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二三四”教学范式设计与研究

来源 :成功密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uh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范式是某学科基于现代教育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它既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基本承诺,又具有方法意义上的操作规范;它属于形式与实质的融通,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交织。
  “二三四”教学范式只是参考或引导,我们所期待的是“范式”下的创新。经过艰苦卓绝的课堂改革,每个教师都能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也就是能够深入思考教育价值和教育现状,从而唤醒内在精神。教师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就会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有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我们的“二三四”教学范式从尝试到推进再到实践研究,不管有多么曲折的过程,只要参与了活动并且更新了观念,那教师和学生就都在相互协调,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为了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文本,最终将化学课堂教学归结为最常用的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和卷评课。本人经过反复多次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琢磨,梳理出了化学每一种课型的“二三四”的实施要点,并各自形成操作细则。
  一、新授课
  基本范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归纳总结、反馈训练→提升拓展、巩固落实。
  例如,在介绍有机化合物乙烯性质时,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把催熟过程转化为动态过程。教师首先展示香蕉的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该香蕉整体颜色偏绿未成熟。接着教师拖动苹果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苹果,发现苹果已经完全成熟。接着教师将苹果和香蕉放入一個密闭容器中,并把课件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改变课件中的“时钟”,观察香蕉的变化,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为绿香蕉首先部分变黄,之后完全变黄。接着教师引出了乙烯的性质,即成熟的水果可放出乙烯,并对未成熟水果有催熟作用。接下来教师可引出教学内容,对于乙烯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探索解决水果运输过程中的催熟现象。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乙烯的性质进行讲解,使有机物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以及对于乙烯的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乙烯对于水果的催熟过程较为缓慢,通常要几天才能够完全催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无法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如果只是给学生观看图片,学生的代入感不强,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也不够强烈。而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可在自己的调节下观察到香蕉被催熟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这一过程产生好奇,进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后续的实际问题讨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探究精神都有所提升。
  二、复习课
  基本范式: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变式巩固。
  例如,教师在讲解可逆化学反应的具体变化过程时,可绘制一个跷跷板模型。跷跷板的两侧分别为反应物微粒与生成物微粒。制作好微粒的运动路径动画,接着便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那么跷跷板应该如何变化?粒子会如何移动?如果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或者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跷跷板又会如何变化?微粒的移动量是否相等?由此让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的过程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并且可以让学生对跷跷板模型加以推广应用,分析其他化学问题。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将抽象的化学平衡过程转化为了一个形象的、可以自由调节的跷跷板模型。通常来说,抽象的知识理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直接对抽象概念进行讲解,那么大多数学生将无法理解其内在含义,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后续的学习。采用跷跷板这一模型进行讲解,不仅把抽象概念变直观,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性,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化学反应中的平衡转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卷评课
  基本范式: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例如,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中,给定实验装置,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总量?如何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如何对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教师可把课件传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仪器的拖拽组合,完成整个实验装置的组装,并检验最终是否满足条件。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也是重点和难点。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独立完成仪器的组合,通过对视觉与触觉的双重刺激,增强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整体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二三四”教学范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应新时代要求,创新型教育成为主流方向。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存在刻板性、枯燥乏味等弊端,非常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极易让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那么如何通过架构教学情景提升整体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自觉地去学习小学数学便成了十分重要的事情。以下就是笔者对这个课题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有了兴趣
期刊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微课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为高效课堂的搭建提供了诸多便利。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微课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可应用微课来加强课堂学习氛围的构建,还可使用微课来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理论与实践技巧,从而促进高中化学课程的顺利展开。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以片段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也是探索化学的根本途径。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也是一直以来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化学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期刊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中含有较多的重点难点内容,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在目前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些演示实验无法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实验背后的原理,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对该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提出一些教学意见,欲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
期刊
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望而生畏,究其原因是物理概念众多,不易理解。把高中物理开篇“绪言”学习好,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奇妙,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物理,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学生带着好奇,走进物理课堂,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从初中进入高中,物理学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初中的物理知识需要学生记忆、了解多过理解。对很多学生来说,学好初中物理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进入高中后,对物理学科的理解能力要求
期刊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性质、概念、公式、定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大多数小学生都觉得数学的应用题比较难,应用题成了他们数学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的原因  1.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夠  应用题的题干通常有许多文字和资料,导致很多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比较困难。特别是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和冗余的信息,他们不能准确辨别出应用题的正确表述,也无法在题干中寻找到有
期刊
目前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具备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掌握简易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形成严谨创新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而微课作为一种教学形式,经过实践检验,被证实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深度广泛应用。  一、小学信息
期刊
一直以来,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最重要的学科,被视作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的基础。从学科知识的特征来说,数学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图形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面对容易造成认知障碍的抽象知识,教师可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将其以直观、具体的图形手段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同时,在课堂上以数形结合的方法讲解知识,还能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可以说一举多得。  一、利用数形结
期刊
新课改执行力度日渐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上仍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课堂中某些学生学习节奏较慢,跟不上教师的思路等,诸如此类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数学教学质量也越来越低。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研究  小组合作教学属于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它以小组为單位,以学生为学习中心,运用群体的力量来解决学习问题,实现了学生之间充分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生活化物理教学是从学生自身的经验、兴趣和认识出发,将学生所经历过的生活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在真实世界中接触物理知识,走进缤纷的物理世界。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寻找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生活化教学效率,是一线物理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善用生活现象,丰富教材趣味  教材是一门学科的课程之本。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