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身气功·易筋经之所以成为经,不仅因为其是一套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明显的传统保健养生方法,更重要的是其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摘星换斗势”的理法研究入手,探析该套功法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作用,并加深对整套功法功理的理解。
功法原理
“摘星换斗势”通过目视掌心、意存腰间命门的导引,使意气相随并引气下行归藏于肾,从而将之前动作发动的气机收敛于以脊柱、三焦为主的肢体运动中。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平衡,还可以激发人体阳气上升,产生壮腰健肾、延缓衰老的功效。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摘星换斗势的动作要领进行分析,发现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可牵拉人体胸腹、腰背的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和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分析,还发现:①当“摘星”手臂在腰胯旁时,腰、背、颈肌相对拉伸、绷紧,而当“换斗”手臂在头肩上方时,腰肌相对放松,背、颈肌换另一个方向拉伸、绷紧,而且在“摘星”与“换斗”的转化过程中存在腰、背、颈,以及胸腹等肌肉产生紧松紧的运动变化。这种紧松紧的运动变化,对任脉、冲脉,特别是督脉、膀胱经,以及其它经络穴位都能起到有效的良性刺激作用,对畅通经络气血,平衡阴阳,调理内脏具有重要作用。②其旋腰转脊及脊柱屈伸的动作与现代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相似,具有正骨、强脊、健腰的功用,可谓是一种脊柱的自我功能训练方法。例如,本势动作通过旋腰转脊及眼随手动、目视掌心的锻炼,可以加强腰背脊骨及颈椎的旋转幅度,有利于更加充分地伸缩腰背、颈部关节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可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防治腰背、肩颈等疾病。
从练功的体感上来看,当手掌位于头肩上方时,促进手臂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当手掌位于腰胯旁时,心脏动脉血液加快流向手臂。这种血液流动的变化从手掌的颜色变化,以及手指、手掌、手臂的感觉中可得到体会,这种感觉随着动作越熟练,身体越放松越容易感觉到。这种摘星换斗动作,可促进手指末端等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流量,对提高全身各组织器官细胞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这角度来说,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心血管功能训练方法。
功法要领
本势动作是身体向左转,同时,屈膝,右臂从上举经体前划弧下摆至左髋关节外侧“摘星”。左臂由上举经体后划弧下摆至身后,左手背轻贴命门,目视右掌。然后右掌经左侧胸前,额上摆至头顶右肩上方,松腕,肘微屈,掌心向下,手指向内,中指尖垂直于肩髃穴,两眼目视上方手的掌心,同时意识微微停驻于下摆的手掌与命门穴处。左右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其调身要领主要是:①动作路线:是以肩关节为圆心,约以臂长为半径的斜前侧圆弧形移“星”变换轨迹(“摘星”动作)及经手对侧胸前(约10厘米左右)、额上“换斗”的弧线组成。习练者只需记住头额正前方高度、腰胯旁摘星、胸前、肩上方换斗四个关键节分点即可准确把握本势动作路线。②松腰坐胯:松腰就是要求腰部肌肉自然放松;坐胯是指臀部微微收敛下坐。通过松腰坐胯的调节,有利于腰的灵活转动,以及有效避免臀部凸出或左右扭动,这样才能使身体在做旋腰转脊动作时,重心下沉,下盘稳固不转,进而使脊柱腰背肌得到更充分的伸拉,从而达到伸筋拨骨,畅通经络作用。③以腰带动:在做“摘星”“换斗”转身过程时要求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手,节节贯穿。这种用劲力方法,更有利于气机运转,气血的流畅。习练者可随着动作的熟练及放松程度,明显感受得到这种节节贯穿的本体感觉,而且置于腰间的手掌背也会明显感受到腰肌的旋动。其调心方法是意随形走,意气相随。首先是意想手随松腰落(坐)胯旋腰屈胸转臂做弧线移“星”动作,并在腰胯侧进行“摘星”,手掌要自然张开,掌指微内拢,有摘星之形与意。随之意想掌心吸住“星”由腰为动力,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做旋腰展胸的胸前抛物线“换斗”动作,当掌至肩上方时,意存腰间命门。这势似乎是要求练习者一心两用,既要观注手心,又要意注命门。实际上,在摘星换斗势动作过程中,练习者眼随手动,目视手心时,要视而不见,看而无心。意存腰间命门时,要轻轻用意,似有似无,绵绵若存,而不要心意散乱或强烈意守该处。这种意识活动目的主要是引气下行归藏于肾,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平衡,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强腰健肾,延年益寿作用。其调息方法主要是采取逆腹式呼吸方法,也即在旋腰转脊,手臂向下“摘星”时呼气松腹;在旋腰转脊,以腰带臂向上换斗时吸气收腹。并要求在目视掌心定势时,稍停止呼吸,松腰收腹意注命门。
综观上述,可看出“摘星换斗势”动作虽然简单,却包含了丰富的理法内涵,以及具有良好的健身功能。
功法原理
“摘星换斗势”通过目视掌心、意存腰间命门的导引,使意气相随并引气下行归藏于肾,从而将之前动作发动的气机收敛于以脊柱、三焦为主的肢体运动中。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平衡,还可以激发人体阳气上升,产生壮腰健肾、延缓衰老的功效。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摘星换斗势的动作要领进行分析,发现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可牵拉人体胸腹、腰背的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和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分析,还发现:①当“摘星”手臂在腰胯旁时,腰、背、颈肌相对拉伸、绷紧,而当“换斗”手臂在头肩上方时,腰肌相对放松,背、颈肌换另一个方向拉伸、绷紧,而且在“摘星”与“换斗”的转化过程中存在腰、背、颈,以及胸腹等肌肉产生紧松紧的运动变化。这种紧松紧的运动变化,对任脉、冲脉,特别是督脉、膀胱经,以及其它经络穴位都能起到有效的良性刺激作用,对畅通经络气血,平衡阴阳,调理内脏具有重要作用。②其旋腰转脊及脊柱屈伸的动作与现代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相似,具有正骨、强脊、健腰的功用,可谓是一种脊柱的自我功能训练方法。例如,本势动作通过旋腰转脊及眼随手动、目视掌心的锻炼,可以加强腰背脊骨及颈椎的旋转幅度,有利于更加充分地伸缩腰背、颈部关节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可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防治腰背、肩颈等疾病。
从练功的体感上来看,当手掌位于头肩上方时,促进手臂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当手掌位于腰胯旁时,心脏动脉血液加快流向手臂。这种血液流动的变化从手掌的颜色变化,以及手指、手掌、手臂的感觉中可得到体会,这种感觉随着动作越熟练,身体越放松越容易感觉到。这种摘星换斗动作,可促进手指末端等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流量,对提高全身各组织器官细胞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这角度来说,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心血管功能训练方法。
功法要领
本势动作是身体向左转,同时,屈膝,右臂从上举经体前划弧下摆至左髋关节外侧“摘星”。左臂由上举经体后划弧下摆至身后,左手背轻贴命门,目视右掌。然后右掌经左侧胸前,额上摆至头顶右肩上方,松腕,肘微屈,掌心向下,手指向内,中指尖垂直于肩髃穴,两眼目视上方手的掌心,同时意识微微停驻于下摆的手掌与命门穴处。左右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其调身要领主要是:①动作路线:是以肩关节为圆心,约以臂长为半径的斜前侧圆弧形移“星”变换轨迹(“摘星”动作)及经手对侧胸前(约10厘米左右)、额上“换斗”的弧线组成。习练者只需记住头额正前方高度、腰胯旁摘星、胸前、肩上方换斗四个关键节分点即可准确把握本势动作路线。②松腰坐胯:松腰就是要求腰部肌肉自然放松;坐胯是指臀部微微收敛下坐。通过松腰坐胯的调节,有利于腰的灵活转动,以及有效避免臀部凸出或左右扭动,这样才能使身体在做旋腰转脊动作时,重心下沉,下盘稳固不转,进而使脊柱腰背肌得到更充分的伸拉,从而达到伸筋拨骨,畅通经络作用。③以腰带动:在做“摘星”“换斗”转身过程时要求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以臂带手,节节贯穿。这种用劲力方法,更有利于气机运转,气血的流畅。习练者可随着动作的熟练及放松程度,明显感受得到这种节节贯穿的本体感觉,而且置于腰间的手掌背也会明显感受到腰肌的旋动。其调心方法是意随形走,意气相随。首先是意想手随松腰落(坐)胯旋腰屈胸转臂做弧线移“星”动作,并在腰胯侧进行“摘星”,手掌要自然张开,掌指微内拢,有摘星之形与意。随之意想掌心吸住“星”由腰为动力,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做旋腰展胸的胸前抛物线“换斗”动作,当掌至肩上方时,意存腰间命门。这势似乎是要求练习者一心两用,既要观注手心,又要意注命门。实际上,在摘星换斗势动作过程中,练习者眼随手动,目视手心时,要视而不见,看而无心。意存腰间命门时,要轻轻用意,似有似无,绵绵若存,而不要心意散乱或强烈意守该处。这种意识活动目的主要是引气下行归藏于肾,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平衡,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强腰健肾,延年益寿作用。其调息方法主要是采取逆腹式呼吸方法,也即在旋腰转脊,手臂向下“摘星”时呼气松腹;在旋腰转脊,以腰带臂向上换斗时吸气收腹。并要求在目视掌心定势时,稍停止呼吸,松腰收腹意注命门。
综观上述,可看出“摘星换斗势”动作虽然简单,却包含了丰富的理法内涵,以及具有良好的健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