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数学中的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从古时候的大马车,秦朝兵马俑中的战车,近代的木轮车,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火车、货车乃至豪华轿车,找到许多图片,让学生从外形上比较感知人类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等。但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种作用、哪一种形状的车,车轮都是永远没有改变的圆形。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样使学生对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圆性质的心理倾向,因此效果很好。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二、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从几年课改实践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我有如下体会:
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
2.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知识后,为了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我设计了《猜生日》这一活动,把教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猜一猜我的生日:我的生日在第5个大月中的第8天?有些学生反应很快,一下就猜到了,看到他们那种得意的表情,我进一步激活他们的兴趣,对他们说:“谁也能用自己的生日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大家来猜一猜?”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来考考大家,我的生日在第二个大月,日期是月份与4的乘积。”听完他的问题,只见学生们有的拿出拳头来查,有的拿出笔在纸上不知写着什么,有的眼珠骨碌碌不停地转,嘴里还在小声地叨咕着,不知道在说什么,还有的干脆几个开起了研讨小组,积极、踊跃、激烈地进行讨论。看到这种活跃的、主动的、积极的场面,作为一位教师,心中由衷地燃起了一股无名的满足感。大约一分钟后,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噢,有那么多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般高高地举起,嘴里还用那种激动的、颤抖的声音在不停地大喊:“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是我最为难的时候,看着他们那一双双企盼的目光,我真的不忍心伤害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好,干脆就让他们以悄悄话的形式告诉我吧。我从第一组的第一名学生开始,一直走到最后一组的最后一名学生的身边,把耳朵轻轻地俯在他们的小嘴下,倾听他们的发现,然后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告诉他们我听后的意见。这时,有的学生大喊一声:“Ye!”有的学生则坐下来又陷入了沉思之中。此时此景,我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只想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感谢妙趣横生的数学知识,让我和我的学生们自由自在地畅游在这宽阔无比、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海洋中。是生活拉近了我们与知识的距离,是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融合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和成功。
3.拓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打造运用数学知识的平台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要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实施了这样的实践活动——看一看,谁从生活中发现的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多。这样一来,汇报课上争先恐后的情形别提有多热闹了。生l:蝴蝶、蜻蜓是轴对称图形。生2:京剧里的脸谱,还有人的脸也是轴对称图形。生3:人体是轴对称图形。生4:圆柱、圆锥、球、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都是轴对称图形……真想不到孩子们的观察是这么的仔细和认真。
4.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留意,你就能发现。比如:增长率、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场次安排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明确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的适应生活,有效的进行表达和交流。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想去发现、去创造,产生迫切学习数学知识的愿望。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从古时候的大马车,秦朝兵马俑中的战车,近代的木轮车,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火车、货车乃至豪华轿车,找到许多图片,让学生从外形上比较感知人类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等。但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种作用、哪一种形状的车,车轮都是永远没有改变的圆形。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样使学生对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圆性质的心理倾向,因此效果很好。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应该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二、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从几年课改实践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我有如下体会:
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
2.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知识后,为了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我设计了《猜生日》这一活动,把教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猜一猜我的生日:我的生日在第5个大月中的第8天?有些学生反应很快,一下就猜到了,看到他们那种得意的表情,我进一步激活他们的兴趣,对他们说:“谁也能用自己的生日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大家来猜一猜?”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来考考大家,我的生日在第二个大月,日期是月份与4的乘积。”听完他的问题,只见学生们有的拿出拳头来查,有的拿出笔在纸上不知写着什么,有的眼珠骨碌碌不停地转,嘴里还在小声地叨咕着,不知道在说什么,还有的干脆几个开起了研讨小组,积极、踊跃、激烈地进行讨论。看到这种活跃的、主动的、积极的场面,作为一位教师,心中由衷地燃起了一股无名的满足感。大约一分钟后,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噢,有那么多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般高高地举起,嘴里还用那种激动的、颤抖的声音在不停地大喊:“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这时,是我最为难的时候,看着他们那一双双企盼的目光,我真的不忍心伤害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好,干脆就让他们以悄悄话的形式告诉我吧。我从第一组的第一名学生开始,一直走到最后一组的最后一名学生的身边,把耳朵轻轻地俯在他们的小嘴下,倾听他们的发现,然后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告诉他们我听后的意见。这时,有的学生大喊一声:“Ye!”有的学生则坐下来又陷入了沉思之中。此时此景,我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只想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感谢妙趣横生的数学知识,让我和我的学生们自由自在地畅游在这宽阔无比、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海洋中。是生活拉近了我们与知识的距离,是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融合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和成功。
3.拓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打造运用数学知识的平台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要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实施了这样的实践活动——看一看,谁从生活中发现的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多。这样一来,汇报课上争先恐后的情形别提有多热闹了。生l:蝴蝶、蜻蜓是轴对称图形。生2:京剧里的脸谱,还有人的脸也是轴对称图形。生3:人体是轴对称图形。生4:圆柱、圆锥、球、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都是轴对称图形……真想不到孩子们的观察是这么的仔细和认真。
4.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留意,你就能发现。比如:增长率、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场次安排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明确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的适应生活,有效的进行表达和交流。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想去发现、去创造,产生迫切学习数学知识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