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中的假恶丑不是不能写,但写是为了批判,而不是津津有味地展示、把玩,甚至让人去学习
一个月前落幕的上海电视节,金奖、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奖颁给了《悬崖》,银奖和最佳男演员则颁给了《永不磨灭的番号》。最佳导演给了《甄嬛传》导演郑晓龙,网络票选最受欢迎的男女演员,则由另一部宫廷剧《步步惊心》中的男女主角包揽。
奖项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产电视剧创作的现状:同质化倾向。纵观国内电视剧市场,家庭剧、谍战剧、宫斗戏数量较多,其中虽有佳作,亦不乏众多跟风、模仿、抄袭者。
对此,《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了电视剧研究专家、原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文学系主任曾庆瑞教授。
家庭伦理剧反伦理
“现在电视剧已经同质化成什么样子了!”曾庆瑞拿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一篇编剧彭三源的文章给本刊记者看。
近期,家庭伦理剧、都市情感剧等现实题材,几乎成为各大卫视的“主菜”。曾创作《半路夫妻》、《亲兄热弟》、《你是我兄弟》、《人到四十》等中年情感剧的彭三源,近日在媒体发文说:“现在随便调哪个台都在放都市剧、家庭剧,翻来覆去老是那几张老脸;看了几个剧,都有父母反对成婚、儿女偷户口本结婚的情节,要么是堕胎离婚分分合合,生活难道找不出新故事吗?”
曾庆瑞告诉本刊记者,去年彭三源在她的新作《人到四十》的研讨会上,见了曾庆瑞就说“感到很不安”。“为什么不安?你的剧本屈服于市场的压力。”曾庆瑞直截了当,彭三源点头称是。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国产的家庭伦理剧主要有什么问题?
曾庆瑞:现在有些家庭伦理剧出现反伦理之潮。要么为了财产,要么为了情感,家庭恶斗。比如《老牛家的战争》,一家人,为了争财产,不择手段,斗得死去活来。人性中的假恶丑不是不能写,但写是为了批判,而不是津津有味地展示、把玩,甚至让人去学习。
《瞭望东方周刊》:家庭伦理剧即使剧情婆婆妈妈,但应充满人性的坚忍、亲情的宽厚与包容,归根到底还是真善美。
曾庆瑞:家庭剧不是不能拍。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个家庭需要和谐安定,需要健康,能平衡社会压力。但我们现在好多家庭剧都写两三代人各自的烦恼,用鲁迅的话讲都是“一已的悲欢”,并把这些悲欢当作整个世界,没有把自己和家庭、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经典翻拍”与同质化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如果一部电影火了,马上就会翻拍成电视剧。还有大量的老戏重拍。
曾庆瑞:制片方自已说是“经典翻拍”,那是广告用语。眼下—个是江苏台斥资8000万元翻拍海岩的“生死之恋三部曲”;一个是湖南台翻拍琼瑶的三部《还珠格格》,花多少钱没说。好像原来是“经典”,所以要翻拍。我要强调的是,它们本来就不是经典。
当海岩剧被竞相翻拍的时候,金庸、琼瑶等一些作品也被重复利用,像《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电视剧都有不下4个版本;一批早年颇具观众基础和影响力的“红色经典”剧,像《霓虹灯下的哨兵》、《夜幕下的哈尔滨》、《英雄虎胆》、《敌营十八年》等,也都跟着纷纷重拍;这股翻拍潮到2008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翻拍电视剧几乎同期启动。
不是不能翻拍,每代人都可以演绎自己的故事,但是如果仅仅为了市场、收视率、资本增值,翻拍就会走上迷途。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的国产电视剧创作同质化现象严重,你怎么看?
曾庆瑞:宫斗戏或后宫戏虽然收视率很高,其实是非常另类的电视剧,并不是中国电视剧的主流。大家都知道,它们就是商业追求,除了少数几个还可以,其他的质量都不高。
电视剧同质化主要表现在谍战剧和家庭剧,表现为模仿、跟风、抄袭。同质化的提出,也是从谍战剧开始的。从2000年的《誓言无声》开始,国产谍战剧至今走了12年,经过了从出现到兴旺发达,再到井喷这样一个发展周期,已经基本没什么生命力了。正反两个阵营的人物类型化,矛盾清节的发展,乃至情爱元素的添加,走的都是同一条路。
《瞭望东方周刊》:你觉得谍战剧的比例是不是太多了?
曾庆瑞:这涉及另外—个问题:电视剧创作绕开现实走。
现实主义题材首先应该反映当下的关怀。在广电总局对现实主义题材项目的备案、公示里面,现实主义题材涵盖了从清末到现在整个历史时期。按照总局要求,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应该占有一定比例,但这个比例被民国等解放前的题材占了很多,对当下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大事件却反映不够。比如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变化。“展示得有些畸形”
《瞭望东方周刊》:翻拍、跟风、模仿,结果会是什么?
曾庆瑞:电视剧可以展示和索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和生存状态。我国每年电视剧新作品在15000集左右,如果在这个总量中,都是家庭剧、谍战剧,我们展示了什么?外国人一看,就是这些东西啊,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都在干吗呀?
为什么近些年我们电影奔着奥斯卡、金狮、金熊等国际大奖去,都铩羽而归?你拿去的东西要么是武侠,要么是恶斗。中国人到底干了什么?人家看不出来。
影视作品应该展示时代的风貌,展示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的面貌,但从现在的作品看,展示得有些畸形。
《瞭望东方周刊》:你对此有些什么好建议?
曾庆瑞:电视剧的创作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比如地质灾害、首钢搬迁、福建海西经济开发等题材,怎样把它写出来?怎样写得出彩,叫好又叫座?工业改革怎么写?
现在,我—再呼吁表现农村的留守老人,中国现在有4000万留守老人,4700万留守妇女,5800万留守儿童。为什么不可以拍成电视剧?
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绕开现实走,才出现目前这种状况:要么乱编历史,要么写儿女情长。在呼吁回归原创、回归心灵的时候,我也呼吁为创作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一个月前落幕的上海电视节,金奖、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奖颁给了《悬崖》,银奖和最佳男演员则颁给了《永不磨灭的番号》。最佳导演给了《甄嬛传》导演郑晓龙,网络票选最受欢迎的男女演员,则由另一部宫廷剧《步步惊心》中的男女主角包揽。
奖项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产电视剧创作的现状:同质化倾向。纵观国内电视剧市场,家庭剧、谍战剧、宫斗戏数量较多,其中虽有佳作,亦不乏众多跟风、模仿、抄袭者。
对此,《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了电视剧研究专家、原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文学系主任曾庆瑞教授。
家庭伦理剧反伦理
“现在电视剧已经同质化成什么样子了!”曾庆瑞拿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一篇编剧彭三源的文章给本刊记者看。
近期,家庭伦理剧、都市情感剧等现实题材,几乎成为各大卫视的“主菜”。曾创作《半路夫妻》、《亲兄热弟》、《你是我兄弟》、《人到四十》等中年情感剧的彭三源,近日在媒体发文说:“现在随便调哪个台都在放都市剧、家庭剧,翻来覆去老是那几张老脸;看了几个剧,都有父母反对成婚、儿女偷户口本结婚的情节,要么是堕胎离婚分分合合,生活难道找不出新故事吗?”
曾庆瑞告诉本刊记者,去年彭三源在她的新作《人到四十》的研讨会上,见了曾庆瑞就说“感到很不安”。“为什么不安?你的剧本屈服于市场的压力。”曾庆瑞直截了当,彭三源点头称是。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国产的家庭伦理剧主要有什么问题?
曾庆瑞:现在有些家庭伦理剧出现反伦理之潮。要么为了财产,要么为了情感,家庭恶斗。比如《老牛家的战争》,一家人,为了争财产,不择手段,斗得死去活来。人性中的假恶丑不是不能写,但写是为了批判,而不是津津有味地展示、把玩,甚至让人去学习。
《瞭望东方周刊》:家庭伦理剧即使剧情婆婆妈妈,但应充满人性的坚忍、亲情的宽厚与包容,归根到底还是真善美。
曾庆瑞:家庭剧不是不能拍。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个家庭需要和谐安定,需要健康,能平衡社会压力。但我们现在好多家庭剧都写两三代人各自的烦恼,用鲁迅的话讲都是“一已的悲欢”,并把这些悲欢当作整个世界,没有把自己和家庭、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经典翻拍”与同质化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如果一部电影火了,马上就会翻拍成电视剧。还有大量的老戏重拍。
曾庆瑞:制片方自已说是“经典翻拍”,那是广告用语。眼下—个是江苏台斥资8000万元翻拍海岩的“生死之恋三部曲”;一个是湖南台翻拍琼瑶的三部《还珠格格》,花多少钱没说。好像原来是“经典”,所以要翻拍。我要强调的是,它们本来就不是经典。
当海岩剧被竞相翻拍的时候,金庸、琼瑶等一些作品也被重复利用,像《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电视剧都有不下4个版本;一批早年颇具观众基础和影响力的“红色经典”剧,像《霓虹灯下的哨兵》、《夜幕下的哈尔滨》、《英雄虎胆》、《敌营十八年》等,也都跟着纷纷重拍;这股翻拍潮到2008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翻拍电视剧几乎同期启动。
不是不能翻拍,每代人都可以演绎自己的故事,但是如果仅仅为了市场、收视率、资本增值,翻拍就会走上迷途。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的国产电视剧创作同质化现象严重,你怎么看?
曾庆瑞:宫斗戏或后宫戏虽然收视率很高,其实是非常另类的电视剧,并不是中国电视剧的主流。大家都知道,它们就是商业追求,除了少数几个还可以,其他的质量都不高。
电视剧同质化主要表现在谍战剧和家庭剧,表现为模仿、跟风、抄袭。同质化的提出,也是从谍战剧开始的。从2000年的《誓言无声》开始,国产谍战剧至今走了12年,经过了从出现到兴旺发达,再到井喷这样一个发展周期,已经基本没什么生命力了。正反两个阵营的人物类型化,矛盾清节的发展,乃至情爱元素的添加,走的都是同一条路。
《瞭望东方周刊》:你觉得谍战剧的比例是不是太多了?
曾庆瑞:这涉及另外—个问题:电视剧创作绕开现实走。
现实主义题材首先应该反映当下的关怀。在广电总局对现实主义题材项目的备案、公示里面,现实主义题材涵盖了从清末到现在整个历史时期。按照总局要求,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应该占有一定比例,但这个比例被民国等解放前的题材占了很多,对当下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大事件却反映不够。比如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变化。“展示得有些畸形”
《瞭望东方周刊》:翻拍、跟风、模仿,结果会是什么?
曾庆瑞:电视剧可以展示和索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和生存状态。我国每年电视剧新作品在15000集左右,如果在这个总量中,都是家庭剧、谍战剧,我们展示了什么?外国人一看,就是这些东西啊,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都在干吗呀?
为什么近些年我们电影奔着奥斯卡、金狮、金熊等国际大奖去,都铩羽而归?你拿去的东西要么是武侠,要么是恶斗。中国人到底干了什么?人家看不出来。
影视作品应该展示时代的风貌,展示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的面貌,但从现在的作品看,展示得有些畸形。
《瞭望东方周刊》:你对此有些什么好建议?
曾庆瑞:电视剧的创作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比如地质灾害、首钢搬迁、福建海西经济开发等题材,怎样把它写出来?怎样写得出彩,叫好又叫座?工业改革怎么写?
现在,我—再呼吁表现农村的留守老人,中国现在有4000万留守老人,4700万留守妇女,5800万留守儿童。为什么不可以拍成电视剧?
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绕开现实走,才出现目前这种状况:要么乱编历史,要么写儿女情长。在呼吁回归原创、回归心灵的时候,我也呼吁为创作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