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的新媒体融合宣传传播模式与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1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革命文物的新媒体融合宣传传播模式与策略,分析革命文物的新媒体融合宣传传播具有增强革命文物的宣传力度、提高革命文物传播度和范围、营造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等积极意义,阐述革命文物宣传传播模式的多媒体交互、融合宣传、沉浸式融合宣传的内涵,提出加速革命文物分众式内涵传播、加速开启革命文物IP化传播进程、大力拓展创意化传播等革命文物新媒体融合宣传传播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革命文物 宣传传播策略
  革命文物蕴含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念坚定、爱国为民、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等精神。馆藏有各类革命文物的纪念馆一直以来都是了解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的主要平台之一。这个平台的传播形式目前亦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多媒体、移动端、网络等新媒体形式竞相涌现,IP化、创意化、在线化等传播方式热度凸显。在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传播深度融合新媒体技术,更新传播形式,对促进革命文化焕发时代新价值具有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一、革命文物的新媒体融合宣传传播的意义
  科学技术正以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改变整个社会形态,新业态不断呈现,尤其以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社会改变最具代表性。互联网技术往纵深方向发展引发了文化传播途径的改变,各地革命纪念馆根据时代变化和趋势,主动改变革命文化传播方式。各地革命纪念馆主要通过多媒体、移动端、网络等新媒体形式进行革命文物传播,突破了传统传播的形式,革命文化的功能出现了扩散式效应,信息的传播度不断提高。
  (一)增强革命文物的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在对革命文物的宣传上,大多数地方都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只有很小部分的纪念馆使用新媒体进行融合宣传传播。在新媒体视域下,将革命纪念馆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革命文物的宣传。随时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和文化的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多媒体、移动端、网络等新媒体形式竞相涌现,IP化、创意化等传播方式热度创新高。为了适应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和宣传形式更新的需要,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宣教部门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革命文物的宣传,为促进革命文化焕发时代新价值提供了政策依据。这些均有利于革命纪念馆在新理念的指引下采用新技术开展多角度的宣传工作,以宣传创新的方式来带动民众对革命文物的认知和理解。
  (二)提高革命文物传播度和范围
  革命纪念馆一直以来都是传播革命文化的重要媒介和平台,而革命文物是其传播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和叙述革命故事的最主要载体。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兴起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变化及国民对宣教方式的时代性、先进性要求不断增加,革命纪念馆积极创新宣教方式、展示形式和手段,增强广大群众对革命历史的认同。在新媒体视域下,不同类型的革命纪念馆可基于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循序渐进式地采用多媒体互动式传播、网络互动传播、移动互联网传播等不同类型的新媒体传播形式。以战役类为主题的纪念馆可以使用立体声、仿真3D动画,创建出具有真实感和历史感的战斗场景、战斗人物等,还原战斗场景;以人物类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采用视频、动漫等方式进行宣传。采用具有时代特色的宣传方式,改变原来单一、枯燥的宣传模式,能不断扩大群众的知识接收范围和接受方式,提升群众的体验兴趣和热情。
  (三)营造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革命纪念馆目前对外宣传渠道比较单一,多倾向于通过电视、电台、图书、报纸、画册、宣传手册等传统渠道,而较少运用新媒体对革命文物进行融合宣传传播。互联网时代,新技术不断发展,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革命文物宣传传播方式途径也日益扩展。在互联网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革命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参观和体验红色文化,如革命遗迹的探访。二是讲述红色历史事件和传达红色精神,多是通过影视、文学、图书、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來,云计算、语音识别技术、VR技术等新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广泛运用,通过微信、抖音等将各类红色文化资源集聚到互联网上,这种新的革命文化传播方式—— 交互式传播模式应运而生。一方面能够激发参观者对革命文物的兴趣,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突破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让革命文物不再是教科书式单向灌输式传播,参观者也能够及时反馈所接收的信息。另一方面,交互式传播模式将历史文物的表现形式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严肃认真的氛围下观看一系列有关革命历史的短片,结合新技术可让参观者更加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深度融入场景中,有利于参观者对革命文物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革命文物的新媒体融合宣传传播模式
  (一)多媒体交互式方式
  交互式传播拥有交互对等、双向传播的特点,是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本质。从信息形成过程看,是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大众的实际反馈被收集,收集者不断地进行调整,再传送给大众。新媒体交互性这一特点增强了受众的主导性和自主性。处于新时代网络发达的广大群众,思维方式、接受信息渠道和理解信息的能力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不能再把对革命文物传播的研究目光局限在从前,应与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联系起来,借助新媒体创新宣教方式,把历史资源转化为鲜活、立体的生动形象,赋予其时代新内涵。如江西的南昌八一纪念馆顺应时代发展,采用互联网技术改造革命纪念馆,使革命文物生动再现革命精神,向参观者传递真情实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再如“文物故事系列展播”特别节目——《八一大讲堂》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播放,观众观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参加网络互动小游戏,赢取精美礼品。这一新颖的传播方式,实现了观众与革命文物的互动,使革命文物活灵活现,提高了革命文物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又如,“俞秀松日记”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叙述了《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诞生过程。原先参观者在静态下仅能看到日记的封面,现在通过幻象成影的技术,让受众更直观和全面地了解《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诞生历程,更深入了解党发展的历程。   (二)多平台融合宣传
  革命文物的有效传播需建立起信息反馈与互动的有效通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突破時空传播的限制。而网上革命纪念馆就符合这一特征,不仅能够让受众在网络上了解和学习革命文物,更能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广泛和实时互动性强的特点,提升革命文物的社会影响力。比如,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积极拥抱互联网,借助网络的力量全力推动革命文化的传播。西柏坡纪念馆借助长城网雄厚的网络技术和资源,为广大网民搭建一个西柏坡红色文化的传播交流平台,扩大传播辐射范围,使网上革命文物和线下革命纪念馆有效融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网络展厅,将线下的展览搬至线上,观众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参观,突破了时空限制。
  利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革命文化传播。微信、抖音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移动社交平台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社交方式。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的优势传播革命文化,实现与参观者的有效互动,既可以满足未到现场的参观者,为他们提供展览,将公众想了解的信息展示出来,便于观众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查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又可以使离馆而又意犹未尽的受众利用抖音短视频等社交工具继续参观纪念馆,还可以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互动交流,这有效拉近了参观者与革命文物之间的距离,同时提升纪念馆在群众中的知名度。许多新媒体平台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各大平台都是革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革命纪念馆根据不同目标定位受众需求,将革命文物用图、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个性化方式加工,进行新媒体“多渠道发布”,进一步增强时效性的同时,避免了千篇一律的重复和单调宣传。
  (三)革命文物的沉浸式传播
  一直以来,革命纪念馆展品大多采用传统的展柜陈列形式展现,在展品的讲解上也采用固定的讲解词进行解说,很少根据受众的需求改变宣教的模式,观众看到的都是静态物体。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迭,使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和宣传也逐渐打破这些固有模式,充分借助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手段,扩展传播渠道,优化文化传播环境,大力发展革命文物数字化传播,加强互动化传播功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元素,通过5G+VR、全息投影、多媒体场景、多点触摸屏等数字技术,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生动性和体验感。访客既能全方位欣赏纪念馆的布局,又能身临其境感受革命文物,如VR技术的运用,让观众集中注意力于眼前虚拟的场景中,做到在整体上把握和细节上关注。目前各地方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也相继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出VR模式。2018年,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辟新的移动传播路径,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VR纪念馆和3D全景虚拟景区,参观者可在相应软件上自行进行放大、旋转等操作,并有相应的解说词辅助了解,可在无讲解员在场的情况下随时参观文物。利用VR技术进行宣传,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参观,操作性强,观众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深入了解,这些都是对革命文物的宣传方式进行技术性变革的成功典范。
  三、新时代革命文物新媒体融合宣传传播路径
  (一)革命文物分众式内涵传播
  1.寻找不同的宣传途径
  革命文物的宣传,要选择不同的宣传方式,结合不同领域、行业、人群等进行科学设计,进而使其能够符合各年龄层面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强化红色文化传播与红色基因传承内容的针对性和效能性。每件革命文物代表的精神可以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由于个体的年龄、专业、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看事物角度和认知差异而有所区别。革命老战士观摩革命文物往往是为了悼念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老年人参观革命纪念馆可能是想回忆儿时艰辛的生活;成年人会结合专业知识,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可能就是艰苦的工作、锐意进取的状态等;而中小学生则结合他们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深化对书本知识的认知。因此,需要采用针对性更强、内涵更丰富的传播方式。
  2.巧借多媒体手段,呈现方式多样化
  把“互联网+”技术纳入革命文物的展示过程中,新媒体平台要向广大群众传播红色文化精神,根据需要调整各类红色文化作品的输出形式,不再拘泥于推出完整文章和视频,可采用诸如革命故事续写等模式,分章节、分时段推出,激发受众的积极性和新鲜感,吸引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进行学习。也可以制作微视频,利用网上资源进行革命文化的传播宣传。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更符合受众的特点,能够提高传播的效果。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融入活泼的传播方式,增加革命文化的传播广度和热度。
  (二)加速开启革命文物IP化传播进程
  1.为每一件文物打造一个专属IP
  IP形象所具备的跨媒介叙事模式具有两个最大的特点:其一,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的叙事能力,基于其媒介特性进行协同叙事,从而使革命文物得到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其二,衍生出崭新的受众参与方式。文物IP视觉形象,表现出其风格鲜明的外形特征与人格属性,能够借助自身吸引力,在多个平台上获得流量。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IP形象“唐妞”设计开发后,引起大量关注,扩大了影响力和传播力。
  2.加速革命文化推广的新方式
  随着IP影响力的提升,革命纪念馆也可开创革命文化推广的新方式,让革命文化以生动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革命文物IP形象的受众群体在各类媒介的推动下,由传统被动的接受者成为革命文物传播的重要参与者。
  (三)大力拓展创意化传播模式
  1.多角度创新宣传方式
  根据目前革命文化的传播情况来看,革命文化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宣传方面,致力于创意传播革命文化,才能够使革命文化深入人心。为了准确把握革命文化受众的心理,需要进一步创新革命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方式,探索与革命文物特质相符合的宣传方式。一是各地革命纪念馆对场内设备进行升级换代,要逐步运用现代化、创新化的方式展现革命文化,使革命文化进一步得到民众的了解和认同;二要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号,让更多的人关注革命纪念馆信息,及时了解革命纪念馆文物动态,为参观群众提供自主服务,如输入相应数字即可获取与数字相对应内容的语音、文字、图片和 VR 虚拟展厅等形式的展馆介绍;三是纪念馆要主动“走出去”,在当地举办巡回宣讲,针对特定主体展览开展革命文化大课堂,在体验式、实践式、情景式等相贯通的条件下,将红色文化真正融进群众的心里。   2.建立数字化纪念馆,推进革命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數字技术推进产业数字化。革命纪念馆也应在网络数字化推动下建立数字纪念馆,这是适应现代人社会需求、提升自身影响力、创新宣教模式的重要途径。数字化革命纪念馆的成立可以将纪念馆推出国门,让我国革命纪念馆的影响力突破国界,将宣教事业推向世界,让全世界感受中国的革命文化。为此,要按照革命文物的类别及历史背景,创新其展示方式,促进展示效果的提升;要积极借鉴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应用文物、图片、雕塑以及其他景观等多元化的途径,综合借助声、光、电等现代信息技术,转变过去传统、枯燥的展示方式,坚持实现思想性、教育性以及观赏性的统一,从而发挥出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和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打造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
  【参考文献】
  [1]申彩霞.新媒体环境下环江县旅游文化传播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
  [2]林彦平.新时代,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例[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9(1).
  [3]崔霞.纪念馆网站建设之管见:以西柏坡纪念馆网站为例[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5(2).
  [4]谢菁.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的传播策略及发展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0).
  [5]陈晶.当代革命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
  [6]洪图,樊传果.基于汉文化传播的徐州博物馆IP开发设计探究[J].今传媒,2020(11).
  注: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重大课题“红色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20GXMGY0104);广西社科规划课题“广西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研究”(20FDJ009);2021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的传播策略及发展”
  【作者简介】韦 鸿(1985— ),广西东兰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广西革命纪念馆)文保编研科科长;冯超群(1982— ),女,广西博白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广西革命纪念馆)文保编研科副科长,研究方向为革命纪念馆宣传教育和文物征集保护;刘绍卫(1972— ),男,中共广西党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三处处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覃宇冰(1991— ),男,广西上林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边疆民族社会治理、红色文化传播、党建;陆柳双(2000— ),女,广西南丹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责编 丁 梦)
其他文献
对刘春妮老师的大名,记者早有耳闻,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同事,都对她赞誉有加。南宁市十大杰出中学生侯程提起自己的恩师时,毫不吝惜赞美之辞:“刘老师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之一,她身上所散发出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舒服。”面对赞誉,她仅是淡淡一笑:“我只是用心在教书而已。”  用心教书,固然有对学生的爱心、关心、细心和耐心,更有创造性的是,她独辟蹊径地将心理学引入数学课堂,从“心”开始施教,创造出了个性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实施“涉农”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提出推进广西高职院校“涉农”教育发展的路径:打造“乡村”思政课,强化情感认同;构建“1+1+1”(一教师、一学生团队、一乡村)教育模式,提高实践认知;开展个性化学教育,提升学生自身能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 高职院校 涉农教育 情感认同 区域经济  当前,三农建设工作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艰巨和繁重的任务。2018年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改革内容,包括课程总学时、授课内容及项目、授课形式、课程阶段、考核方式及比例等,并从实训考核成绩、实习医院的评价两方面对改革成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改革成效显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关键词】护理专业 专业综合技能实训 课程改革 实证分析  《全国护理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将工程教育改革的CDIO模式应用到培养具有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以开展制作创意电子乐器的STEM活动为例,从“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四个环节分析基于CDIO模式的STEM活动实施,提出STEM活动的主题内容应该选择工程设计开放性大的工程实践活动、组织STEM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围绕工程教育的核心概念来展开、要运用注重评价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等教学建议。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加强高校案件查办工作的必要性,针对当前高校纪委案件查办工作存在的纪检干部查办案业务能力偏弱、纪检干部的斗争精神不够硬朗、高校纪委可用的措施比较有限等问题,提出聚焦“两个维护”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案件查办的思想认识;围绕“四个基本”规范业务建设,提高办案人员的业务能力;着眼“三个环节”优化队伍建设,增强办案队伍的专业水平;创新“两项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协作办案的工作机制等对策。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课”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课”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体系,构建“一体两翼三课堂”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三课”协同育人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课程 协同育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培育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认同的重要性,分析广西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认同现状,针对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认同程度的调研结果,提出应注重强化理论认同教育、升华情感认同教育和固化行为认同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制度顯著优势 优势认同 行为认同 理论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制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建筑施工图平法识图课程为例,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训设置和评价方式方面的问题,提出对接“1+X”证书制度实施混合式教学策略:开发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项目式学习;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课证融通”;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育。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职业技能 混合式教学  2019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部署启动“1+X”证书制度,其中“1”为学历证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加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结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提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路径:顺应新时代特征,改进教育方法;严管理,高要求,积极完善机制;“点”“面”结合,努力优化思政教师队伍结构。  【关键词】新时代 思政队伍 优化  高校思政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效果,加强和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职高水平护理专业群为例,论述“双高”建设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实施路径与实践,提出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模式以及创新评价方式等具体举措,推进“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多渠道培养护理专业群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1+X”证书 双高建设 高水平护理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