸质资源带来的限制。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现状
   (一)老师备课不充分,重视度有待提高
   现代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信息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然而在基础教育中,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还有待增强。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小学阶段一些学校重视文化课教学,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此种情况下使得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备课时不够认真,觉得只要根据教学大纲与进度备课,讲完教学内容就可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广州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该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有很好的硬件配置。现阶段学校配置了两间电脑室,而且每间电脑室都有互联网,计算机数量符合标准且设置配置好,老师用机安装了最新教学控制软件,讲台上配置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及实物投影机。总体而言,学校教学设备配置比较好。与学校领导及信息技术老师交流发现,本校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对象为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课时为每周一节课,因而超过了国家小学阶段68课时的标准,上机课时也达到了不少于总学时70%的国家标准。而且本校信息技术老师配置为专业老师,具备计算机专业本科学历,其中还有的老师是该地区信息技术学科骨干老师,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因而教学配置与师资力量方面,该校信息技术教学是很好的。但实际教学中,老师很多时候没有做好备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固化、简单
   小学阶段相较之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机房是主要上课场所,因而实际教学中老师讲解教学内容时,大多会应用多媒体为学生直接展示信息技术教学相关内容,很少会自己制作教学课件或学习资料,该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教学内容太简单且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因课程学习中需要学生自主操作,但小学阶段学生自控力比较差,极易受到各类因素影响,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积极改变此种局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强教学手段创新,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学习氛围不够好
   众所周知,良好教学氛围利于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此种情况下,对老师教学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基于上述原因,老师不重视信息课程备课,教学环境设计效果差,而且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使得整个信息技术课堂比较乱,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虽然对信息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因自我管控能力比较差,若老师管理能力不足,将无法很好地把控课堂教学秩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超过一半的学生反映老师评价方式以“老师评”为主,即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7.8%的学生反映老师评价采用“向班级学生展示个别学生作品”的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此种评价方式与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不相符,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得不到老师合理的评价。另外,与该校信息技术老师交流,两位信息技术老师同时表示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标准比较茫然,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由此表明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因信息技术老师不明确学科评价标准,往往采用传统单调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使得学生不满意学生评价结果,这是该校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
   四、移动终端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移动终端,要综合考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根据小学认知特点合理选择移动终端,以此提高其应用效率。
   (一)课堂教学中移动终端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是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渠道。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在计算机教室开展教学活动,花费大量时间且教学管理有很大的难度。实际教学中应用移动终端,课堂教学中应用移动终端,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便捷化特点。实际教学中,老师经常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怎样呈现教学任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老师也可应用移动终端对任务呈现方式进行优化,以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移动终端为课堂教学交互提供了便利,老师可借助移动终端为学生组织有效交互,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互。应用移动终端,使得传统学习成果展示方式发生改变,都可应用移动终端直观表现。
   (二)线上教学中移动终端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线上教学已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如何开展线上教学,移动终端的应用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利用移动终端“移动”属性构建便捷的线上课堂模式。应用移动终端具体包含以下环节:(1)课前环节。老师可应用移动终端为学生制作微视频,并组织学生自主进行线上学习。通过翻转传统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线上教学环节。实际教学中,移动终端是学生线上学习必不可少的设备,应用智能平板作为师生、生生构建沟通交流的桥梁,以此有效开展线上课堂教学活动。(3)课后环节。信息技术教学中,该环节一直是薄弱环节,应用移动终端利于扩展学生学习空间,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借助移动终端自主选择相应的内容并进一步学习。
   (三)学习互动中移动终端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是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举措,所以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应用移动终端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式学习。老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有效的互动机会。课前,针对预习中出现的困惑组织师生或生生进行互动,以此保障预习效果。课中,老师可利用移动终端开展互动学习,有效融合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课后,借助网络社区通过互动话题的投放,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互动学习,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平台。
   五、结语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移动终端的应用,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移动终端,要加强学生管理,以防学生沉迷网络。老师可要求家长参与到此过程中,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加强网络知识、道德与规范化教育,充分发挥移动终端优势,尽可能规避其负面影响,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非.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20(8):126,128.
   [2]胡俊玲.浅谈Pad移动终端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3):22.
   [3]谭建犁.深圳A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4]王荣.浅谈如何创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学周刊,2019(3):55-56.
   [5]朱國明.善用App,提高小学信息课堂教学效能[J].电脑迷,2018(10):180-181.
   [6]杨海楠.基于云平台的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编程教学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说来你们也许不相信,我和沐阳的日常关系并不一直都是温暖和煦的。对,沐阳就是你们在《中学生天地》上读过的“青春沐阳”中的那个小孩,我就是那个儿子16岁跳级考上剑桥,人人都羡慕的沐阳妈妈。我们之间也会剑拔弩张,相互拉黑。可是这有什么呢?这是生活的真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妈妈们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你的孩子对你一脸漠然,却常常对着手机狂笑不止;你偶尔推门,却看到孩子慌慌张张地摊开作业本,藏起i
期刊
[摘 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过程中依从性不佳的影响因素及心理体验进行定性调查。方法:便利抽样结肠镜检查但肠道准备效果不充分的13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包括:老年患者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对肠道准备知识掌握不充分、不够重视、依从性差、缺乏社会支持等。结
[摘 要]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但其思想极不稳定,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交友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必要。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生物化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18
[摘 要]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是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重要举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的建设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特别是在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创新发展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今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
[摘 要]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号召,提高机械类实践实作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提炼机械类实践课程在内容设置、授课过程、教学目标和成绩评定等方面的特点,梳理思想根基、学科思维、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等思政要点,提出“点拨启发—自主印证—提炼升华”巩固思想根基、“设置问题—思考讨论—分析评价”熏陶学科思维、“言传身教—沟通纠正—纳入考核”培
两年前我考上了日本广岛大学的修士(相当于国内研究生)。我从上海出发,登上了一艘开往日本的客轮。我买的是一等室,室内有4个床位,除我之外还住了2个人,其中一个恰巧就是广岛大学的校友。在得知此事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与广岛大学注定了今生有缘吧。   广岛大学是一所在日本排名前列的综合性国立大学,成立于1874年。广岛大学有3个校区,分别是东广岛校区、东千田校区、霞校区。我所就读的东广岛校区占地约24
期刊
[摘 要] 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涌现,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古已有之却又极具新时代特性的新兴教学方式,因其对学生深化所学的显著优势在近年来受到了青睐。较之于机械地纯理论学习,研学旅行务求学生在实践体验之中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然而,这却高度依赖科学的课程设计。目前,高校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面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使得该教学方式的成效受到了一定影响。在分析研学旅行意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