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hu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中国所有省、区、市全部通了铁路。
  1 800多个日日夜夜,5度炎夏寒冬,10多万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攻坚克难。历经万千,终于,一条穿越历史和未来的腾飞之路,一条寄托梦想和期待的希望之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铺就。
  挑战极限,奏响时代最强音
  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青藏铁路第三次上马。中国铁建跨世纪的梦想,终于迎来了圆梦高原的历史一刻。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从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 142公里。其中,海拔4 000米以上地段达965公里,最高点海拔达5 072米。施工区一年四季高寒缺氧,气候复杂多变,生态极其脆弱,最低气温达零下45摄氏度。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刮6级以上大风,平均氧气含量不到内地的60%,一半以上的区域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西方专家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铁肩担当
  恶劣的自然条件,洋“专家”的断言,丝毫没有阻挡住中国铁建三上高原的步伐。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青藏铁路第三次上马的第一时间,中国铁建人集聚了近半个世纪的激情,如火山一般迸发。写血书、递申请坚决要求上高原成为许多职工的自发行动,“挺进拉萨”成为20多万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中国铁建迅速决定“精兵强将上青藏”。成立了由副总裁、总工程师夏国斌任指挥长,副总经济师彭江鸿任常务副指挥的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各单位也都从报名的干部职工中挑选出得力干将上青藏。一时间,中国铁建10万大军由全国各地千里跃进青藏高原,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时代的重任。
  三上高原,中国铁建重担在肩,承担了全部勘测设计任务、60%的土建施工任务和19项重点控制工程中的13项;在全线最高的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更是承担起海拔4 900米以上100%的工程施工任务。
  世界最高海拔隧道——风火山隧道,海拔4 905米
  世界最高海拔车站——唐古拉车站,海拔5 068米
  青藏铁路最长桥——清水河大桥,全长11.74公里
  青藏铁路最高桥——三岔河大桥,墩高54.1米
  一组组数字、一个个急难险重任务的背后,寄托着祖国和人民对我们这支队伍的无比信任,彰显出中国铁建人不计条件、不打折扣、不讲困难、不辱使命、勇于担当的豪迈气概。
  20局党委书记周玉成是1969年入伍的老铁道兵。上高原前,刚刚动过两次心脏手术,装了五个心脏支架。医生再三告诫他千万不要上高原,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但老周还是九上青藏线,和职工们一起奋战在海拔5 000米的施工现场。每当有人劝他,他都会反问对方:“职工都在高原,我待在大后方,给谁当书记呢?!”
  年轻女技术干部邵尧霞,施工队伍上青藏线时,她的女儿刚刚断奶,婆婆又双目失明,父亲患脑血栓长年卧病在床。但为了建设青藏铁路,她毅然把女儿交给姐姐照看,把患病的老人托付给邻居,和丈夫一起踏上了唐古拉山无人区。
  什么是担当?担当就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就是不计个人得失,克服一切困难,为祖国、为人民勇担重任。在青藏高原,这种担当已深入到中国铁建每一名职工的灵魂。
  17局项目经理李新月的女儿刚上初中,知道爸爸工作忙不能回家,就专门利用暑假来看望爸爸。但她在格尔木等了整整一个月,正值生产高峰的李新月却始终没时间下山。直到女儿要走的那天,他才急匆匆地赶到火车站。当他冲上站台时,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隔着玻璃窗,父女俩的手紧紧地贴在一起。女儿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流泪。火车徐徐开动,泪水也顺着李新月的脸颊缓缓流了下来……
  2002年7月的一天,司机赵士才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回?还是不回?!他很是矛盾。但施工任务实在太紧张,小赵硬是把这个消息悄悄地埋在了心底。两天后,母亲不幸病故,临走前嘴里还喊着他的名字。小赵的父亲去世早,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和姐姐拉扯大,而他现在却不能为母亲送终。想到这些,赵士才悲痛万分,泪如雨下。在工地附近的小河边,他面朝家乡,双膝跪地,叩头向母亲道别……
  愧对家人,却无愧于祖国和人民!为了青藏铁路,中国铁建人可以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可以毅然放下家庭的一切牵挂。因为在他们心中,始终不能忘却的,是那份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沉甸甸的责任!
  2002年6月到8月,正值青藏铁路施工的“黄金季节”,但正在楚玛尔河施工的12局,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此时也正是藏羚羊大规模迁徙的季节。看着成群等待产仔的羚羊妈妈徘徊在工地周围,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他们毅然撤下了所有的人员和设备,停工2个多月,为藏羚羊让出了一条宽阔的迁徙大通道。这条消息一经披露便引起极大震动,尤其是一贯挑剔的西方媒体,第一次集体对青藏铁路建设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就是中国铁建人,时时、处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央企的社会责任,什么是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挑战极限
  为了建设青藏铁路,面对生命禁区,中国铁建人再次展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挑战生命极限”的传奇。
  被称为“拼命三郎”的李金城是青藏铁路的总设计师。5年里,他在格尔木和拉萨间往返上百次,行程数十万公里。强烈的高原反应、严重的体力透支、长期的睡眠不足,使他的体重一度从170斤降到了100斤。一次,李金城带领勘测队员在海拔5 000米的无人区,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连续徒步勘测两天两夜。返程时,由于体力严重透支,李金城滑倒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当同事把他拖到岸边时,他平静地说:“我没事,你们把仪器留下,赶紧走出去,明天再来接我。”所有队员都知道,如果丢下他,就算不被高原的野狼吃掉,他也会被活活冻死。于是,大家架着开始失去知觉的李金城,硬撑着走出了无人区。
  在青藏高原,流传着“来到风火山,三魂已归天”的民谣。2001年,38岁的况成明受命担任风火山隧道项目的指挥长。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隧道,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50%,冻土层含冰量高达85%。一次,隧道施工出现险情,因患严重角膜炎正在工地医院输液的况成明听到报告,立刻拔下针头,赶到现场,组织抢险。为了彻底解决隧道缺氧、掘进和衬砌的难题,他带领大家在工地奋战21天,创造性地提出了隧道内弥漫式供氧、大型空调机组控制施工温度的方案,成功破解了高原冻土隧道施工的世界性难题。等他回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晚两天,就可能终生失明。   在这里,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而像李金城、况成明这样坚守生命禁区、挑战生命极限的建设者比比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铁建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11局轨排队女工班是全线唯一由清一色女工组成的班组,26名女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强烈的紫外线、刺骨的寒风,让一张张原本白皙秀丽的脸,结满了紫褐色的小疙瘩,时间一长,就一块一块地脱皮,又疼又痒。大家怕看到自己晒伤的脸心里难受,干脆把镜子锁进了抽屉。正是这群年轻、顽强的女职工,在海拔4 700米的世界最高铺架基地,生产了570多公里的轨排,占青藏铁路全部轨排的一半多,撑起了青藏铁路轨排生产的“半边天”。
  悠悠赤子心,拳拳报国情。在中国铁建人挑战极限的背后,蕴含的是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崇高的品格;彰显的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勇创一流
  60多年来,中国铁建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把每项工程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精品。
  在青藏铁路,我们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全新指导思想,成功解决了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使中国的冻土工程建设技术一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青藏铁路建设全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所承建的600公里区段内,我们投入巨资建立了8个大型制氧站和10个高压氧舱,在一个个工地建起一座座“流动氧吧”;建立了2个三级医疗机构、9个二级医疗站和93个卫生所、保健站;构筑起可与国内任何城市相媲美的医疗保障体系,创造了高原病“零死亡”的奇迹。
  在青藏铁路,我们开创了中国交通设施设立动物通道的先河;首次实行了全方位和系统的环评制度,首次对天然草皮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植保护和回铺利用。
  青藏铁路赢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等几乎所有国家工程建设领域的最高奖项。青藏铁路建设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2006年7月,带着战胜天险、建成青藏铁路的荣耀,我们满怀豪情走下高原,投入到建设祖国更广阔的天地。
  岁月悠悠,唯有忠诚永恒。青藏铁路建设已经成为历史,但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将在我们的手中传承、发扬、光大;那份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也必将成为我们中国铁建永恒的企业之魂!
  (责任编辑:崔 晓)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28日 ,首都北京睛空万里,阳光明媚,天安门广场五彩缤纷,红旗招展。  上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保增长促发展劳动竞赛推进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祖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习近平要
期刊
2012年11月9日上午近12时,人民大会堂陕西厅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向中外媒体记者开放的中央企业系统十八大代表座谈讨论会,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勇的“非常感谢中外媒体记者对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关注、支持和厚爱……”及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此时,十八大代表、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副会长、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长进却被路透社、南非新华传媒、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中美邮报》社、中外新闻社等
期刊
重庆,一座具有厚重历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工商业重镇,中国充满活力的最年轻的直辖市。生于斯,长于斯,为兵器行业和西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型商贸企业——西南兵器工业公司,迎来了她20年华诞。  成立于1992年11月25日的西南兵器工业公司(以下简称西南公司),经过全体员工和历届经营班子20载的心血倾注和不懈努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在革故鼎新中发展,在风雨中成长,在成
期刊
两家规模相当、业务相近、在业内同样领先的国有企业合并重组,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创新型思维。 ——中交集团董事长周纪昌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肆虐、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形势下,作为我国最大海外基建上市公司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交股份”),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资本运营效率等一直在稳步增长。  是什么原因,使中交股份能够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依然保持逆势上扬、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期刊
62年前,刚刚褪去战火的山城重庆,铁路建设的烽火随即点燃。1950年6月15日,时任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在重庆西南军区大操场上,亲手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参加成渝铁路建设的筑路大军,成渝铁路建设大幕就此掀开。在气势磅礴的筑路大军之中,有一支英雄的队伍一直伴随着建设洪流高歌猛进,他们穿越巴山蜀水,踏遍云贵高原,汗洒湖广大地,为共和国铁路建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
期刊
中航五院提炼、总结和丰富了以“祖国利益至上的政治文化,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文化,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的质量文化,同舟共济的团队文化”为核心内容、具有科研特色的神舟文化,和谐铸就了航天大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2月,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和第一个商业出口卫星的诞生地,也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发源地
期刊
国家投入4万亿巨资扩内需令人振奋,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很快感到“4万亿内需计划对我们相关业务拉动作用明显”,成了大江集团找市场、拓商机的“富矿”。  大江集团公司总经理、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公司董事长杨川表示,国家投入4万亿元及出台的部分产业振兴政策,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该上哪儿找市场。迄至2月,大江已敲定的今年新增订单金额已达15亿元,旗下三大板块主营业务均实现了逆市增长,出现了全国抢大
期刊
3月31日,中粮集团在北京忠良书院举行百家食品企业践行道德承诺网上行·中粮集团篇活动启动仪式,郑重向社会宣誓 ,表明践行道德承诺、加强企业道德建设的决心。活动以展览展示、体验互动、理念讲解、宣传片等方式介绍保障食品安全的全产业链模式,还通过卖场,以堆头、宣传册发放等形式直接与消费者形成互动,宣传道德承诺,鼓励社会监督。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王世明、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中央企业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指导检
期刊
老一辈艺术家牛文,1922年8月生,山西省灵石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后任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美术干部。1943年,他出任晋绥文联美协秘书长,担任《晋绥日报》和晋绥《人民画报》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他相继在重庆《新华日报》、四川美协工作。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版协副主席、顾问、中国美协理事、四川省文联常委、四川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四川美协副主
期刊
曾经的危机使企业辉煌不再,现实的拼搏令企业青春归来。而今的“望江”,是“十里望江,十里画廊”。    当全球金融危机广泛蔓延之时,作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的大型企业——望江公司,却以其令人瞩目的骄人战绩,提前一年实现了集团公司制定的“六年两步走翻两番”的“622”战略目标,驾驶这辆企业战车前进的公司领导班子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四好班子”;公司以“中国机械500强”、“重庆工业企业50强”和重庆
期刊