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中药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着手,提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促进严谨治学学风教育、建立学术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导师指导职责、营造科研生态环境、加强科研训练平台建设等。
【关键词】中药学 科研能力 学术道德 激励机制 科研素质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中药学研究生培养规模也相应持续扩大。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和科研素养,并能适应社会发展、促进民众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已成为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促进严谨治学学风教育,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
促进中药学研究生严谨、务实的治学学风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培养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颁布了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初步建立起一套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完善中国学位法律制度,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学位工作质量,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公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学位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外,各大高校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管理举措,例如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研究生出国出境进行联合培养;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的论文,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的申报,与导师共同申请国内、国际专利;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研究生继续深造,对考博成功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及其导师给予额外的奖励等。
(二)加强学术道德管理
当前中国研究生存在一些如剽窃、抄袭、伪造和编造研究数据,甚至一稿多投等学术失范行为。目前,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征求意见中,今后处理学术不端作伪造假将有法有据可依。充分发挥学校的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明确导师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责,并将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条要求提出来。导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不断地探索科学学术前沿,掌握学科最新的国际研究动态,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导师、二级学院及研究生管理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学术道德教育,良好的学术道德是科研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三)解决研究生学术考核标准单一和僵化的问题
结合现有研究生教育评估趋势,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考评标准。制订的标准要考虑科学研究是否切实结合当前中药学学科研究发展前沿,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学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及授权和获得科研奖励等情况,融学术科研训练与导师评价为一体,采用动态化和多元化的研究生考核形式。同时严格按照学术建设成就选定研究生奖学金评审专家,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执行。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中医药特色文化活动
举办中医药相关专题讲座和学术沙龙,并以加强中医药科研为探讨内容,为中药学研究生搭建课余学习的平台。可以适当地邀请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单位,包括中药生产企业、中医药科研院所等共同举办,借此机会也可以请企业进行中药新药研发方面的讲座,将此打造成一个研究生与社会接轨的平台。
二、建立学术创新激励机制,调动科研积极性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制度的建设,是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而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科研创新能力包括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实践。目前基于科研训练的环境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十大维度:(1)导师的科学示范行为;(2)强化科研意识;(3)高兴趣、低焦虑的科研参与;(4)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5)正确理解科学研究的有限性;(6)形式多样的研究方法; (7)内心想法;(8)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9)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10)导师具体实践指导。根据等级一般分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重点、校级一般科研创新课题,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甚至可以在二级学院设置相应的选拔项目,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鼓励研究生采用批判性思维发现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方案。通过项目书的撰写、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数据分析和科研论文的撰写等,系统训练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实践。
三、加强自主学习,提高科研自觉性
研究生自身文化素质是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研究出创新性学术发展成果的重要社会保障,而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科研素质、提高科研自觉性最直接和有效的解决途径。自主学习的内容需结合导师及课题组现有研究背景并综合研究分析,明确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为了开展相应的研究,研究生尚需要深入了解和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尽量拓宽学术视野,加强知识储备。为了掌握学科最前沿的学术动态,需要查阅大量的外文尤其是英文文献,研究成果的发表也需要发表在国际高水平的期刊上。因此,研究生除了加强专业课程学习,也应该自觉加强英语的学习,尤其是提高英文文献阅读和书面写作表达的能力。
四、强化導师指导职责,引导研究生科研创新
要切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导师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导师是科研活动的主导因素,导师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对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崇尚严谨的科研作风、务实的科学态度,保证导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高尚的科学奉献精神言传身教,导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做好研究生的科研引路人,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个性、情感、意志和就业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各个环节。强调导师的主要作用并加强研究生教师团队的建设,外聘本专业和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中医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 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是培养研究生的必要环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程度直接相关。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是培养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在读期间无论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或者校级项目,都会对科研创新能力起显著促进作用。导师尊重学生的科研主张,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设计课题并开展研究的指导过程,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显著优于控制型导师的指导方式。
文献检索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需要进行一定的培养,可以通过课题组内定期开展周汇报制度,可以进行课题进展报告,也可以是文献汇报;要求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前完成综述的写作;不定期检查研究生的实验记录等。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尽可能将研究成果进行学术报告,同时提醒学生劳逸结合,适当放松,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以陶冶情操。
五、营造科研生态环境,培养科研素质
在以课题研究带动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生态环境,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精神,开拓学术思路。学术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科研资源环境、管理环境和学术环境。加强科研资源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圖书资源和科研经费。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包括中文和英文的全文数据库资料。例如中国知网、万方和爱思唯尔等全文数据库,方便研究生通过网络获取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及时获取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立开放的实验平台管理机制,为研究生开展尖端研究提供实验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规范学术管理环境,定期开展学术论坛,聘请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举办讲座:优化科研学术环境,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
六、加强科研训练平台的建设,加强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扩大研究生学术培训平台,共同建设研究生学术培训平台,提供研究生实习基地。建立包括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校友会和实习培训基地等在内的管理平台及相对应的工作管理机制。为研究生科研训练和科研实践提供保障机制。同时加强与社会实践基地,例如药检所、制药企业等对口部门合作,拓宽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同时能与社会实践接轨,学以致用。加强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比如利用国际合作实验室、国家或者重点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开展科研成果交流,增强院校之间对科研成果的交换,让中医药研究生可以增强学术研究积极性,并建立针对每所高校相同或相似学术能力优化的合作机制。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中国中药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提高科研能力的各种途径中,课题研究已成为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机构培养研究生的普遍做法。提高研究生自我创新的意识,强化导师作为科研指导和创新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营造适宜科研生态环境,加强科研管理和政策激励是激发研究生科研积极性从而提高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琪,江厚德,王国凯.基于中医药思维培养中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1).
[2]林艳,林丽美,张智敏,等.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新校园(阅读),2018(11).
[3]刘璞.高校学位授予标准设定权法律属性与权利边界: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修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0).
[4]周详,杨斯喻.学位的功能、结构与学位授予权的本质: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修订的基本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19(1).
[5]白云龙,蒋雅楠,张巍,等.医药专业研究生学术不端防范机制研究[J].药学教育,2021(1).
[6]王茜.新形势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问题探析[J].大学教育,2021(1).
[7]郝彤亮,杨雨萌,孙维.博士生科研项目参与对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20(9).
[8]林莺,陈彩云,王少平.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23).
[9]崔明超,徐茂华,王蕾,等.基于中医药思维培养之中药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安徽医药,2018(6).
[10]曹蔚,李小强,周暄宣,等.国内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比较[J].西部中医药,2017(9).
【作者简介】樊兰兰(1980— ),女,广西来宾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及物质基础研究;杨 涛(1986— ),男,广西上林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多孔晶态材料应用、药物晶型,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技术研究;陈文雅(1992— ),女,广西北海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讲师,研究方为中药药效筛选与中药新药研究;卢汝梅(1969— ),女,通讯作者,广西陆川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
(责编 黄桂婵)
【关键词】中药学 科研能力 学术道德 激励机制 科研素质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中药学研究生培养规模也相应持续扩大。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和科研素养,并能适应社会发展、促进民众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已成为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药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促进严谨治学学风教育,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
促进中药学研究生严谨、务实的治学学风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培养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颁布了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初步建立起一套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完善中国学位法律制度,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学位工作质量,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公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学位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外,各大高校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管理举措,例如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研究生出国出境进行联合培养;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的论文,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的申报,与导师共同申请国内、国际专利;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研究生继续深造,对考博成功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及其导师给予额外的奖励等。
(二)加强学术道德管理
当前中国研究生存在一些如剽窃、抄袭、伪造和编造研究数据,甚至一稿多投等学术失范行为。目前,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征求意见中,今后处理学术不端作伪造假将有法有据可依。充分发挥学校的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明确导师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责,并将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条要求提出来。导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不断地探索科学学术前沿,掌握学科最新的国际研究动态,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导师、二级学院及研究生管理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学术道德教育,良好的学术道德是科研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三)解决研究生学术考核标准单一和僵化的问题
结合现有研究生教育评估趋势,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考评标准。制订的标准要考虑科学研究是否切实结合当前中药学学科研究发展前沿,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学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及授权和获得科研奖励等情况,融学术科研训练与导师评价为一体,采用动态化和多元化的研究生考核形式。同时严格按照学术建设成就选定研究生奖学金评审专家,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执行。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中医药特色文化活动
举办中医药相关专题讲座和学术沙龙,并以加强中医药科研为探讨内容,为中药学研究生搭建课余学习的平台。可以适当地邀请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单位,包括中药生产企业、中医药科研院所等共同举办,借此机会也可以请企业进行中药新药研发方面的讲座,将此打造成一个研究生与社会接轨的平台。
二、建立学术创新激励机制,调动科研积极性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制度的建设,是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而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科研创新能力包括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实践。目前基于科研训练的环境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十大维度:(1)导师的科学示范行为;(2)强化科研意识;(3)高兴趣、低焦虑的科研参与;(4)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5)正确理解科学研究的有限性;(6)形式多样的研究方法; (7)内心想法;(8)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9)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10)导师具体实践指导。根据等级一般分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重点、校级一般科研创新课题,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甚至可以在二级学院设置相应的选拔项目,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鼓励研究生采用批判性思维发现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方案。通过项目书的撰写、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数据分析和科研论文的撰写等,系统训练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实践。
三、加强自主学习,提高科研自觉性
研究生自身文化素质是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研究出创新性学术发展成果的重要社会保障,而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科研素质、提高科研自觉性最直接和有效的解决途径。自主学习的内容需结合导师及课题组现有研究背景并综合研究分析,明确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为了开展相应的研究,研究生尚需要深入了解和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尽量拓宽学术视野,加强知识储备。为了掌握学科最前沿的学术动态,需要查阅大量的外文尤其是英文文献,研究成果的发表也需要发表在国际高水平的期刊上。因此,研究生除了加强专业课程学习,也应该自觉加强英语的学习,尤其是提高英文文献阅读和书面写作表达的能力。
四、强化導师指导职责,引导研究生科研创新
要切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导师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导师是科研活动的主导因素,导师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对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崇尚严谨的科研作风、务实的科学态度,保证导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高尚的科学奉献精神言传身教,导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做好研究生的科研引路人,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个性、情感、意志和就业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各个环节。强调导师的主要作用并加强研究生教师团队的建设,外聘本专业和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中医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 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是培养研究生的必要环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程度直接相关。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是培养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在读期间无论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或者校级项目,都会对科研创新能力起显著促进作用。导师尊重学生的科研主张,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设计课题并开展研究的指导过程,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显著优于控制型导师的指导方式。
文献检索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需要进行一定的培养,可以通过课题组内定期开展周汇报制度,可以进行课题进展报告,也可以是文献汇报;要求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前完成综述的写作;不定期检查研究生的实验记录等。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尽可能将研究成果进行学术报告,同时提醒学生劳逸结合,适当放松,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以陶冶情操。
五、营造科研生态环境,培养科研素质
在以课题研究带动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生态环境,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精神,开拓学术思路。学术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科研资源环境、管理环境和学术环境。加强科研资源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圖书资源和科研经费。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包括中文和英文的全文数据库资料。例如中国知网、万方和爱思唯尔等全文数据库,方便研究生通过网络获取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及时获取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立开放的实验平台管理机制,为研究生开展尖端研究提供实验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规范学术管理环境,定期开展学术论坛,聘请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举办讲座:优化科研学术环境,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
六、加强科研训练平台的建设,加强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扩大研究生学术培训平台,共同建设研究生学术培训平台,提供研究生实习基地。建立包括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校友会和实习培训基地等在内的管理平台及相对应的工作管理机制。为研究生科研训练和科研实践提供保障机制。同时加强与社会实践基地,例如药检所、制药企业等对口部门合作,拓宽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同时能与社会实践接轨,学以致用。加强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比如利用国际合作实验室、国家或者重点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开展科研成果交流,增强院校之间对科研成果的交换,让中医药研究生可以增强学术研究积极性,并建立针对每所高校相同或相似学术能力优化的合作机制。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中国中药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提高科研能力的各种途径中,课题研究已成为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机构培养研究生的普遍做法。提高研究生自我创新的意识,强化导师作为科研指导和创新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营造适宜科研生态环境,加强科研管理和政策激励是激发研究生科研积极性从而提高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琪,江厚德,王国凯.基于中医药思维培养中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1).
[2]林艳,林丽美,张智敏,等.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新校园(阅读),2018(11).
[3]刘璞.高校学位授予标准设定权法律属性与权利边界: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修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0).
[4]周详,杨斯喻.学位的功能、结构与学位授予权的本质: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修订的基本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19(1).
[5]白云龙,蒋雅楠,张巍,等.医药专业研究生学术不端防范机制研究[J].药学教育,2021(1).
[6]王茜.新形势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问题探析[J].大学教育,2021(1).
[7]郝彤亮,杨雨萌,孙维.博士生科研项目参与对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20(9).
[8]林莺,陈彩云,王少平.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23).
[9]崔明超,徐茂华,王蕾,等.基于中医药思维培养之中药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安徽医药,2018(6).
[10]曹蔚,李小强,周暄宣,等.国内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比较[J].西部中医药,2017(9).
【作者简介】樊兰兰(1980— ),女,广西来宾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及物质基础研究;杨 涛(1986— ),男,广西上林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多孔晶态材料应用、药物晶型,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技术研究;陈文雅(1992— ),女,广西北海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讲师,研究方为中药药效筛选与中药新药研究;卢汝梅(1969— ),女,通讯作者,广西陆川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
(责编 黄桂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